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对后进生的教育都有很多研究。但叫法不一样,例如,在美国,通常有“特殊儿童”、“问题儿童”、“无能儿童”、“低成就者”、“未能充分发挥潜力者”和“慢生”等称谓。在前苏联,多数学者把后进生与差生并称,有的则称“难教儿童”或“困难儿童”。在我国,除了称后进生之外,还有“差生”、“双差生”和“单差生”之说。各种称谓在含义方面也不尽相同。在诸多的称谓中,我们倾向于“后进生”之说。这是因为,对于正处于  相似文献   

2.
不知从何时起,“差生”一词被“后进生”悄然代替,谓之观念的更新、时代的进步。从词的感情色彩上看,“差生”属于贬义词,“后进生”则趋向于中性。显然,从字画上理解,这一称谓的变化的确折射出当今教育改革中教师观念的改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让人欣喜的是,“后进生”概念诞生伊始,就吸引了无数处在教学一线的老师。  相似文献   

3.
不知从何时起,不准称“差生”,而要称“后进生”,理由是“差生”的称呼给学生定了性,“一棍子打死”,“后进生”则是“暂时”的,“动态”的,还可以赶上去。然而仔细一想,“后进生”与“差生”有什么区别?“差生”就不“动态”了吗?暂时差就代表永远差吗?要说“差生”的称呼给未成年人留下心理阴影,难道“后进生”就使人听着舒服?为使这一称呼更加“科学”,人们还作了各种探讨。比如,有人主张称“问题生”。不说学生差,也不讲某某后进,只是暂时遇到了问题。但是大家琢磨过没有,这“问题生”给人什么感受!你们没问题,就我有问题。我不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差生”是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差生”通常是指那些成绩或表现不好或兼而有之的学生,如今一般称为“后进生”、“问题学生”、“困难学生”、“待进步生”等。在应试教育的所谓“择优录取”面前,“差生”成了学校、老师和父母的心头痛。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差生"有着多种认识和界定。"后进生""学困生"和"差生"在内涵上并没有实质性的不同。被贴上"差生"标签的学生在学校里有着种种不公平的遭遇,教育者要尽量避免使用这种标签化的称谓。我们应该撇开对"如何称呼有差距的学生更合理"的考虑,转而在教育实践领域促进教育行为向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一天一天长大。教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按预期的方向发展: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成绩停滞不前,学习兴趣不浓:更有甚者,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经常出言不逊,满嘴污言秽语等等。这类学生往往被我们错归入“差生”、“后进生”之列。其实这种称谓极不恰当,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常会是一个体育高手:一个品行不佳的学生,往往敢于尝试.在技能操作方面很有能力。因而我们应把其归为“潜能生”。只要我们予以正确的引导,“潜能生”会发出金子一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沈耀星 《职教论坛》2002,(22):54-55
一、何为“差生”“差生”是相对于“好生”而言,为管理学生而进行的一种分类。通常我们在管理学生过程中,为了区分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的好坏,可以把学生分为好生、后进生、问题生和差生四种。“好生”是指各方面表现均较好的学生;“后进生”是指少数几方面不是很好,进步较慢,其它各方面均还好的学生;“问题生”是指各方面表现一般,在某几个方面表现不好,但经批评教育后,能认真改正的学生;“差生”则是指在某几个方面表现不好,经批评教育,仍不思悔改的学生。因此,若要给“差生”下定义的话,可表述为“经常重复地犯同一错误,…  相似文献   

8.
有一类学生常被称为“差生”。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类学生又被称为“后进生”、“学困生”、“潜能生”。但这些称呼多见于媒体、文件等正式严肃的语境,而在私下随意的语境中还是呼之以“差生”。甚至在很严肃的场合中也用“差生”称呼,  相似文献   

9.
毕庆富 《教育艺术》2005,(12):54-55
这里不美其名日:“教育后进生”,而实说:“教育差生”。这实在是因为这更符合这类学生在我们一般教师心中的真实印象。的确,无论我们怎样“偷换概念”,以诸如“后进生”这样的新名词来麻醉自己,也无论我们怎样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苦苦地“摸爬滚打”,“上下求索”,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差生教育依然是我们难以解开的死结,难以逃出的罗网……直到听了江苏大学一位实习老师的课,我方醍醐灌顶,有大彻大悟之感。  相似文献   

