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部分影响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相关因素分析,预测IVM技术治疗PCOS的成功率.方法 32个PCOS患者35个周期,月经第3天测性激素,设计促排卵方案,采用IVM技术治疗.结果 35个周期共获未成熟卵母细胞368个,每个患者平均10(1~31)个,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移植后妊娠率分别是75%、68%、80%、23%,早卵泡期FSH水平与未成熟卵数的获得数显著相关,早卵泡期E2≥200 pmol/l可能预示高妊娠率.结论早卵泡期FSH和E2水平能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2.
促排卵周期中瘦素的变化与生殖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促排卵周期中瘦素的变化 ,探讨瘦素与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 H )、泌乳素 (PRL )、雌二醇(E2 )、孕酮 (P)、睾酮 (T)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集 2 1个促排卵周期不同阶段的外周血 ,直径大于 14 mm卵泡的卵泡液 ;以正常月经周期为对照组 ,采集排卵前外周血 .用 EL ISA法测定其瘦素水平 ,RIA法测定其生殖激素水平 .结果 促排卵周期中穿卵前外周血瘦素水平极显著高于应用 Gn RH- a卵巢功能被最大抑制时的瘦素水平 (P<0 .0 1) .促排卵周期穿卵前外周血瘦素水平高于正常月经周期排卵前瘦素水平(P<0 .0 5 ) .卵泡液瘦素与同步外周血瘦素呈正相关 (r=0 .94 7,P<0 .0 5 ) .促排卵周期中卵泡液瘦素与卵泡液 L H呈负相关 (r=- 0 .6 0 4 ,P<0 .0 5 ) .卵泡液瘦素与卵泡液 T呈正相关 (r=0 .6 34,P<0 .0 5 ) .外周血瘦素与外周血 FSH,L H,PRL,E2 ,P无相关性 (P>0 .0 5 ) .外周血瘦素与外周血 T呈正相关 (r=0 .789,P<0 .0 5 ) .结论 卵巢中瘦素来源于外周血 ;瘦素与生殖激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可能参与生殖功能的调节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及其它卵巢激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单精子卵泡腔内注射(ICSI)超排卵周期中与卵巢反应性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49例初次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病人,于IVF/ICSI本周期月经第2~3天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分别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根据IVF周期中的获卵数、E2峰值水平的情况.将49例患者分为卵巢正常反应者20例(A组)及卵巢高反应者29例(B组),比较2组IVF-ET/ICSI临床效果及注射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后AMH、E2及P水平的变化.结果 (1)A、B组IVF月经第2~3天(D2)AMH水平分别为(2.100±0.96)ng/ml、(4.49±2.55)ng/ml IVF周期hCG注射日的AMH水平分别为(0.94±0.29)ng/ml、(2.25±1.55)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获卵数与IVF月经第2~3天AMH水平、hCG注射日的AMH水平及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D2AMH:r=0.822,P<0.01;hCG注射日P:r=0.474,P<0.05,hCG注射日AMH:r=0.843,P<0.01).结论 基础AMH水平、IVF周期hCG注射日的AMH水平均是预测卵巢反应性较好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中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FSH/LH)比值与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对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在正常范围内(〈12.5IU/L)148例不孕患者作前瞻性分析,超促排卵均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重组促卵泡激素(rFS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黄体期长方案。根据FSH/LH比值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FSH/LH〈2(n=87),B组FSH/LH≥2(n=61)。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卵巢反应性、IVF-ET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FSH值、移植胚胎数、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A组患者基础促黄体生成素(bLH)值、hCG注射日E2峰值、直径≥14mm卵泡数、获卵数显著性高于B组(P〈0.05)。Gn用量、周期取消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FSH/LH≥2者卵巢反应性明显下降,FSH/LH比值是预测基础FSH尚在正常范围内卵巢反应性的一项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泡液中瘦素、皮质醇浓度对卵母细胞发育、受精和卵裂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检测6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和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卵泡液中瘦素、皮质醇浓度,分析其与卵母细胞发育、受精和卵裂的关系。