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寻求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方法,应用HBV特异性T细胞输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例,结果显示,在疗程结束后,患者的HBsAg,HBeAgHBVDNA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HBeAg下降较明显,P〈0.01,2例HBcAg阳性患者,HBcAg阴转,CD^+3,CD^+4,CD^+4/CD^+8NK活性上升,CD^+8,sIL-2R较治疗前后所回复,表明特异性T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基因β链(T cell receptor gene Betachain,TCRβ)重组与血清HBeAg,抗-HBe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平行检测,以探讨优势T细胞克隆在病程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Southern杂交检测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结果 85例患者TCRβ重组阳性率为44.7%,大多数具有EcoRⅠ或/和HindⅢ重组带。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4+NK-T、CD8+NK-T细胞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细胞样品进行51Cr细胞毒性试验,以鉴定其细胞毒性。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病例为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1999年5月至9月门涉及住院病人。选择慢性HBV携带者(AsC)18例、经肝组织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度)(CHB)18例,正常对照组12例取自门诊健康体检者。48例受检者中女14例,男34例,年龄17~42岁(平均32.4岁);36例慢…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Th细胞极化群体在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外周血及肝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采用有限稀释法 ,建立了CHB患者外周血及肝组织HBcAg特异性Th细胞克隆 ,并对所获得细胞克隆进行分析。发现自肝组织分离的HBcAg特异性T细胞克隆 ,92 .5%为CD4 表型 ,以Th1为主 ,而来源于外周血的T细胞克隆主要以Th0为主 ,并与HBeAg是否阳性无关。仅 15% ( 6/40 )的T细胞克隆呈现明显的HBcAg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在肝组织及外周血占主导地位的Th细胞极化群的不同 ,较高比例的Th1细胞在肝组织炎症局部的聚集 ,提示…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疗法的适应证选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干扰素主要是IFN α,其适应证基本只有一个,即HBV复制活跃的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有经典型(classical)和异型(atypical)之分。经典型的血清病毒学标志特征是血清H BsA g +、HBeAg+和抗-HBc+、血清HBVDNA十,由野生株HBV感染所致,也称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异型的血清病毒学标志特征是血清HBSAg+、抗HBe+和抗HBc+,血清HBV DNA+,主要由前C基因变异株或X区C基因启动子变异株HBV感染所致,也称抗-…  相似文献   

6.
40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LAK细胞回输治疗申淑兰,李玉彬,陈乃玲我们选用小剂量基因工程IL-2(北京希波公司提供),与患者静脉血PBMC在体外短时孵育后的自体LAK细胞回输,配合对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40例,使部分患者HBeAg和HBV-D...  相似文献   

7.
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李秀兰崔振宇为探讨提高干扰素疗效的方法,比较49例用胸腺肽与干扰素联合治疗(联合用药组)的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B)与59例单用干扰素治疗的对照组,用药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sALT)和血清总胆红素(sTB)...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1,2型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T细胞内T辅助细胞1,2型(Th1/Th2)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0/Th1/Th2细胞的百分数,探明Th1/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PBMC,在佛波二酯(PMA),Ionomycin,Monensin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F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凋亡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分离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L,体外单独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域重组HBcAg(rHBcA)共培养,用荧光素YOPRO-1和Hoechst33342对PBL染色,观察PBL中凋亡细胞比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L体外培养48小时后,无论自发性还是由SEB或<rHBcAg诱导的PBL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rHBcAg诱导的PBL凋亡率最高,达24.6%。血清HBeAs阳性组患者PBL凋亡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患者。慢性轻度和中度肝炎PBL凋亡率又高于慢性重度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PBL凋亡可能是HBV持续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体外研究乙型肝炎病毒C(HBV/C) 基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XT1 构建HBV/C 基因表达载体,并转染永生化人外周血B 细胞使之稳定表达HBcAg。结果 重组质粒pXT1HBV/C 经聚合酶链反应(PCR) 和BglⅡ及XhoⅠ双酶切鉴定均阳性,转染后的永生化人外周血B 细胞PCR 鉴定含目的DNA,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约47 .4 % 的细胞膜上表达了HBcAg。结论 HBV/C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有较高的转染效率,目的基因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表达,有利于系列研究HBV/C基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外研究乙型肝炎病毒C(HBV/C)基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 录病毒勒体PXT1构建HBV/C基因表达载体,并转染永生化人外周血B细胞使之稳定HBcAg。结果 重组质粒PXT1-HBV/C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BglⅡ及XhoⅠ双酶切鉴定均阳性,转染后的永生化人外周血B细胞PCR鉴定含目的DNA,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约47.4%的细胞膜上表达了HBcAg。结论HBV/C基因逆转  相似文献   

