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对痛经小鼠及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前列腺素F2α(PGF2α)致小鼠痛经模型,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小鼠扭体次数、血浆β-内啡肽(β-EP)、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复制缩宫素(OT)致大鼠痛经模型,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大鼠扭体次数、子宫组织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桂枝茯苓胶囊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减少前列腺素F2α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P0.05),显著升高血清中β-EP含量(P0.05),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血清中6-Keto-PGF1α含量(P0.05);与模型组比较,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可显著减少缩宫素引起的大鼠扭体次数,显著降低大鼠子宫组织PGF2α含量,桂枝茯苓胶囊高、中剂量组PGF2α/PGE2比值降低。结论: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痛经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β-EP、6-Keto-PGF1α、PGF2α、PG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角度探讨穴位埋线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穴位埋线组,每组10只。缩宫素制备大鼠痛经模型。西药组采用芬必得灌胃治疗,穴位埋线组在"关元""次髎""三阴交"穴进行简易穴位埋线治疗。比较各组大鼠30min内扭体次数,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β-EP)水平及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MTT比色法检测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次数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穴位埋线组均能减少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β-EP含量显著降低(P0.01),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明显降低、PGF2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穴位埋线组血浆β-E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明显升高、PGF2α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其机制与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关,可升高血浆β-EP含量,降低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升高PGE2含量,提高脾脏NK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蔡氏解痛贴抑制痛经的机制。方法:采用戊酸雌二醇+缩宫素引起大鼠子宫收缩建立痛经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蔡氏解痛贴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阿司匹林对照组,每组8只,另设空白对照组8只。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扭体法观察不同剂量蔡氏解痛贴对受试大鼠的镇痛作用。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P物质(SP)、雌激素(E2)、孕激素(P)含量。结果:蔡氏解痛贴中、高剂量组对实验性痛经大鼠均有明显镇痛作用,可明显减少受试大鼠30-60 min内的扭体次数(P0.05),低剂量组扭体次数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的PGE2、PGF2α、IL-1β、SP、E2、P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蔡氏解痛贴高、中、低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血清中PGE2、PGF2α、IL-1β、SP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蔡氏解痛贴可能通过下调PGE2、PGF2α、IL-1β、SP的水平,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调节机体神经免疫调节环路,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临床经验方复方金铃四逆四物失笑散(FFSXF)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子宫的前列腺素和外周血中β-内啡肽(β-EP)的作用,探讨其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缩宫素制备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以消炎痛、月月舒作对照药,根据FFSXF临床常用剂量,由人与大鼠体重换算后每天分别予FFSXF低、中、高剂量组2.5、5、10 g/kg浓度的FFSXF混悬液灌胃,采用ELISA对照考察药物对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变化,放射免疫法观察药物对其外周血液中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FSXF高、中、低剂量组PGE2含量显著上升(P0.01),PGF2α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FFSXF高、中剂量组β-EP含量显著上升(P0.01)。结论 FFSXF能有效调节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水平,同时提高外周血液中的β-EP水平,增强内源性镇痛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穴、血海穴对痛经大鼠血清和子宫的雌激素(E2)、孕激素(P),血浆、子宫、垂体、下丘脑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效应机制。方法:将40只通过阴道涂片筛查的3月龄处于动情间期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盐水组、模型组、电针三阴交组、电针血海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联合制备痛经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对各组大鼠血清、子宫雌孕激素,血浆、子宫、垂体、下丘脑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电针三阴交组、血海组血清E2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P<0.05),P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电针血海组血清E2含量较之三阴交组显著性降低(P<0.05)。电针三阴交组子宫E2、P含量均显著性下降(P<0.05,P<0.01),E2/P比值均有升高趋势(P>0.05);电针血海组子宫E2含量显著性升高,P含量显著性下降(P<0.05,P<0.01),E2/P比值显著性升高(P<0.01)。电针三阴交组、血海组血浆、垂体、下丘脑β-EP含量呈升高或下降的趋势,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子宫β-EP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P<0.05);电针三阴交组子宫β-EP含量较之血海组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对于痛经大鼠E2、P的紊乱状态的影响,电针三阴交穴、血海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以血海穴为佳;电针三阴交穴、血海穴均可通过升高子宫β-EP的含量达到镇痛作用,但三阴交穴升高子宫β-EP含量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前列腺素(PG)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确诊为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属寒湿凝滞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温经颗粒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随机对2组各60例患者治疗前后及无痛经的正常组30例行经期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含量进行检测。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痛经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痛经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PGE2含量增高,PGF2α及PGF2α/PGE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3个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异常的PGF2α和PGE2水平,降低PGF2/PGE2有关。  相似文献   

7.
