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周代祥  王志诚 《吉林医学》2014,(11):2362-2363
目的:探讨玻璃珠微柱技术与凝聚胺法在血液免疫性抗体筛查、血型鉴定和疑难交叉配血的联合应用,有效提高配血质量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强生玻璃珠微柱卡和凝聚胺法平行进行血型鉴定900例、抗体筛查900例、交叉配血1 025例。结果:玻璃珠微柱法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1例,血液交叉配合主侧不合3例,次侧不合5例。凝聚胺法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6例,血液交叉配合主侧不合3例,次侧不合1例。结论:玻璃珠微柱试验法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凝聚胺法,可作为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的常规指导性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法及凝聚胺法对20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试验;对交叉配血不相合的患者进一步作抗人球蛋白试验;观察比较这两种交叉配血方法的配血相合符合率、自身红细胞抗体的类型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配血相合率为84.5%;凝聚胺法为90.3%(P〈0.05);②存在次侧凝集的32例肝硬化患者,其自身抗体的类型分别是抗-IgG+抗-C3d占56.3%,抗-IgG占31.3%、抗-C3d占12.5%;③交叉配血相合的176例肝硬化患者及交叉配血出现次侧凝集的32例肝硬化患者输血后均未观察到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凝聚胺法比较,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敏感性更高;肝硬化患者输血后出现的自身抗体其抗体类型多为抗-IgG+抗-C3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意义和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确保输血安全.方法 对所有申请输血的病例,在输血前用微柱凝胶法检测IgG类不规则抗体,并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对抗体筛查结果阳性和交叉配血不合(指主侧或主次侧均凝集,以下同.)者进行核对、分析.结果 对14255 例申请输血的病例作不规则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阳性35例,阳性检出率0.25%,以妇产科为多,占91.43%;其交叉配血不合主要见于Ⅰ、Ⅱ、Ⅲ型抗筛细胞均阳性者(15/16).抗筛阴性而交叉配血不合有23例,以新生儿ABO溶血病居多(15/20).结论 抗筛阳性多见于妇产科病人,其配血不合多见Ⅰ、Ⅱ、Ⅲ型抗筛细胞均阳性者;抗筛阴性配血不合以新生儿ABO溶血病居多;抗筛阴性或阳性均应重视交叉配血,以确保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首次输血和多次输血后不规则抗体检测的阳性率,探讨微柱凝胶法(microcolumn gel test,MGT)和凝聚胺法(manual polybrene test,MPT)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GT和MPT对需输血的9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96例血透患者462例次交叉配血中,MGT法和MPT法配血相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MGT主侧次侧凝集62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全部阳性。并且随着输血的次数增加,MGT和MPT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均增加(P<0.01)。MGT检测总阳性率高于MPT(P<0.01)。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长期、多次输血后,会出现抗体的不规则性。在MGT中致敏红细胞会导致配血困难。结合MPT进一步了解凝集的性质,可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在MGT交叉配血次侧阳性的情况下,同时做MPT交叉配血具有很好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出现弱凝集的原因并找到处理方法,使患者能及时、有效、安全地输血.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卡和聚凝胺技术与受血者的抗凝血标本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42例样本聚凝胺交叉配血皆无阳性结果,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却多达16例主侧出现弱凝集,分析原因系献血员血袋用于配血的辫子内血液抗凝不充分.  相似文献   

6.
