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合并关节病性银屑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了13例红皮病合并关节病性银屑病住院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总结分析了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疗效.结果 临床治愈2例(15.4%).好转11例(84.6%).结论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红皮病合并关节病性银屑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们分析62例自1987年至1998年住院红皮病患者,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活检资料,结果显示引起红皮病最常见原因为了继发于其它皮肤病(59.7%),药物反应引起与恶性肿瘤各占11.3%和6.4%。不明原因占22.6%,经分析显示完整的病史询问,全面系统体格检查,必要实验室检查以及皮肤活检对红皮病病因诊断的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WBC升高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WBC升高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和疾病预后等的相关性。结果:伴有WBC升高的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均高于不伴WBC升高者(P均0.05)。结论:WBC升高与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红皮病型银屑病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红皮病型银屑病的诱发因素、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种因素可诱发或加重红皮病型银屑病,不规则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中药、外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感染是其主要诱因,占75.83%。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有感染、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等特征。结论加强对红皮病型银屑病的规范治疗可降低其发生率,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可取得较为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红皮病是一种累及全身或90%以上体表面积,以弥漫性红斑、不同程度脱屑为主要表现的严重炎症性皮肤病.红皮病的病因复杂,可以继发于其他皮肤病、恶性肿瘤、药物反应以及特发性红皮病等.这些疾病是否为同一途径发展而来,目前尚不明确.但已知T淋巴细胞是红皮病患者皮肤中最主要的浸润细胞,提示T淋巴细胞可能在红皮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关于不同类型红皮病的发病机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不同类型T淋巴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特别是Th1和Th2及其细胞因子;二为趋化因子及其特异性受体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丘疹性红皮病.患者女,58岁.因躯干、双上肢伸侧及臀部红褐色丘疹伴瘙痒2年就诊.皮肤科检查:躯干、双上肢伸侧及臀部可见较多红褐色的扁平丘疹,表面少许鳞屑,有融合趋向,呈红皮病样损害.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血清IgE增高.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细长下延,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皮损免疫组化:CD3、CD45RO、CD79a及KP-1阳性,CD20弱阳性,granzyme B及CD56阴性.诊断:丘疹性红皮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 ciency 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并发红皮病型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艾滋病并发红皮病型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资料、致敏药物、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病程、疾病转归进行分析。结果住院的艾滋病并发红皮病型药疹10例患者多由抗病毒药、抗生素、抗结核药物引起,临床情况复杂,多伴有实验室检查异常和感染,病程较长,病死率较高,继发感染是主要的死因。结论艾滋病并发红皮病型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情况复杂,病死率较高,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防治继发感染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118例红皮病型及脓疱型银屑病诱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们对118例红皮病型及脓疱型银屑病的诱因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太藤丘疹红皮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皮肤疾病,由Ofuji等于1984年首次报道,本病诊断要点为融合成片的红褐色扁平丘疹、“帆布椅”征和剧烈瘙痒。实验室检查通常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和血清IgE水平的升高。本文报道1例太藤丘疹性红皮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相关疾病(MD)的情况。方法对1995年1月-2010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住院的53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相关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且年龄匹配的62例斑块状银屑病和6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对照组)伴发代谢相关性疾病的情况作比较。结果红皮病型银屑病伴发MD、高脂血症(HLP)、腹型肥胖(AO)、代谢综合征(MS)及高尿酸血症(HUA)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状银屑病伴发MD、高血压(HT)、HLP、AO、MS及HUA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伴发HUA的几率高于对照组及斑块状银屑病组的男性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红皮病型银屑病与斑块状银屑病常伴发HLP、AO、MS及HUA等代谢相关疾病,男性红皮病型银屑病较男性斑块状银屑病更易伴发HUA。尿酸代谢紊乱是否与红皮病型银屑病发病相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关节病性、脓疱性及红皮病性银屑病并发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关节病性、脓疱性及红皮病性银屑病并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关节病性、脓疱性及红皮病性银屑病并发时全身症状重笃,多系统实验室指标异常;皮损严重,红皮病、脓疱及关节炎并存。脓疱分布呈现消长变化;受累关节多,症状重。该病治疗棘手,宜采取综合疗法。结论关节病性、脓疱性及红皮病性银屑病并发是不稳定性银屑病特定阶段的一种重症表现形式。恰当的综合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皮病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合并症和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方法:对57例红皮病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红皮病病因仍以继发于其它皮肤病者为主,其中以银屑病最多见。57例患者中:12例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型;伴随症状以搔痒(57例)、发热(31例)、掌跖角化(27例)最多见;实验室检查异常中以白细胞计数升高(26例)、蛋白尿(20例)、低蛋白血症(19例)和电解质紊乱(17例)最多见;治疗上,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组疗效与甘草制剂组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起效快,疗程短,而并发症亦较高。结论:红皮病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其病因和病情复杂,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以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潮红、水肿、浸润伴脱屑为特征,累及面积大于全身皮肤90%。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及受体、染色体功能性突变等可能与其发病机制相关。红皮病的病因复杂,可继发于其他皮肤病、药物反应、恶性肿瘤以及原因不明的红皮病。红皮病的病因对于病程、治疗和预后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红皮病:28例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皮病是一临床病征,其特征是全身或几乎全身皮肤红斑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浸润及皮肤剥脱。患者大多有因可寻,病因不明者称为特发性红皮病,常被认为是S(?)zary综合征的前期表现。为进一步研究特发性红皮病患者是否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高危人群,作者对1977~1994年间诊断为特发性红皮病的2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研究。2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土14(SD),男16例,女12例。实验室检查:血沉升高者8/28,嗜酸粒细胞增高者10/27。14例周围血涂片查S(?)zary细胞:1例(以后发展成S(?)zary综  相似文献   

