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神经干细胞不仅在大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的临床应用有大量研究,在内耳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利用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内耳毛细胞、螺旋神经节以及听神经损伤是可行的。 目的:复习相关文献,就神经干细胞的特性、培养、内耳听力损伤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08 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万方数据库(http://www. wanfangdata.com.cn)有关神经干细胞培养、分化及在内耳应用等方面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neural stem cells,transplant,inner ear,peripheral nerve”,中文检索词为“神经干细胞,移植,内耳,周围神经”。检索文献量总计107篇,排除重复性研究,初检得到107篇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共保留其中的36篇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虽然对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在听觉研究中可以应用干细胞移植,再生或保护毛细胞和与之相连的螺旋神经元,给内耳疾病治疗带来广泛的前景;但实现毛细胞再生和重建听觉通路依然是充满希望的挑战。随着神经干细胞基础理论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其在临床的应用一定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背景:神经生物学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使通过细胞移植增加脊髓神经数量、减少胶质瘢痕和空洞的形成成为可能。 目的:复习相关文献,就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及特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方法:以 “neural stem cells,transplant,spinal cord injury”为英文检索词,以“神经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 为中文检索词,由第一作者检索1997/2010 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神经干细胞鉴定、特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等方面的文章。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对2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有产生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并替代受损的神经细胞功能等。文章从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及特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关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元或胶质细胞移植后的长期生存及表型稳定性,以及逃脱分化及选择性程序的很少部分胚胎干细胞,可能会自在移植后的移植位点扩增并形成肿瘤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3.
背景: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由于受到种种限制,现有的治疗手段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心脏疾病。干细胞是各种成熟细胞的起源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其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替代,修复或加强受损的组织或器官的生物学功能,理论上使心血管疾病最终得到治愈成为可能,尽管存在争议,但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干细胞移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目的: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01/2006-10 PubMed数据库(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tem cells,transplant,heart dise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1999-01/2006-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址http://www.wanfangdata.com.cn)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干细胞,移植,心脏疾病”,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60篇。 结果与结论:各种类型的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由于受到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损害,健康的心肌细胞有限的代偿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各种姑息保守治疗手段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而心脏供体源有限、免疫排斥反应、费用的昂贵及手术的高风险使心脏移植治疗受到很大的限制。给临床治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成为必然。随着组织、细胞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重建和功能恢复的干细胞移植疗法成为有应用前景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背景:目前治疗脊髓损伤应用比较多的方法是细胞移植治疗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移植的细胞可在损伤部位存活、整合入宿主组织中,分化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且和宿主细胞之间可形成突触样结构,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目的:总结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5-01/2007-10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ies ,Neural,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干细胞移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移植干细胞后脊髓损伤后神经轴突的再生与修复等研究进展中的应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66篇相关文献,3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5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 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31篇文献中,23篇涉及移植后损伤脊髓神经元和轴突、髓鞘的再生及功能修复的研究,8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资料综合:①在脊柱骨折中约有16%~40%并发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传统治疗仅限于脊柱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解除脊髓压迫、对症及康复治疗,疗效较差。②近年来随着神经病理生理及神经发育学研究的不断深人,神经组织或非神经组织移植逐渐应用于脊髓损伤并取得了肯定的成绩。③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植入受损部位后,其释放的营养因子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且再生轴突能快速穿越移植物与宿主组织的边界,重建轴突的连续性。④关于干细胞及营养因子在损伤脊髓修复方面的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对神经再生的不利因素,如髓鞘相关抑制分子和胶质瘢痕形成,免疫排斥等。 结论: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脊髓损伤的理想方案,可恢复损伤大鼠脊髓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5.
