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鲁迅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在近几年却出现了“教学难”、“学习难”等令人担忧的现象。笔者认为鲁迅繁杂的知识结构和时代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略论鲁迅杂文幽默的语言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文化内涵研究是近年来语言研究工作者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文化底蕴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本文以发掘鲁迅杂文中“幽默”的历史传统为宗旨,以鲁迅作品特有的语言形式为例证,从鲁迅作品的修辞特点入手,揭示鲁迅作品的“幽默”来自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一个方面,以见对鲁迅作品的解读还大有可为,并进一步认识和把握鲁迅作品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鲁迅杂文,是鲁迅毕生业绩的主要表现,既是战斗的匕首,也是艺术的珍品。杂文,这种中国早已有之的文学体裁,一到鲁迅手里,不但思想内容有了全新的意义,而且艺术形式也有了独特的创造。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共计二十三篇,其中杂文占十  相似文献   

4.
讨论一般意义上的基本语句形式对主体认知的作用即心理功能:①句式不同影响主体对客体的认知方式;②句式不同影响主体对客体的注意域;③句式不同主体对客体的感知特性也不一样。分析语句形式产生的言语链锁力所形成的"言语内操作现象"。  相似文献   

5.
对于2005年度鲁迅作品研究的论文,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梳理。笔者按照鲁迅作品的各分集、各文类,作出介绍性、综合性评述。述中有评,评述结合,既为读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也在评述中显示了笔者的观点。本综述共分两大部分:鲁迅作品各分集及文类研究和鲁迅作品整体研究(各种视角和层面)。第一部分意在对鲁迅作品的各个分集(如《呐喊》、《彷徨》等)和诸种文类(如杂文、诗歌等)进行汇总整理,共分9小节。第二部分意在从各种视角和层面透视对于鲁迅作品的整体研究,这一部分发文数量不多,笔者精选了其中5种较具代表性和颇具新意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鲁迅一生在文章中指名道姓地“骂”过不少人。“骂人”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因素在鲁迅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构成鲁迅作品风格的一种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课文的教学取向的角度,对建国以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初中语文教科书所选鲁迅作品加以梳理,探讨在不同时期的主要取向及其变迁.从注重情感体验和文学教育两个层面揭示新课标教材鲁迅作品教学取向的进步意义,并由此对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编制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当下的鲁迅阅读渐渐远离文本本身。回归文本本身、还原鲁迅自我,是正确解读鲁迅文本的现代意义的惟一方法。从鲁迅作品中选取“黑夜”、“人名符号”、“知识分子”和“乡村”四个意象进行阐述和分析,我们发现鲁迅作品的时代意义正在于借助西方人文主义形式演绎中国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品在海外的翻译和传播研究是鲁迅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取得了较大成就,相应的研究也涌现出丰富的成果。纵观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研究现状,不难看出中外学界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将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作为鲁迅海外翻译传播研究的构成部分,从整体上对之加以甄别和梳理;对鲁迅作品的英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中的语言和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从文学翻译活动的角度观照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情况,分析其中的得失与价值;专门分析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揭示出文化语境对鲁迅作品海外传播的影响。相较于鲁迅作品在国内的出版和研究而言,鲁迅作品的海外翻译和传播研究仍是一项有待拓展和深入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憎恶、掊击看客的思想 ,是鲁迅一生无法解开的心结。看客在鲁迅作品世界里出现的次数最多、形象的类型层次最丰、所用的批判武器 (文体 )最多、经历的时间也最长。因此 ,看客现象对鲁迅创作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认识这一问题 ,对正确理解鲁迅作品 ,准确把握鲁迅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