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案例在跳远课中有以下的现象:现象一:有的学生随着跳板的距离越来越近,助跑的速度不是越跑越快,而是越跑越慢。他们考虑的是踏跳的准确性,但由于助跑技术的原因影响了助跑的速度。现象二:有的学生,尤其是女生,不是跳进沙坑,而是跑进沙坑。因为她们跳的距离不远,2米的跳板(沙坑距起跳板的距离)对她们有一种恐惧感,她们不敢跳,所以出现了跑进沙坑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场地安全 跳远的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都是在快速运动中完成的,因此教师在课前应细心检查场地,排除安全隐患。 检查助跑区:做到防滑、平整无坑洼,助跑区侧面与站位线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有醒目的标志线。 检查踏跳区:做到踏板牢固、干净和平坦,踏跳区标志明显。 检查沙坑:坑内做到无杂物、沙子松软并能保持一定的湿度;坑边四周要有木条或车胎护住,以防棱角伤人。 检查缓冲区:坑边四周应有一定距离的空地作为缓冲区域,前方如缓冲距离不够有墙或有其它物体时,要用体操垫护住,防止学生撞上…  相似文献   

3.
<正> 运动实践告诉我们,受过专门训练、具有较高水平的运动员,他们的助跑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对缺乏比赛经验的中学生来说,助跑踏板却很不稳定,助跑踏跳的误差较大。更有甚者,不少学生为赶步点,或是拉大步,或是捣小步,结果助步的速度下降,踏跳动作不充分,严重影响了成绩。所以提高学生的助跑能力与踏跳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跨栏跑,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同时加强加速跑的训练,使学生体会肌肉用力的节奏感,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步幅与步频。发展学生的目测力还可以采用以下基本练习: 1.站在离开起跳板或起跳线50厘米的地方,以迅速的动作把脚踏上起跳板上,反复练习。 2.以比较短的助跑距离在规定  相似文献   

4.
一、助跑练习:20-30米加速跑。逐渐加速,重心高(跑时平稳而有节奏,摆臂协调)。二、起跳练习: 1.上一步起跳、送髋、高抬摆动腿。 2.助跑3~5米踏跳(大腿不抬起),从全脚掌着地迅速过渡到前脚掌着地,用力蹬直裸膝关节,高抬摆动大腿(图一)  相似文献   

5.
<正> 在跳远教学和训练中,助跑起跳是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踏跳不准,不但影响学生跳跃能力的发挥,而且直接影响跳远的成绩。下面介绍简单易行的确定助跑步点的方法: (一)在离沙坑适当距离处(1.5  相似文献   

6.
<正>一、具体"怕"的现象分析1.助跑时怕跑不好。助跑的任务是使身体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为上板起跳提供良好的条件,一般可分为起动、加速和准备上板三个阶段。初中女生在助跑时步幅多大、速度多快为适宜呢?她们心中没底,怕不能为上板提供条件,表现为助跑不自然、不协调。2.上板踏跳时怕上不准、跳不好。上板踏跳的任务是将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通过踏跳转变为向前上速度,以获得良好的第一腾  相似文献   

7.
一、跳远(助跑)教学标记运用(一)场地布置在25—30米的跑道上,间隔1.50——1.80米,标上标记点。距标志线后沿3—5米处划出起跑线。(二)运用目的提高助跑的节奏性和步幅的稳定性。(三)练习方法根据练习者人数和跑道的多少分组成纵队,排在起跑线后面。让练习者在起跑线与标志线之间用碎步调整步点,踩上标志线后,每一步前脚掌都必须踏在跑道的  相似文献   

8.
三级跳远技术我们认为:应把第一跳看成助跑的一部分。应该让学生知道,第一跳结束时,也就是实际跳跃的开始。应把第一跳看成是助跑的最后一步,并且是助跑中最为特殊的一步。实际上,第一跳即助跑中的最后一个特殊步而已。假设这样考虑第一跳,则对第二跳及第三跳形成很大影响。 1 助跑与第一跳 适宜的助跑,可以在不费力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的速度,并能很自然地过渡到起跳。助跑距离和加速度,取决于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加速度越快,助跑的距离可以越短些,否则就应适当地加长。教学中,学生能否利用全速跑,完全取决于他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1.走步丈量法。走的步数等于跑的步数乘2减2。如跑10步,就应该走18步(10×2-2)。注意,走的步幅的大小以平时走路的习惯为宜,不要有意加大或缩小,以免不准确.2.背向沙池站在踏跳扳上,按自己习惯姿势起跑;当助跑到一定距离(基层比赛一般为20米至25米),自己的速度已达最高时,立即做起跳  相似文献   

10.
发展速度耐力,提高跑的速度,在 这样的基础上培养和完善快速的、准确的、有信心的、稳定的助跑,这是各个跳跃项目助跑的训练任务。 一、非全程助跑距离的确定 在训练中,确定非全程助跑的距离时,可按助跑一步等于走两步的方法计算确定。一般认为,8步助跑为短助跑(跳高运动员3~5步),10~14步助跑(跳高运动员5~8步)为中助跑,16~20步助跑(跳高运动员8~12步)为全程助跑。训练中,特别是在比赛时,确定全程助跑距离时,必须利用卷尺进行丈量。 (一)结合各种跑段进行练习 在助跑的训练中要合理的把各种跑段结合起来进行练习。例如:  相似文献   

