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产状侵入岩浆岩对煤层的热力影响规律及热变质作用,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室试验验证的方法,构建了岩浆侵入煤系地层后热传导作用的数学模型,并以试验矿井连续选取煤样的多元物性参数测定结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产状侵入岩浆岩对煤层的热变质作用。结果表明:海孜煤矿岩床对下伏煤层热演化作用范围要大于大兴煤矿岩墙对煤层的热演化范围,且热力作用持续时间也比大兴煤矿岩床作用时间长;试验结果发现,不同产状的岩浆岩均表现出在煤体靠近岩浆岩时,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omax有增加的趋势,通过模拟温度推算出的Romax与实测Romax较为接近;试验及现场实测瓦斯参数表明岩浆岩的侵入增加了煤层的突出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岩浆岩侵入体对煤层具有破坏作用,使煤炭资源量减少和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复杂化。通过对吴桂桥煤矿岩浆岩体的研究,确定岩浆岩产生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岩浆岩岩床、岩脉顺层侵入于石炭系、二叠系及古近系地层中,特别是侵入于煤层中时,使煤层的结构变得复杂,同时使煤层变质程度加深,局部形成高变质无烟煤。  相似文献   

3.
王璐  宋景 《陕西煤炭》2020,39(3):68-72
为探究岩浆岩侵入对煤层煤质造成的具体影响,以大同煤田鹅Ⅳ精查勘探区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勘查区地质构造及岩浆岩活动规律,收集以往区内施工钻孔的煤层煤质资料,并开展数据统计对比。分析表明,印支运动时期该区岩浆岩活动(煌斑岩侵入)活跃,其沿地层裂隙及断层为主要通道,以岩墙、岩床的形式侵入地层中薄弱地层,例如煤层中使其局部受热接触变质,使煤层结构复杂化、有益厚度变薄;煌斑岩侵入与煤层接触变质(干馏作用),焦化过程中可产生定量的瓦斯,瓦斯含量随煤层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变大;应对该区开展三维地震工作,来验证断层及岩浆岩活动情况,可以为该区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恒乐  张玉贵  秦勇  赫少攀 《煤炭学报》2013,38(11):1982-1987
结合淮北矿区祁东井田地质背景,分析了中生代岩浆侵入特征及其对煤层、煤质和瓦斯赋存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上部3 2号煤层到下部9号煤层,岩浆侵入范围和强度逐渐增大,煤的变质程度逐渐升高,9号煤层煤样镜质组最大反射率高达3.7%;化学性质发生差异,挥发分减少,碳含量增高,氢含量略有降低,H/C原子比下降,认为叠加在深成变质作用基础上的岩浆热变质作用是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祁东井田岩浆岩主要以岩床形式顺煤层上部侵入,同一煤层局部瓦斯含量高异常部位与岩浆侵入部位一致,认为这与岩浆侵入引起煤的二次生烃导致煤生气量增大和吸附性增强,及岩浆岩成为煤层直接顶板对瓦斯的圈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百善煤矿岩浆岩侵入对52煤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大部分煤层遭岩浆侵蚀,致使煤层稳定性发生变化,采用煤层厚度变异系数和煤层可采性指数两个指标,定量评价了煤层厚度稳定性。通过对比侵蚀前后煤层厚度及煤层可采性的变化,分析了岩浆岩侵蚀对煤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浆岩侵入煤层,致使煤层厚度变薄,部分煤层变质为天然焦或煤层全部被吞噬;同时岩浆岩穿插使煤层成为多个分层,降低了煤层的稳定性,F5断层和F5-1断层是岩浆岩侵入煤层的主要通道,此结果为矿井开采岩浆岩侵入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岩浆岩侵入层位、分布范围及其对煤岩层的影响,认为本区岩浆岩活动比较强烈,侵入层位多,分布范围广,对岩层变质影响大,使煤层出现较大范围的吞蚀无煤区,煤层变质为无烟煤。  相似文献   