结果:成熟卵母细胞对应卵泡液中瘦素、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未成熟卵母细胞者(P<0.01);受精卵的瘦素、皮质醇浓度高于未受精卵(P<0.05);Ⅰ级和Ⅱ级胚胎的瘦素、皮质醇浓度高于Ⅲ级和Ⅳ级胚胎(P<0.05)。卵泡液中瘦素与皮质醇浓度无相关性。结论:卵泡液瘦素、皮质醇可促进卵母细胞发育成熟,提高受精卵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卵泡周围血流与卵泡生长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卵裂、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接受体外授精(IVF)或卵细胞胞质内精子注射技术(ICSI)治疗的66个周期(女性输卵管因素58个周期;男性因素8个周期)患者,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卵巢内每一个直径≥12mm的卵泡周围血流参数。结果:①66个周期中,妊娠26例(39.4%),未妊娠组卵泡周围血流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流速/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值比妊娠组显著升高(P<0.004)。②当RI<0.49时妊娠率、受精率、卵裂率、MⅡ卵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0.05),而Gn用量、周期第次、不育年限、年龄、注射HCG日雌二醇(E2)浓度、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卵泡血流动脉S与D在妊娠组与未妊娠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线性回归分析卵泡动脉RI与卵泡直径无相关性。结论:卵泡动脉RI是预测IVF-ET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AMH)在辅助生殖超排卵周期中预测卵巢反应性的价值.方法 按获卵数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将68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l)的不孕症患者分为卵巢低反应组(A组)、卵巢正常反应组(B组)及卵巢高反应组(C组).于促排周期月经第2天及hCG注射日,分别检测血清AMH、E2及孕酮(P)水平.比较3组临床效果及注射rFSH后AMH、E2、黄体生成素(LH)及P水平的变化.按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比较AMH、窦卵泡数(AFC)、优质胚胎率、优质胚胎数的变化.结果 ①A、B、C 3组月经第2天(D2)AMH水平的M分别为0.645、1.762及3.101 ng/mL;IVF周期hCG日AMH水平M分别为0.331、0.898及1.434 ng/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重比较后均发现D2AMH及hCG日A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B组>A组).②获卵数与促排周期D2AMH、hCG日AMH、AFC(窦卵泡数)、P呈显著正相关;与促排周期D2卵泡刺激(FSH)、促性腺激素(GN)量呈负相关.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和GN量、AFC、D2AMH、HCG日E2及HCG日AMH水平均成正相关;与D2FSH成负相关.④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间的卵裂率、优胚率及优质胚胎数间有差异性(P<0.05).结论 ①D2AMH、hCG日的AMH水平及AFC均是预测卵巢反应性较好的标记物;②D2AMH、hCG日AMH及hCG日E2水平对预测OHSS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③AMH水平不能预测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和卵泡期长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行第一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冻融胚胎移植(FET)的疗效差异。方法 分析行IVF-ET或FET的145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POS组(73例)和卵泡期长方案组(72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超促排卵及医疗花费、胚胎实验室指标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与卵泡期长方案组相比,PPOS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少、Gn天数短(P<0.05),PPOS组达到首次妊娠的医疗花费较少。卵泡期长方案组直径10~13 mm,卵泡数及获卵数较多,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率较高(P<0.05)。2组受精数、卵裂数、2PN数、优胚率、总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行第一周期IVF-ET或FET后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OS方案可获得与卵泡期长方案相似的胚胎实验室指标及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超排卵周期人血清及卵泡液中IGF-Ⅱ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建芬  张治芬 《浙江医学》2005,27(11):805-807,810
