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柑橘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本文探讨了施用有机肥与间作绿肥背景下,连晴高温干旱对柑橘生产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和原位实时监测方法,对比分析了优化施肥配施有机肥及优化施肥间作绿肥与常规施肥处理的柑橘伏旱受灾状况、橘园土壤温湿度和盐分浓度差异。结果表明,连续极端高温干旱对重庆库区柑橘生产影响巨大,柑橘叶片脱水萎蔫卷叶枯黄、日灼果多甚至植株枯死等高温伏旱症状严重。相比于常规管理,柑橘园优化施肥结合间作绿肥和配施有机肥能有效改善土壤温湿度状况及土壤有效养分供应水平,明显减缓连晴高温干旱影响,降低柑橘日灼果比例15%~25%,且以间作绿肥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郁闭度橡胶林下间作豆科绿肥植物与纯作橡胶园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豆科绿肥植物的林下土壤p H、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对照纯作林,间作豆科绿肥植物有利于提高胶园的土壤肥力水平。中郁闭度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高于高郁闭度林,但p H、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低于高郁闭度林。  相似文献   

3.
春季是梨树生活周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季节,加强梨园春季管理,可以促使树体尽快形成叶幕,为以后的生命活动奠定基础。一、土壤管理幼年梨园,果园行间可种植绿肥、豆科作物及花生等,要注意间作物要与梨树保持一定距离。果园内禁止间作高秆作物。提倡果园生草管理和间作豆科  相似文献   

4.
分析不同绿肥间作物对果园土壤温湿度环境、树体生长势、果实品质及经济收益的影响,筛选新疆伊犁河谷地区适宜间作的绿肥作物,研究用于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模式。田间试验以果园间作红豆草、紫花苜蓿、黄豆、小麦、清耕(CK)5种方式,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果园间作绿肥的保水性和保温能力,对产量及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发现,果园通过间作不同绿肥不但改善了土壤的温湿度环境,还能有效的增强果树树势,确保果实的产量及品质,从而提升果园的经济效应。适合伊犁河谷地区生产发展的绿肥依次是紫花苜蓿黄豆红豆草小麦清耕。  相似文献   

5.
种植豆科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一般每亩豆科绿肥,可以增加氮素十斤至二十五斤,发展六十万亩豆科绿肥,机当于一个年产万吨碳铵的化肥厂。近几年来,信阳地区和通许、南阳、新野、邓县、杞县、商丘、长垣、郑州市等地的不少社队自力更生,发展绿肥,促使粮、棉获得增产。全省绿肥面积已发展到八百多万亩。广大群众创造了许多利用绿肥的好经验,由绿肥单种发展到与粮、棉间作套种;由人少地多地区发展到人多地少地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如果将全省的夏闲  相似文献   

6.
采煤扰动致使矿区耕地受损,土壤改良措施缺乏使耕地进一步退化。为揭示有机肥、保水剂、绿肥及间作等土壤改良措施对采煤扰动区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综合肥力的改良效果,以大柳塔煤矿区内受损耕地为研究对象,设计有机肥梯度试验、保水剂改良试验、种植豆科绿肥试验及间作试验对土壤改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中,133.33 kg/hm~2有机肥处理能显著改善NH_4~+-N、碱解氮和速效磷(P0.05);保水剂试验中,保水剂+有机肥可显著改善速效钾(P0.05);豆科绿肥试验中,紫花苜蓿可显著提高碱解氮含量(P0.05);间作处理中,玉米+大豆间作可显著提高物理性黏粒含量(P0.05);施用有机肥及有机肥+保水剂对土壤综合肥力有所改良。研究结果可为干旱风沙区采煤扰动耕地土壤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江苏宝山县长兴区种植绿肥大草(苜蓿),是该地小熟和大熟作物肥料的来源,所以绿肥收成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的增产。1956年全面实行中稻改种晚稻,由于晚稻收获期过晚,不能适期下种苜蓿,给农业生产带来一个新的矛盾。而在晚粳稻田中间作大草(以下简称间作草),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现把长兴区潘石乡红星农业社第八队试种间作草成功的经验介绍于后,供参考。八队总耕地261.2亩,种间作草72.6亩,解决了79亩大田的肥料。据4月28日普查,  相似文献   

