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唐楷  颜杰  黄新 《化工中间体》2010,6(2):32-36
单烷基磷酸酯是一类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原料,广泛应用于日化、纺织、采矿等工业领域,但缺乏针对单烷基磷酸酯应用性能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提纯前后单烷基磷酸酯作为原料,研究了产品的乳化性、润湿性和起泡性,并测出了不同浓度的纯品单烷基磷酸酯溶液在室温下的表面张力,进一步求出了单烷基磷酸酯的cmc。实验结果表明:单烷基磷酸酯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润湿性,提纯后单烷基磷酸酯乳化性、润湿性和起泡性均较未提纯粗品有明显提高,适合添加到对杂质含量要求苛刻的产品中。本文研究内容国内未见相关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2.
烷基酰胺醚磷酸酯盐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脂肪酸甲酯、单乙醇胺、环氧乙烷、五氧化二磷等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酰胺醚磷酸酯盐,初步探索了合成工艺条件,并测定了有关物性。  相似文献   

3.
碳酸钙表面改性剂磷酸酯的合成及其在塑料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较佳合成条件下合成了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该产品用于轻质碳酸钙的改性,当用量为2.5%(改性剂/碳酸钙质量比)时,可明显改善塑料填料CaCO3的表面性能及填充性能,对软PVC体系的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单酯改性的加工性能优于相同碳链长度的双酯。  相似文献   

4.
何怡  孙宇 《天津化工》1999,(1):25-26
磷酸酯的合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很多因素对最终产品指标的影响都很大。本文详细介绍了酯肪醇磷酸酯的合成与分析方法,并介绍了其对产品的色泽影响和对磷酸及单、双酯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烷基磷酸酯钾盐乳液的稳定性极大地影响其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该文应用胶体化学理论,从乳状液稳定性原理出发,对烷基磷酸酯钾盐的乳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取初生皂法乳化工艺,乳化反应温度50~60℃,反应时间10~20min,控制反应产物的pH=10±1,可得到含有溶致液晶的、类似双连续型的稳定的烷基磷酸酯钾盐乳液。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自制聚醚硅油与五氧化二磷反应制得聚醚硅油磷酸酯盐;随着聚醚链段EO含量增加,聚醚硅油磷酸酯盐表面张力变大,润湿性能、乳化能力下降,聚醚链段分子量提高,聚醚硅油磷酸酯盐的面张力和润湿性的变化不大,乳化能力、抗静电性提高。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结构,综述了它的合成及应用,阐述了制备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硅氢化反应和磷酸化反应,这两步反应决定了它兼具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双重性质;从物质结构角度讨论了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润湿渗透、乳化分散、低泡等性能,从而能在日用化学品等诸多领域应用的原因。最后指出了这种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十二醇、顺丁烯二酸酐及月桂酸单乙醇酰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不对称型磺基琥珀酸双酯盐双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试验法优化了双酯化反应条件,其较佳反应条件为:n(十二醇马来酸单酯)∶n(月桂酸单乙醇酰胺)=1∶1,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6 h。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所得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表面张力、泡沫性能、乳化力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双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2.21×10-5mol/L,γcmc为31.1 m N/m;乳化分水时间为278 s,起泡性和稳泡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MAP体系洁面乳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针对以单烷基磷酸酯盐MAP为主表面活性剂的洁面乳体系,研究了主要成分增稠剂、主表面活性剂以及三种辅助表面活性剂对产品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烷基磷酸酯为主表面活性剂的洁面乳体系中,汉生胶有较好的增稠性能,并能赋予产品良好的剪切变稀性能;主表面活性剂MAP明显降低体系的粘度,加入量较大时加大了体系增稠的难度;辅助表面活性剂羟磺甜菜碱和椰油酸单乙醇酰胺都有很好的稳泡、增稠性能;烷基糖苷增稠性能一般,而且不同浓度APG的加入量不会改变产品剪切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十六醇磷酸酯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十六醇磷酸酯的合成工艺,采用加水反应和水解工艺制取单烷基磷酸酯,考察了十六醇与五氧化二磷(P2O5)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水解等因素对转化率和单烷基磷酸酯质量分数的影响。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酯化反应阶段,十六醇、P2O5及水的摩尔比为1.70∶1.00∶1.13,85℃下反应10 h;水解反应阶段,加水量为磷酸酯质量的4%,85℃,水解2 h。结果表明,所得的十六醇磷酸酯白度较好,产物单酯的质量分数>78%、酯化率>85%、单酯率>90%。  相似文献   

11.
以癸基葡萄糖苷(C_(10)APG)和3-氯-2-羟基丙烷磺酸钠为原料反应制得癸基糖苷磺酸盐(C_(10)APGS),用FT-IR和ESI-M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泡沫性能和吸附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_(10)APGS表现出良好的发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其发泡率和排液半衰期随C10APGS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当质量分数增加到0.4%后,发泡率和排液半衰期增速变缓;随着二价盐质量分数的增加,C10APGS的发泡率变化不大,但对泡沫稳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当二价盐质量分数增加到8%时,C10APGS仍表现出良好的耐盐性能;相对于C_(10)APG,C10APGS的饱和吸附损失量降低了14.4%,可作为较理想的发泡剂应用于高盐油藏的泡沫复合驱。  相似文献   

