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很多砂岩型铀矿床中,可以发现铀与有机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为研究对象,对有机质在后生砂岩型铀矿成矿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初步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铀矿化与有机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研究该区砂岩型铀矿床的成因及成矿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砂岩型铀矿体准确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尼特坳陷是二连盆地五大坳陷之一,近年来成为寻找砂岩型铀矿重点工作区.为了快速有效地在该区寻找和控制砂岩型铀矿体,利用地质、物探和样品数据等手段在工作中对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马尼特坳陷已知工作区的铀矿化特征基础上,通过对成矿砂体分布研究来定位钻探评价区的范围,利用目的层底板和岩芯编录来分析砂体的还原能力和水动力变异部位,利用测井曲线和样品分析数据等确定砂体的含铀性和矿化部位.利用以上方法对铀矿(化)体的富集规律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从而达到准确定位铀矿(化)体的目的,也为进一步铀矿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皂火壕铀矿床孙家梁地段(A9-A23号线)目的层(J2z1-1)中钙质砂岩的统计及其产出特征分析,认为钙质砂岩为顺层、断续分布的透镜体,有极少数为板状或似板状;产出空间界面位置为砂体的顶底部或中部,岩性为粒度较粗、分选较好的砂岩.钙质砂岩最大厚度等值线图显示,钙质砂岩较集中地分布在矿体发育区.由此可见,氧化还原过渡带中钙质砂岩的形成与铀矿化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4.
努和廷铀矿床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同沉积型铀矿床,通过对该铀矿床目的层湖泊沉积体系的变化特征、铀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及铀矿体的产出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努和廷铀矿床的控矿因素、铀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侏罗统直罗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砂岩铀矿的主要含矿层位,目前已发现的我国最大的砂岩铀矿床——东胜铀矿床,属于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且东胜铀矿床的控矿层间氧化带为独特的古层间氧化带.呼斯梁地区位于东胜铀矿床的北西部,经实地勘查和研究认为:该地区找矿目的层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的矿化受古层间氧化带控制,呼斯梁地区产出的铀矿化受不同表现形式的古氧化带控制.深入研究呼斯梁地区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在平面、剖面上产出形态和展布特征,对指导该地区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工作及对于实现该区已知矿带的规模扩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呼斯梁地区是重要的砂岩铀矿找矿区段,它与皂火壕铀矿床在区域上有相同的物源体系、相同的铀源以及相近的沉积环境.皂火壕铀矿床其成因目前已大致明朗,为受古层间氧化带控制、二次还原作用保矿的后生外成铀矿床.呼斯梁地区位于皂火壕铀矿床的北西部,目前已发现A、B、C三个较为有利的成矿远景地段,含矿目的层均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J2z1),含矿砂体属于辫状河道沉积,并且该地区铀矿化主要受辫状河道及后生氧化作用控制,那么,在呼斯梁地区是否可发展成为大型的砂岩铀矿床,以下本文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3,(2):160-164
宝昌-多伦地区位于燕辽铀-多金属成矿带中部,与相邻的沽源460矿床、克什克腾旗470矿床处于同一铀成矿带,具有相似的铀成矿条件,是火山岩型铀矿勘探的重要靶区之一.根据对现有铀矿化特征的认识,结合宝昌-多伦及相邻地区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基底、盖层及含铀性、次火山岩体、断裂构造、火山构造、热液蚀变及铀矿化等多个方面的铀成矿条件,对比研究了460,470铀矿床,认为该区具备火山岩型铀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以及良好的火山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且找矿的主要靶区应以区域性断裂及次级断裂与火山通道、侧火山、破火山等次级火山构造相交切部位为主.  相似文献   

8.
随着原子能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找到了各种类型的铀矿床。上世纪90年代,砂岩型铀矿就已成为我国四大铀矿类型之一。从核工业系统四十多年在盆地中找矿走过的道路来看,北方中新生代盆地仍应是今后的主攻目标。我国有多个地区存在有利于形成砂岩型铀矿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了扩大柯柯地区铀矿勘查成果,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取样方法,综合分析柯柯地区的铀矿地质、物化探等资料,发现F4、F5构造带控制着柯柯地区铀矿床的分布和规模,云母石英片岩是铀成矿的有利围岩,变砂岩是成矿条件最好的含矿主岩,红化是最明显的找矿标志,伟晶岩脉、煌斑岩脉及闪长玢岩脉等脉体与铀矿化关系密切,也是较好的找矿标志。F4构造带下盘和F5构造带上盘之间是本区找矿潜力最大的区段。  相似文献   

10.
呼斯梁地区宝贝沟地段铀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贝沟地段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含水地层含水性为气-液共存状态,该气体为直罗组、延安组及深部地层烃类气体,还原能力极强,受上部稳定泥岩层影响,在局部范围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结构稳定的还原屏障,在灰色残留体东部迎水面一侧,还原介质及吸附剂对含氧含铀水强烈作用,铀富集成矿,因而矿体具有厚度大,品位高的特征,而在灰色残留体的背水面一侧,由于含氧含铀水中有用成分大为降低,往往形成厚度大,品位低的铀异常晕.研究认为,对不同地段的成矿作用进行分析,有助于判断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产出位置,建立和完善铀矿找矿标志,对扩大铀矿床规模和预测富铀矿体产出部位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砂岩铀矿床的地浸开采是目前的一个技术难题.以新疆某铀矿为对象,利用搅拌浸出和柱浸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低渗透铀矿地浸开采中的应用.实验中采用10 g/LH2SO4溶液作溶浸剂,并加入不同量的表面活性剂P.搅拌浸出实验结果表明,溶浸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均可提高铀浸出率,在表面活性剂P的浓度为10 mg/L时其铀浸出率最高,达到92.6%.柱浸实验表明,加入10 mg/L表面活性剂P时矿石渗透系数可提高28.8%,铀的浸出率可提高32%而达到85.79%.表面活性剂降低溶浸液的表面张力,促进了铀的溶解和提高铀浸出率.低渗透砂岩铀矿床可以在溶浸液中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地浸开采.  相似文献   