7.
闫江伟 《煤矿安全》2013,44(4):10-12
宣东二矿辉绿岩沿Ⅲ3煤层顶板大面积侵入,依据矿井现有的瓦斯地质资料,结合井下观测和实验室测试数据,分析Ⅲ3煤层岩浆岩分布特征,岩浆侵入与煤层变质、变形、煤层瓦斯生成和保存等之间的关系。认为岩浆以岩床形式沿煤层顶板侵入提高了Ⅲ3煤层煤的变质程度,有利于瓦斯的生成和保存,加剧了煤层的变形破坏,对构造煤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岩浆热事件对煤层变质程度和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亮  程龙彪  蔡春城  徐超  王伟 《煤炭学报》2014,39(7):1275-1282
为研究岩浆侵入热事件对煤层变质程度和吸附-解吸特性的作用机制,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测定和现场验证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淮北矿区海孜井田岩浆岩侵入区和邻近临涣井田未受岩浆影响的煤层多元物性参数变化规律和孔隙特征,系统研究了采集煤样的等温吸附与吸附平衡条件下瓦斯解吸过程,揭示了岩浆岩床下伏煤层瓦斯赋存特征。结果表明:海孜井田岩浆热演化作用使煤层变质程度显著增加,煤层挥发分降低,岩浆岩覆盖区域煤层的最大镜质组反射率梯度为0.53%/100 m,远大于深成变质作用。岩浆热演化区孔径0.4~0.7 nm之间的微孔极为发育,其发育程度是未受岩浆岩覆盖区煤样的数倍,且越靠近岩浆岩的煤层,微孔发育程度越明显。岩浆热演化区内煤体的吸附能力增强,吸附瓦斯量增大,煤体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变大,初期解吸速度快且解吸总量大。由于岩浆岩床对下伏煤层的热变质和封存作用,易造成下伏各煤层的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增高,煤层的突出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新安煤矿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安矿瓦斯涌出量异常变化的情况,运用瓦斯地质理论,通过对煤田地质勘探和矿井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新安矿瓦斯赋存的各种地质因素。其中二采区由于受东西部背斜和南部逆冲断裂的影响,瓦斯急剧升高;岩浆岩以岩床形式侵入煤层,热变质作用使煤层进一步生成瓦斯,并封闭在煤层中,同时岩浆岩侵入裂隙、煤层顶板,对煤层瓦斯的逸散起了封闭作用,这也是造成岩浆岩侵入区域瓦斯集聚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恩花  陈卓利 《中州煤炭》2021,(4):87-90,99
研究了陈四楼井田岩浆岩分布特征,主要有岩浆岩发育时期及产状、岩浆岩分布特征、岩性特征等,得出矿井内岩浆一般顺煤层及软弱层侵入,产状多为岩床或岩墙;三22煤层受岩浆岩侵入面积约占控制面积的1/10;岩浆岩的种类较多,代表性的有辉绿岩类、闪长岩类、煌斑岩类、细晶岩类及花岗岩类。分析了岩浆岩对矿床开采的影响,主要为对煤层、煤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岩浆常沿煤层底板软弱部位或顺煤层侵入,使煤层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或变质为天然焦。  相似文献   