8.
试验设置N 472.5 kg/hm2(N1)、N 236.3 kg/hm2 (N2)两个施氮水平和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压青、甘蔗/绿豆间作压青三种种植模式,研究减量施氮间作豆科绿肥压青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氮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减量施氮对甘蔗生长及产量没有影响,相反,氮肥减量处理甘蔗平均产量比常规施氮量处理增产13590 kg/hm2 。氮肥减量可提高甘蔗蔗糖分含量,氮肥减量处理平均蔗糖分含量比常规施氮量处理提高1.02个百分点。甘蔗间作绿豆压青可促进甘蔗生长,甘蔗产量比甘蔗单作增产10.27 %,而甘蔗间作大豆压青对甘蔗生长有一定影响,甘蔗产量比甘蔗单作甘蔗减产1.45 %。甘蔗间作豆科绿肥压青有利于甘蔗蔗糖分积累,间作绿豆压青比甘蔗单作蔗糖分含量提高0.89个百分点,间作大豆压青比甘蔗单作蔗糖分含量提高0.59个百分点。综合甘蔗农艺性状、产量、甘蔗蔗糖分含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本研究以甘蔗/绿豆-N2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9.
绿肥和厩肥混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绿肥的综合利用,了解其对土壤的培肥作用,于2007年进行了绿肥和厩肥混施对土壤肥力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平衡施用氮、磷、钾化肥的基础上,豆科绿肥与豆科绿肥加厩肥的两种培肥措施,以豆科绿肥加厩肥的混施效果最佳,对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豆科绿肥接种根瘤菌能显著提高豆科绿肥的固氮作用,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增加土壤微生物,增加豆科绿肥的年固氮量,提高豆科绿肥与禾本科牧草的鲜草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豆科绿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调查,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信阳市茶园杂草分布、发生种类及为害特点,并提出了适时修剪、行间铺草、间作绿肥等无公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适宜京郊果园种植的绿肥品种,进行了以豆科、禾本科为主的13个品种的春播和秋播田间试验。通过观测出苗情况、抗杂草能力、生育时期、田间长势、生物量、植株养分等指标,认为禾本科多年生黑麦草、豆科白三叶草、毛叶苕子这3个品种最适合秋季种植,其具有耐寒、耐旱、耐阴、耐践踏、须根系、抗杂草、多年生、景观好等诸多优点,可作为京郊果园首选绿肥品种。菊苣、箭舌豌豆、墨西哥玉米可作为春播绿肥品种,它们抗杂草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可及时翻压肥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鼠茅作为绿肥间作对桃形李林地水土保持、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绿肥鼠茅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测钎法和环刀法测定土壤流失厚度及容重,并计算土壤侵蚀模数;采用智能数据记录仪测定空气和土壤温湿度;采用随机定点分层取样法,测定林地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养分含量;采用数字糖度计测量桃形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鼠茅间作对桃形李林地水土保持、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果实品质影响显著。与空白对照清耕组相比,鼠茅间作组土壤流失减轻了89.13%,土壤湿度增幅高达134.39%;鼠茅间作提高了林地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以及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速效磷增幅最显著;与豆科绿肥白三叶相比,鼠茅间作对桃形李林地的改良优势更明显。[结论]鼠茅间作经营对桃形李林地水土保持、土壤改良以及果实品质的提高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为绿肥鼠茅的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 本试验是武威县农业现代化试点新农业系统发展模式的综合研究任务之一。以豆科绿肥和豆科作物为纽带是新农业系统发展模式的中心思想。近年来。在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中,豆科牧草草木栖以其二年生的生物学属性,与粮食作物形成的间作套种制度比较和谐有效,可使后作产量提高1—2倍,成为有价值的前作,且具有种植  相似文献   

15.
果园绿肥植物引种及覆草技术研究周润生,赵红军(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泰安271000)利用果树行间种植豆科绿肥植物,将刘割的鲜草盖于树盘,既可抑制其他杂草生长,又能稳定土壤温、湿环境,草腐烂后还能增加有效养分,所以这是种地养地的良好途径。我们在果树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16.
茶园间作绿肥生态控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茶园杂草防控方面存在费时、成本高、污染重等问题,为有效控制茶园杂草生长,改进和推广防草新技术提供依据。选用了紫云英、黑麦草、白三叶为绿肥材料,于丘陵红壤茶园套种绿肥的方式对田间杂草进行绿色生态防控。期间分别对套种绿肥茶树生长情况、杂草控制情况、茶园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比较。结果表明:间作黑麦草株防效、高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种植绿肥能有效地控制茶园害虫的发生,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说明茶园中套种或间作适宜的绿肥,能有效地提高茶园生态生物多样性,减少茶园虫害、杂草的发生,从而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选择当地适宜的绿肥种植,能很好地控制茶园杂草的危害,改善茶园微生态环境,减少茶园虫害的发生,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田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绿肥间作、单作小麦、单作绿肥地上生物学产量、作物根系形态特征、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以及绿肥翻压前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研究表明:间作体系中绿肥地上生物学产量较单作增加了5.88%,间作小麦产量较单作增加了5.63%,增产不显著.间作系统中小麦根系活力和绿肥硝酸还原酶分别较单作增加了57.95%和87.56%,差异达显著水平.绿肥翻压后土壤细菌是翻压前的2.57倍,真菌较翻压前增加了53.6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整个间作系统对土地资源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取得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云南干旱地区芒果园管理技术和水平,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豆科植物行间间作后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间作两年后,0~60 cm土壤有机质降低;20~60 cm土壤全氮和全磷增加,0~60 cm土壤全钾增加;新诺顿豆和大翼豆将20~60 cm土壤pH从酸性提高至中性;饭豆+绿肥提高了0~60 cm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饭豆+绿肥、饭豆以及田箐提高了0~60 cm土壤速效钾。试验所选生草可以增加20~60 cm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积累,饭豆+绿肥轮作可以有效提高0~60 cm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9.
非豆科绿肥与豆科绿肥混播对绿肥鲜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非豆科绿肥与豆科绿肥混播对绿肥鲜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箭豌与肥田萝卜混播,箭豌(绿肥)鲜草产量最高,达49 422.2 kg/hm2,其对绿肥生长性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充县柑橘种植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充县地处四川省盆地中偏北部,柑橘常年种植面积13.5万亩。按照原农业部、四川省农业厅"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要求,2017~2019年西充县启动了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工作,建立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4万亩,形成了"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自然生草+绿肥"3种主推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