陈丽娟  高华英 《北京医学》2010,32(8):686-687
微柱凝胶试验(MGT)为常规的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可同时检测出血清中的IgG和IgM抗体,其优点:简便,准确,灵敏度高,标本用量少,结果保存时间长,标准化,安全。近年来在交叉配血、抗体筛查等试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因其原理不同.在用于交叉配血试验中次侧比盐水法和凝聚胺法有更多的弱阳性被检出.若不能作出准确的判定.则会影响到临床输血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我们收集了2242例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中次侧阳性结果57例.并分析其凝集的可能原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微柱凝胶技术和凝聚胺技术联合试验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比较每种方法的应用特点。方法使用微柱凝胶卡和凝聚胺试剂盒进行交叉配血实验380例。结果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22例(主侧不合15例,次侧不合7例),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不合7例(主侧不合5例,次侧不合2例)。结论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高于凝聚胺法,为了提高交叉配血方法的灵敏度临床输血的安全,可以用微柱凝胶和凝聚胺法同时进行交叉配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梁勤 《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2):135-135
输血是防治疾病和急救的重要措施。安全用血的基础就是要进行交叉配血。多年来我科一直用盐水配血法,今年我们开始应用武汉金宏生物科技发展公司提供的BaSo-Polymatching(凝聚胺)试剂盒。在应用过程中就发生了一例盐水介质配血法主、次侧管均无凝集,而凝聚胺配血法主侧管凝集,次侧管不凝集。病例:患者,女,72岁,ABO血型A型,Rh血型(抗D)阳性。因上消化道出血,首次输入全血400ml,盐水法、凝聚胺法配血主、次侧均无凝集,输后病人有发热反应。半月后,因手术再次需全血100ml,交叉配血时,5袋A型全血盐水法主、次侧均无凝集,而凝聚胺法主侧全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在儿童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3 638例,交叉配血914例,Coomb's试验25例.结果 血型鉴定中Rh(O)阴性8例,正反定型不一致者36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2例;交叉配血主侧不合者1例,次侧不合者2例;Coomb's试验阳性9例.结论 微柱凝胶法是一种儿童临床输血前检测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雪莲 《中国医药导刊》2012,(3):470-471,44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试验在冷凝集素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聚凝胺法对2例冷凝集素结果干扰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患者进行ABO血型、Rh血型、交叉配血、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冷自身抗体吸收试验、抗体筛选试验。结果:(1)血型鉴定:两种方法均显示强凝集现象,不能判读血型,但微柱凝胶万能卡孵育再次离心后血型结果显示清晰;(2)交叉配血:2例患者微柱凝胶万能卡上结果显示,主次侧均不凝集,结果显示清晰。而凝聚胺法结果显示,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3)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抗体筛选实验:例1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例2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2例抗体筛选试验均为阴性;(4)冷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吸收后的血清与自身细胞、A、B、O型红细胞均不出现凝集,正反定型相符;(5)冷凝集素效价:例1效价为1:256;例2效价为1:512。结论:微柱凝胶试验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便于冷凝集素的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1.
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影响相关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清中高效价冷凝集素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ABO血型正反鉴定、吸收放散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用直接抗人球蛋白法、聚凝胺法,微柱法配血。结果:采用37℃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4℃冰箱过夜吸收后,再进行凝聚胺交叉配血或微柱法配血,可有效地排除冷凝集素的干扰,主次侧均无凝集。结论:重视高效价冷凝集素对婴幼儿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影响,高效价冷凝集素所至同型配血不合多为弱凝集,经水浴后凝集消失,证明交叉配血相合,但应加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或凝聚胺配血或微柱法配血,可以排除血清中可能含有其他不规则抗体;亚型同型配血(包括弱抗原与弱抗体配血)不合时也为弱凝集,但37℃水浴后凝集不消失,证明交叉配血不相合,为输血禁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微柱凝集法与凝聚胺法在临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需要输血的200例患者分别用微柱凝集法和凝聚胺法进行同型交叉配血,然后通过对其结果、操作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凝聚胺法全部阴性,操作时间大约为10 min;微柱凝集法阳性3例,该3例样本经抗体筛查证实是已经产生了针对供血者的不规则抗体,操作时间大约30 min。结论微柱凝集法的敏感性要高于凝聚胺法,不规则抗体漏检的概率小,结果更准确。但微柱凝集法操作时间长,不适用于急诊配血。  相似文献   

13.
刘广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86-8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输血血型配伍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就我院2008~2009年需输血的患者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交叉配血,同时用聚凝胺交叉配血法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结果。结果在493例交叉配血中有7例主侧交叉不合,11例次侧不合。其中7例主侧不合样本中,4例检测出抗A或抗B,3例发现有效凝块;次侧发生不合者,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或弱阳性,抗体筛查阴性,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04,P0.01)。结论微柱凝胶法比聚凝胺法进行血型配伍有着更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近年来,因ABO同型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在临床输血工作中时有发生,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作者通过自身所遇到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引起ABO同型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使用凝聚胺配血法和卡式配血法。结果:在对1例临床病人常规合血过程中,经凝聚胺和卡式配血法进行严格操作,出现主侧凝集,配血不合。病历显示病人有反复输血史,通过不完全抗体检测,发现病人血清中有抗-E产生,通过调换同型血液后配血成功。结论:多次输血可产生不完全抗体,引起输血不合,遇有AB0同型交叉不合病例,应首先检查血型是否正确,有无输血史,利用筛查试剂检查不完全抗体,有条件的实验室应将预约病人的不完全抗体筛查列入常规工作,提前为将要输血的病人作好准备,避免在合血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再找原因而浪费时间。如自身无法作详细的血型检查的,应及时将标本送血液中心请求帮助。  相似文献   

15.
