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桥小脑角区血管神经复合体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区血管神经间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20例10%甲醛固定并灌有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去除大脑半球、小脑幕和模拟临床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照相。方法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岩上静脉、岩上窦等。小脑上动脉主干尾袢及其分叉部附近常压迫三叉神经出入脑干区的上方。中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展神经、面听神经和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等。小脑下前动脉常呈折叠状凸入内耳,在折叠端及其附近常发出内听动脉入内耳。下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延髓、后组颅神经、舌下神经、小脑下后动脉、椎动脉等。结论责任血管可能不止一根,压迫点可能不止一处,详尽的解剖研究可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桥小脑角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关系,为面肌痉挛MVD手术入路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15具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在4~25倍手术显微镜下对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可直接从尾侧方小脑绒球与舌咽神经之间的间隙显露面、听神经分离处,能够准确、安全、快捷到达CPA区相应的中血管神经复合体位置,充分暴露术野,达到完全减压效果。结论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术中损伤神经致术后颅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显微镜及神经内镜观察研究国人乙状窦后入路的桥小脑角区的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5个新鲜国人头颅标本上模拟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通过神经内镜和手术显微镜观察桥小脑角区的重要结构,测量内耳门后下缘到后半规管后缘中点的距离。结果颈静脉孔位于岩骨内侧面的下方,有岩下窦、乙状窦、颈静脉及第Ⅸ、Ⅹ、Ⅺ颅神经通过:内耳门位于岩骨内侧面中央,面神经多位于内耳门的前上,听神经位于内耳门后下,小脑前下动脉在内耳门处形成动脉袢,发出1~3支内听动脉。内耳门后下缘到后半规管后缘中点的距离左侧为(12.51±2.28)mm,右侧为(13.26±2.17)mm。结论结合显微镜和神经内镜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桥小脑角区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能最大程度减低损伤,更好的保护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VD)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与桥小脑角(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关系。方法应用15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在4~25倍手术显微镜下对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同时,临床应用该入路治疗面肌痉挛9例。结果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可直接从尾侧方小脑绒球与舌咽神经之间的间隙显露面、听神经分离处,能够准确、安全、快捷到达CPA区相应的中血管神经复合体位置,充分暴露术野,达到完全减压效果。结论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术中损伤神经致术后颅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桥脑小脑角区神经内镜应用解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桥脑小脑角区神经内镜“锁孔”入路的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探索神经内镜到达该区的可行性及相应的解剖定位标志。方法 成人尸头8例,新鲜少年尸头2例,经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灌注10%乳胶 红色染料 硫酸钡粉剂。用0°、30°硬镜交替配合使用,对桥脑小脑角区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当枕下“锁孔”入路骨窗直径为15mm时,神经内镜在桥脑小脑角区操作自如,能暴露全部的桥小脑角区,包括桥脑的腹侧区、斜坡以及对侧的解剖结构。结论 ①硬膜下腔中,内镜准确到位的要点是内镜按照定位标志或沿途定位路标前进。②桥脑小脑角区的神经从头侧至尾侧和从内侧到外侧把桥脑小脑角区分成三个腔隙:头侧腔隙、中间腔隙和尾侧腔隙,每个腔隙均有主要血管和一组颅神经通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后颞下入路一经天幕暴露岩斜区及小脑桥脑角的神经内镜下血管神经解剖结构,探索岩斜区及小脑桥脑角可利用的间隙。方法成年新鲜尸头9例(18侧),交替使用0°、30°角神经内镜经后颞下入路一经小脑幕探查岩斜区及小脑桥脑角,并用摄像系统对相关的解剖结构及解剖标志纪录。结果小脑桥脑角在神经内镜下分为结构清晰的上、中、下三个间隙,三个间隙均有充分的操作空间,分别经三个间隙推进神经内镜后岩斜区得以暴露。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后颞下入路-经天幕能充分的暴露岩斜区、小脑桥脑角及周边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7.
