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传媒科技》2007,(6):16-18
<正>新华社作为东道主通讯社要对北京奥运会进行全方位的文字和图片报道,为中国各媒体机构提供新闻。新华社新建奥运前方移动报道系统,改建后方相关技术系统,实现前后方网络智能一体化,与IOC有关信息系统密切整合。新建、改建项目均要使用CNML(中国中文新闻信息技术国家标准),该标准将通过新华社供稿体系向用户端推广普及。新华社独自承担的奥运供稿服务主要由新华社全球卫星数据广播网、多媒体数据库外库和互联网供稿站点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1月24日下午,新华社与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在京签订供稿营销服务协议.根据协议,新华社的文字、图片新闻,经济信息,短信、彩信、WAP,以及音视频新闻等多媒体新闻信息产品,将通过网通的宽带网络及时传播给海内外用户.  相似文献   

3.
2001年底,为整合新华社记者在世界各地采集的新闻信息资源,适应世界多媒体时代发展的需求,新华社党组果断决定,建设一个先进、实用、高效的多媒体数据库,进行新华社进入新时期以来一场最深刻的生产力组织形式调整。六年来,经过新华社技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运用世界最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完成了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包括待编稿库(对内服务系统)和成品稿库系统(对外服务系统)两个系统的建设,除了要对全社的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新闻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外,还要把从国内外搜集到的有价值的图片资源、历史资料、网上和外报外刊…  相似文献   

4.
<正> 新华网是由中国最大、最权威的新闻信息采集和发布机构——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信息发布平台,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文新闻网站。 新华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早在1997年11月7日,就开通了新华社网站(www.xinhua.org),将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与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积极参与国内外网络媒体竞争,开始了新华社新闻发布和信息服务方式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5.
1997年11月7日,新华社成立六十六周年纪念日,新华社新闻信息全面进入因特网。这在新华社的发展进程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它为新华社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满足全社会越来越普遍的信息需求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是新华社在向强大的世界性通讯社迈进的征程中历史性的一步。建设世界性通讯社需要占领新媒体 当今时代,被称为网络化时代。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2011,(7):149
由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面向全球推出的"中国网事新媒体客户端"日前上线,这是国内首个集文字、摄影、视频、微博报道于一体的"融媒体"新闻信息产品终端。"这是新华社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加快实现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为主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由面向媒体  相似文献   

7.
《传媒》2001,(9)
公司简介 北京紫光新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由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新华社通信技术局等多家单位共同投资组建的高科技企业。她依托于清华大学、新华社的强大的科研、技术背景和信息资源背景,整合清华紫光、新华社通信技术局的市场资源、应用技术和产品优势,致力于中国新闻技术、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领域,通过技术与服务的高度融合,为中国企业全面进入e时代提供信息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 新华社多媒体待编稿库项目背景 新华社作为我国极为重要的新闻机构,承担着对内对外新闻服务的重要任务,每天要完成大量稿件的采集、编辑、发稿等新闻服务工作。这些稿件具有来源广世界各地、种类多-语种多样、稿件格式多样-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特征。为做好新闻采集、编辑和发稿工作,新华社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系统来完成对这些稿件的接收、编辑和发稿任务。同  相似文献   

9.
随着多媒体新闻信息编辑系统在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的全面试用,新华社新闻信息产品一改形式单一,文字、图片和图表相分离的陈旧面貌,正式迈入融文字、图片、图表、音频和视频为一体、互动的多媒体新闻信息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剑2011年11月,新华社就满80周岁.作为同行,我们看到新华社在近年已由单纯的通讯社,转变为涉及文字、图片、视频、网络、报刊、杂志、手机短信、手机报、文字专线及数据处理在内的大型全媒体产业集团,并在新媒体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应该说,新华社的战略转型是成功并迅速的.新华社对于战略件转型有自己的长期构想,其中有些令人印象深到:到2015年,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推动新华社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为主,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由而向媒体为主,向直接面向终端受众拓展;由立足国内为主,向有重点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同时构建四个系统,包括现代采编、研究系统,数字化加工、运用、传播系统,更加完善的新闻言息产品营销系统,和多元化对外交流合作系统.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目标其实已经部分实现.作为国家级通讯社、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住传播国家形象上十分成功.  相似文献   