15.
探讨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和临床意义.检测49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血流变指标,并与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期)和健康对照组做比较.结果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血流变指标与寻常型银屑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需在治疗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婴幼儿皮病(NIE)的病因,以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病因之间的关系,作者对NIE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临床材料:51例NIE均在出生后1年内发病。分析红皮病的潜在病因,发现免疫缺陷占30%,单纯型或复合型鱼鳞病占24%,Netherton综合征占18%,湿疹样或丘疹鳞屑性皮炎占20%,5例(10%)红皮病原因不明。先天性红皮病共16例(32%),除1例为Omenn综合征外均为鱼鳞病。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脱屑性红皮病,31例具有瘙痒,所有特应性皮炎和有免疫缺陷患者中癌痒持久而剧烈。皮肤浸润在免疫…  相似文献   

17.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指累及体表面积大于90%的任何炎性皮肤病.1国内外文献报道红皮病的病因(发生率)有较大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广东粤西地区红皮病的统计学资料、病因、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结果并与国内外资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例1.男性,73岁。瘙痒性红皮病伴掌蹠角化过度;因皮损呈湿疹样变化而住院治疗。检查时见特异性的Wilson-Brocq剥脱性皮炎的临床表现。下肢轻度水肿,无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93万,白细胞44,000(中性多核:17%,淋巴:60%,单核:16%,正幼红细胞(原文如此)7%);血沉:100/115;骨髓象:骨髓有淋巴组织变形;皮肤活检:皮肤血液病型红皮病。疾病演变: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皮肤和血液系统病变好转显著,故不考虑采用抗核分裂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红皮病性银屑病高凝状态和微循环障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研究证实[1],银屑病患者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功能亢进和聚集性增强,而且存在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结构性改变而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推测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和血小板活化参与了红皮病性银屑病的病理过程。本研究通过测定患者血浆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的含量,探讨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和微血管损伤状况。一、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患者组为1995年2月至2002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86例诊断明确的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其中男47例,女39…  相似文献   

20.
我科于1999-2009年收治红皮病型银屑病45例,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35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3.5:1.年龄:10~75岁,平均43岁.红皮病型银屑病初次发病的平均年龄为38岁(10~63岁).从寻常型银屑病发展为红皮病型银屑病的平均时间为11年(4周~40年),红皮病病程:12天~5个月,平均28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