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倒T形叠合板楼(屋)盖是一种新型的叠合楼(屋)盖,属于部分叠合板。该叠合楼(屋)盖兼具预制空心板装配式楼(屋)盖和现浇板整体式楼(屋)盖的优点。在其后浇叠合部分混凝土中加入膨胀剂,可以完全避免板间裂缝。  相似文献   

2.
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房屋的结构方案,其中包括楼(屋)盖的结构方案。楼(屋)盖是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楼盖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常用的结构型式有:单向板肋梁楼(屋)盖;双向板肋梁楼(屋)盖;无梁楼(屋)盖等三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砖石结构》中“梁板  相似文献   

3.
程锐  李丹 《建筑》2001,(8):48-48
一、工程概况该住宅为六层砖混建筑 ,于 1985年竣工投入使用 ,其楼 (屋 )面采用普通混凝土空心板。 1997年住宅楼 1~ 6层客厅进行间接改造 ,接间部分的楼 (屋 )面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位于顶层的住户于当年作了室内的装修 ,其客厅新增了木天棚 (过梁以东为胶合板木吊顶 ,以西为玻璃木吊顶 ) ,木墙裙及花岗石地板 ,卧室均铺设了木地板。二、可靠性鉴定意见现场检查建筑构件的损伤程度 ,并辅以必要的测试 ,通过分析结构残余承载能力来作出鉴定意见。火灾后建筑物可靠性鉴定 ,目前国家仍无标准可循 ,本鉴定是参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结合工程实际对不同结构形式的楼、屋盖的工程量和结构构造的统计比较,提出了合理选择楼、屋盖结构方案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采用带键(齿)槽的预制板提高多层砖房抗震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砖墙、预制板组成的砖混结构,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在国内外历次震害调查中,多层砖房的破坏率都比较高,表明砖混结构房屋抵抗地震灾害的能力较差。地震时地震荷载主要集中在楼(屋)盖水平面,并通过楼(屋)盖与墙体的连接处传给下层墙体。《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规定:“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在内墙上的搁置长度,不应小于10cm”。目前多采用24cm厚砖墙,由于施工  相似文献   

6.
《工业建筑》2013,(7):130-134
某站房为单层网壳结构,对其风洞试验结果表明:风在屋盖表面发生局部扰流和紊流并形成回旋涡流,屋盖以受升力为主,最不利位置在陡端底部。结构整体对称而局部构造不对称的大跨度屋盖结构,即使在对称风力作用下,风对屋盖整体影响也是不对称的,这主要是由于表面构造不均匀所致。  相似文献   

7.
随着钢筋混凝土构件防水屋盖的应用和发展,各地对这种轻型屋盖的热工性能比较关心。这是因为由3厘米左右厚的单层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组成的厂房屋盖(简称单层轻型屋盖),在南方地区的夏季炎热期间,其内、外表面温度都比较高,通过屋盖传入室内的热量也比较大,如对这个特点认识不足,设计上处理不当,往往会使轻型屋盖厂房内的气候条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本文根据几年来对四川部分地区的厂房轻型屋  相似文献   

8.
人字形密肋网壳由密肋平板在脊线处相交构成.为了解网壳屋盖与下部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共同工作性能,基于位移法求解了屋盖的内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比计算了点支承屋盖和整体结构屋盖的内力及变形.在此基础上考虑下部结构抗侧刚度、屋盖矢跨比和肋刚度的影响计算了25个算例.结果表明:顶层抗侧刚度和矢跨比是影响屋盖内力的主要因素,屋盖轴力和矢跨比呈非线性关系;屋盖具有较强的拱向传力性质,脊线类似于拱的系杆;与点支承屋盖相比,共同工作使横隔下弦的内力明显增大,并引起下部楼盖轴力,且屋盖边梁应按双偏心受力构件计算承载力;顶层采用异型柱是调整屋盖内力分布的有效措施,当异型柱演化为短肢剪力墙时,建议墙肢长度取屋盖一个投影网格长度;增大矢跨比有利于降低屋盖挠度,屋盖内力分布对矢跨比较为敏感,矢跨比不宜低于1/6;过大的肋刚度对提高屋盖整体承载力意义不大,肋截面高度可取屋盖跨度的1/40~1/50.  相似文献   

9.
东北电网电力调度交易中心为坐落于大底盘地下室上的20层主楼和4层辅楼,主楼、辅楼之间由阳光大厅和连廊连接,抗震设防类别分别为乙类和甲类。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既有杂填土又局部存在软弱下卧夹层,采用调整基础底面积和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来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地下室长198.8m,宽143.0m,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和无缝设计技术,实现地下室无缝施工。为避免主楼、辅楼与大厅屋盖之间的相互影响,阳光大厅屋盖和连廊支座采用隔震橡胶支座,分别进行7度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整体计算分析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对关键结构构件采用型钢混凝土构件或钢桁架,实现抗震设计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0.
砖混结构顶层墙体裂缝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山 《建筑工人》2000,(11):27-27
多层砖混结构顶层尽端单元的墙体在基础未下沉的情况下常常出现裂缝。现将其裂缝的原因和治理方法介绍如下。一、墙体裂缝的原因1.温度影响屋面由于受太阳长时间的照射,与墙体获得的热量相差较大,且在相同温度情况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比砖墙大1倍,屋盖变形比砖墙大得多,因此,墙体与屋盖的接触面  相似文献   

