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复合物稳定常数为指标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分子识别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还原-裂解法和甲基化分析确定了HP-β-CD样品的取代度和取代基分布。选取酚酞和甲基红分别作为大、小客体模型与HP-β-CD作用,用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确定复合物的形成和复合形式,用分光光度法分别研究了两种复合物的稳定性,结合HP-β-CD的结构特性,总结出了HP-β-CD对客体的分子识别规律。对较大的客体,HP-β-CD的识别能力低于母体-βCD;对较小的客体,HP-β-CD有较高的分子识别能力,特别是取代度3.5左右,取代基分布较平均的HP-β-CD与客体结合的稳定常数远大于母体β-CD。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番茄红素-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测定了包合物的溶解度、稳定性,比较了包合物及番茄红素的紫外吸光光谱变化,差示扫描量热图谱.结果表明:番茄红素与2-HP-8-CD以摩尔比1:4混合,经研磨法包合处理后,2-羟丙基-β-环糊精与番茄红素形成一种新的物相,包合后番茄红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到0.5mg/mL,包合物在4℃下放置两个月番茄红素基本不损失,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
霉菌淀粉酶能有效地水解制备低胆固醇蛋制品时所生成的副产物胆固醇-β-环糊精包合物中的α-1,4糖苷键.霉菌淀粉酶水解胆固醇-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15 g/dL,水解时间3 h,水解温度56 ℃,pH 5.2.采用酶法技术从2 kg 干基胆固醇-β-环糊精包合物中回收制得胆固醇质量分数为89.5% 的制品,胆固醇回收率达72% .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1H和~(13)C核磁共振方法,依据化学位移的改变量,系统地研究了β-环糊精及其琥珀酰化衍生物对苯丙氨酸的包和能力以及包和过程运动状态。结果表明苯丙氨酸以苯基为前导经β-环糊精二级羟基口与其发生包和反应;琥珀酰化不但提高β-环糊精对苯丙氨酸的结合能力,而且完全改变了包和过程的结合方式,使得苯丙氨酸以α碳为前导经二级羟基口与β-环糊精产生包和。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莪术挥发油生物利用度,研究了β-环糊精包结莪术油的技术参数.以包合物油包结率及包合物收得率为考察指标,运用饱和水溶液包封法进行包结.当V(油):m(β-环糊精):V(水)=1 mL:4 g:60 mL,搅拌时间为2 h时,包合效果最佳,可稳定保持平均油包结率为62.29%.电镜观察证明了包合物的形成,GC-MS色谱分析表明包合前后莪术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磺胺甲基异噁唑-β-环糊精(sulfamethoxazole SMZβ-cyclodextrinβ-CD)包合物,考察其有关性质。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SMZ-β-CD包合物,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SMZ、包合物溶解度、溶出度。结果:经显微镜观察、DSC及相溶解度证明SMZ和β-CD已形成包合物,包合物的主、客分子比为1:1,包合物溶解度是原药的8倍,溶出速度明显高于SMZ原药。结论:SMZ-β-CD包合物可以提高SMZ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溴甲酚绿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γ-环糊精的条件.在pH为4.1的酸性环境中,γ-环糊精使溴甲酚绿发生增色反应,最大增色波长为640 nm,其增色程度(ΔA)与γ-环糊精质量浓度在0~0.3 g/L的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 =1.032 7Cγ-CD(g/L),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5 7.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性,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ξ640=1.7×106 L/(mol·cm),对γ-环糊精的检出限为7.3×10-4 g/L.样品平均实测回收率为96%~101.3%,RSD为0.071%,可用于γ-环糊精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β-环糊精生产的高转化率.通过对不同淀粉的比较,得出玉米淀粉具有较高的经济适用性;通过对不同前处理方法得到的淀粉生产β-环糊精转化率的比较,得出影响转化率的几个因素,分别是淀粉颗粒大小、淀粉的晶体结构的破坏程度和小分子糖的抑制作用;并得出将糊化淀粉作为底物最有利于环化反应的进行,但由于高粘度却无法工业化生产;通过研究,确定了一种新型的前处理方法,即将质量分数7%玉米淀粉浆在85℃下保温1 h,水浴摇床中65℃200 r/min转化24 h,获得了29.86%的高转化率,克服了大规模生产中糊化淀粉粘度过高无法搅拌均匀和酶解处理后的淀粉中小分子糖抑制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填充材料医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溶液联合A型肉毒毒素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首先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于鱼尾纹、额纹、眉间纹等部位,而后在鼻唇沟、泪槽、眉间纹以及口角处注射医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溶液.结果 本组共56例患者,术后随访1~6个月,满意率达98.2%.结论 医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溶液联合A型肉毒毒素应用于面部年轻化的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崔海燕 《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972-1974
目的:观察医用含聚乙烯醇凝胶微球的透明质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凝胶钝针注射隆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局部麻醉,鼻尖部位钝针进针,使用医用含聚乙烯醇凝胶微球的透明质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凝胶注射隆鼻。结果:本组共61例,1例术后3天内轻度肿胀,术后随访2~12个月,外形自然,无瘀青、无恢复期。满意率达98%。结论:医用含聚乙烯醇凝胶微球的透明质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凝胶钝针注射隆鼻,方法简便、安全,疗效确切持久,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郑琰  王芳  谈静  曾倩 《中国科学美容》2011,(19):143-144
