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RFID系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RFID技术的优点是标签与读写器之间无需任何的物理接触或者其他任何可见的接触,缺点是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无线信道是不安全的。本文在分析了RFID系统的组成、通信模型以及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后,提出了解决RFID系统安全问题的机制,强调必须综合运用物理安全机制与密码安全机制,才能有效解决RFID系统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轻量级RFID双向通信认证的设计与实现为研究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轻量级RFID算法空白,所有权转移问题难以解决,现有协议未经过实际检验等问题,基于ECC算法机制,开展设计研究,取得了轻量级RFID双向通信认证协议的逻辑设计、源代码编写、硬件调试、上位机软件编写、可靠性测试等成果,可直接投入实际运用。文章从现有RFID安全认证协议出发,精心论证,认真分析,确保每一步认证的安全性,实现了授权访问、双向认证、标签匿名性、可用性,有效地保护了标签和数据库双向安全,满足RFID系统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RFID系统中阅读器与标签通信的安全隐私问题,针对现有基于Hash函数的安全认证协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安全认证协议。通过论证分析,该协议可以有效的提高RFID系统的安全性,具有效率高、标签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RFID系统的安全性的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标签有限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安全协议的设计成为了保证RFID系统安全的关键。文章对SYK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其存在的多个安全漏洞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RFID相互认证协议。安全性能分析表明,改进后的协议通过标签和数据库的信息同步更新和散列函数加密,解决了SYK协议的安全隐私问题,满足基本的安全性能,可以抵制跟踪、去同步、重传等多种攻击,提高了RFID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RFID系统的安全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标签有限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安全协议的设计成为了保证RFID系统安全的关键。文章对SYK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其存在的多个安全漏洞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RFID相互认证协议。安全性能分析表明,改进后的协议通过标签和数据库的信息同步更新和散列函数加密,解决了SYK协议的安全隐私问题,满足基本的安全性能,可以抵制跟踪、去同步、重传等多种攻击,提高了RFID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对于低成本RFID系统,其安全隐私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现有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主要采用Hash函数、传统加密算法等来保证标签信息的安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安全,然而这些协议却忽略了对非授权标签信息的保护。为了弥补以上缺陷和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角色访问控制RBAC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通过引入RBAC机制,能够有效地确保非授权标签信息的安全性,并且可以抵抗重传攻击、内部阅读器攻击等攻击。同时,利用部分ID、位运算等方法降低系统对标签的硬件要求,更适合低成本RFID系统。  相似文献   

7.
RFID系统密钥无线生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发展,众多安全和隐私的相关应用对隐私保护认证(Privacy-Preserving Authentication,PPA)技术提出了强烈需求.而PPA应用的先决条件是合法读写器和标签之间存在共享密钥.但由于无线信道的开放性,读写器直接向标签写入的密钥会被敌手轻易窃听;此外,RFID标签的计算、存储和通信能力极其有限,导致现有的密钥协商协议不能应用于RFID系统;再者,标签生产商在标签出厂时写入的密钥会带来密钥托管问题并且用户不能自定义密钥.上述原因导致RFID系统中密钥安全生成问题极具挑战性.该文创新性地利用RFID系统中信道不对称性,提出了一种RFID系统密钥无线生成方法WiKey.WiKey是一种轻量级协议可在现有的RFID系统中实现.通过全面的安全性分析,我们展示了WiKey能为PPA协议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在WISP标签上的原型实现以及实际测试表明WiKey在现有RFID系统中实现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8.
面向物联网应用,对大规模RFID标签盘存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介绍RFID系统基本原理,特别是大规模RFID标签盘存方法,分析标签盘存中所包括的移动标签识别、丢失标签监测和未识别标签监测问题;其次,从现实信道环境角度考虑,分别着重综述标签盘存方法研究现状,包括对移动标签识别方法、丢失标签监测方法、未识别标签监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指出本领域存在主要问题及未来研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密钥矩阵的RFID安全协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裴友林  杨善林 《计算机工程》2008,34(19):170-173
无线射频识别(RFID)作为一种新型的自动识别技术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RFID系统的特点和RFID设备的局限性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讨论并阐明RFID的系统组成和安全隐患,分析了几种现有的典型的RFID 安全协议的特点和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密钥矩阵的RFID安全协议。该协议使用密钥矩阵来加密标签和阅读器之间传输的数据,并在认证后更新标签中密值,能有效抵抗多种攻击。分析表明,该协议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移动RFID系统中,阅读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道安全假设不再成立,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当前移动RFID认证协议的安全及性能问题,建立了移动RFID安全隐私模型;基于该模型,在兼容EPC Class-1 Generation-2低成本标签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抵抗假冒攻击、去同步化攻击,且提供前向安全隐私保护的双向认证协议;通过安全性证明与性能比较分析,表明该协议达到了设计目的,可适用于较大规模的低成本标签移动RFID系统。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日益突出的RFID系统安全隐私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混沌序列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利用混沌对初始值的敏感性生成混沌序列,对密钥进行加密。该协议引入标签密钥动态更新机制,并设计了自同步解决方案,实现了对标签的二次认证。采用BAN逻辑对其安全性进行证明,并与已有的协议进行安全性分析和性能比较。其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降低了标签成本,减少了标签和后端数据库的计算量,提高了后端数据库的检索效率。不仅有效地解决了RFID系统的隐私保护及安全问题,同时也提高了RFID协议认证的执行效率,更适合低成本的RF1D系统。  相似文献   