目的了解超排卵周期人血清及卵泡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探讨IGF-Ⅱ在生殖内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45例超排卵周期取卵日人血清及卵泡液中IGF-Ⅱ、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析IGF-Ⅱ与卵泡发育、生殖激素及为超排卵而使用r-FSH、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的剂量之间的相关性及意义.结果卵泡液IGF-Ⅱ(0.60±0.69)μg/L,低于血清IGF-Ⅱ(1.09±1.21)μg/L (z=1.975,P<0.05);卵泡液中IGF-Ⅱ与E2、P水平呈正相关(r=0.620、0.509,均P<0.01);与T/E2比值呈负相关(r=0.514,P<0.01),与FSH、LH水平及LH/FSH比值无相关性(r=0.033、0.044、0.062,均P>0.05);与直径14 mm以上的卵泡数及获卵数呈正相关(r=0.393、0.324,均P<0.05).血清IGF-Ⅱ与E2、P、T、FSH、LH水平及T/E2均无相关性(均P>0.05),与直径14mm以上的卵泡数及获卵数亦无相关性(r=0.099、0.185,均P>0.05).血清及卵泡液IGF-Ⅱ水平与超排卵而使用的r-FSH、hMG剂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IGF-Ⅱ在卵巢内调节卵巢功能中起了重要作用,可能具有促进卵泡发育、形成优势卵泡的作用,并可能促进卵泡E2、P的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卵泡大小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160个周期)行IVF-ET助孕的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2)浓度、孕激素(P)浓度、促黄体生成素(LH)浓度和主导卵泡大小与IVF-ET 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注射hCG日血清E2≥5000pg/ml(OR=0.4662) ,P ≥1.5ng/ml(OR=0.3783) ,LH≥10 mIU/ml(OR=0.2564)是妊娠率降低的因素( P均<0.05);hCG注射日主导卵泡≥18mm 且≤25mm (OR =1.2586)是妊娠率提高的因素( P <0.05).结论 IVF-ET 临床妊娠率受hCG日血清E2、P、LH浓度和主导卵泡大小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卵管切除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中卵巢反应性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7年6月在本中心行常规IVF-ET治疗的179例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分为A、B、C、D四组,A组为48例单侧输卵管切除患者,B组为41例双侧输卵管切除患者,对照C组为50例双侧输卵管阻塞(不伴积水)患者,对照D组为40例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患者,比较4组患者在IVF-ET周期中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反应及其结局的差异。结果:4组患者的基础FSH水平、窦卵泡数、使用促性腺激素(Gn)的时间、注射hCG日的E2水平、冷冻胚胎数及受精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Gn的用量高于其他三组,其中与C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A、B两组注射hCG日的卵泡数及获卵数少于C、D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D组临床妊娠率为28.2%,低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输卵管切除侧卵巢与对侧卵巢相比,窦卵泡数、注射hCG日卵泡数及最终获卵数要明显少于对侧(P〈0.05)。输卵管双侧切除患者中输卵管切除时间≥2.5年侧的注射hCG日卵泡数及最终获卵数要明显少于切除时间≤1年侧(P〈0.05)。结论:输卵管切除术可改善输卵管积水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但增加IVF-ET周期中的Gn用量,减少获卵数,降低了超促排卵中卵巢的反应性,并且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在体外受精周期促排卵治疗中卵泡输出率(Follicular Output Rate,FORT)与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体外受精治疗超排卵的不孕症患者共211例,进入周期前3个月内于月经第2、3天测定血清AMH、血雌二醇(estradio,E_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据AMH水平分为高中低AMH组。Gn启动前超声测定窦卵泡计数(3~8 mm),HCG日超声测量16~22 mm卵泡数,计算FORT,根据FORT分析评价卵巢反应性以及与AMH的相关性。结果:高中低AMH组不孕年限、基础FSH、基础E_2、AFC、Gn天数无统计学差异。三组不同AMH组,年龄、AFC、Gn总量、HCG日E_2、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AMH的升高,FORT值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FORT与AMH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与Gn剂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泡输出率与AMH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超排卵周期人血清及卵泡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水平,探讨IGF-II在生殖内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45例超排卵周期取卵日人血清及卵泡液中IGF-II、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析IGF-II与卵泡发育、生殖激素及为超排卵而使用r-FSH、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的剂量之间的相关性及意义。