桥脑小脑角区肿瘤由于病变部位深在,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复杂。正常情况下,这一区域内有关的神经结构有滑车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血管结构有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内听动脉;骨性结构有内听道、颈静脉孔、岩骨尖部和斜坡侧缘。按神经和血管结构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将桥脑小脑角区分为上神经血管丛、中间神经血管丛和下部神经血管丛。当发生听神经瘤时,常向内侧压迫桥脑、延髓和小脑,向侧方使内听道扩大,并使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移位、扭曲或侵蚀这些神经血管结构。在切除肿瘤时,这些神经血管结构受到损伤的危险很大,了解显微解剖对保留神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的桥小脑角区的结构,为临床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10%甲醛固定并灌有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0例,模拟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桥小脑区的三个解剖间隙的主要血管神经解剖变异和走行,并测量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进入脑干处的距离.结果 桥脑小脑角区的重要血管和神经之间关系存在一定变异,观察了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岩上静脉、面听神经、三叉神经以及后组颅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变异等情况,但这些结构在桥小脑区的三个解剖间隙内层次分明,分布较恒定.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进入脑干处的距离为(2.3±1.1)mm.结论 通过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来解剖桥小脑角区的神经血管,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了各重要神经和血管结构关系,对临床手术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桥小脑角区神经内镜下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神经内镜下桥小脑区的解剖,为内镜辅助下该区域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支持,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8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和4具新鲜成人尸头标本上,交替使用神经内镜和手术用显微镜,在模拟手术的条件下进行桥小脑角区的窥镜下解剖学研究,并实际应用于临床。结果内镜经小脑外侧间隙可顺利到达桥小脑角区和脑干前方,可清晰显示V~XI颅神经及其附近走行的血管,手术中可明显改善深部术野的照明效果和显微解剖结构的识别,减少对小脑和脑干的牵拉,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神经内镜在颅内实质性肿瘤的切除术中的应用可弥补手术显微镜的不足,对显微外科手术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间神经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中间神经的显微解剖形态与毗邻组织结构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血管内灌注混有彩色乳胶的人尸头16具,结合听神经鞘瘤三种手术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不同部位的中间神经。结果 中间神经分为桥小脑角段,内听道段和面神经管段,桥小脑角段与毗邻的关系不恒定,内听动脉与中间神经位置相对恒定,乙状窦前经迷路入路和颞下经岩入路可以较好地显露中间神经,结论 了解中间神经的显微解剖形态,可以正确选择手术入路,避免神经损伤,保护中间神经同保护面神经运动支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11.
小脑动脉的临床解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神经外科临床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观察50例成人脑标本小脑动脉的起始、行径、主要分支、穿动脉及大致分布,检查各小脑动脉与出入脑干的颅神经的接触关系。结果:50例人脑有小脑下后动脉(PICA)94支,小脑下前动脉(AICA)97支和小脑上动脉(SCA)112支。2侧PICA和12侧SCA接触三叉神经根,2侧AICA接触面神经根,动脉与神经根接触多形成压迹。结论:小脑动脉的局部解剖有助于神经外科医生在颅后窝手术时,对这些动脉尤其是行程可能有变异的动脉及穿支要特别谨慎,避免损伤,并保护与小脑动脉关系密切的脑神经根;对某些脑干血管综合征患者及某些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The authors describe a case of a low-grade brainstem glioma extending along the cranial nerves without any evidence of leptomeningeal spread. The tumor extended directly along the VII-VIIIth cranial nerve complex and also along the trigeminal nerve, which is quite an unusu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glial tumors.  相似文献   

13.
Lee M  Jo Y  Chun M  Chung J  Kim M  Min D 《Brain research》2000,864(1):52-59
Phospholipase D (PLD) is one of the intra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enzyme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 variety of cellular functions. We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PLD isozyme, PLD1 in the rat brain and spinal cord using an immunological approach. West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PLD1 protein in all tissues studied,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in the brainstem and spinal cord, which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PLD activity assay. Prominent and specific signals of PLD1 were observed in many functionally diverse brain areas, including the olfactory bulb, medial septum-diagonal band complex, cerebral cortex, brainstem, cerebellum, and spinal cord. In the brainstem, the red nucleus, substantia nigra, interpeduncular nucleus, cranial motor nuclei (trigeminal motor, abducent, facial, and hypoglossal), sensory cranial nerve nuclei (spinal trigeminal, vestibular, and cochlear), as well as nuclei of the reticular