12.
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原理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王守义医师函问: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原理是什么?斯崇文教授答(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100034):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TCell,Tc细胞)是T淋巴细胞的重要组分,也是特异性细...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抗体与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扰素抗体与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许正锯王崇国李旭红杨红张启华附表慢性乙型肝炎抗-IFN阳性与阴性对重组干扰素α-2a治疗后HBsAg、HBeAg和HBcAg转阴效果的比较(%)组别例数HBsAg转阴HBeAg转阴HBcAg转阴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及方法 为探讨H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HBV-CTL),根据HBcAg的HLA分子结合关键序列合成抗原多肽2段,分别与转铁蛋白(Tf),抗CD单克隆抗体(CD3mAb)和IL-2联合体外诱导HBV-CTL,应用^3H-TdR释放法分别测定HBV-CTL对HBVDNA转染的HepG2.2.15细胞特异性活性及无HBVDNA转染的HePG2细胞的非特异性杀伤率。结果 HBV-CTL对HBVD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LA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裘云庆,钱文炳,盛吉芳,干梦九,严力行慢性乙型肝炎是目前危害我国青壮年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除干扰素为目前较为有效的抗乙肝病毒(HBv)药物外,近年陈成伟等[1、2]报道小剂量自体LAK细胞回输是治疗慢性乙肝较...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2抗原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PreS2抗原与乙型肝炎患者HBV标记的关系.方法血清HBsAg(+),HBeAg(+),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26例,血清HBsAg(+),HBeAb(+),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47例及健康献血者20例,血清用RIA法检测PreS2抗原及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血清HBsAg(+),HBeAg(+),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26例,PreS2抗原与HBVDNA均阳性(100%);血清HBsAg(+),HBeAb(+),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47例,PreS2抗原30例阳性(638%),17例阴性(362%),HBVDNA32例阳性(681%),15例阴性(319%),PreS2抗原与HBVDNA均阳性28例(596%),均阴性14例(300%).健康献血者20例,PreS2抗原阳性1例(50%),阴性19例(950%),HBVDNA阳性2例(100%),阴性18例(800%),PreS2抗原及HBVDNA均阳性0例(0%),均阴性18例(800%).结论PreS2抗原可作为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活动与传染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HBV相关性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HBV相关性肾炎刘红唐政关键词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HBV相关性肾炎中图法分类号R512.62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它常导致肝硬变,肝癌,是造成死亡的常见因素。慢性肝病10%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  相似文献   

18.
CD+4自然杀伤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CD4^+、CD8^+自然杀伤(NK)T细胞在慢性HBV感染外周轿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其细胞毒性进行分析,阐明其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外周上核细胞(PBMCS),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2诱导14d,以鼠抗人CD4单克隆抗体或抗人CmAb与抗人CD56mAb分别标记细胞样品,流式细胞术(FCM)分析,CD4+CD56^+同时阳性的细胞,即为CD4^+-NK-T细胞;C  相似文献   

19.
三种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为进一步验证猪苓多糖合用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LAK细胞回输治疗和潘生丁合用卡介苗三种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探讨其疗效机制,将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治疗,另选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干扰素治疗和10%葡萄糖液静脉点滴分别作为对照组。并用垂直传播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麻鸭,分别注射猪苓多糖合用乙肝疫苗、猪苓多糖,以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鸭血清DHBV及鸭肝脏病变。结果发现,猪苓多糖合用乙肝疫苗、LAK细胞治疗和潘生丁合用卡介苗使ALT复常率分别为64%、35%和57%。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率,近期疗效分别为43%和44%、34%和30%、57%和61%。远期疗效分别为59%和58%、61%和55%及70%和60%。猪苓多糖合用乙肝疫苗和单用猪苓多糖均可使鸭血清DHBV阴转及肝脏病变改善,尤以前者为优。提示三种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可使ALT复常,抑制HBV复制。与干扰素的疗效相似。猪苓多糖合用乙肝疫苗及单用猪苓多糖均可使垂直传播DHBV的麻鸭血清DHBV阴转及改善肝脏病变,以前者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血清谷氨酰转肽酶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不同程度肝脏病理损害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CH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221例CHB患者血清ALT、AST及GGT水平,同时行肝活体组织检查,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分期。分析ALT、AST、GGT与CHB之间的关系。结果 (1)病理轻度和重度CHB的GGT正常率分别为90.4%和123%(P<001);(2)临床诊断为轻度、而病理诊断分别为轻、中、重度的CHB患者中,GGT依次递升(P<0.01);(3)在活动性CHBS患者中,GGT随ALT的升高而升高,存在着正向线性相关(r=0.464;P<0.001)。在保肝治疗中,GGT、ALT较快降至正常的为轻度CHB;GGT持续在一个较高水平波动,而ALT下降,甚至呈ALT-GGT分离的多分别为中或重度CHB。结论GGT是提高CHB临床与病理诊断符会率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