结果卵泡液IGF-II(0.60±0.69)μgL,低于血清IGF-II(1.09±1.21)μgL(z=1.975,P<0.05);卵泡液中IGF-II与E2、P水平呈正相关(r=0.620、0.509,均P<0.01);与TE2比值呈负相关(r=0.514,P<0.01),与FSH、LH水平及LHFSH比值无相关性(r=0.033、0.044、0.062,均P>0.05);与直径14mm以上的卵泡数及获卵数呈正相关(r=0.393、0.324,均P<0.05)。血清IGF-II与E2、P、T、FSH、LH水平及TE2均无相关性(均P>0.05),与直径14mm以上的卵泡数及获卵数亦无相关性(r=0.099、0.185,均P>0.05)。血清及卵泡液IGF-II水平与超排卵而使用的r-FSH、hMG剂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IGF-II在卵巢内调节卵巢功能中起了重要作用,可能具有促进卵泡发育、形成优势卵泡的作用,并可能促进卵泡E2、P的分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蔡氏育肾培元方对辅助生殖中卵巢低反应(POR)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74例PO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及12周后行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期间治疗组予口服育肾培元方,对照组不服药。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抗缪勒氏管激素(AMH)、窦卵泡计数(AFC);再次拮抗剂方案促排后比较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E_2、子宫内膜厚度、≥18 mm卵泡数、促性腺激素(Gn)总剂量、Gn用药天数、获卵数、受精卵数、优质胚胎数、新鲜胚胎移植数、冷冻胚胎数、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结果 (1)治疗组用药12周后,AFC及血清AMH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FSH水平明显下降(P0.05),其中AFC、AM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再次超促排卵显示,治疗组的获卵数、hCG日≥18 mm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受精卵数、鲜胚移植数及临床妊娠率都有增加趋势,Gn药量、Gn用药时间、周期取消率都有减少趋势,其中治疗组的优质胚胎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蔡氏育肾培元方可以改善POR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提高优质胚胎数,在中医药协助辅助生殖中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卵泡液中的可溶性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sRAGE)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IVF-ET助孕的患者,其中仅因输卵管梗阻因素行IVF-ET患者49例为对照组,仅因PCOS因素行IVF-ET患者53例为试验组。患者均采用相同促排卵方案,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激素水平(LH/FSH、T、E_2)、代谢参数(Gn总量、Gn天数、取卵数)以及卵泡液中sRAG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分析试验组卵泡液sRAGE水平与相关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试验组卵泡液sRAGE与VEGF、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BMI、E_2、Gn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LH/FSH、T、Gn总量、取卵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卵泡液sRAGE浓度低于对照组,VEGF和CRP因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卵泡液sRAGE水平与Gn总量、VEGF、CRP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与年龄、BMI、Gn天数、取卵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PCOS患者卵泡液sRAGE浓度降低,并与VEGF和CRP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卵泡血流与卵泡生长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卵裂、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接受IVF或卵胞浆内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66个周期(例),在注射HCG日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卵巢内每一个直径≥12 mm的卵泡血流参数.