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平片及彩色多普勒检查。X线平片主要表现在Luschka关节、关节突关节的骨质增生及椎体失稳;彩色多普勒主要表现在椎动脉内径狭窄,D<3mm,PI、RI增高,收缩期最高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速(Vm)均降低,椎动脉彩色血流速变细。提出了X线平片可作为临床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例的常规普检,而彩色多普勒可作为进一步的诊断措施,特别是X线平片(-)的临床怀疑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例的进一步诊断。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眩晕为主要症状,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男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颈椎病患者在临床诊断中通过X线平片、CT诊断和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此1年间影像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平片诊断、CT诊断和MRI诊断。对比评价X线平片诊断、CT诊断和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52例颈椎病患者中呈脊髓型颈椎病占11.5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占9.62%;神经根型颈椎病占36.53%;椎动脉型颈椎病占13.46%;混合型颈椎病占28.85%;并且3种检查方法:MRI检查结果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CT(P<0.05);X线平片对颈椎曲度、椎间隙狭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P<0.05);CT对于骨性椎管狭窄、钩突增生诊断准确率均高于X线平片(P<0.05)。结论:X线平片、CT诊断和MRI诊断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少颈椎病的误诊和漏诊情况,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患有颈椎病的患者80例,分别对患者行X线平片(X-Ray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 T )、磁共振成像(MRI)、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结合临床表现症状,进行比较影像学分析。结果检查结果显示,这5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都在90%以上,同时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图像各有不同,X线平片检查适用于神经根型的颈椎病检查,CT 和MRI检查都适用于脊髓型的颈椎病检查,CTA和MRA检查更适用于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检查。另外还发现针对食道压迫型的颈椎病检查可以采用X线平片检查结合食道造影。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患者采用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案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缩短临床诊断时间,有利于临床医生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调查和研究颈椎病患者在临床诊断中使用X线平片、CT诊断以及MRI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放射科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此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都进行了X线平片、CT诊断以及MRI诊断,并对X线平片、CT诊断以及MRI诊断三种不同的诊断方式在颈椎病方面的临床使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诊断对三种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其中有8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约占(13.33%)、15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约占(25.00%)、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约占(13.33%)、1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约占(16.67%),19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约占(31.67%)。MRI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诊断和X线平片诊断,X线平片对颈椎曲度和椎间隙狭窄的诊断确诊率高于CT诊断,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平片、CT诊断以及MRI诊断的临床应用,能够有效的减少医院颈椎病的错诊、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在进行检查时CT诊断和MRI诊断的准确率要高于X线平片,对于X线平片诊断难度较大的患者可以结合CT诊断、MRI诊断,可以有效的提高诊断的有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颈椎病的诊断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X线空气灌肠、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5例肠套叠患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5例肠套叠患儿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诊断符合率为100%(155/155),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回盲型127例(81.93%),结肠型23例(14.84%),小肠型5例(3.23%)。套入部肠管壁可探测到血流信号143例(92.26%),局部肠壁血流信号消失12例(7,7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平片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89例颈椎病患者的X线平片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X线平片可见颈椎曲度改变39例、占43.8%,椎间隙变窄71例、占79.8%,椎间孔缩小61例、占68.5%,骨质增生69例、占77.5%,双边、双突征30例、占33.7%,颈韧带钙化9例、占10.1%。结论:X线平片是临床诊断颈椎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5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颈椎X线平片,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前缘序列弧线的弧弦距。结果65例中,颈椎生理曲度轻度变直,其颈椎弧弦距〈7mm、≥2mm,占66.15%(43/65);颈椎生理曲度明显变直或消失,其颈椎弧弦距〈2mm、〉0,或为负值,占9.23%(6/65)。结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影像学表现,对颈椎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以期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骨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X线平片29例,CT12例,MRI10例。结果误诊为尤文肉瘤8例,其他原发性骨恶性肿瘤4例,骨转移瘤5例,骨髓炎7例,骨结核3例,骨囊肿2例。误诊的主要原因: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缺乏认识占75.9%(22/29);不恰当地应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占44.8%(13/29);诊断思维偏差占82.8%(24/29)。结论加深对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正确有效地应用影像学的检查手段,培养正确的诊断思维并结合临床,大多数骨嗜酸性肉芽肿病例能在治疗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ce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椎动脉的血流量下降,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所产生。临床上主要以影像学诊断为主。本次研究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CSA.并结合CT、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照分析X线、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人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的颈椎正侧位、过伸过曲位、张口位X线片,颈椎横断CT扫描及双侧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影像。结果 46例患者中寰椎两侧块与枢椎齿突间隙不等宽5例,横突孔狭窄、变形7例,钩椎关节增生28例,椎间隙狭窄并椎间盘膨或突出11例,生理曲度异常36例,颈椎失稳18例,颈椎侧弯或旋转移位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34例,内径异常11例,血流速度减慢37例。