formation, all showed intense immunoreactivity. Purkinje cells and deep cerebellar nuclei of the cerebellum were also labeled intensely. However, no significant labeling was found in the thalamus, epithalamus, and basal ganglia. Although many of the PLD1 immunoreactive cells were neurons, PLD1 was also expressed in glial cells such as presumed astrocytes and tanycyt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LD1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the adult ra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神经内镜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测量28具干性颅骨表面标志位置关系,确定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位置;在15具尸头上采用内镜模拟手术,观察入路中主要神经、血管等解剖标志的分支、变异情况和周期毗邻关系。结果 ①以星点-乳突尖连线中点为圆心作2.0cm直径的骨窗,可以充分显露桥小脑角区。②采用不同角度内用神经内镜可以减少对脑神经、脑干、小脑的牵拉,能够更好地显露小脑角结构,准确确定责任血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3D-FIESTA及3D-TOF-SPGR序列显示颅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方法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白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41例,术前行MRTA及其3D-FIESTA和3D-TOF-SPGR 序列扫描,观察颅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并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照,评价MRTA及其3D-FIESTA和3D-TOF-SPGR序列在术前评估颅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的能力.结果MRTA能清晰且同时显示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等颅神经和责任血管,在3D-FIESTA图像上,脑脊液呈高信号,神经与血管呈中等信号,对比良好;在3D-TOF-SPGR图像上,脑脊液为低信号,脑实质和颅神经为等信号,血管为高信号;3D-FIESTA序列扫描显示病变侧神经与血管有密切关系34例(82.9%),3D-TOF-SPGR序列扫描显示病变侧神经与血管有密切关系35例(85.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762).结论 MRTA技术能清楚显示颅神经及责任血管,3D-FIESTA结合3D-TOF-SPGR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术前病因诊断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椎动脉颅内段进行观察和测量,探讨远外侧人路手术中如何保护椎动脉颅内段和小脑后下动脉. 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例带颈成人头颅标本模拟远外侧人路开颅,到达颈静脉孔区,显露椎动脉颅内段及其主要分支,观察其走形特点和形态,并测量相关数据. 结果椎动脉颅内段穿寰枕筋膜后在基底动脉沟与对侧椎动脉合成基底动脉.椎动脉与舌下神经关系密切,本组30侧椎动脉穿经舌下神经根的腹侧达桥脑延髓沟,8侧椎动脉穿舌下神经根丝之间,2侧椎动脉经舌下神经根丝的背侧.70%的椎动脉与舌下神经有接触,其中30%的椎动脉对舌下神经造成压迫.椎动脉颅内段主要分支有小脑后下动脉、脊髓前动脉、脑膜后动脉和一些穿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是椎动脉最大的分支,本组全部发自椎动脉颅内段,行程多为袢状并同后组颅神经关系密切.小脑后下动脉的起始点因人而异,同一标本左右也不一致,大多起自椎动脉颅内段的中上1/3.本组未见小脑前下动脉起源于椎动脉.脊髓前动脉均起于双侧椎动脉的末段,在中线吻合成一单干,沿脊髓前正中裂迂曲下降供应脊髓. 结论 熟悉椎动脉颅内段及其分支的走形特点和解剖变异有助于远外侧入路到颈静脉孔区手术中识别和保护椎动脉颅内段的主要分支.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3D-FIESTA及3D-TOF-SPGR序列显示颅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方法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白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41例,术前行MRTA及其3D-FIESTA和3D-TOF-SPGR 序列扫描,观察颅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并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照,评价MRTA及其3D-FIESTA和3D-TOF-SPGR序列在术前评估颅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的能力.结果MRTA能清晰且同时显示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等颅神经和责任血管,在3D-FIESTA图像上,脑脊液呈高信号,神经与血管呈中等信号,对比良好;在3D-TOF-SPGR图像上,脑脊液为低信号,脑实质和颅神经为等信号,血管为高信号;3D-FIESTA序列扫描显示病变侧神经与血管有密切关系34例(82.9%),3D-TOF-SPGR序列扫描显示病变侧神经与血管有密切关系35例(85.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762).结论 MRTA技术能清楚显示颅神经及责任血管,3D-FIESTA结合3D-TOF-SPGR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术前病因诊断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3D-FIESTA及3D-TOF-SPGR序列显示颅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方法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白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41例,术前行MRTA及其3D-FIESTA和3D-TOF-SPGR 序列扫描,观察颅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并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照,评价MRTA及其3D-FIESTA和3D-TOF-SPGR序列在术前评估颅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的能力.结果MRTA能清晰且同时显示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等颅神经和责任血管,在3D-FIESTA图像上,脑脊液呈高信号,神经与血管呈中等信号,对比良好;在3D-TOF-SPGR图像上,脑脊液为低信号,脑实质和颅神经为等信号,血管为高信号;3D-FIESTA序列扫描显示病变侧神经与血管有密切关系34例(82.9%),3D-TOF-SPGR序列扫描显示病变侧神经与血管有密切关系35例(85.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762).结论 MRTA技术能清楚显示颅神经及责任血管,3D-FIESTA结合3D-TOF-SPGR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术前病因诊断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