11.
媒体脸谱     
新华社新闻信息集成产品“新华发布”上线
  7月7日,新华社新闻信息集成产品“新华发布”正式上线,为使用移动支付平台的读者提供不一样的新闻体验。“新华发布”搭载在新华社新推出的新华通移动商务平台上,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工具的同时,可享受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新闻信息尤其是金融信息集成服务。  相似文献   

12.
要闻     
《中国传媒科技》2013,(13):12-15
新华社新闻信息集成产品"新华发布"正式上线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记者李延霞)新华社新闻信息集成产品"新华发布"7日正式上线,为使用移动支付平台的读者提供不一样的新闻体验。"新华发布"由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自主开发,是新华社实施战略转型、开展新闻信息集成服务的一项最新成果。"新华发布"搭载在新华社新推出的新华通移动商务平台上,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工具的同时,可享受专业  相似文献   

13.
媒体脸谱     
中国媒体向美国iPhone用户提供移动新闻10月21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及上海文广传媒集团开始通过一家美国合作伙伴向iPhone手机使用者提供一项免费的移动新闻服务。作为此项行动的一部分,11月,China Animation Partners将开始在线发行译成英文的中  相似文献   

14.
陈淦 《中国广播》2002,(10):64-64
据新华社报道 以服务海外华文媒体为己任的中国新闻社9月26日举行建社50周年纪念会。50年来,中新社以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服务,成为向世界华文媒体提供国内信息的主要渠道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11,(3):39
<正>2011年2月22日,由新华通讯社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联手打造的搜索引擎——盘古搜索正式上线开通,覆盖了新闻搜索、网页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音乐搜索、时评搜索以及一系列实用的生活资讯搜索。据介绍,盘古搜索将互联网服务与移动终端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新华社的新闻信息资源和中国移动的技术优势,提供搜索服务新体验,其中"网页搜索"采用了将桌面搜索结果"直达"手机短信的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华社根据不断变化的传媒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通过建设多媒体新闻采编发统一平台,充分整合新闻信息资源,实现新闻信息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在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和用户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新华社在数据库建设所需的技术、人才、市场、体制等方面还有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之处。如何学习借鉴同类数据库的长处,进一步加强研究和规划,建设有新华社特色的一流的多媒体数据库及采编发系统,是新华社事业发展的一个紧迫任务。为了促进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办公室和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将于近…  相似文献   

17.
<正>新华社北京5月11日,在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新华社多媒体中心正式启动运行,为新华社开展多媒体融合报道提供有力保障。11日上午,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总编辑何平在总社新闻大厦为多媒体中心揭幕。李从军指出,构建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是新华社适应数字化时代新闻信息传播发展趋势、有效应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近年来新华社新闻业务改革的指导方针之一。在今年新华社工作会议上,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同志代表新华社党组正式提出,要把"群众需要"作为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就国内而言,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尤其是对新闻文化的需求;就海外而言,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是受众对新华社播发新闻信息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为落实新华社党组的要求,近年来,新华社在两会报道、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报道过程中,进行了多项受众需求调查和媒体用户调查。2007年1月29日至2月9日,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媒介市场调查研究中心和新华社营销总平台合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两会报道群众需求问卷调查,了解群众对两会的关注点与信息需求,为两会报道更好地把握需求、服务百姓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网络新闻媒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 《现代传播》2002,(6):95-100
本文通过对国内 9家网络新闻媒体的考察 ,归纳出网络新闻媒体的基本结构模式 ,并从基本模式出发 ,揭示网络新闻媒体的核心特征。网络新闻媒体核心的特征在于它是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网络机构。“新闻信息”区别于传统的新闻 ,它不仅发布“最新”的新闻 ,还提供“过时”的新闻和相关的大量信息 ;“新闻信息服务”区别于传统的发布新闻 ,它不仅仅满足于将新闻信息发送出去 ,还重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受众的新闻信息利用效率。本文进而分析了与网络新闻媒体相联系的三个方面 :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是网络新闻媒体的社会性根源 ;发布新闻向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转变反映了与网络新闻媒体相联系的一系列新闻观念的变化 ;网络新闻媒体在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上表现出一些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在《新闻业务》1984年10期上撰文说:“‘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小平同志这个题词,给我们指出了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方向和任务。”文章谈到新闻工作同信息传播的关系时说:“包括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在内的新闻机关,是收集、输送、整理、传播信息的有效工具。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