11.
柯善斌 《煤矿安全》2012,43(9):169-171
以瓦斯地质理论为基础,结合煤田地质资料和实测瓦斯参数,定性、定量分析了岩浆岩分布状况、煤变质程度、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及上覆基岩厚度等地质因素对2个地质单元内瓦斯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衡量煤变质程度的挥发分是岩浆岩侵入区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煤层埋藏深度及上覆基岩厚度是影响无岩浆岩区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大淑村矿井田范围内岩浆岩发育,岩性主要为闪长玢岩,次为煌斑岩。岩浆岩呈层状侵入到煤层的顶、底板或煤层中,对煤层造成穿插破坏,吞蚀煤层,导致煤层变薄、煤层结构复杂化和煤变质程度增高。岩浆侵入对煤层的影响程度具有自下而上,由强至弱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由于燕山期岩浆岩的侵入作用,永夏煤田煤层受到烘烤而变质为天然焦;有的地段煤层被岩浆岩"吞蚀"殆尽,给矿山企业采煤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永夏煤田的天然焦分布范围、赋存情况、开发利用前景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岩浆侵入破坏煤系时,煤层瓦斯赋存规律会变得异常复杂。利用瓦斯地质学和煤层气地质学的方法,对岩浆侵入破坏区煤层瓦斯地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浆侵入煤层与煤发生接触热变质作用,使生成的瓦斯量发生变化;使瓦斯的赋存状态发生变化,同时有可能导致瓦斯成分的改变;还会使其影响带的煤体结构遭到破坏,局部形成构造软煤分层,在岩浆岩体尖灭处及岩浆岩体与断层的组合部位是煤与瓦斯突出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15.
张集煤矿浆岩侵入对煤层的破坏作用与岩浆岩侵入方式及岩体产状有关。本文根据岩浆侵入区内煤层与岩浆岩的赋存关系,阐述了岩浆岩侵入对煤层的改造破坏特性,圈定了天然焦的可采范围,为矿井合理圈定可采煤层,天然焦范围,合理开采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岩浆岩赋存环境对煤层瓦斯动力灾害的影响,综合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多手段数值模拟、工程实践等方法,对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后的热变质作用特征、煤体化学结构和物理规律变化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岩浆岩赋存环境下煤岩瓦斯动力灾害发生机制及防控关键技术。结果表明:(1)岩浆冷却-向围岩传热的散热方式为热传导,其热演化和接触变质作用不仅提升了煤体的变质程度并使其呈现自然分区特征,还导致煤体内部脱氧、去氢、富碳的趋势逐渐明显;(2)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后,构造应力叠加热演化作用易造成影响区内煤体发生构造煤化,导致煤中孔容和比表面积增大,对瓦斯的吸附解吸能力亦增强;(3)岩浆岩赋存环境中煤体发生“二次生烃”,而致密低渗岩床的圈闭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异常应力环境下伏煤层的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增大了其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4)煤炭开采导致厚硬岩浆岩床失稳破断产生的冲击载荷作用于下伏含瓦斯煤层后,应力叠加等同于加大了煤层埋深并使煤体产生塑性破坏,能量叠加使得煤体灾变潜能提高,是导致煤层瓦斯动力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岩浆岩赋存环境中煤层及其瓦斯赋存特征,建立了煤岩动力灾害预...  相似文献   

17.
东梁区岩浆岩为第三纪喜山期产物,岩性为辉绿岩,呈高角度岩墙侵入。共组合25条辉绿岩墙,其中20条分布在煤层可采范围内。辉绿岩体以多种形式侵入到煤、岩层中,由于辉绿岩的侵入,引起局部煤层的热变质,受辉绿岩侵入体的烘烤作用,煤的变质程度增加,煤阶增高,煤层气含量增加。辉绿岩侵入体的烘烤作用使煤的煤层气最大吸附量增加,但煤变成天然焦后,储层煤层气含量降至很低甚至不含煤层气。  相似文献   

18.
王恩营 《中国矿业》2005,14(4):76-78
为了在岩浆岩侵入区开展正常煤炭生产活动,依据岩浆岩侵入特征及侵入区煤层赋存规律。研究了岩浆岩厚度变化及其侵入的方向性对煤层赋存的控制作用。岩床边缘向内凹进的港湾状区域,煤层厚度急剧增大,是煤田地质勘探和矿区找煤的重要靶区。岩浆岩与煤层位置关系的分带性特征可以用来指导矿井地质工作。利用该方法在研究区获得新增储量约620万t,并为生产采掘揭露和钻孔勘探所证实。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微山井田岩浆岩在平面上、垂向上的侵入规律及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总结了岩浆岩侵入煤层的几种形式,对矿井采区布置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微山井田岩浆岩在平面上、垂向上的侵入规律及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总结了岩浆岩侵入煤层的几种形式,对矿井采区布置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