背景: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表皮干细胞凭借其特有的生物学优势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的:综述表皮干细胞的相关研究进展。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09-01 PubMed数据库(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相关文章,检索词为“epidermal stem cell,marker,clinical applic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0-01/2009-01 CNKI数据库(网址http://www.cnki.net/index.htm)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表皮干细胞,标记物,临床应用”,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815篇,最终纳入21篇。 结果与结论:了解表皮干细胞的来源、分布特征、鉴定方法、增殖与分化调控的机制、临床应用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是进一步应用表皮干细胞治疗疾病的重要前提和理论基础。表皮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对维持表皮的自我更新、保持皮肤的正常结构以及对皮肤的创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表皮干细胞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背景: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脊髓损伤最具前景的方法,已经在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 目的: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6-01/2010-12中国知网、Medline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干细胞,脊髓损伤,细胞移植”,英文检索词“stem cells,spinal cord injury,cells transplantation”,共检索到文献49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4篇。 结果与结论:研究发现,移植的干细胞可以在脊髓内迁移、分化为神经元并分泌神经营养物质,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改善神经功能。胚胎干细胞最早用于治疗脊髓损伤,但潜在的致瘤性等成为其临床应用的障碍;神经干细胞理论上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首选干细胞,由于分离纯化技术要求严格,费用昂贵等使其在研究中进展缓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可行自体移植,避开了伦理学和移植后排斥等问题,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来源。随着细胞联合移植、基因修饰及组织工程支架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许旺细胞、嗅鞘细胞的应用范围和治疗效果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学术背景:脊髓损伤患者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尿便功能障碍,胚胎的脊髓组织、许旺细胞以及基因修饰的功能细胞等载体移植均有助于神经系统的恢复。其中神经干细胞因与损伤区域的细胞同源,故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 目的:深入认识神经干细胞与脊髓损伤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与Science direct数据库2000-01/2007-05的相关文献,检索词“neural stem cells,spinal cord inju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132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③近4年文献。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③综述文献。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方面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23篇文献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①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被破坏,多种炎性因子进入损伤区域,触发细胞坏死和凋亡等级联效应。从病理生理机制角度,脊髓损伤后出现的局部微环境改变也是造成神经系统再生失败的重要原因。②神经干细胞具备自我维持和更新的能力、增殖分裂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一定的迁移能力。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干细胞可从胚胎、胎儿和成人脑与脊髓组织的不同部位分离出来,并能够在体外或体内扩增,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③将神经干细胞或其分化产物移植至宿主脊髓内,继而分化为相应的神经细胞是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共同途径。目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诱导信号通路及相关作用机制;体外操作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特性的影响;移植后神经干细胞的功能状态及迁移、分化调控等。 结论:利用神经干细胞进行细胞替代和转基因治疗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背景:神经干细胞基因疗法的提出,给运动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与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目的:综述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基因调控促进运动性脊髓损伤恢复的效果。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清华同方数据库1991-01/2010-12有关神经干细胞疗法治疗运动性脊髓损伤的文献,以“neural stem cells, gene therapy, exercise spinal cord injury, gene modification, gene transfec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基因治疗”为中文检索词,排除重复性、陈旧性研究,对所得文献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的基因治疗能够通过其神经营养因子的修饰、增殖分化和移植技术,以替代坏死、凋亡的神经细胞,并在损伤区域分泌大量的神经营养因子,达到改善局部微环境,促进神经通路的重建、新生神经元的增殖等促进运动性脊髓损伤的再生与修复。同时,神经干细胞基因治疗运动性脊髓损伤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包括神经干细胞基因治疗技术的成熟性、转基因后的稳定高效表达性等相关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仍需要不断的进行基础性研究和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神经干细胞应用的最大障碍还在于分化的调控,而对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尚知之甚少。室管膜前下区是目前公认的神经干细胞富集区之一。在此区的神经干细胞可以长距离迁移到嗅球而保持神经干细胞不分化,最后在嗅球分化为中间神经元。骨形成蛋白2及DLX5在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向嗅球迁移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的:研究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的构筑及迁移特点,以及目前国内外有关骨形成蛋白2及DLX5在此区神经干细胞迁移分化中的作用,希望对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调控机制有一定的认识。 方法:由第一作者利用中文检索词“神经干细胞,室管膜前下区,骨形成蛋白2,DLX5”及英文检索词“neural stem cells,SVZa,BMP-2,DLX5”,在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1997-01/2009-01关于骨形成蛋白2、DLX5在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作用的文献。排除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 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21篇文献,中文86篇,英文35篇。最后对符合标准的28篇文献作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提示,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具有其独特细胞构筑和长距离迁移的特点,骨形成蛋白2及DLX5在其迁移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胡萌  吕刚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19):3751-3754
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的发现及其相关研究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神经干细胞因与脊髓损伤区域的细胞同源而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胚胎源神经干细胞,永生化神经干细胞,胚胎和成体神经干细胞作为移植的供体细胞以及基因治疗的载体用于临床治疗。文章就脊髓损伤的机制、神经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增殖和定向诱导分化机制及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述,并对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应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