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和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相比,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相对滞后,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明确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模式。中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采用“基本社会保障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和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相比,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相对滞后.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明确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模式。中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采用“基本社会保障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德国政府开展了新一轮的行政体制改革,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1、精简政府机构,建设”小政府”,更新行政理念;2改革公务员制度,管理规范化;3多种方式并举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4增加税种,节约开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借鉴国外行政改革方面的先进经验,以进一步推进我国的行政改革.从德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对于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1健全和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坚持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之路;2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3健全和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建立严谨的公务员绩效管理体系;4采取多种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加快步伐,加强和完善以广大农村群众和城市职工为重点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已经推行十多年了,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国外一些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了解和分析,吸收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对我国完善公务员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政府在二战后开始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对公务员的培训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当前,一批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日本公务员成为世界公务员队伍中的佼佼者,一度称为"尖子政府"。同时也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笔者选取现行日本公务员的培训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以及中日两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异同,进而探讨其对我国公务员培训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和启示,以此提升我国公务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劳资关系不断促使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来自国际社会保障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促进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保持理性与进步。对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而言,与公务员利益息息相关的养老保险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完善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有效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公务员队伍高效廉洁、维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本文仅从个人及单位责任回归层面对中美两国的公务员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教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速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切实贯彻依法治教的精神.政府要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并保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而高校要依法全面改革用人制度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对象。建立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制度,不仅关涉到城市化进程的有序化,也关涉到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需要在改革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基础上,为失地农民设计可操作性的社会保障方案,建立社会保障资金的合理筹措方式。另外需要研究解决新老制度的衔接问题,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管理的高度专业化.而政府管理的专业化则依赖于一支专业性、技术性的人才队伍.在人才市场化的背景下,政府如何引得进,留得住一支专业性的人才队伍为政府所用是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激励问题研究的核心.现有的大一统公务员职位管理模式忽视了专业技术类职业在工作职责、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上的差异性,致使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激励严重不足.因而,在总结分析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激励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起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职业激励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何金颖 《南都学坛》2003,23(6):101-105
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而如何恰当的分配与规范社会保障中的政府、企业、个人以及社会责任则逐渐成为理论研究与制度设计中的热点与难点.重新审视与调整政府参与的作用和应然模式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必要之举.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应在肯定了政府参与社会保障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根据各国政府参与社会保障的程度和形式,将其分为三种"理想类型"包办、主导和不干预.根据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责任的承担状况,中国目前是处于一种正在向主导型过渡的"包办+不干预"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生态福利制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福利是因居民生存和发展需要,由政府向居民提供的一种以生态利益为内容的新型社会公共福利。作为一种新的福利类型,普惠性、政府主导性、整体性和非排他性是生态福利的主要特点。随着经济增长与时代进步,生态福利已是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客观需求,并将逐渐成为其成熟标志。构建生态福利制度迫在眉睫、意义重大。中国在构建生态福利制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全体居民为受益对象,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基本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和公平是社会福利的两大准则 ,整个人类历史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历史 ,而其中针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的收入和服务保障更是一个超社会形态的课题 ,是一个关乎人类社会福利的重要问题。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 ,本文中所讨论的社会福利制度被限定在“剩余福利模式”上。在对中外社会福利制度的起源及其理论发展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作者指出 :社会福利的提供应是制度化的政府职责 ,它的实施不仅能有效地保护社会弱势群体 ,还有利于全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在中国目前财政收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政府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推进立法、加紧培育行业组织和非赢利社会组织 ,以达到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有效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农村社会,传统的养老支持明显弱化,政府的福利支持比较匮乏,这就使得目前农村养老面临一系列危机。危机的化解不仅需要发挥传统养老的支持作用,更要发挥政府在农村老人社会福利供给中的职能作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老人社会福利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新农保和五保供养制度,将老人补助项目与家庭发展政策相结合,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探索土地养老的可行性,整合政府福利支持与非制度化养老资源,以满足农村老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体系与社会成员的生活安全、生活满足和生活幸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包括制度化、政策性的社会保障体系,职业化、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手法,多元化、专门化的社会服务网络,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体系,自助式和互助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五部分。2006年春,我国南方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在抗灾救灾过程中,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按照西方福利多元化理论,福利供给主体系统包括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市场和政府。认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工的家庭、市场、政府、社区这四大福利供给主体均因各种原因未能承担相应主体责任,导致农民工对社会福利产生较大的需求缺口,从而催生了社会组织这一新生主体。对社会组织这一农民工福利供给主体产生的原因、现状和发展瓶颈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公民社会权利话语主导了户籍制度改革的理论探讨,并开始进入官方话语体系。但实践中,地方政府仍然设置了有条件的落户门槛,并基于户籍身份向公民提供有差别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如何理解地方政府以资格取代权利的控制落户行为?现有从工具性视角、政治性视角给出的解释突出了公共品供给中的政府问责性、回应性,但较不重视公共品生产中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问题。财政分权化改革后,地方政府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主要支出者,其财政支出将随着户籍人口数增加而快速膨胀,其财税收入却不会因户籍人口数变化而显著变化。由此,地方政府形成了以地方财力确定人口承载力的单向、静态行为模式。超越公民社会权利的单一逻辑,建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地方公共经济体,构建以人口为基准的地方财税收入与财政支出相挂钩的机制,是落实以公民社会权利为导向的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产生于志愿服务。在寻求科学化的慈善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始终与志愿者保持着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注重在社区的场景中把个人改变和社会改变结合起来。但是,在成为政府提供直接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专业之后,社会工作把专业地位的寻求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专业内部,出现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冲突;在专业外部,出现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平等合作关系的断裂。全球化带来经济竞争的加剧,改变了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促使社会福利服务从政府为主转变成多方参与的多元服务模式。80、90年代西方社会普遍认识到政府和市场机制的限制,鼓励非政府组织加入社会福利服务系统。这样,在全球化处境下社会工作需要重新确定自己的专业位置,它不仅是政府多层面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与非政府组织等各种社会资源合作的政府代言人,只有通过与志愿者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才能在社区中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符合本地需要的专业服务。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经验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帮助中国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项挑战。  相似文献   

18.
英国宗教社会服务与主流的国家福利之间的关系经历了4次主要变革,不同时期宗教慈善组织通过更新自身来调整与国家的关系,获取在慈善领域的发展空间,并为专业社会服务的形成提供了方法沉淀。将宗教服务放置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框架内考量,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重塑的过程中,英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在于鼓励宗教慈善组织参与社会福利输送,需要政府提供系统的制度支撑,建立社会取向的社会政策,赋予宗教服务一定的发展空间。悬搁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争论,以民众需求为本位,可以吸纳宗教资源以弥补法定福利供给不足的现状。政府与宗教慈善组织需要对自身分别作出调整,结合本土福利资源的情况,以福利水平的提升为共同目标促成合作。  相似文献   

19.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中国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历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正处于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福利制度特征与政策模式。2007年以来兴起的“包容性增长”主张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促进社会福利,解决社会问题,不同于传统的社会福利思想。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理论符合“包容性增长”理念,克服了以往社会福利政策中带有的滞后性、缺少包容性与政府干预短期行为等弊端,从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致力于对社会成员的人力资本投资、上游干预、积极就业和人文关怀,认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强调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阶层,努力为社会成员发展构建新的社会福利政策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