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背景: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各种不同手术方法对术后泪膜恢复的影响,未涉及同一手术方法对不同患者人群泪膜恢复的影响.目的:观察初发翼状胬肉和复发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的泪膜恢复情况.方法:选取初发翼状胬肉患者32 例38 眼,复发翼状胬肉患者28 例35 眼,分别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及移植后1 周、1 个月时进行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收集基础泪液分泌量,测量泪膜破裂时间.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移植后1 周均出现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复发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较初发组患者严重、泪膜破裂时间较初发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移植后1 个月初发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基本恢复正常,复发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较初发组患者严重、泪膜破裂时间较初发组患者明显缩短、泪液分泌较初发组患者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移植后的泪膜稳定性及泪液分泌均较初发翼状胬肉患者恢复差,可以部分解释复发翼状胬肉患者移植后的复发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背景:翼状胬肉的治疗主要有翼状胬肉单纯切除、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局部使用丝裂霉素、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以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许多患者在翼状胬肉切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眼症表现.目的:对比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翼状胬肉单纯切除对眼表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翼状胬肉患者共80例(80眼),随机分为2组,单纯切除组40例40眼在10倍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40例40眼在10倍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即切除翼状胬肉组织后在手术区移植白体颞上方带角膜缘干细胞的游离球结膜.于术前、术后1周,3个月行裂隙灯及泪膜破裂时间检查以及干眼症状询问.结果与结论:术后两组患者中均有部分患者有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单纯切除组干眼症患者明显多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P<0.05).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1周后植片红润,并开始融合生长,无感染或排斥等异常现象出现.术后1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泪膜破裂时间较翼状胬肉单纯切除组延长,术后3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说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较传统单纯性胬肉切除效果好,术后早、中期可明显减少患者干眼症状,保持较好的眼表泪膜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比术后两组的复发率、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值。结果: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泪膜破裂时间短于对照组,泪液分泌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缩短泪膜破裂时间,减少泪液分泌,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刘欣  刘岩 《中国疗养医学》2008,17(5):292-292
翼状胬肉是结膜下组织的一种病变,此病具有增殖和复发趋势,采用自体结膜移植术复发几率大大减小。但临床发现一些患者术后出现眼部干涩、异物及烧灼感,经检查发现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泪液分泌试验长度减少,少数患者出现干眼症。笔者分析翼状胬肉自体移植术后干眼症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两种不同取材技术对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1-06/2003-10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58例(64眼)。其中男25例(26眼),女33例(38眼);年龄38~69岁,平均56岁;病程2~15年,均为初发性翼状胬肉,静止期。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组29例31眼,采用剥离法取得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片,自体角膜缘移植组29例33眼,采用隧道刀法取得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片。两组植片用于胬肉切除术后术区的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5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胬肉复发情况: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组31眼中3眼复发,复发率9.7%;自体角膜缘移植组33眼中,无一眼复发;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组复发率高于自体角膜缘移植组,差异无显著性(χ2=1.334,P=0.248>0.05)。②两组患者角膜创面愈合情况: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组创面和自体角膜缘移植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3±1.4),(5.0±1.3)d,t=0.813,P=0.419>0.05]。③两组患者供区修复情况: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组供区修复时间和自体角膜缘移植组修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9±0.8),(5.0±1.3)d,t=0.336,P=0.739>0.05]。结论: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有效地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②采用剥离法和隧道刀法两种方法取得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片在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创面愈合及供区修复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羊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71眼)翼状胬肉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羊膜移植术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羊膜移植组8眼复发,复发率22.8%;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1眼复发,复发率2.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效果优于羊膜移植,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植片取材技术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两种不同取材技术对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 方法:选择2001—06/2003—10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58例(64眼)。其中男25例(26眼),女-33例(38眼);年龄38~69岁,平均56岁;病程2~15年,均为初发性翼状胬肉,静止期。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组29例31眼,采用剥离法取得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片,自体角膜缘移植组29例33眼,采用隧道刀法取得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片。两组植片用于胬肉切除术后术区的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 结果:5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胬肉复发情况: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组31眼中3眼复发,复发率9.7%;自体角膜缘移植组33眼中,无一眼复发;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组复发率高于自体角膜缘移植组,差异无显著性(x^2=1.334,P=0.248〉0.05)。②两组患者角膜创面愈合情况: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组创面和自体角膜缘移植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3&;#177;1.4),(5.0&;#177;1.3)d,t=0.813,P=0.419〉0.05]。③两组患者供区修复情况: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组供区修复时间和自体角膜缘移植组修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9&;#177;0.8),(5.0&;#177;1.3)d,t=0.336,P=0.739〉0.05]。 结论: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有效地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②采用剥离法和隧道刀法两种方法取得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片在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创面愈合及供区修复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对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48例48眼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及丝裂霉素C浸泡巩膜裸露区,取术眼上方或下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于病变处角膜缘.结果术后角膜上皮及移植片愈合良好,随访6~1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初发、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就诊的60例翼状胬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力指标水平[裸眼视力(UCVA)、角膜屈光度]、泪膜功能指标[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功能(SIT)]、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UCVA高于对照组,角膜屈光度小于对照组,BUT、SIT均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较为理想,可促进泪膜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视力水平,且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张云  王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184-7184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72眼翼状胬肉患者做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果术后随访1~1.5 a,58例70眼一次治愈,2例2眼复发,翼状胬肉复发率为2.8%。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治愈率高,有效抑制胬肉复发。  相似文献   

11.
