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8世纪,俄国加快了对哈萨克草原的蚕食。它采取三项措施:一是使哈萨克诸部臣服于俄国;二是在哈萨克草原上建筑要塞;三是推行所谓“民政建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完成了对哈萨克的征服,将其纳入俄国版图。  相似文献   

2.
移民是边疆开发的必要条件,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它是边疆史的主要内容,也是边疆所属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罗斯帝国边疆之辽阔在世界首屈一指,其边疆移民问题意义尤为重大。在沙皇俄国的历史上,移民前前后后延续数百年,至1908—1909年达到最高潮,之...  相似文献   

3.
在俄国现代化过程中也出现过新教运动。大约从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起,由信奉新教的德国移民把新教传播到俄国南部。1861年废除农奴制以后新教运动得到快速发展,并开始从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扩展。这使得沙皇政权和东正教会大为恐慌,因为它与东正教旧礼派一样对沙皇政权和东正教会的统治造成了威胁。对于沙皇政权来讲,精神的力量是其政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沙皇政权利用东正教会加强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在亚历山大二世执政时期,沙皇政权开始对新教徒采取镇压政策。到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在东正教会与沙皇政权的联合绞杀下,俄国的新教运动失败。这使得新教运动在俄国社会锻造一个像西欧一样的中产阶级的努力付诸东流。  相似文献   

4.
浅论西伯利亚流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世纪末,沙俄统治者在占领西伯利亚后,即把那里确定为新的流放地。在随后的300多年的时间里,大批的刑事犯和政治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然而无论是作为惩罚措施,还是移民手段,抑或是为了排除对其统治的威胁,西伯利亚流放都显得微不足道。1917年二月革命后,随着沙皇专制制度的覆灭,西伯利亚流放制度被最终废除了。  相似文献   

5.
一本世纪末俄罗斯的报刊上曾响起了“黄祸”的声音,不能不使人想起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沙皇政府在远东地区同“黄种人”———主要是同中国人斗争的历史。人们由此也会记起一句有名的格言:“历史常常在重复”。按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正式划归俄国。此后,尽管沙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欧俄臣民移居黑龙江地区的优惠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收到明显效果。从1859年到1882年,共有14409人移居到这一地区,平均每年移民只有微不足道的602人。[1…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哈萨克政治中的精英为研究对象,以历史脉络为线索,对哈萨克精英的形成过程、组成方式等进行分析,并探讨哈萨克社会转型与精英变迁之间的关系.在哈萨克汗国成立至今的五百多年间,哈萨克社会经历了两轮根本性的政治和社会转型,即苏维埃时期的社会主义化与独立后的资本主义化.而哈萨克精英则在此转型过程当中经历了三轮演变、两轮危机与...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俄国政治制度的演变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总代表沙皇为什么走上立宪道路又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立宪制度以及当时俄国社会制度的性质等问题正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以新公布的材料,选择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我们可以看出,从沙皇颁布的一系改革文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六部法律文件,反映了俄国社会政治制度演变的轨迹。其结论是,沙皇接受立宪完全是形势所逼,虽然俄国勉强地由封建专制体制转向二元君主立宪体制,但是沙皇仍然居于国家权利的主导地位;而俄国真正实现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其途径只能是通过革命。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初,沙俄历史上的第一届国家杜马诞生.作为俄国政治体制的新产物,国家杜马仅存在72天就被沙皇解散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杜马的革命性为沙皇及其政府所不容,以及杜马自身在议会斗争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上出现某些失误.  相似文献   