11.
跨越式跳高简单易学,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千差万别,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掌握不是相同.在教学练习中出现助跑速度过快、踏跳点偏离等现象,学生在越过横杆之后,身体会失去平衡,往往会落在跳高沙坑的外面场地上,容易造成伤害事故,也会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2.
一、按跳远的技术结构训练跳远的技术结构分为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 (一) 助跑的训练。主要是发展运动员的快速奔跑能力的训练,即提高运动员水平速度的训练。方法: 1.50米加速跑或快速跑的练习。 2.50米下坡跑或顺风跑的练习。 3.50米追逐跑的练习。  相似文献   

13.
<正>一、助跑做到一快二点二法四固定一快:助跑速度快。二点:起跑点(第一标记)和最后4步点(第二标记)。两点确定助跑,学生从第一标记开始助跑,踏住第二标记后,就要求学生全力以赴,勇往直前,奋力踏跃,争创最好成绩。二法:让学生学会两种测量步点的简易方法。一是走步法测量,即助跑步数乘"x2-2"=应走步数;二是跑步法测量,即先自定助跑步数和起跑线,  相似文献   

14.
一、正确助跑听技术是准确性的前提助跑的距离根据各人速度发挥的快慢和身体训练水平而有所不同。目前优秀运动员男子一般为35-45米,女子为25~35水。助跑不管采用哪种姿势,最好一开始就进行快速有力的后蹬,全力快跑。这样有助于稳定步长,有利于准确踏跳。跳远助跑的技术大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助跑踏跳是跳远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快速准确的助跑踏跳与跳远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跳远教学课中一般都将助跑踏跳技术列为重点。可因助跑踏跳技术要求精确,即使一些出色运动员在比赛中也难免出现失误,相比之下,在我们中学普通体育教学中,若想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掌握好全程助跑踏跳技术是很困难的。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在教学方法上也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助跑的步幅和节奏极易发生变化使助跑显得不稳定,致使难以正确踏准自己所量的标志。因此形成量非所用的状况。其二,每班学生一般在三四十人,有的甚至更多,如果每个学生都在助跑道上划上自己的标志或标有记号等,在助跑时各人很难看清自己的标志,造成视觉混乱,不利于准确助跑踏跳。  相似文献   

16.
从小学到大学直至体育专业,体育教材的顺序都是先让学生学跳高后学跳远。可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学习跳远时,有一部分学生用跳高的助跑方式(最后几步)和起跳动作做跳远的相应技术练习,而且这一错误动作很难纠正,极个别的学生甚至到跳远课结束时,此错误动作还时有出现。人的基本活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先走后跑再跳。跳高和跳远都是提高人的跳跃能力的身体练习。从技术结构角度分析,跳高和跳远都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技术环节。跳远的助跑,实际上是有相对固定距离和步数的加速跑,其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速度在跳远助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繁荣  张樯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1):43-43,45
跳远技术包括四个环节,助跑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助跑技术中最后几步步长、速度节奏和动作结构的变化,关系到最终跳远的成绩。踏跳时水平速度损失率小,踏跳的组合形式,跑与跳技术结合的合理,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首先,课前做好场地的准备工作,平整沙坑,清扫助跑道,不要有泥沙,防止地面打滑,跳高架的底盘要平稳,不能摇晃,沙坑或垫子附近不要放铁锨、耙子等器具。 其次,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是下肢各关节。一般准备活动主要是大肌肉群、腰腹、关节、韧带等的练习。具体内容有短时间的走和跑、徒手操或轻器械操、舞蹈、武术操和运动量小的游戏。专门性准备活动采用模仿、辅助或诱导性练习为宜,把下肢主要部位活动开,如在平地上练习两腿依次走跨、摆跨、跳跨过线(地上标志线)、单双脚跳,三、五步助跑的一脚蹬地另一腿和两臂上…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跳远的助跑效果,笔者认为主要应从确定助跑距离、提高助跑速度、提高助跑准确性三方面着手。 一、如何确定助跑距离 助跑距离过长,运动员在踏跳前很远的地方过早达到最高速;如果助跑距离过短,运动员又难以在起跳前达到最高速。而起跳前速度提高0.1米/秒,跳远成绩就可提高1%-2%.助跑距离需要多长多短,取决于运动员的水平。以我校两名运动员秦国华和王晓玥为例:她们的助跑步数分别为18步和16步。她俩的百米成绩分别为12"9和13"6。两队员身材不高(分别为1.60米和1.61米),但助跑节奏快。现将她们助跑的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跳马往往是体操教学中难度最大的项目。教师通常的教法都是讲解、示范,让学生对跳马技术有个初步了解后,就进行一般的传统教法:1.学习助跑、上板技术;2.上板踏跳技术;3.助跑踏跳接第一腾空;4.跳上跳下练习;5.完整技术练习、纠正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