结论 X线平片、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3种检查方法相结合,可较全面地反映出老年人颈性眩晕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患者145例影像学特征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颈椎病各种影像学的征象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的:对颈椎病的X线诊断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研究由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影像科完成,研究对象为2001/2003本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45例,男86例,女59例;年龄35~78岁,平均56.5岁。方法:收集临床上不同程度颈椎病症状患者145例影像学资料,对其X线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X线片或CT反映的颈椎骨性改变。结果:钩椎关节骨质增生82例,占56.3%;椎间隙狭窄118例,占81.3%;椎间盘突出67例,占46.2%;椎间孔狭窄78例,占53.7%;颈椎骨质增生123例,占84.8%;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78例,占53.7%。结论:颈椎病在X线与CT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同一患者可能存在多种骨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与X线平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表现,其中46例行骶髂关节,髋关节CT扫描,18例行腰椎CT扫描。结果:病变主要累及双侧骶髂关节84例(100%),其次为脊柱(74.8%)和双髋关节(37.9%),其他周围关节炎仅6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性性,对临床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线检查十分必要,CT对病变的显示更清晰,对于X线平片可疑的病变,CT常可排除或肯定诊断,但不能取代X线平片检查。X线平片仍是诊断本病首选和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评价继发性肺结核的影像学检查诊断结果。方法94例患者均行X线、CT、高分辨CT(HRCT)检查,其中手术3例,纤维支气管镜确诊28例,PCR检查阳性67例。结果渗出性病变48例(占51.06%);增生性病变15例(占15.95%);支气管播散性病变16例(占17.02%);实变30例(占31.91%);干酪性肺炎21例(占22.34%);空洞36例(占38.29%);粟粒性结节病变11例(占11.70%);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17例(占18.09%);结核球3例(占3.19%)。结论X线平片分辨率低,常不易发现较小病灶;CT和HRCT检查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和三维立体定位优点,尤其是HRCT是唯一能在活体上对肺小叶水平病变进行观察研究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髋臼隐匿性骨折适宜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髋臼隐匿性骨折CT与X线平片影像学资料,评价CT与X线平片检查对髋臼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结果本组48例按Letournel分类,骨折位于髋臼前壁16例、后壁14例、前柱8例、后柱10例。CT检查诊断髋臼隐匿性骨折48例,诊断率100.0%;X线平片检查疑有髋臼隐匿性骨折28例,诊断率58.3%。结论 CT检查对髋臼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X线平片检查可作为髋臼隐匿性骨折的初筛方法,CT检查则可为髋臼隐匿性骨折及其伴随损伤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高频彩色多普勒与钼靶X线摄影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钼靶X线摄影单独和联合应用对乳腺肿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120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靶和高频彩色多普勒的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病理分型、分期,对比分析各病理类型乳腺癌高频彩色多普勒、钼靶的总体准确率以及各病理分期的准确率。结果各病理类型乳腺癌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总体准确率为76.7%(92/120),钼靶X线为80%(96/1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1);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为92.7%(110/120),高于两者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和钼靶X线检查各有其优势,选择性应用联合诊断可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目的:探索超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通过对125例颈椎病患者的检测,共诊断了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从中筛选出34例单侧椎动脉内径<2.8mm之狭窄患者,对其狭窄侧和健侧椎动脉血流参数(PSV.Vm.EDV.PI.RI)作了统计学检查。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在超声的特征性表现为:(1)二维图像:椎动脉“匀称性”狭窄,内径<3mm;椎动脉椎骨段走行弯曲;(2)频谱多普勒:PI、RI增高:颈段PI>1.50,RI>0.74;椎骨段PI>1.30,RI>0.72。椎动脉供血不足时,在狭窄的基础上流速降低:椎骨段PSV<35cm/s,Vm<20cm/s,EDV<10cm/s;及其椎动脉频谱形态异常;(3)彩色多普勒:椎动脉血流束变细,供血不足时调低彩色增益才能显示血流束。结论:结果证明二维声像图加CFM及PW对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确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照X线平片与CT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探讨X线平片检查对颈椎病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50例确诊病人,男30例,女20例;年龄35—70岁。均行X线平片与CT检查。结果:颈椎病人95%均有不同的阳性平片X线征象。钩突增生,椎体骨质增生,关节突的骨质增生其显示率平片大于CT。椎间盘的膨出与突出,黄韧带的肥厚,CT能够直接观察。结论:X线平片检查仍然是颈椎病有效的检查方法,CT检查可以观察椎间盘变性及韧带改变,术前病人的CT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氏病及合并症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氏病及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37例经病理证实的单纯桥本氏病及合并症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比分析。结果:37例中,单纯桥本氏病23例,占62.16%,诊断符合率为73.91%(17/23)。桥本氏病合并症14例,占37.84%,部分诊断符合率(诊断了合并症)为57.14%(8/14)。23例单纯桥本氏病的声像图表现为三型;腺体回声减低型10例(43.48%)、多发结节型9例(39.13%),单纯结节型4例(17.39%);彩色多普勒显示12例(52.17%),甲状腺组织彩流丰富,呈网状分布,部分 拟Graves病的“火海征”,单、多发结了型有10例(76.92%)的结节内部显示彩流信号。14例桥本氏病合并症,其超声表现各不相同,往往合并症病变掩盖了桥本氏病图像,而多结节时,超声无法鉴别某个结节是否有癌变倾向等。单纯桥本氏病及桥氏病合并症结节内Vs和RI比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氏病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桥本氏病合并症的诊断还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卵管炎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在辅助检查中的优越性。方法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X线输卵管造影检查和盆腔CT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结果100例输卵管炎性疾病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率97%;X线输卵管检查,符合率60%;盆腔CT检查,符合率73%。其中输卵管增粗13例,输卵管积液60例,输卵管卵巢囊肿27例。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优于X线、CT检查等辅助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椎动脉颅外段、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超声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做束臂试验。结果30例患者中隐匿型6例(占20.O%)、部分型14例(占46.6%)、完全型10例(占33.3%),超声诊断符合28例(占93.3%),漏诊2例(占6.7%,均为隐匿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提示锁骨下动脉盗血的病变部位、程度及病因,同时有效评价血流动力学改变,是临床诊断SSS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