11.
民用建筑中大多采用装配式楼面板及屋面板,此法虽可节省模板提高施工进度,但是作为屋面板采用装配式,其弊远大于利。其一,顶棚的顺板裂缝难以根治,由于装配式屋盖的板与板之间是无筋连接的,在季节性及室内外温差的影响下,顶棚很容易产生顺板裂缝(在工程监督及质量回访中发现,顶层裂缝远远多于其他层),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会更多更明显,从而给屋面的保温、防水带来不良影响,也给用户带来不安  相似文献   

12.
包头奥运冰雪中心属于超限高层建筑,下部混凝土部分为框架结构体系,局部大跨度楼盖采用双向交叉平面桁架体系,屋盖采用立体桁架。各层空间关系较为复杂,具有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结构超长、错层等特点。结构设计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采用YJK、PMSAP和MIDAS Gen进行弹性分析和比较,应用Paco-spa软件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此外,对大跨度楼盖的舒适度、钢结构楼屋盖的整体稳定性、关键节点、楼屋盖的防倒塌能力以及超长结构的温度应力、薄弱楼板应力进行了专门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结构的关键部位和构件采取针对性的加强措施。计算结果表明,结构的各项指标满足规范和既定抗震性能目标要求,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一、工程概况 浙江机械工业学校实验、图书综合楼共约8000m~2。其实验楼与原教学楼平行,东端由新建三层图书馆将两幢楼连成一体。该图书馆一、二层为阅览室和书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三层为多功能厅,层高为4.50m。屋面上人,需考虑集会需要,荷载较大。经多方案比较,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无粘结部分预应力井式梁结构体系,以满足三层无柱大空间的要求。井式梁周边与框架柱铰接,屋盖结构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4.
新疆石河子垦区地处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 ,天山北麓。气候炎热 ,日平均气温在 30℃以上的高温天气平均在三个月以上。空气干燥、蒸发量大 ,其住宅砖混结构楼屋盖大量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现浇楼屋盖或多或少都存在楼面裂缝。工程交付后 ,此问题更是住房质量投拆的热点问题之一 ,已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建筑的使用功能 ,给住户带来不安全感。通过观察发现 ,裂缝大多是无规则的 ,主要出在电器埋管部位 ,施工缝以及负弯矩筋部位。裂缝大多是施工过程中形成的 ,使用过程中很少形成裂缝。1 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1)现浇…  相似文献   

15.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60万m2,是我国西部最大的会展综合体,世界排名前10。博览中心由南北展馆区总计16个展馆、多功能厅、会议中心、酒店和南北台地商业区等7部分组成。展馆钢屋盖采用70.2m跨立体管桁架,多功能厅钢屋盖为117m跨双向正交平面桁架。各区域屋盖上部另设一面积达53.7万m2的单层铝结构装饰屋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铝屋盖。介绍了项目各单体的结构特点,对铝屋盖及钢屋盖设计、大跨楼盖舒适度等设计难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山西古交矿建指挥部设计处在矿区的综合商场屋盖设计中,采用了两块正六边形幕结构,其边长为6750mm,中间小六边形的边长为3000mm,矢高950mm,板厚120mm。该建筑已于1988年建成使用。另在矿区马兰矿商业大厦的楼、屋盖设计中,中央大厅采用了墩大边长为9000mm的不等边八边形幕结构,其它部位还采用7块边长为6000mm的正六边形幕结构。该建筑物主体为三层,而  相似文献   

17.
多层砖混结构楼房顶层墙体易出现温度引起的裂缝,主要是由于屋面受到阳光照射后吸收的辐射热多,屋盖与砌体间产生较大的温差,在相同的温度变化下混凝土和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前者的线膨胀系数比后者大一倍),由于砖砌体的约束混凝土屋盖不能自由变形,从而在砖砌体中产生拉应力,产生的拉应力超过砖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导致砖砌体上出现裂缝。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尺度高低跨柱面屋盖体系风压分布变化梯度较大、跨间相互干扰以及此类屋盖风压分区无相关规范可查阅等问题,在得到各种风向下最不利极值风压的基础上,采用K-means聚类的风压系数快速分区方法将高低跨柱面屋盖表面划分为多个区域,并计算了各区域的分区风压系数。同时,在高低跨柱面屋盖风压系数分区研究过程中,对K-means方法的k值取值范围和最佳k值确定方法进行针对性改进。结果表明,高低跨柱面屋盖的边缘属于风敏感部位,而中间部分风压变化较小,因而在进行大尺度平屋盖抗风设计时,采用聚类方法进行风压分区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张明亮  李秋胜 《工业建筑》2012,42(4):123-130,30
通过对吉林火车站的刚性模型风洞试验研究,得到在有无周边建筑群干扰下屋盖表面的平均风压系数、脉动风压系数以及屋盖的升力系数分布特性,同时对屋盖局部体型系数及结构风振响应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火车站屋盖结构表面主要呈现负风压(风吸力),屋盖合力升力系数均为负值。主站楼在迎风区屋檐、悬挑区域及屋面凸起的天窗位置气流分离较大,风压变化明显,出现较大的负风压系数;由于站台雨篷四周开敞,气流流经站台雨篷时较为顺畅,气流分离较小,因而站台雨篷风压系数较小。周边的干扰建筑整体上对屋面全风向局部体型系数有一定的遮挡效应,但也不能忽略部分区域增大的情况;周边建筑群对站台雨篷角部、主站楼凸起的天窗及东西两侧悬挑屋面区域风振响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风洞测压试验分析了深圳市民中心屋盖的平均风压和极值风压分布。试验表明,翘曲屋盖与平屋盖在风荷载特性上具有一定的类似特性,屋盖承受风荷载的最不利位置在斜角迎风区域,这主要是由于风遇屋盖分离形成的锥形漩涡所致。在法向迎风面形成的柱形涡也导致了较大的局部负压和升力,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