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会区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慢性病规范管理及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导出2010—2012年新会区户籍居民死亡数据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0—2012年新会区居民粗死亡率725.41/10万,标化死亡率397.68/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导致居民死亡前5种疾病主要有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伤害,占全死因的73.5%;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9.0岁;寿命损失居前5位为恶性肿瘤、伤害、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长泰县居民死因构成和主要疾病分布,评价健康水平,为开展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及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长泰县死亡资料,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和编码.结果 长泰县2011-2013年居民年均标化死亡率433.47/10万,逐年降低.男性标化死亡率(542.83/10万)较女性高(333.21/10万).3大类死因中,慢性病死亡率占85.0%.前5位死因占比为:恶性肿瘤27.4%、呼吸系统疾病20.1%、脑血管病15.2%、心脏病13.2%、损伤和中毒12.1%.居民寿命损失和减寿率前5位分别是: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结论 长泰县居民的主要死因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等为主的慢性病,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温州市2006年居民死因监测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温州市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科学的保健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温州市居民2006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用DeathReg 2002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温州市2006年居死亡率为524.98/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4.94/10万.主要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及伤害与中毒.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78.36%.结论 慢性病和伤害为本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及行为方式,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与伤害的发生率,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克拉玛依市居民死亡原因和不同特征人群的死因模式,为制定克拉玛依市卫生策略和人口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市所有户籍人口于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发生的死亡情况通过克拉玛依市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系统及入户摸底调查的方法收集死因信息,建立死亡数据库。利用Excel 2007、Access 2007和Death Reg2005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描述克拉玛依市居民死亡率水平、死亡原因。结果 2007-2011年克拉玛依市居民粗死亡率分别为为470.97/10万、422.62/10万、436.15/10万、439.76/10万和432.03/10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0.74‰、8.12‰、11.54‰、7.87‰和8.15‰。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45岁及以上人群死因以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为主。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己成为克拉玛依市人群主要死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正日益加重。普及健康教育,鼓励居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消除导致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是提高克拉玛依市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卫生部近日公布了2005年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为城市居民前3位死因;农村居民前3位死因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专家称.慢性病已成为我国目前最沉重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河南省居民的死亡原因以及主要死亡原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河南省36个疾病监测县(区)的死亡数据资料,计算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6年河南省疾病监测地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51.03/10万,标化死亡率495.08/10万,男性死亡率(631.93/10万)高于女性(464.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 094.63,P<0.001)。死亡原因主要以慢性病为主,占全部死亡的88.11%。居民前五位死因顺位分别是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的比例达91.09%。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8.19岁,男性75.18岁,女性81.64岁;造成寿命损失的疾病种类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影响河南省居民健康和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是以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提示在以后的疾病防控中应针对性的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降低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04-2006年南通市港闸区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方法 对全区2004-2006年所有居民死亡资料进行ICD-10编码、分类、汇总和统计,分别计算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结果 2004-2006年全区总体粗死亡率为754.2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9.47/10万.主要慢性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分别位于死因的第1、2、3、4位,粗死亡率分别为208.97/10万,151.79/10万,114.17/10万,101.38/10万,16.55/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28.91/10万,77.73/10万,56.14/10万,50.28/10万,9.19/10万,合计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78.60%.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标化死亡率在各年度呈上升趋势.结论 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已成为港闸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慢性病防治,开展健康教育,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元江县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及由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情况,为科学的制定卫生政策及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元江县2013年上报的户籍死亡个案使用Excel 2003、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元江县2013年死亡个案1287例,死亡率625.17/10万,标化死亡率599.80/10万;三大类死因构成依次为慢性病、伤害、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前5位死因构成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伤害、消化系统疾病;PYLL前五位依次为伤害、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全人群平均期望寿命为75.72岁;去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伤害的影响,元江县居民期望寿命将分别增加4.38、3.26、3.17、1.74和1.49岁。[结论]元江县2013年全人群死亡率为625.17/10万,平均期望寿命为75.72岁;构成居民死亡及减寿的主要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伤害是造成我县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减少伤害死亡是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0-2015年郑州市中原区居民死因状况及特征,为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郑州市死因监测系统上报的数据,并采用 ICD-10 进行死因分类,使用 Excel 2010 和 SAS 9.1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5年中原区居民的粗死亡率为473.45/10万,标化死亡率349.56/10万。其中男性(573.51/10万)高于女性(374.3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820,P<0.001)。死因前5位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这5位死因占全死因构成比的 80.81%。不同年龄组的死因构成差异较大。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郑州市中原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应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居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消除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对儿童青壮年应加强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宁市兴宁区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当地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导出2008~2010年南宁市兴宁区死亡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2008~2010年当地居民年粗死亡率分别为459.14/10万、482.04/10万和587.6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2.99/10万、465.26/10万和562.75/10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导致居民死亡前5种因素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4种,占全死因构成的78%,主要病种有: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成年人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调查我国成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可改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该队列包括169871名≥40岁男女性有代表性样本,基线调查于1991年,于1999和2000年进行随访,随访率为93.4%。