罗云云  康显杰  杨莹  张婷  朱涛  吴瑶  杜伟锋  葛卫红 《中草药》2018,49(20):4731-4736
目的通过痛经模型对产地鲜切加工乌药饮片与传统加工乌药饮片进行药效比较。方法采用雌激素诱导小鼠痛经模型,通过记录小鼠扭体反应及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血管加压素(AVP)、β-内啡肽(β-EP)5个指标的变化来比较2种不同加工方式乌药治疗痛经的效果。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种不同加工方式乌药均能明显减少痛经模型小鼠扭体次数(P0.01),降低PGE2、PGF2α、AVP水平(P0.05、0.01),升高β-EP水平(P0.01),但两者相同给药剂量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两种不同加工方法乌药均对痛经模型小鼠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产地鲜切加工乌药与传统加工乌药对痛经模型小鼠的药效强度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近部与远部穴位埋线对原发性痛经(PD)大鼠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近部与远部穴位埋线对PD大鼠的效应差异。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近部埋线组、远部埋线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第1天和第10天按0.5 mg/只注射,第2~9天按0.2 mg/只注射)联合腹腔注射缩宫素(末次苯甲酸雌二醇给药24 h后,2 U/只)制备PD大鼠模型。近部埋线组选取"关元""次髎"埋线治疗,远部埋线组选取"三阴交""地机"埋线治疗,均于造模前1天进行。造模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30 min内扭体次数,子宫质量,ELISA法测定子宫组织PGE2、PGF2α含量及血清IL-2含量,MTT比色法检测脾脏NK细胞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扭体次数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近部、远部埋线组扭体次数均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质量增加(P<0.01),子宫组织PGE2含量降低(P<0.01)、PGF2α含量升高(P<0.01),血清IL-2含量降低(P<0.01),脾脏NK细胞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近部、远部埋线组子宫质量均降低(P<0.01,P<0.05),子宫组织PGE2含量升高(P<0.01)、PGF2α含量降低(P<0.01),血清IL-2含量升高(P<0.01),脾脏NK细胞活性升高(P<0.01)。近部埋线组较远部埋线组PGF2α含量降低(P<0.05),脾脏NK细胞活性升高(P<0.01)。结论:近部穴位埋线与远部穴位埋线均可提高PD大鼠子宫PGE2含量、血清IL-2含量及脾脏NK细胞活性,降低子宫PGF2α含量,从而达到镇痛效果。且近部取穴治疗一定程度上要优于远部取穴。  相似文献   

9.
川芎提取物对实验性痛经的镇痛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川芎提取物对实验性痛经模型小鼠、大鼠的镇痛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小鼠、大鼠痛经模型,扭体法观察不同剂量川芎提取物对受试动物的镇痛作用;Elisa法考察川芎提取物对模型动物血浆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结果:川芎提取物各剂量组对实验性痛经动物均有明显镇痛作用,可明显减少受试动物的扭体次数,延长潜伏期,镇痛作用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可使痛经大鼠血浆PGE2含量显著上升(P<0.01),PGF2α含量显著性下降(P<0.01),PGF2α/PGE2比值减小;TXB2含量显著性下降(P<0.01),TXB2/6-Keto-PGF1α比值减小(P<0.01)。结论:川芎提取物对实验性痛经动物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与其对血浆PGE2,PGF2α,TXB2,6-Keto-PGF1α水平的调节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隔药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血清前列腺素(PG,Prostaglandin)水平的影响,探讨隔药灸命门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80只)和空白组(20只),以缩宫素建立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空白组为正常对照组(A组)并将造模成功的8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药物组(C组)、针刺组(D组)、隔药灸组(E组)。比较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潜伏期和30 min内扭体数并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PGF2α和PGE2的水平。结果①空白对照组无扭体,模型组扭体次数较多,且有扭体潜伏期,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针刺组以及隔药灸组均能明显延长首次扭体潜伏期,且能减少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P0.01)。药物组、针刺组以及隔药灸组扭体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药物组相比,针刺组及隔药灸组均能明显减少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P0.01);且针刺组与隔药灸组相比,隔药灸组30 min内扭体次数最少(P0.01)。而且三组比较,隔药灸组扭体抑制率最高。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及隔药灸组大鼠血清PGF2α含量显著增加,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针刺组及隔药灸组PGF2α显著降低,PGE2显著增加(P0.01);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及隔药灸组PGF2α显著降低,PGE2显著增加(P0.01);与针刺组比较,隔药灸组PGF2α降低不明显(P0.05),但PGE2显著增加(P0.01)。结论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与调节PGF2α及PGE2有关,即可降低痛经大鼠血清PGF2α含量,增加血清PGE2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神阙穴与相同神经节段非任脉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差异性,探讨药物在隔药灸脐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大横组、艾炷灸脐组和隔药灸脐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第1、10天0.5mg/只,第2~9天0.2mg/只)联合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末次给药24h后)制备痛经大鼠模型。隔药灸大横组采用隔药灸"大横"穴,艾炷灸脐组采用艾炷灸"神阙"穴,隔药灸脐组采用隔药灸"神阙"穴,均每日1次,每次7壮,连续10d。