12.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 ,先后将羟丙基和 (2 羟基 3 十二烷氧基 )丙基分别引入 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分子结构中 ,制得一系列可生物降解的两亲性的壳聚糖表面活性剂——— (2 羟基 3 十二烷氧基 )丙基 羟丙基壳聚糖 (HDP HPCHS)。通过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并在 0 2~ 1 0 0g/L质量浓度范围内测定了其泡沫性能和乳化性能。结果表明 :室温下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HDP HPCHS均具有良好的泡沫性和乳化性 ,并且均随其相对分子质量的改变而呈现规律性变化。具体表现为 :HDP HPCHS的相对分子质量越高 ,达到最大起泡能力所需的溶液浓度越小 ,其乳化能力也越强 ;但其最大起泡能力和乳化层的稳定性却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对自制的N-硬脂酰胺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DSS)的物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其cmc为121.60 mg·L-1,γcmc为44.15 mN·m-1;乳化力适中;泡沫细腻丰富,其发泡力和泡沫稳定性较好,适合作发泡剂和稳泡剂。对DSS进行了复配研究,优选出较佳配方并和同类产品的泡沫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在30 s时的泡沫体积是同类产品的1.43倍,在30 min时的泡沫体积是同类产品的1.92倍,表明此产品具有优良的泡沫性能。显示其在工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e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for a homologous series of sodium salts of alkyl sulfoacetates, containing 10, 12, 14 and 16 carbon atoms are described. The sodium salts of alkyl sulfoacetates were prepared from monochloroacetic acid, sodium sulfite and corresponding higher alcohol. The Krafft point, c.m.c. value, surface tension, solubilizing power, emulsifying power, foaming power, and calcium ion st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acid hydrolysis were measured as the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ounds. The c.m.c. values at 40 C obtained b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ere related to the alkyl carbon number (N) of the compounds by log c.m.c.=4.852–0.301 N. Solubilizing power, emulsifying power and foaming power increased with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of alkyl chain in the surfactant. But the calcium ion st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the acid hydrolysis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length of the hydrophobic portion.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双癸基二甲基甲酸铵(DDAF)、双癸基二甲基乙酸铵(DDAA)、双癸基二甲基丙酸铵(DDAP)、双癸基二甲基丁酸铵(DDAE)、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双癸基二甲基硝酸铵(DDAN)6种不同反离子季铵盐对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测定了它们的表面活性及其应用性能。研究表明,DDAF、DDAA、DDAP和DDAE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和临界表面张力(γCMC)值均比传统表面活性剂DDAC的数值大,DDAN具有比传统DDAC更高的表面活性;DDAF、DDAA、DDAP、DDAE的乳化、润湿能力良好,具有低泡的特点,而DDAN有着比传统DDAC更优异的发泡力、乳化力和润湿力;DDAF、DDAA、DDAP、DDAE和DDA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能力均比DDAC的抑菌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n=12,14和16)和N,N-二甲基-1,3-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系列长链脂肪酰胺叔胺C_nAMPM。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电导率实验证实了其CO_2开关响应性能。研究发现:通入CO_2后,CnAMPM表现出表面活性剂特征,随着碳链长度增加,cmc线性降低,发泡性能、乳化正庚烷的能力和在标准帆布上的润湿性能也相应下降。通入N_2后,发泡力大幅度降低;C_(12)AMPM的乳化性能较好,润湿性能好于另外2种;而C_(14)AMPM和C_(16)AMPM的乳化能力和润湿能力均较差。  相似文献   

17.
烷基多苷物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不同烷链长度的烷基多苷的表面张力等物化性能进行了评价 ,发现短烷链的APG有丰富的泡沫和优良的润湿力 ,而长烷链烷基多苷具有优良的降低表面张力能力和乳化力。烷基多苷与脂肪醇醚硫酸盐和甜菜碱复配物的性能测定表明 ,除乳化力外 ,烷基多苷与脂肪醇醚硫酸盐的复配物都显示了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烷基多苷与甜菜碱复配物在所测定的性能中都显示了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直接法合成正十二烷基葡萄糖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直接法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葡萄糖苷 ,探讨了各主要影响因素对合成反应过程及结果的影响 ,得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 ,即 :反应温度 12 0℃ ,反应压力 4kPa ,n(正十二醇 )∶n(葡萄糖 )∶n(催化剂 ) =4∶1∶0 0 15 ,反应时间 4h ,产品收率 (以n=1 44计 )≥ 84% ,且产品质量优于 1997年文献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李春霞  杜志平  王丰收 《精细化工》2007,24(11):1064-1068
以月桂酸、羟乙基乙二胺、丙烯酸乙酯、五氧化二磷和氢氧化钠等为原料,合成了系列羧酸盐型咪唑啉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MP),并研究了其应用性能。结果表明,该系列表面活性剂与商品咪唑啉磷酸酯Phosphoteric T-C6相比,具有多种优异性能: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07~0.1mmol/L,最低表面张力(γCMC)可达到27~28mN/m;具有良好的发泡力(泡沫高度均在170mm左右)及泡沫稳定性,并具有明显的润湿性能和乳化性能,对皮脂及碳黑2种污布的去污力明显优于羧甲基咪唑啉(LC)和Phosphoteric T-C6;与AEO9和直链烷基苯磺酸(LAS)相比,用质量分数为5%的该系列表面活性剂清洗玻璃表面时,易冲洗无残留;与Phosphoteric T-C6相比,MP1010对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具有更优异的增溶性能,MP1008具有更好的水溶助长性;MP在酸洗过程中的缓蚀率达到94.14%,可望作为一种良好的缓蚀剂。  相似文献   

20.
以85%的磷酸和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为原料,采用自乳化法制备水性环氧磷酸酯乳液。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反应前后物质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产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黏度、硬度、涂膜附着力、耐水煮性等性能的变化,探讨了游离磷酸、单磷酸酯和双磷酸酯等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产物中引入大量的亲水基团,使产物具有良好的水可分散性;当磷酸羟基与环氧基的物质的量比为3∶2、产物黏度为2 326 mPa·s时,制备的水性环氧磷酸酯乳液的综合性能最好;当单磷酸酯含量较高时,有利于提高产物涂层与金属基底的附着力和耐水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