结果我国40~64岁人群中,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死亡率分别为265.9/10万人.年、171.5/10万人.年和159.1/10万人.年,高于美国同年龄人群。高血压的全死因相对危险性和人群归因危险度(PAR)分别为1.48%(95%CI1.44~1.53),11.7%;与未患高血压的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总死亡率高48%,若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预计全人群的全死因死亡将下降11.7%。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分别为第2、3位主要死亡原因,吸烟、缺乏体力活动PAR分别是7.9%和6.8%。男性的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意外伤害和传染病;女性前5位死因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肺炎、流感和传染性疾病。结论血管疾病和癌症是中国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控制血压、戒烟、增加体力活动和改善营养等方法是降低中国成年人早死负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4—2005年广东顺德居民慢性病死亡情况。方法根据ICD-10对死因分类编码,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平均减寿年数、潜在工作损失年数及平均工作损失年数等方法分析资料。结果顺德区慢性病死亡率为533.45/10万,主要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占慢性病总死亡数的92.24%;前五位PYLL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前三位WYPLL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结论慢性病已成为威胁顺德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恶性肿瘤对居民寿命造成的危害最大,因此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尤其是加强恶性肿瘤的预防应成为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1991年IMR U5MR MMR及死因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掌握婴儿、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的水平分布规律,广东省开展了有20个市、78个县参加的覆盖全省人口总数15.5%的大规模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共收集168728名活产儿,全省平均婴儿死亡率为32.0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1.10‰;孕产妇死亡率为88.31/10万。地区性分布规律分析显示:城市各项死亡率均低于农村;各项死亡率的高低与地理、经济条件有关。两个系统管理率与各项死亡率之间呈负相关。死因构成分析表明:城市与农村的婴儿前三位死因相同,但位次有别;5岁以下儿童死因,城市主要是先天性疾病,农村则以意外及感染性疾病为主;孕产妇死因以产科因素为主,农村第一位死因则为妊娠合并心脏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了解主要死因对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数据和漏报数据,运用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寿命损失年数和损失率等指标。结果 2014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期望寿命为75.76岁,男性和女性依次为73.41岁和78.43岁,女性期望寿命比男性高5.02岁。去除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后,人均期望寿命可依次增加6.66、2.03、1.97、1.35和0.40岁,男性期望寿命增幅与全人群一致,女性期望寿命顺位与全人群略有差别,呼吸系统疾病居第2位。去除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后,期望寿命分别增长2.80岁、2.31岁、0.92岁、0.87岁。结论 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值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COPD是全球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世界三大死因之一,且全球COPD患病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各省份间COPD患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COPD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均存在差异,并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个体方面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BMI、腹部肥胖和身体活动会对COPD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环境方面,吸烟、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以及职业中的暴露均会导致CO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The death certificates of first-generation Japanese in the city of S?o Paulo, Brazil, were analysed for underlying causes of death, and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SMR) valu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age-specific mortality rates for Japan and S?o Paulo. Mortality rates for all caus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S?o Paulo for all age groups and both sexes, and were almost equal to those in Japan. Compared with the mortality in Japan, significantly higher SMR values were obtained for diabetes mellitus,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respiratory diseases (females), motor vehicle accidents, and homicide (males), whereas SMR values were low for all causes (males), other heart disease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hronic liver diseases (males), suicide, and malignant neoplasms (males). On the other hand, compared with the mortality for S?o Paulo, SMR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 for most causes of death. The potential cultural and soci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se changes in mortality patter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柳艳静  赵清水  徐丽  李韵昉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85-2788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及主要死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房山区2007—2009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房山区居民年均死亡率433.64/10万,前5位死因的年均死亡率是脑血管病(114.56/10万)、心脏病(110.00/10万)、恶性肿瘤(97.94/10万)、呼吸系统疾病(38.60/10万)、损伤和中毒(35.55/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258.20/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175.44/10万,城镇地区居民年均死亡率107.19/10万,农村地区年均死亡率326.45/10万。1~34岁人群均以损伤和中毒为首要死因,35岁以上人群以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为主要死因。结论 2007—2009年,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是导致房山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生活方式、生活工作环境及饮食结构均为可能的致病高危因素。因此,今后该区的卫生工作应强调疾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对不同的目标人群、不同的危险因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7年西安市居民全死因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春红 《职业与健康》2009,25(4):388-389
目的了解西安市居民死因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及潜在寿命损失(PYLL),对我市2007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西安市2007年报告总死亡率为572.88/10万,前5位死因分别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78.91%;交通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自杀是损伤和中毒的主要死因,是造成该市居民“早死”及青壮年死亡的主要死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总死亡中的比例最高,是危害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损伤和中毒是危害西安市青壮年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加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当务之急,同时政府应尽快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贵阳市2002~2004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布,了解贵阳市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规律,为贵阳市制定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办事处(乡、镇)为抽样单位,采取等距、整群随机的方法,抽取全市近1/10人口进行2002~2004年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3年共死亡5489人,其中死于呼吸系统疾病1203人,超过了恶性肿瘤引超死亡,占全死园的21.92%,居全死因顺位第2位.在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中,40岁以上占94.01%,60岁以上占80.80%;以慢阻肺为主.[结论]呼吸系统疾病是贵阳市居民死亡重要原因,以幔阻肺为主,主要引起老年人的死亡.新生儿肺炎引起儿童死亡及肺结核、肺癌对贵阳市居民早死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明市市区居民各类疾病死亡原因、分布特征及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措施与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进行分类。结果市区人群死亡率为335.9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4.42/10万,死因顺位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与中毒。结论重视和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已迫在眉睫,在继续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上,也应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