治疗结束后,观察30min内各组大鼠扭体次数,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β-EP)水平和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MTT法检测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30min内扭体次数明显增加(P0.01),提示造模成功;血浆β-EP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3个治疗组大鼠扭体次数均明显降低(P0.01),血浆β-EP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隔药灸大横组及艾炷灸脐组比较,隔药灸脐组扭体次数减少更显著(P0.05,P0.01),血浆中β-EP、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升高更显著(P0.01,P0.05),PGF2α含量降低更明显(P0.05,P0.01);与隔药灸大横组比较,隔药灸脐组脾脏NK细胞活性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隔药灸脐对胞宫的效应具有特异性,其特异性体现为循经性和相对性;在神经内分泌方面药物是影响神阙穴效应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关永格  李坤寅  宋阳 《新中医》2014,46(1):175-177
目的:观察化瘀止痛方对人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前列腺素F2α(PGF2α)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化瘀止痛方高、低浓度组,空白对照组,基质组及米非司酮西药对照(R U486)组,每组5例,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检测药物干预前后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PGF2α、PGE2的表达。结果:化瘀止痛方高、低浓度组PGE2、PGF2α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化瘀止痛方高浓度组PGE2含量与RU486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化瘀止痛方高、低浓度组子宫腺肌病细胞上清中PGF2α含量与RU486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瘀止痛方降调子宫腺肌病细胞PGE2、PGF2α分泌,从而使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功能,此可能是其止痛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佛香饮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5℃和48℃热刺激建立小鼠疼痛模型、缩宫素法建立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观察佛香饮对痛经的镇痛作用;以痛经模型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频率为指标,评价佛香饮的镇痛作用及对子宫平滑肌活力的影响;以缩宫素致正常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观察佛香饮拮抗缩宫素的致痉作用;以痛经模型大鼠血清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为指标,分析其镇痛作用机制。结果:55℃热板实验,佛香饮7.2 g/kg(按生药计)组小鼠痛阈低于模型组(P0.05);48℃热板实验,佛香饮1.8、3.6和7.2 g/kg组痛阈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痛经模型大鼠扭体反应次数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佛香饮3.6和7.2 g/kg剂量组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收缩幅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佛香饮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缩宫素引起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曲线的上升高度;各剂量组血清中PGF2α的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佛香饮对热刺激性疼痛及原发性痛经性疼痛均有显著的镇痛及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的作用,抑制PGF2α的合成或释放是其治疗痛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腕踝针对原发性痛经大鼠子宫组织匀浆中β-内啡肽(β-endorphin,EP)、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血清中前列腺素F2a(Prostaglandin F2α,PGF2α)、P物质(Substance P,SP)的影响。方法:将45只未孕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腕踝针组,每组1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在大鼠腹部皮下连续注射已烯雌酚建立痛经模型,腕踝针组造模成功后第1天起针刺下1区、下2区,每日1次,连续10天。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观察大鼠的扭体潜伏期与扭体次数,检测子宫组织匀浆中β-EP、NO及血清中PGF2α、SP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匀浆中β-EP、NO水平最低,血清中的PGF2α水平最高,SP含量最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踝针组PGF2α低于模型组,β-EP、NO、SP水平高于模型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可能通过抑制PGF2α,上调β-EP、NO及SP缓解子宫痉挛,增加血流量,促进子宫组织功能改善,达到止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香延止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定香延止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效学。方法:根据文献建立大、小鼠痛经模型,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大鼠0.042 g.kg-1,小鼠0.06 g.kg-1),香延止痛方小剂量组(大鼠5.19 g.kg-1,小鼠7.41 g.kg-1)、香延止痛方大剂量组(大鼠10.37 g.kg-1,小鼠14.82 g.kg-1),观察香延止痛方的镇痛作用。用免疫学方法测量大鼠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观察药物的影响。结果:香延止痛方能显著延长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反应潜伏期,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能显著降低大鼠子宫组织中的PGF2α含量,提高PGE2的含量,降低PGF2α/PGE2,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研究显示香延止痛方可能通过提高痛阈及改变子宫中PGE2和PGF2α的含量,起到治疗痛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痛经宁颗粒对痛经大鼠中枢及外周β-E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痛经宁颗粒的镇痛机制及卵巢激素在原发性痛经中的发病机制.