9.
王超 《西伯利亚研究》2023,(4):69-81+120
一战期间,俄国自愿协会的数量持续增加,它们组织募捐活动,为前线士兵供应物资;建立军医院,救助受伤士兵;训练新兵,为前线补充兵源;为解决战时国家财政困难及失业问题出谋划策;致力于稳定国内物价,在支援前线、重建后方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缓解了沙皇政府的燃眉之急。但随着俄国内危机的加深和自愿协会影响力的扩大,其活动受到沙皇政权的限制和打压。自愿协会的遭遇表明,沙皇政权统治末期的政治与社会危机已经到了无法克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民族传统上属于游牧民族,其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征。哈萨克民族传统社会基本架构主要形成于哈萨克汗国时期,包括汗国、玉兹、兀鲁思、阿尔斯、鲁乌、阿塔阿依马克以及阿吾勒七个层级。后来,虽然哈萨克汗国解体,但从玉兹到部落,再到最基层组织单位阿吾勒,这一体系随着游牧生产生活的延续一直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并且在哈萨克族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部落意识、部落传统、部落政治和部落文化得到进一步强化,成为影响哈萨克斯坦政局和当代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俄国农民土地银行是沙皇政府成立的、专门向农民发放购买土地贷款的国家专业银行。它具有鲜明的等级特性,本质上是维护沙皇专制统治、剥削农民的工具。同时,农民土地银行客观上在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论沙皇政府对哥萨克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哥萨克自15世纪形成后,热爱自由、平等与享有自治权逐渐成为其鲜明特征。然而由于沙皇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哥萨克所采取的政策有所变化,哥萨克逐渐从逃亡农民的组织转变成俄罗斯国家的一个军事阶层,从自由与平等的象征演变为沙皇专制驯服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融合之奇     
阜新所在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阜新大气包容的性格,可以说,是经历了持久而惊心动魄的融合之旅方才造就今日之阜新人。人类与自然的融合、民族的融合、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合、宗教与比间信仰的融合、煤电大开发的移民融合,乃至血胆玛瑙复杂的物理结构及其万般奥妙的形成之谜,无不塑造了并塑造着今日阜新的多元与宽容。  相似文献   

14.
波兰被三次瓜分后,原波兰领土上的犹太人也随之处于俄国政府的统治之下。在被称为"民族监狱"的俄国,犹太人的处境十分悲惨。沙皇政府始终采取反动的排犹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政策又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沙皇政府的反犹政策不仅没有解决俄国的"犹太问题",还将犹太人推向革命,导致了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一乌克兰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占领东乌克兰的沙皇俄国与占领西乌克兰的奥匈帝国交战,乌克兰成为主要战场之一,乌克兰人受尽蹂躏与战争疾苦~①。这时,"俄罗斯和奥匈帝国的乌克兰精英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属于单一的民族,有权建立自己的国家并自由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化"。~②在这经济、政治和人民心理剧烈动荡的社会中,乌克兰各政党、各阶层力图结束混乱秩序、实现民族国家独立和社会革命的历程,被西方史学界称为"1917~1921年乌克兰革命"。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后,沙皇俄国领土分崩离析,俄国出现了临时政府与苏维埃两政权并存的局面。在俄国境内的乌克兰地区,知识分子、社会团体成员、士  相似文献   

16.
沙皇俄国自诞生之日起就推行对外扩张的政策, 从最初对陆地领土的蚕食鲸吞, 到 彼得大帝开始“打开朝向欧洲的窗户”, 沙俄的对外战略经历了从单纯争夺陆权优势到争夺海权优 势的转变。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黑海海峡位于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 是沟通三大洲的 战略要地。为了得到这把进出大洋的钥匙, 历代沙皇都“坚定不移”地把扩张目标指向黑海海峡和 君士坦丁堡。由于自身实力所限和其他欧洲大国的掣肘, 沙俄始终在黑海海峡问题上没有取得根 本性的突破, 势力被局限在黑海海峡范围之内。但是, 沙皇俄国对黑海海峡的争夺却对当时的地区 和欧洲局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阿根廷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本世纪三十年代的五十年间,通过大量吸收外国移民和先进生产技术,大力兴修铁路、港口,对具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潘帕斯草原进行全面开发,迅速扩大了农业疆域。在原来畜牧业发达的基础上,又大力发展种植业,形成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并举的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获得了很大发展。阿根廷终于成为世界主要的农牧产品出口国之一。农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加工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月俄联邦政府出台了规划未来13年移民政策的构想,俄罗斯各联邦区和联邦主体将依据该移民政策构想制定本地区移民政策的计划和措施,解决俄罗斯社会日趋尖锐的人口危机和移民问题。该移民构想分三个阶段实施,制定移民细则、有序推进移民细则和措施的实施,有效调控区域移民的动态平衡,构建科学的移民模式。  相似文献   

19.
1858和1860年,沙皇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至此,西起贝加尔湖、东至太平洋萨哈林诸岛、南起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北到北冰洋广亵的俄国远东地区疆界最终形成。面对新占领的地区,沙皇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西南边疆,广西和云南海外新移民的移民背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跨国婚姻移民、劳务输出或打工是广西和云南新移民的一个较为显著的移民类型。广西和云南的新移民多流向经济比较发达、谋生条件较好、移民政策比较宽松的国家,如北美和西欧等国。不过,广西和云南新移民的具体流向又存在一定差异,这很大程度上与各自的移民传统流向有关。由于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广西和云南新移民建构出其颇具特色的移民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