10.
李彬 《教育现代化》2006,(9):109-109
学业不良最初由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提出,与学业不良相关的概念主要有五种:即学业障碍、学习失能、学习困难、学业不良、差生。西方关于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正式的术语是Learning disabilities。 在翻译成中文时,有人用“学习失能”,有人用“学习障碍”,有人用“学习困难”,有人用“学业不良”。“学业不良”已被我国学者广泛使用。“学习困难”主要是由我国学者在教育实际中,对广大差生研究过程中概括形成的具有传统意义的概念,后与西方“学习障碍”概念相充,成为目前我国学术界和教育实际中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差生”是我国在教育实际中被教育者广泛使用的通俗称谓。90年代后,主要因其有伤这一特殊群体的自尊心而使用逐渐减少。学业不良的相关概念虽多,但其内涵可以概括如下:①学业不良指学业成绩低下者;②造成学业不良的原因不是弱智,而是生理或身体的原发性残疾、心理、教育及环境问题;③学业不良学生存在某些特殊能力或有关学习的认知能力方面的缺陷。对学业不良心理学的研究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很多人反对“差生”这 一概念,这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 人们意识的进步。但是,在我们的 中小学校中,很多教师和学生还 是在潜意识中把某类学生贴上了 “差生”、“后进生”的标签。对此, 我是十分反对的。每个人都是“天 生我才必有用”,我认为,比较客 观地应该叫他们为“后发展学 生”。因为人的天资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是要发展的,只是彼此  相似文献   

12.
“差生”是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人为制造出来的概念,主要用来指称学业成绩没有达标与思想品德落后的学生。基于不同的评价基础,“差生”有诸如“后进生”“学困生”“问题生”“潜能生”“学渣”等五花八门的称谓。这些近似的称谓,既存在关联又有区别。从本质上说,“差生”是不同评价话语的结果,评价的权力主体及其技术力量规制了“差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命运。  相似文献   

13.
肖之建 《班主任》2000,(6):28-28
“问题学生”传统的称谓是“差生”或“后进生”,具体说就是指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期望要求相悖,经常给学校、家庭带来麻烦的学生。这类学生在校直接影响班风、学风和校风,如教育不当,将会给社会留下隐患,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对研究、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不知从何时起, “差生”一词被“后进生”悄然代替,谓之观念的更新、时代的进步。从词的感情色彩上看, “差生”属于贬义词, “后进生”则趋向于中性。显然,从字面上理解,这一称谓的变化的确折射出当今教育改革中教师观念的改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让人欣  相似文献   

15.
苟忠 《四川教育》2008,(10):48-48
潜力生,其实就是“差生”、“后进生”、“学困生”的别名。因其“差”、“困”,他们总是觉得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常常处于“边缘化”的境界,在班级中很容易受到忽略。  相似文献   

16.
学困生即我们传统上所称的“后进生”“差生”,它是一个相对概念.在每一个班集体中都存在学困生。常言道:“一颗老鼠屎坏一锅粥”.如果不慎重对待学困生,他们往往会对班级的安定构成威胁.成为破坏班级的“导火索”。因此.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集体的发展和形象.做好学困生的转化便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如何转化学困生呢?根据笔者长期积累的经验,转化学困生应在“点”字上下功走。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儿童观经历了由“小大人”观向“儿童本位”观的转变,这集中表现在《申报》中“小朋友”称谓内涵的演进方面。“小朋友”一词在现代汉语语境中一般与儿童相联系。实际上,最初的“小朋友”与儿童无关,而是一个成人专属称谓,它是随着近代中国“儿童本位”观的建立而变为儿童专属性质的。“小朋友”在中国古代“小大人”观指导下产生。从《申报》记载中可以看出,随着近代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该称呼又经历了同龄化、低龄化和昵称化转向,这是其“儿童本位”内涵形成的过渡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以“发现儿童”为目的的“儿童本位”观在中国的流行,“小朋友”一词的“儿童本位”内涵最终定型,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8.
有的老师喜欢使用“差生”的字眼,说得好听一点叫“学困生”或“后进生”。一提到“后进生”,总有人会直摇头,认为他们无可救药;而我却认为,一个老师,只要你能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时刻注意留给学生一丝宽容,一份真诚,一点自尊。我想,你的班上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后进生”。  相似文献   

19.
把“差生”从心灵中抹掉邓万朵,闫晓风,田晶柳斌同志在一次关于素质教育的讲话中谈到:“力求避免把学生分成‘优生’和‘差生’,而且要取消‘差生’这种称谓,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后进生’较好一些。”(见《人民教育》1996年第9期)柳斌同志这句话,语义浅...  相似文献   

20.
弱势群体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近年来也有人把弱势群体这一名词引用到了学生的班级管理中,认为班级中也存在一些人属于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称谓与“差生”、“后进生”相比更具时代特点,含义更丰富,体现了当前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