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曹戈 《包装世界》2006,(2):63-67
书籍装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从属于书籍,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艺术的表现形式发映原作精神;以艺术的感染力去征服读者.它是时代的产物.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性和时代感是它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论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中的“书卷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卷气,是中国书籍装帧理论的重要概念,对书籍装帧艺术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当下将依然影响着中国装帧艺术的理念。因此,设计师应广泛关注与思考书籍装帧当前与未来的设计思想和受众的时代审美追求。较为独特的阐述了书卷气,对现代书籍装帧艺术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探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造境之美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傅继强 《包装工程》2014,35(24):83-86
目的探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造境之美,研究造境之美在书籍装帧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书籍装帧设计的概念以及意义,分析书籍装帧设计的造境之美,探讨书籍装帧设计中造境的原则以及造境之美的设计方法。结论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造境之美对书籍具有重要的意义。弄清楚书籍装帧中造境的原则以及方法,在今后的书籍装帧设计中更好地运用造境之美,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冯蓓蓓 《包装工程》2018,39(2):79-84
目的以构造学为基线,分析书籍装帧设计的空间塑造与形态构造,研究书籍装帧设计的二重空间构造。方法从书籍装帧的外部空间构造和内容编排构造两个方面,阐述二重空间构造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结论从"构造学"的角度研究书籍装帧的二重空间,会使书籍设计的切入角度具有立体化和空间化的特点,使书籍装帧具有空间感、层次感和多维度的设计效果。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创造空间构造,有利于知识由单向式平面结构向立体多元化的方向传递。  相似文献   

5.
书籍装帧设计的立体空间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三维空间特性的文化产物,长久来却被偏重于二维的封面与版式设计.时代的进步与书籍装帧艺术的逐步成熟造就装帧设计观念快速成长的契机.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至三维,空间的意义成为书籍装帧设计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元素之一.当暂且隐没书籍内部的文字与图画信息,书籍外在的立体形态、重要的形态"边缘"及内部的立体结构成为与人交流最为直接的载体,同样叙述着书籍的情感.因而,将思维融入书籍的立体空间世界,经过理论的思考与思辨的力量给予书籍设计的整个过程带来质的飞跃,创造具有独特气息与永恒价值的文化生命体.  相似文献   

6.
潘璠 《包装世界》2012,(6):92-93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书籍这一有着历史发展的传统事物如今也被各式各样的电子书、电子杂志等所取代着,人们越来越愿意接受高端产品,为的是图个潮流或者是所谓的高效率。为了拯救书籍,书籍装帧设计者们要力挽狂澜,为书籍设计事业添砖加瓦。而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封面作为书籍的脸面,则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意识越来越淡薄的情况下,通过封面设计的影响力来真正唤起人们的阅读意识不失为一个良策。  相似文献   

7.
书籍装帧是书籍存在和视觉传递的重要形式,它是一门设计艺术,具有审美的、功能的、工艺的多元化本质,从外在形态上它具有整体性,从内涵上它是一门表现艺术。优秀的装帧设计都是充分发挥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由表及里的完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书籍仅以功能形式的出现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人们不仅注重书的实用功能,而且日渐重视它的美观价值。因而,要发展我国的书籍装帧艺术首先要研究和探索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王奕鑫  张大鲁 《湖南包装》2023,(1):38-40+55
随着现代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逐渐由传统的纸质阅读向多媒体互动阅读转变。如何让书籍在信息化时代下仍然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书籍装帧设计发展应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不断与时俱进,积极寻求改变,从而带给读者更丰富的阅读体验。文章通过分析书籍装帧设计的现状及影响,探讨新媒体冲击下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当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入手,借鉴国内外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先进成果,以现实为依据,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通过对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结构体系的研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建构合理的书籍装帧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组织更为合理的书籍装帧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书籍装帧的版面设计艺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苏里曼 《包装工程》2005,26(5):197-198,219
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每一个环节里都必须有恰到好处的版面设计,形成版面艺术,才能成功地帮助读者阅读,理解和享受.  相似文献   

