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荆春登 《水泥》1990,(1):33-37
本文详细研究了熟料中KH、C_3A与熟料强度、尤其是早期强度的关系,以及水泥SO_3、细度对强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工业性批量生产试验和用户使用,结果表明:在机立窑上,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能够稳定生产符合GB1344-85的425R型矿渣硅酸盐水泥。  相似文献   

2.
关于玻纤水泥碱度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楼宗汉  韩韧 《硅酸盐学报》1996,24(6):609-615
阐明了用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制品的水泥品种的碱度,其PH值应小于10.7,方可保持GRC制品的长期耐久性,运用多种实验手段,包括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在内,对制备的几种特定组分玻璃以及抗碱玻纤和中碱玻纤进行了研究,确定PH=10.7是一个转折点,当PH〈10.7时,对玻璃(或玻纤)的侵蚀最小。  相似文献   

3.
0引言自1953年我国第一个统一的水泥标准诞生至今,我国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已经历了4次修订。1956年全国统一采用了以苏联硬练法为蓝本的三大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标准,确立了我国多品种、多标号的水泥产品结构,推动了我国水泥工业的迅速发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泥强度检验方法如采用ISO标准或相当于ISO标准后,磷石膏制水泥装置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针对磷石膏制水泥早期强度偏低的问题,就提高其水泥熟料早期强度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1826年世界上第一台立窑诞生以来,迄今已有172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立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最初的人工加卸料、自然吸风的土立窑,历经机械加卸料、高压送风的机械立窑发展到今天用多项仪表检测、微机控制闭门操作的现代化立窑;  相似文献   

6.
利用黄磷渣生产水泥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黄磷渣生产矿渣水泥的机理,摸索了工业生产该水泥的参数,为黄磷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荣欣  刘印月 《水泥》1989,(1):53-57
前言新复合水泥是以石灰石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烧成的水泥熟料,冷却、粉碎后掺入石膏及水淬矿渣微粉制成的新品种水泥。这种水泥相当于矿渣水泥,其质量不亚于市售的矿渣水泥和普通波特兰水泥。然而,为了正确评价该种水泥的特性,日本资源能源厅的烟灰研究中心在装有最新式的NSP窑炉的水泥厂中,在改变烧成条件下,烧成了总量约5000吨的四种规格熟料,并选定其中最优的一种熟料,以改变矿渣的掺入量制成三种新复合水泥。新复合水泥的特征用实际的工厂设备所烧成的新复合水泥  相似文献   

8.
没有水泥装备的现代化,就谈不上水泥工业的现代化。为此,国家建材局确立了“提高水泥工业装备现代化水平”这一重大科研课题。由中国建材经济研究会水泥专业委员会承担并顺利完成,课题组提交了以“提高水泥工业装备水平,实现装备现代化的探讨”为题的研究报告,得到了国家建材局领导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该研究报告收集了丰实的资料,论述精辟,对实现我国水泥技术装备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满足广大读者学习研究的需要,本刊特分期连续刊出。鉴于本刊容量有限,刊出中作了适当删节。  相似文献   

9.
王燕谋 《硅酸盐学报》1989,17(5):455-461
本文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水泥技术和品种的发展过程,提出了技术发展任务和开发新品种的主要经验,并对我国已经形成的特种水泥体系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各成员国,根据有关贸易技术障碍的协定(TBT协定),各国的标准将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标准实行整合。水泥标准也不例外。我国按照ISO679—1989制定了GB/T17671—1999标准,主要内容与ISO679完全一致,强度检验结果与ISO679—1989等同。 去年,日本水泥协会为了做好与ISO标准整合,曾派员对欧洲水泥标准进行考察,并作出报告。本文以该报告为基础,参考其它资料,就欧  相似文献   

