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旭  李志雄 《中国地震》1992,8(2):11-2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本世纪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M_s≥6.0级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大地震发生后一定时间尺度、空间范围内的减震作用,并计算出了大震发生后继发性强震的时空累积概率。结果表明,中国大陆7级以上大震发生后在一定时间、空间尺度范围内对后续强震的发生具有比较明显的缓解作用,这是由于大地震造成的破裂释放了震源及周围区域长期积累的大部分应变能,从而大大减弱了这个区域一定时间尺度内再次产生大破裂的可能性,使该区强震的继发累积概率表现出低值。以上结果可以作为一次大震发生后对相对安全区和危险区中期预测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们研究了我国M_s≥5.0级地震的时空分布和强度特性,发现台湾地震活动似乎是我国大陆强震的前兆震(或震群)。其具体情况如下: (1)凡在台湾及其海域1.5度区域内,在三个月内相继发生多次5.0≤M_s≤6.8级的地震,我们将这一组地震称之为报幕震;将中国大陆地区发生的M_s≥7.0级强震,称之为演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滇川地区近一二十年连续的气温资料后发现,滇川地区的地震发生与近地气层大面积的冷热剧变有一定联系。进而得到大震(M_s≥6.8)、强震(M_s≥6.0)和中强震(M_s≥4.7)分别在中期、短期及临震上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强震前兆时空分布的大尺度特征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献智  高旭 《地震》1993,(3):44-51
依据对中国大陆一些强震(M_s≥7.0)震例前兆异常的分析,初步阐述了中国大陆强震前兆时空分布的大尺度特征:①强震的前兆场及震后的影响场是广阔的;②有些前兆异常的时间较长,可能与几个强震有关,持续十几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得出了如下结果:(1)云南 M_s≥7级大地震多发生于太阳活动下降支;(2)云南各地震带上强震(M_s≥6级)的发生皆有一定的太阳活动背景;(3)近年云南强震(M_s≥6级)的频度变化存在着明显的11年周期,与太阳活动相吻合。因此,所述的这些现象可用于云南强震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6.
刘文兵 《地震》2010,30(2):46-53
强震发生前, 震源附近的地震活动往往会呈现出一些空间和时间的异常特征, 分析和提取这些异常特征的方法较多。 本文采用了与常规强震预测方法迥异的地震预测方法地震活动反向追踪法(Reverse Tracing of Precursors, RTP), 对中国大陆近30年来的几个MS≥7.5大震(含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进行了探索性的回溯研究。 结果表明, 该方法在中国大陆大震预测方面有一定的适用性, 并利用该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未来强震活动做了一定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及邻区、川滇成组强震活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大陆及其邻区1902年以来MS≥7地震的成组活动划分出7组,其首发大震分别为1902年阿图什8.2级,1911年阿拉木图8.2级,1920年海原8.5级,1931年富蕴8.0级,1946年缅甸7.8级,1966年邢台7.2级,1988年缅甸7.2级。川滇MS≥6.7地震成组活动划分出5组,其首发强震为1913年峨山7.0级,1933年茂县7.5级,1948年理塘7.3级,1966年东川6.5级、6.2级,1988年澜沧7.4级。其中,川滇MS≥7的首发大震滞后中国大陆首发大震几个月至4年不等。按成组大震的界定,目前中国大陆处于1998~2007年(估计)的大震少发时段。川滇未来1~2年的大震形势为川滇西部存在发生大震的可能性。中国大陆新一轮强震成组活动中的大地震将可能在2007~2009年前后发生,主体危险区可能为天山地震带中段及川滇东部。2007~2008年可能出现5~6级地震的增强过程。巧家—东川一带可能最先发生6级地震。  相似文献   