结果 ①66例中,妊娠26例(39.4%),未妊娠组卵泡血流阻力指数(RI)、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值比妊娠组极显著升高(P<0.01).②当RI<0.49时妊娠率、受精率、卵裂率、MⅡ卵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卵泡动脉RI是预测IVF-ET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周期中不孕妇女血清及卵泡液中的金属 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了解MMP-3、VEGF 及 TNF 在其中的分布特点,分析其与卵巢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 年3 月-2015 年10 月行IVF-ET 治 疗的413 例超促排卵周期的患者,不孕原因均为输卵管因素,年龄22 ~ 38 岁,依据患者获卵数分为高反应组 (获卵数≥ 20 个)、正常反应组(获卵数6 ~ 19 个)及低反应组(获卵数≤ 5 个),分别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 各组在促性腺激素(Gn)起始注射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及卵泡液中VEGF、TNF 及 MMP-3 的水平,分析组间的差异。结果 在3 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① 3 组患者 hCG 日血清MMP-3 和VEGF 的表达均高于Gn 启动日(P <0.05);② 3 组患者hCG 日血清中TNF 的表达 低于Gn 启动日(P <0.05);③高反应组患者卵泡液中MMP-3 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反应组和低反应组(P <0.05); ④高反应组患者卵泡液中VEGF 和TNF 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反应组和低反应组。(P <0.05)。结论 ①随着促 排卵过程中卵泡的发育,血清中VEGF 和MMP-3 的表达增多,TNF 则随着卵泡的发育逐渐减少;②经超排 卵后患者卵泡液中MMP-3 表达与卵巢反应呈正相关,而VEGF 和TNF 与卵巢反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长方案垂体降调节行IVF-ET时雌二醇水平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hCG日血清雌二醇(E2)增幅及hCG日单个成熟卵泡对应的E2水平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在本中心采用长方案垂体降调节IVF-ET治疗不孕症的患者1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测定IVF治疗周期中E2水平,E2增幅的计算方法为hCG注射日与hCG日前一天血清E2的差值除以hCG日前一天血清E2值。根据增幅不同分成3组:A1组比值≤30%,A2组介于30%至50%之间,A3组≥50%;另依据hCG日血清E2浓度/成熟卵泡(即阴道B超测量卵泡直径≥14 mm)个数的比值分为3组:B1组平均单个成熟卵泡对应的E2水平≤250 pg/ml,B2组比值>250并<350 pg/ml,B3组比值≥350 pg/ml,分析并比较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 A3组的临床妊娠率(71.05%)和胚胎着床率(52.63%)均高于A1、A2两组(P<0.05);B2组的临床妊娠率(67.86%)和胚胎着床率(49.14%)显著高于B1、B3两组(P<0.05)。结论长方案垂体降调节IVF-ET患者中E2水平的变化对妊娠结局有明显影响,E2水平在hCG注射当日较hCG日前一天增长幅度≥50%以上、hCG日单个成熟卵泡对应的E2水平介于250~350 pg/ml之间临床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空卵泡综合征(EFS)的病因及患病率。设计:纵向观察研究。机构:三级生育中心。患者:在2002年12月至2004年11月开始体外受精(IVF)治疗的所有患者,同时将采用供体卵母细胞IVF或参与IVF试验研究的夫妇排除在外。干预:确定EFS周期,将EFS周期的卵巢超排卵方案,卵泡数和终末卵母细胞成熟所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时机与正常IVF周期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穿刺卵泡数,获取卵子数,先前和将来的IVF尝试及血清激素水平。结果:在总计1849例患者中确定25例具有EFS周期。出现EFS周期的原因是终末卵母细胞成熟时hCG分泌时机不…  相似文献   

20.
李玉梅  詹华刚  刘馨 《中外医疗》2013,32(17):77-7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早期流产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IVF-ET助孕治疗PCOS患者116例。根据妊娠12周情况,分为妊娠持续组和早期流产组。记录患者年龄、BMI、不孕年限、FSH、LH、T、Gn用量、Gn天数、hCG注射天数、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平均评分、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物(PAI)、HOMA-R及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早期流产组患者年龄、BMI、PAI、移植胚胎个数、HOMA-R显著小于妊娠持续组,而移植胚胎平均评分和SHBG显著大于妊娠持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孕年限、FSH、LH、T、Gn用量、Gn天数、hCG注射天数、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BMI、PAI、移植胚胎个数、HOMA-R、移植胚胎平均评分和SHBG可能与IVF-ET治疗PCOS患者发生早期流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