张宏  高亮  徐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9):1531-1532,1535
目的 探讨预防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接受显微手术的符合标准68例(68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4例(34眼),行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34例(34眼),行改良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术后处理,术后2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干眼症状的问卷调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手术区域充血情况(简记为QYCX)的检查.结果 TBUT的平均值:A组为5.84±3.44 s,B组为10.05±3.33 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SIt的平均值为7.68±5.07 mm,B组的平均值为12.03±6.39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组与B组出现干眼症状及试验阳性表现的比率进行χ2检验,A组出现干眼症症状、TBUT、QYCX的阳性比率明显高于B组(P〈0.05),FL、SIt阳性比率与B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改良自体结膜瓣移植术能有效恢复泪膜的稳定性,对翼状胬肉的复发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准  张文兰  柯建林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25-1927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007~2010年间在本院接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结果,为选择更理想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病例总计141眼,分别采用A组单纯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术(40眼),B组单纯胬肉切除加自体结膜瓣移植术(30眼),C组单纯胬肉切除加丝裂霉素C的辅助疗法(34眼),D组单纯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术(37眼) 四种显微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随访48个月,比较各组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A组复发率为20%,B组术后无一例复发,C组的复发率为5.8%,D组的复发率为13.5%,四组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5,P〈0.05),四组患者均有部分病例发生了周边角膜云翳.[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或联合丝裂霉素C辅助疗法是治疗翼状胬肉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与传统手术方式术后的复发情况。方法对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11月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瓣移植术(39眼)、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瓣带蒂转瓣术(32眼)及传统切除手术(18眼)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术后1月、3月、1年的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月、3月、1年随访,三种手术方式复发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膜瓣移植术与结膜瓣带蒂转瓣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膜瓣移植术与单纯切除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与传统术式相比明显降低了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头部转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113例(140只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头部转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观察术后胬肉复发及并发症情况,随诊3~12个月。【结果】113例(140只眼)除17眼失访者外,有4只眼出现复发,复发率3.25%,无一眼出现感染、植片坏死等并发症,少部分患者有长期眼部异物感等不适。【结论】翼状胬肉头部转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一种有效方法,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切除翼状胬肉后取术眼上方角膜缘上皮带部分结膜上皮组织制成移植片,移植于切除缺损处,治疗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148例,术后随访3个月~1年。结果:随访期内有2眼复发(1.30%),未发现眼球粘连等并发症。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有利于重建角膜缘功能,降低了复发率,是治疗翼状胬肉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胬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方法:复发性胬肉96例96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46眼行单纯胬肉切除术,根据Prabhasawat提出的术后分级方法,进行裂隙灯随访评定,96眼随访时间2~4年,平均(28±3.2)个月。结果:A组46眼取得根治性治愈(占92.00%),复发4眼(占8.00%)。B组31只眼取得根治性治愈(占67.39%),15眼复发(占32.6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较好地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7.
杨敏  钟凌  余海江  于莎 《华西医学》2009,(6):1364-1365
目的:观察新鲜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8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加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术后角膜上皮愈合、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有2眼复发,复发率为5.26%。结论:新鲜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降低了复发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翼状胬肉显微手术方法的改进及其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显微手术操作方法治疗翼状胬肉对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及胬肉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对120例(120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别采用常规显微手术方法60例(60眼)和改进的显微手术方法60例(60眼)切除翼状胬肉。改进的显微手术方法是根据胬肉头部与角膜的病理结构关系特点,在剥离时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达到在切尽翼状胬肉组织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术眼创伤的效果。术后1%荧光素钠染色,裂隙灯下观察角膜创面的愈合情况,随访时间均在一年半以上,平均随访20.5个月。结果平均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常规显微手术组为(5.65±0.20)d;改进显微手术组为(2.20±0.11)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6,P〈0.01)。翼状胬肉复发例数,常规显微手术组为9例(9/60),复发率为15%;改进显微手术组为3例(3/60),复发率为5%,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1.25,P〈0.05)。结论改进的显微手术操作方法能够显著加速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创面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