12.
在砂岩型铀矿勘探中,为摸清地下浅层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和地下铀矿在地表所显示的异常铀矿化信息,常使用不同的物化探方法.在解决浅层砂体展布特征中,使用的方法有电法、电磁法、浅层地震、EH4等能反映埋深较浅的砂岩展布情况.在研究地表铀矿化异常信息时,使用的方法有P210法、分量化探法、活性炭吸附氡测量法和氡及其子体测量方法等.在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探中,主要使用了浅层地震、物探EH4、分量化探、活性炭吸附氡测量等方法,通过分析研究,可为砂岩型铀矿勘探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本区找矿目的层的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系统,计算了地下水中铀饱和指数,探讨了古水文地质特征与铀成矿的关系,分析了本区具有古层间氧化-还原环境形成的砂岩型铀矿床,预测该区形成大型铀矿床的潜力非常大.  相似文献   

14.
传统地球化学理论认为火山岩型铀矿的热液铀矿床中的铀都是通过氧化溶液搬运的,并由六价还原成四价而沉淀成矿;或者是是碱交代作用形成的。但大量的文献表明,铀的成矿不仅与火山岩和次火山岩有关,还与深源的中基性岩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朱强      李建国      苗培森      司庆红      赵华雷      肖鹏      张博      陈印      赵博文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6):675-690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煤、油气、铀等资源的重要勘查基地,东北部、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先后发现了数个超大型、大中型砂岩型铀矿床,西南部地区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则一直是该盆地铀资源勘查的难点。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原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地层结构、岩性岩相、水文地质、古气候等基本特征开展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下白垩统洛河组具备有利于砂岩型铀成矿的地质条件,包括早白垩世以来适宜流体运移的构造背景,洛河组风成相砂岩厚度稳定、渗透性较好,泥-砂-泥或泥-砂-钙(钙质砂岩)/泥的地层结构,蚀源区和盆地盖层较高的U含量,连通的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干旱—半干旱为主的古气候条件,丰富的油气还原介质等。通过对铀矿物类型及赋存状态研究,提出研究区主要为沥青铀矿,部分为含钛铀矿物。铀矿物赋存状态与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具有较大的差别,主要与针状磷灰石、长石、绿泥石、伊蒙混层、白云石、黄铁矿等伴生,与炭屑等还原介质没有直接的伴生关系。其中砂岩型铀矿与磷灰石伴生关系尤其重要。通过成矿条件的分析,指出断裂构造控制的油气上升部位可能是下一步的有利勘查区域。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侏罗系煤与砂岩型铀矿在空间上密切共存,为探讨煤与铀矿的关系,进行了广泛 的野外调研和系统的室内分析。在煤岩特征、煤的成岩演化和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从泥炭至褐煤 的煤化过程中,铀的含量不断增加;铀含量与煤岩显微组分中的镜质组含量成正比;砂岩成岩矿物与煤化作用有 关;煤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与含矿砂岩具一致性。研究认为,在同生成岩阶段和早成岩阶段,煤对铀 的作用主要包括吸附作用、络合作用及还原作用;表生成岩阶段,煤对铀的再分配和“保矿”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六盘山盆地是否存在地浸砂岩型铀成矿的环境,从盆地地质背景、找矿目的层、铀矿化特征进行研究,重点对层间氧化带的铀成矿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和尚铺组、李洼峡组具有地浸砂岩型铀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对东胜铀矿提出了物源、地层、古气候等3种成矿因素。岩相学与成矿矿物学研究表明,铀矿石中含有 大量的方解石,并且长石与高岭石含量呈正相关,铀矿化与有机质也有一定的联系。结合铀矿地质特征初步分 析认为,东胜铀矿是在氧化带铀元素以碳酸铀酰络合物搬运,在酸性介质条件下,还原带长石碎屑蚀变为高岭 石,并有钙离子析出。当碳酸铀酰络合物从氧化带迁移到还原带,遇有大量钙离子时发生分解,出现铀矿石与方 解石同时沉淀现象,有机质的还原作用也是铀矿沉淀的主要因素,经漫长的地质作用富集成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乌兰县柴凯湖北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区内已发现有套合较好的砂岩型铀矿点和铀异常带,具备较大的铀矿找矿潜力。广泛分布于该区中新统—渐新统干柴沟组地层的砂体是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的有利部位,查明该目的层地下分布及砂体展布特征对于进一步的找矿突破具有关键意义。然而研究区多为第四系覆盖且沉积较厚,迫切需要高分辨率的深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在研究区内开展5条NE10.8°走向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ontrlled Source Audio 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Method, CSAMT)平行剖面测量,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精细刻画了区内1.4 km以浅的地层结构和断裂构造空间展布特征,得到已知钻探资料验证;(2)基本查明了区内基底和干柴沟组目的层埋深情况、砂体展布特征;(3)依据埋深浅、砂体厚等划分原则,进一步圈定了L1线1.0 km~2.1 km、L2线1.0 km~2.6 km、L3线1.6 km~4.2 km、L4线1.0 km~3.3 km及L5线1.0 km~2.3 km五处铀成矿有利区。研究成果验证了CSAMT法在研究区砂岩型铀矿...  相似文献   

20.
以东胜地区浅层地震勘探资料为基础,介绍了用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定位容矿主砂体所采用的野外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技术.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建立了砂体与反演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建立了较为理想的地质剖面,为铀矿找矿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指导,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在砂岩铀矿勘查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