11.
高强流态膨胀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膨胀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高流态膨胀混凝土的强度性能、膨胀性能以及强度与膨胀的协调发展性能,考察了流态条件下中强和高强混凝土中膨胀剂的作用效应及细掺料对其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强流态膨胀混凝土的膨胀行为有其特殊性:在不加磨细矿渣(blast furnace slag,BFS)时,水养1d出现自收缩,整个硬化过程膨胀受到抑制,原因在于高强流态膨胀混凝土较高的强度,特别是较高的早期强度限制了膨胀的发挥,在混凝土内部存在“自约束效应”。掺加BFS后,未发现自收缩现象,限制膨胀率大于对应的未掺BFS时的限制膨胀率。BFS的加入使高强膨胀混凝土早期强度降低,膨胀效应得以较充分发挥。对比中低强膨胀混凝土分析认为:过高的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会抑制混凝土膨胀的发挥,而较低的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则会导致更多的膨胀变为无效膨胀。强度与膨胀协调发展这一膨胀混凝土的基本规律对于高强流态膨胀混凝土仍然适用且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讨论混凝土在自然环境中的老化的原因及延缓老化延长混凝土工程服务期的对策。着重探讨 S O2 -4 、 Cl- 、 C O2 、温度与湿度等因素对混凝土的破坏作用,尤其是各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养护措施和湿养护时间对掺与未掺矿渣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湿棉絮覆盖、喷养护剂、塑料薄膜密封3种养护措施对混凝土强度、收缩、中心温升、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并通过不同龄期强度、氯离子渗透深度(5%NaCl溶液介质,质量分数)、钢筋腐蚀电位、加速腐蚀保护层开裂时间研究湿养护时间(1,7,14d和28d)对未掺和掺矿渣(等量取代水泥40%,质量分数)混凝土强度、抗渗性、护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养护措施能有效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降低水化温升和早期收缩.对未掺与掺矿渣的混凝土,更长的湿养护有助发展更高强度、耐久性和护筋性;而不充分养护导致混凝土较差的抗渗性和护筋性,该影响对掺矿渣混凝土尤为明显.7d湿养护对掺矿渣混凝土发展更高的潜在抗渗性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4.
疲劳荷载与环境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损伤劣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物真实的服役状态是承受的荷载与环境的同时作用.概述了目前关于混凝土在疲劳荷载与环境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损伤劣化规律的研究.从材料、结构角度对疲劳荷载和腐蚀介质的耦合作用进行了总结与分析.重点论述了严寒地区桥梁、高速铁路等在疲劳荷载和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的损伤劣化特征.阐述了目前广泛采用的间接耦合作用方式--交替作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与材料细观结构密切相关的内应力角度,同时结合疲劳效应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办法.  相似文献   

15.
饰面混凝土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梯度材料角度出发,提出混凝土功能结构的复合设计。采取双重或多重结构设计及功能层叠加等复合结构设计,实现混凝土结构的特殊性能要求。通过加设功能结构层,在普通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实现装饰性及整体结构的性能优化。采用一定的施工工艺将表面处理层、装饰功能层及基础结构层有机结合起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材料与结构的设计变化,实现装饰性能及物理力学性能的三阶段梯度,如:强度为90~70,80~40,50~30MPa;离子扩散为667,780~1000,1310C等,从而实现材料、结构、性能的最优匹配。  相似文献   

16.
抗盐卤腐蚀的水泥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余红发 《硅酸盐学报》1999,27(2):237-245
简述了普通水泥混凝土在盐湖环境中的受腐蚀机理,报道了高铝水泥,氯氧镁水泥,铁铝酸盐水泥,碱矿渣和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的抗盐卤腐蚀行为,为硅灰高密实混凝土的抗盐卤腐蚀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认为改善孔结构是获取混凝土高抗腐蚀性的有效途径,此外,还简要讨论了今后科研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压汞测孔等方法研究了在水泥浆体和混凝土中掺入硅灰、赤泥、矾泥、液态渣等活性工业废渣对混凝土界面效应区内Ca(OH)_2的取向指数、水泥浆体的孔径分布及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这些工业废渣的掺入,大大减小了混凝土的界面效应区,提高了水泥浆体和混凝土的强度,对增强混凝土的抗冻性有很大益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掺量(体积分数)、具有不同吸水率的陶粒配制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的毛细吸水性能,以及混凝土内部陶粒及界面区的孔结构和多孔陶粒对混凝土毛细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吸水率(1 h吸水率为2.4%)的陶粒对降低较高水比(0.49)混凝土的早期毛细吸水性能有利,但对界面改善作用较弱,在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试验中发现其界面仍存在类似普通骨料的薄弱区;高吸水率(1 h吸水率为7.1%)的陶粒附近则形成了孔含量较少和显微硬度较高的结构致密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的毛细吸水性能,特别是在水化后期,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在水灰比较高的混凝土中,随着陶粒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毛细吸水逐渐得到降低,陶粒掺量50%和100%的混凝土90d时的30min吸水量相对普通混凝上分别减少了21.3%和37.8%;但对于较低水灰比(0.32)的混凝土,则存在一个最佳掺量,过多的陶粒掺量(>50%)则会增大混凝土的毛细吸水性能.  相似文献   

19.
减缩剂外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掺减缩剂可有效降低混凝土收缩,但存在掺量大和影响混凝士强度发展等诸多问题.研究了减缩剂外涂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收缩抗裂性能、孔结构和水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减缩剂外涂混凝士的减缩效果明显;减缩剂外涂对混凝土和胶砂强度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与基准混凝土相比,减缩剂外涂可明显降低水泥石总孔隙率和孔径小于100nm毛细孔的数量;外涂减缩剂作用区域中的水泥水化产物更趋于丰富.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粉煤灰和磨细矿渣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抗渗及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的复合掺入能显著提高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抗渗及抗冻性能。在不掺入引气剂的情况下,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达F200以上。轻骨料混凝土的扫描电镜照片表明: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的综合效应,使火山灰反应更加充分,Ca(OH)2含量降低,轻骨料与水泥石的界面过渡区得到强化,混凝土结构更加密实,其抗渗、抗冻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