12.
随着物联网事业的飞速发展,RFID技术做为物联网最底层的感知技术也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RFID系统开放式的应用环境以及设备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使得RFID系统面临许多隐私安全问题。对RFID系统进行概述,并且对现有的RFID安全协议和安全模型进行综述和评价,并给出RFID系统隐私保护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ubiquitous infrastructures. However, resource constraint in the low-cost RFID systems has posed potential risks such as privacy and security problems, becoming adoption barrier for RFID-based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current security issues in RFID are introduced firstly. Then, we propose a lightweight Anti-desynchronization privacy preserving RFI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It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the low-cost RFID environment for only the capacity of one-way hash function and XOR operation is needed. In this lightweight Anti-desynchronization RFI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the back-end server keeps the history of the random key update to prevent the active attackers from de-synchronizing the shared secret between the tag and the back-end server. The securit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protocol are analyzed as well.  相似文献   

14.
RFID应用系统中的Tag-reader安全通信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磊  盛焕烨 《计算机工程》2007,33(21):128-129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但其缺乏安全机制,无法有效地保护RFID标签中的数据信息。该文分析了RFID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安全及隐私问题,提出了在RFID标签芯片计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安全通信协议。该协议利用Hash函数技术实现了防止消息泄漏、伪装、定位跟踪等安全攻击。  相似文献   

15.
李斌  凌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29(4):278-280,288
随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研究进展,RFID系统的应用日趋广泛,从而使得RFID系统本身固有限制所导致的一些问题变得突出和严重,其中就包括RFID的安全、隐私问题.所以基于RFID系统的发展和应用考虑,RFID系统必须满足一定的安全需求.在NTRU(Number Theory Research Unit)公钥加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并且结合NTRU公钥加密系统的安全性和通用可组合模型,对新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形式化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RFID系统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项产生已久的应用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内显示出其强大的优越性.但是,由于该技术在最初的应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没有考虑安全问题,导致了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并不存在着适用于低成本RFND系统的安全方案,安全隐患已成为制约该技术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讨论了RFND系统的分层模型和通信中的安全问题,分...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逆hash链的RFID安全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低成本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标签读写器之间通信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逆hash链的RFID安全协议,并对其性能和安全性能进行了分析,说明该安全协议仅需要很少的计算资源和电力供应,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传感器网络研究的深入和不断走向实用,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由于传感器节点的计算速度、电源能量、通信能力和存储空间非常有限,且一般配置在恶劣环境、无人区域或敌方阵地中,这给传感器网络安全方案的设计提出了诸多挑战。本文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安全需求,并从密钥管理、身份认证和攻防技术三个方面归纳了国内外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最后,基于对传感器网络安全未决问题的分析和评述,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安全认证协议存在安全缺陷、标签成本较高以及后台数据库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来搜索匹配符合要求的标签信息来进行认证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abin算法和交叉位运算的可扩展RFID双向认证协议。并基于BAN逻辑形式化分析方法,证明了该协议的正确性与安全性。安全分析和性能评估表明该协议不仅具有防假冒、防重放、防跟踪、可扩展性等特点,而且减少了标签的计算花费和门电路数,使得其成本大大降低,适用于低成本的RFID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