[方法]全部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中药痛经宁组.观察4组大鼠30、60 min扭体发生率;并以放免法检测4组动物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以及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血浆β-EP含量.[结果]痛经宁组扭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模型组.E2水平与β-EP含量成负相关,P水平与β-EP含量成正相关,(P<0.01).痛经宁组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血浆β-EP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和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痛经宁有明显抑制子宫痉挛,缓解子宫肌收缩,解痉镇痛作用;卵巢激素参与了原发性痛经的病理发生;中药痛经宁颗粒通过调节卵巢激素调节β-EP含量,显示了其中枢性、外周性镇痛作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痈经宁颗粒对痛经大鼠中枢及外周β-E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痛经宁颗粒的镇痛机制及卵巢激素在原发性痛经中的发病机制。[方法]全部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对照组 (给予阿司匹林)和中药痛经宁组。观察4组大鼠30、60min扭体发生率 ;并以放免法检测4组动物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以及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血浆β-EP含量。[结果]痛经宁组扭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模型组。E2 水平与β-EP含量成负相关 ,P水平与β-EP含量成正相关 ,(P<0.01)。痛经宁组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血浆β-EP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和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痛经宁有明显抑制子宫痉挛 ,缓解子宫肌收缩 ,解痉镇痛作用 ;卵巢激素参与了原发性痛经的病理发生 ;中药痛经宁颗粒通过调节卵巢激素调节β-EP含量 ,显示了其中枢性、外周性镇痛作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PGF2α浓度变化出发,研究当归-川芎对原发性痛经小鼠子宫组织痉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雌二醇联合缩宫素建立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模型,将当归:川芎不同比例(1∶1、2∶1、3∶1、3∶2)作用于PD小鼠,观察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及30min内扭体次数,用ELISA法测定小鼠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孕酮(P)浓度变化;结果当归-川芎4种配比均能提高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P0.05、0.01);均能降低PGF2α的浓度(P0.01),提高PGE2及P的水平(P0.05、0.01);PGF2α浓度与扭体次数呈正相关(P0.01),与扭体反应潜伏期呈负相关(P0.05);PGE2、P与扭体次数及扭体潜伏期之间无相关性(P0.05);PGF2α与PGE2、P均呈现出负相关(P0.05、0.01);结论当归-川芎能对抗PD小鼠子宫平滑肌痉挛,其机制与抑制PGF2α生成,提高PGE2、P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对原发性痛经(PDM)大鼠脊髓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M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股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及缩宫素建立PDM大鼠模型。电针组予“三阴交”“关元”电针干预,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10 d。观察各组大鼠注射缩宫素30 min内扭体次数、扭体评分及扭体潜伏期;HE染色法观察大鼠子宫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及前列腺素E2(PGE2)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NMDAR、ERK1/2、p38 MAPK、J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扭体反应,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明显升高(P<0.05);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坏死、充血,子宫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升高(P<0.01);血清PGF2α含量和PGF2α/PGE2明显升高(P&l...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干预三阴交穴后对模型大鼠扭体反应及子宫组织内前列腺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针刺"得气"状态下部分镇痛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36只动情间期SD雌鼠分为盐水对照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与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每组9只。盐水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均采用全身冷冻加雌二醇注射法制备模型,造模成功后刺激量A组采用粗针深刺行手法诱导动物"得气"状态;刺激量B组采用细针浅刺不行手法避免"得气",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干预下大鼠每分钟扭体反应,并于留针后20min取大鼠子宫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GF2α、PGE2含量的变化。结果:1)每分钟扭体反应评分: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扭体评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期望"得气"组扭体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期望"得气"组比较,期望"不得气"组每分钟扭体评分显著增高(P0.01)。2)PGF2α、PGE2含量:与盐水组比较,各组PGF2α含量显著增多,期望"不得气"组PGE2含量显著增多(P0.01,P0.05),模型组与期望"得气"组PGF2α/PGE2比值显著增多。与模型组和期望"得气"组比较,期望"不得气"组PGE2含量增高。结论:针刺三阴交穴可缓解大鼠扭体反应,期望"得气"组疗效显著,期望"不得气"组疗效不及期望"得气"组,相应分子响应机制认为,期望"不得气"组缓解痛经的基础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子宫组织内前列腺素E2水平及使PGF2α/PGE2趋于平衡,进而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而达到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