邹勇  陆英  林哲生  鲍俊杰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2):1246-1248
目的分析1例罕见的自身抗体伴同种抗体重症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点。方法在室温和37℃条件下分别在盐水、凝聚胺和抗人球介质中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利用吸收放散实验处理患者红细胞和血清,排除自身冷抗体干扰后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结果在此例重症β地中海贫血患者体内鉴定出高效价的自身冷抗体,并伴同种抗E、抗N抗体。结论当发现重症β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型正反不合和交叉配血困难时要及时进行血型血清学鉴定,以免误输不相合的血液而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6.
黎村艳  郑淑娟 《海南医学》2010,21(12):116-117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以及盐水介质法检测弱抗原抗体反应的效果。方法随机收集老年人和婴儿血浆40份,分别用三种方法检测其与相应的标准RBC反应效果。另收集健康体检者血浆40份,做一系列的倍比稀释,分别用三种方法检测其与相应的标准RBC反应效果。结果在检出弱抗体反应中,微柱凝胶法检出率85%,与凝聚胺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盐水介质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正常人血浆1∶40稀释时,微柱凝胶法检出率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1∶80稀释,三种方法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敏感性最高,结果观察更直观,可作为交叉和血常用的方法。盐水法敏感性也较高,操作简单,影响因素较少,可和微柱凝胶法联合应用于交叉配血试验,以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体筛查细胞抗原涵盖范围在保障电子配血技术安全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对供受血者进行AB0/RhD血型检测以及抗体筛查。患者二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抗体筛查结果阴性,按电子配血规则进行电子配血,同时采用凝聚胺法对供受血者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平行试验,分析抗体筛查细胞抗原涵盖范围与不规则抗体漏检情况以及对电子配血技术安全应用的影响。结果22790份患者血样,抗体筛查阳性164例,阳性率0.72%。15740份供血者血样,抗体筛查阳性11例,占0.07%。22540份血样均符合电子配血规则,由计算机实施电子配血未发现AB0/RhD血型不相容。用凝聚胺法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平行检测,其中22534份血样配血相容,6份血样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主侧不相容,未发现次侧不相容者。6份血样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全为MNS系统抗一Mur,漏检率为0.027%。结论目前临床所用抗体筛查细胞仅为血清学交叉配血而设计,抗体漏检率相对较高,不能充分保障电子配血技术的安全性。建议尽快制定电子配血技术标准,保障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凝聚胺法与微柱凝集法检测孕妇IgG血型抗体效价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3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凝聚胺法与微柱凝集法检测IgG抗A(B)效价,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效率;分析ABO血型不合孕妇IgG抗A(B)效价与妊娠次数及年龄的关系.结果 ①在380例ABO血型不合孕妇中,>1次妊娠孕妇检出IgG抗A(B)效价≥1∶64者所占比例[77.5%(110/142)]多于1次妊娠者[39.5% (94/23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31~40岁孕妇IgG抗A(B)效价≥1∶64者[61.4%(156/254)]多于21~30岁孕妇[38.1%(48/12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380例血型不合孕妇中,微柱凝集法检测IgG抗A(B)效价≥1∶64者共352例,IgG抗A(B)效价<1∶64者28例,凝聚胺法检测IgG抗A(B)效价≥1∶64者共302例,<1∶64者78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柱凝集法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敏感性高、易标准化等诸多优点,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抗-E抗体致交叉配血困难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上Rh血型不合导致交叉配血困难时的方法。方法在交叉配血出现不配合的情况下,通过吸收放散试验、血清抗体筛查及鉴定等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来寻找配血不合的原因。结果在2例交叉配血中,均由于受血者的血液中存在抗-E不规则抗体,导致盐水相配血法与非盐水相配血法的结果不一致。结论交叉配血困难时要选择有价值的鉴别试验和确证试验,筛选出不规则抗体,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