11.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版式编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建茹  李刚  苟双晓 《包装工程》2007,28(6):119-122
在介绍版式编排任务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版式编排所涉及到的基本要点:版心设计、字体与字号的选择和行距与间距的设计等版式设计等;分析了版式编排中的视觉语法:构成秩序语法的平衡、韵律和节奏及构成变化语法的位置、面积和色彩等对比;并说明了版式编排与书籍装帧整体设计协调和统一的联系.最后以实例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2.
论符号系统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书籍符号系统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梳理,提出书籍设计的过程实质就是符号化的过程,进而论述了书籍设计的符号系统是通过语用设计、语义传递、语境构建3个层次来传递书籍的文本意义与艺术情感,并力图通过对符号在实际运用中的研究,强调整体设计与各单元部分的互动关系。继而提出以系统化的符号体系建立一本书的整体形象,并概括出3种符号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象形文字有着古老的历史,目前被应用于许多装饰设计中.作为一种装饰元素,分析了其理解距离、时间美、怀旧美、形象美以及形式美.指出理解性、历史性和图案性是形象文字具有装饰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黄志明 《包装工程》2005,26(4):191-192
主要是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三大构成训练来掌握构成形式和方法,提高对包装设计形式美规律的认识,同时要求包装设计以一种构成的观念从造型的角度、外观装潢的审美等方面来进行设计,并将构成的形式法则应用于包装设计中.  相似文献   

15.
夏丽君  王迪 《包装工程》2011,32(8):16-18
介绍了虚空间艺术的定义、性质以及书籍设计中虚空间的内容。结合案例说明了虚空间在书籍设计中的功能性:创造书籍和谐与舒适的视觉美感;使书籍设计的主题突出;引发读者联想和深化书籍意境。探讨了书籍设计中对虚空间在数量、在书籍空间秩序营造、在与书籍信息节奏层次相呼应方面的要求。分析了虚空间在书籍封面、扉页、内页中的应用。从而揭示虚空间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卢建洲 《包装工程》2022,43(16):268-273
目的 梳理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书籍设计理念的发展与演变脉络,概括书籍设计理念的发展现状,总结书籍设计流行趋势,丰富书籍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对书籍的内容和形态、书籍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书籍阅读体验方式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进行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书籍设计理念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发生的重要演变。结果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书籍设计内容、形态、功能、作用、阅读方式等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结论 在信息传达方式与通信技术深度发展的全媒体背景下,书籍设计出现了信息视觉化设计、交互式用户体验设计、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艺术性表达设计等多种新型设计理念,这些全新的书籍设计理念拓宽了当下书籍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书籍设计的意境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峰  黄蜜 《包装工程》2011,32(16):131-133
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意境"表现的探讨,在分析目前书籍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书籍设计中"意境"表现的意义。探讨了"意境"理论对现代书籍设计的启示,分析了书籍设计的"意境"表现方法,阐述了书籍设计中"意境"表现的原则,为现代书籍设计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洪缨  霍文彤 《包装工程》2017,38(20):78-81
目的研究障碍设计在书籍创新设计中的多种应用与表现。方法重新解读障碍设计的概念,分析将其引入到书籍创新设计中的可行性,并结合障碍设计的实际应用案例,论述其独特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体验。同时,提出障碍设计必须受制于书籍的内容与形式,并与之保持高度统一的观念。结论在兼顾书籍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的前提下,理性运用障碍设计打开书籍设计的新思路,强化书籍的艺术性,给读者带来崭新的阅读体验,加强读者与书籍间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统一设计理念的书籍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勇 《包装工程》2011,32(24):29-32
阐述统一设计理念在书籍设计尤其系列书籍设计中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如何准确地进行书籍整体形象的系列设计;设计前思维方法递进的逻辑性;设计过程中设计语言的正确定位;设计内涵中图形、文字、色彩、材料元素构成的延展与统一;统一设计理念在设计中的运用等进行分析,明确了书籍设计只有在统一设计的理念下进行整体的思考,才能实现统一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