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实施心理护理对肾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肾穿刺活检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从术前1d到术后3d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实施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3d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结果肾穿刺活检术术前患者总体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3.3%、66.7%;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42.60±6.95),(46.80±7.7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0.53±8.63),(53.53±10.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92,0.28;P〈0.05)。结论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可降低肾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肾穿刺活检术检查前护理干预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影响.方法 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肾穿刺活检术同意书签名时及术前1 h对患儿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家长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率(HR)、动脉平均血压(MAP)值;及患儿和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两次问卷之间,干预组进行详细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一般护理.结果 干预组护理干预后SAS,SDS,HR,MA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问题明显低于干预前.结论 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儿及家长在术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问题,使之保持稳定情绪,乐于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行肾穿刺术患儿进行术前、术中心理干预,探讨其对患儿术前焦虑、抑郁情绪和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6-12岁患儿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㈩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前、术中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患儿在术前干预前后在护士的指导下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并记录手术成功例数。结果2组患)LSAS、SDS得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肾穿刺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肾穿刺术时对患儿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减轻了患儿的恐惧心理和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肾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根据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干预2周,再次进行SAS和SDS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本组心理干预前SAS、SDS评分较国内常模高,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低,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根据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干预2周,再次进行SAS和SDS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本组心理干预前SAS、SDS评分较国内常模高,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低,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家属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 SDS 及 SAS评分分别为(39.81±5.34),(34.67±4.61)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1,8.92;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61,2.8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状况,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检查患者的心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肾穿刺活检术检查的心理影响.方法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检查前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一般护理,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在肾穿刺活检术同意书签名时及术前1h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率(HR)、动脉收缩压(SAP)值.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HR、SA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肾穿刺检查患者术前进行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心理,使之保持情绪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对病人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7例接受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病人进行心理测评,同时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在心理干预前后对病人进行心理测评,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病人术前SCL-90中躯体化、恐惧、抑郁、焦虑和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经心理干预后,SDS、SAS测评结果显示,干预后病人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病人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尿毒症病人家属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尿毒症病人家属103人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53),对照组给予一般指导,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 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尿毒症病人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TTM)照护行为干预对新诊断癫痫患儿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市及周边地区2012年6月-2015年6月新诊断癫痫患儿的家属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在干预前均采用变化阶段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基线评估。对照组患儿接受系统治疗护理,患儿家属接受一般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基础上,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患儿家属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TTM照护行为干预,为期6个月。干预后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跟进评估,分析干预前后患儿家属在照护行为变化阶段的分布情况及SAS、SDS得分的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儿家属的SAS、SDS得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SAS、SDS得分比较,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TTM为指导的照护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新诊断癫痫患儿家属的照护行为,降低焦虑、抑郁水平,利于癫痫患儿的照护。  相似文献   

11.
胡婵 《医学临床研究》2016,(11):2270-2272
【目的】探讨赋能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2015年3~7月收治的40例LDH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8~12月收治的40例LDH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赋能式健康教育方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的情况。【结果】赋能教育前两组SAS、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个月后,观察组SAS、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赋能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能改善LDH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对患者疾病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 CBT)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在长沙某医院抽取80例行PCI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行CBT,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测评。结果两组SAS和SDS得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降低PCI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心理状况,实施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 )对89例自闭症儿童父母进行测评。并对这些父母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对健康教育前的测评结果分别同国内常模、健康教育后比较。结果在健康教育实施前,自闭症儿童父母SCL-90、SAS、SDS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闭症儿童父母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及时开展健康教育能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前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把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手术前后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前SAS和SDS得分均高于划界分(45分),但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抑郁焦虑,并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的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肾穿刺活检术检查的心理影响。方法: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检查前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一般护理,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在肾穿刺活检术同意书签名时及术前1h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率(HR)、动脉收缩压(SAP)值。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HR、SA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肾穿刺检查患者术前进行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心理,使之保持情绪稳定。  相似文献   

16.
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神经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综合性干预措施在神经症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48例神经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药物治疗加综合性干预措施)各24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后)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S、SD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减分率优于对照组,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神经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治愈率,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焦虑.抑郁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在患者入院及住院第4周时进行两次评估。结果不同亲属在患者治疗前SAS及SDS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01。治疗后的SAS得分,父母和配偶组与常模组比较差异非常明显,P〈0.01,而同胞和其他亲属差异不明显;SDS得分上配偶与常模比较差异明显,P〈0.05。SAS及SDS减分均为:其他亲属〉同胞〉父母〉配偶;男女不同性别SAS、SDS评分及减分有明显差异,女性〉男性。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及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18.
李荣环  孙艳  杨洪春  王秀兰 《护理研究》2006,20(5):1182-1184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顺序肌肉收缩松弛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SLE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放松训练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I粥)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训练后2周、4周与训练前比较,SCL-90各因子得分和SAS、SDS标准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得分则无差异。两组治疗后相比,实验组心身症状改善用SAS、SDS得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放松训练能缓解SLE病人因治疗引起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和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和系统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介入治疗前1—2d及介入治疗后2—3d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前SAS和SD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护理干预后SAS和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存在抑郁、焦虑心理,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频繁多次就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的临床消化道症状及焦虑抑郁情况,观察心理干预联合小剂量多虑平及心理干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的改善,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聊城市二院消化科门诊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IBS患者,筛出频繁多次就诊(近4周内至少主动就诊3次以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根据自愿的原则,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其中28例选择心理干预联合小剂量多虑平治疗作为治疗组,26例选择心理干预治疗作为对照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均以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比较两种方法治疗D-IBS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指数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均超过正常上限,与中国常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后两组组内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比较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SAS标准分、SDS标准分均低于正常上限,与中国常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干预联合小剂量多虑平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64.29%,心理干预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30.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频繁多次就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普遍存在焦虑抑郁障碍,心理干预有必要作为常规基础治疗措施,心理干预联合小剂量多虑平组改善临床消化道症状的疗效更好,是一经济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