8.
1965年1月—1991年4月,对于中国大陆M_s≥5.0级地震可以划分出62个地震丛,并讨论了缺6级地震丛与中国大陆强震及在中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傅征祥  王晓青  蒋铭 《地震》1995,(4):299-307
华北北部是指39.0—41.0°N,114.0—117.0°E的区域,其历史强震活动呈现出百年尺度的轮回(M_s≥6 3/4)和10年尺度的幕式(M_s≥5.0)的不均匀过程。应用上述特征和强震活动重复性的伯努利模型,预期在2005年前该区发生6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0.
龚鸿庆 《地震》1993,(2):1-9
本文提出了利用地震平均重现周期判别地震丛集和确定地震丛集等级的方法。进而研究了中国M_s≥7.0地震的丛集事件分布特征,得到丛集事件等级一频次分布式和时间分布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大陆强震丛集事件作了背景预测。结果认为:中国大陆自1988年11月起,在未来15年内,发生强震丛集事件的概率为83.3%,其最大可能的等级为D_T=Ⅲ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高频低强度现象与全球7级大震活动和中7级强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7级强震活动弱时,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就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出现后的第1年中国台湾附近寺区发生7级大震的概率较大,第2年中国大陆地区发生7级大震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山东地区及其海域历史和现代的地震资料,对本区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M_s≥5.0级地震具有成带分布的特征;(2)1300年以来,地震活动分两大期活动,1300—1687年为第一活动期,1688年—现在为第二活动期。通过对两个活动期的分析,每个活动期内的相对平静阶段和活跃阶段是显著的。且具有每活动期先发生中强地震(6.0—6.9),后发生强震(M≥7.0)的特点。最后,分析了本区大震的填空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3.
王盛泽 《内陆地震》1991,5(2):175-178
1990年,全球地震活动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部;亚欧地震带地震活动较强。中国强震活动集中于西部;新疆周过地震活动及全区内强震的活跃引人注目。 1 全球及中国的地震活动 据我国台网测定,1990年1—12月,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大震23次,其中最大地震M_s 8,发生在菲律宾吕宋岛,是近几年来地震活动较高的一年。美洲的巨大地震(M_s≥7.7)与亚欧地震带上的强震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前者发生一段时间后,亚欧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将会增强,也发生大地震。1986年美洲地震活动开始增强,1988年进入全面活动阶段。平静了数年的亚欧地震带西区从1988年开始也发生了强地震活动。到1990年,亚欧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已具有相当水平,而且地震活动有向带东区(65°E以东)迁移的迹象。同年6月14日苏联斋桑7.3级地震就是一例。1990年全球大地震活动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部和亚欧地震带上,而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浅源强震分布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傅征祥  邵辉成  丁香 《地震》2004,24(3):15-20
考查了1900~2001年中国大陆不同活动地块浅源强震分布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关系,并讨论将其应用在地震趋势预测中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陆西部的天山、祁连一柴达木、羌塘一拉萨及川滇地块的强震活动(Ms≥7.0)和大陆东部的中朝一鲁东黄海地块和华南地块东边界(东南沿海地震带)东半段中的强震活动(Ms≥6.0),大多数(70%以上)发生在地球自转加快的年份中;大陆西部滇东一滇西地块的强震活动(Ms≥7.0),以及大陆东部中蒙一华北平原地块和华南地块东边界(东南沿海地震带)的西半段强震活动(Ms≥6.0),大多数(67%以上)发生在地球自转减慢的年份中。并且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在地震预报中可能作用的R值评分。  相似文献   

15.
当丽江的月极端最低气温标准化值|uij|≥1.7时,后11±7个月内其附近地区将发生M≥6级强震,或川滇间有7级大震对应。  相似文献   

16.
据1900年以来的世界大震目录,在统计周边大震与中国大陆地震的对应的过程中,发现尤其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巴基斯坦及邻近区域的大地震发生后3年内,我国的7级大震有着明显的呼应性,对应率分别达到了90%和93%以上,并且有着明显的周期性,其优势周期分别为1.2和1.6年,分析认为周边这些区域的大地震对中国大陆地震有很好的...  相似文献   

17.
李永莉  蔡静观 《地震研究》1998,21(3):211-220
本依据中国大陆近期调制强震密集发生的特点,提出了强震、强震的调制模式及对大震的预报意义,并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观点讨论了调制中强震、强震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依据西藏中部强震活动特征及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强震活动新格局,于1996年将藏北玛尼一唐古拉山口一带列为未来几年71/4级地震危险区。这旬刚发生的1997.11.8玛尼7.5级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再次表明采用活构造与强震研究相结合、震源区个性和地震带(区)共性相结合,追踪大震发展过程及研究不同必质的强震活动图象等分析方法是有研究前景的。  相似文献   

19.
张福平  刘芳 《华南地震》2003,23(2):47-55
基于动力学背景和强震活动格局,从多个角度研究了中国大陆及其各次级块体的强震活动趋势。结果表明: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并不是第五个强震轮回的结束地震,中国大陆特别是青藏块体今后1~3年还将继续发生7级以上地震以进行应力场调整。青藏川交界—四川中部地区是未来最有可能发生7级大震的危险区。  相似文献   

20.
从时空展布和应变积累释放角度,对中国大陆及大陆西部和东部地区地震活动进行分析,认为青藏高原地震区是中国大陆强震活动主体区域,在目前空间格局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巴颜喀拉地块区及边界、川滇地区是强震活动主要场所的可能性较大;其次为新疆地震区,其强震主体区域依次为南天山与西昆仑交汇区、阿尔泰地区、南北天山地区;中国大陆东部目前可能处于第2轮回后剩余释放阶段或可能已进入第3个轮回的应变积累阶段,总体应变积累水平较低,发生强地震的可能性较小,若进入活跃期,华北地震区应是M≥6.0地震活动的主体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