目的优选调肝止痛胶囊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评价指标,优选调肝止痛胶囊中挥发油包合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挥发油比例为10︰1,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2h。结论该包合工艺简单可行、挥发油包合效率高、稳定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采用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半干法合成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确定了获得高反应效率的最优条件为:催化剂与醚化剂的摩尔比1.6、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3h、反应中水分质量分数为25%、醚化剂用量1.7g。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医用含聚乙烯醇凝胶微球的透明质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凝胶在眉间部静态川字纹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2月,笔者对78例眉间部川字纹凹陷的就医者注射医用含聚乙烯醇凝胶微球的透明质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凝胶。应用局部麻醉,钝针联合锐针多层次注射填充技术,治疗眉间部静态川字纹凹陷。结果:本组60例就医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率76.9%,随访时间2~13个月,术后满意率97.4%。结论:应用医用含聚乙烯醇凝胶微球的透明质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凝胶治疗眉间部川字纹,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年轻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溶液作为皮肤填充剂治疗面部皱纹的效果.方法 自2006年11月至2008年5月,对60例患者面部共107处皱纹进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溶液的注射填充,观察注射后的临床效果、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等.依据面部皱纹WSRS分级标准,对比注射前后的照片并将结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 所有注射部位皱纹在注射后即刻得到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有效率为100%.最常见的注射后不良反应是局部疼痛、肿胀和皮肤发红,其次为皮下淤血、局部硬结或不平,未出现感染.色素沉着、肉芽肿、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医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溶液作为填充剂治疗面部皱纹具有创伤极小、疗效肯定、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用化学方法对淀粉分子结构进行改造,使其部分脱水葡萄糖单位上的羟基与烷基化试剂反应生成羟丙基淀粉。经羟丙基醚化后的淀粉糊化温度明显降低,糊化速度大大加快,老化现象改善,凝胶较为透明清晰,在冷藏、冻融以及微酸性条件下,能保持凝胶的稳定性。参照F.C.C标准,羟丙基淀粉可供食用。动物毒理试验结果无异常。性能稳定。食用羟丙基淀粉可以代替或部分代替天然胶(果胶、阿拉伯胶等)。  相似文献   

16.
对合成羟基磺基甜菜碱(HSB)的两条合成路线进行了尝试,分别用3-氯-2-羟丙磺酸钠中间体法(Ⅰ)和阳离子中间体法(Ⅱ)合成了长链烷基-、酰基-和乙氧基取代酰基羟基磺基甜菜碱等6个品种。用GC,TLC,IR~1-NMR及元素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法对中间产物和终产品进行了结构和纯度分析,证实了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两条反应路线均能得到高产率的羟基磺基甜菜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白介素-1β(IL-1β)对小鼠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泌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 离体培养着床窗口期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用IL-1β作为处理因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MMP-9、ICAM-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随着IL-1β浓度的增加,原代培养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泌MMP-9及ICAM-1表达量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结论 一定水平的IL-1β可以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MMP-9及ICAM-1的分泌,有利于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8.
用响应面法对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液体发酵β-胡萝卜素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用快速登高路径逼近β-胡萝卜素最大产量区域,然后根据快速登高法的实验结果进行响应面实验。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获得β-胡萝卜素产量与柠檬酸、棉籽油、黄豆粉的最优回归方程,且分析了各因子间的交互效应。最后,通过岭脊分析(Ridge max)得到β-胡萝卜素产量最大值时的组合为:柠檬酸3.10 g/dL、棉籽油11.28 g/dL、黄豆粉2.54 g/dL。β-胡萝卜素产量可达1.02 g/L,比优化前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非渗透性低温保护剂海藻糖联合应用二甲基亚砜对低温保存皮肤组织中β-肌动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新鲜成人皮肤分为5组,分别将海藻糖/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亚砜/丙二醇、二甲基亚砜/无血清角质细胞培养基、DMEM作为冷冻保护剂,液氮冻存14d后复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RT-PCR等方法,比较各组皮肤组织中β-肌动蛋白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0.5M 海藻糖/二甲基亚砜作为保护剂所冷冻的皮肤,复温后其β-肌动蛋白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海藻糖与二甲基亚砜联合应用能较好的保护皮肤组织中的β-肌动蛋白,整形外科在常规应用保护剂时可以在渗透性保护剂中加入海藻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中α-防御素和β-防御素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及外周血白细胞中α-防御素和β-防御素两大家族基因表达的特征,探讨其在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51名献血员被随机纳入研究中,在体外用100ng/ml内毒素刺激其外周血白细胞,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O、1、3、6、12、24h时白细胞防御素信使RNA(mRNA)的水平,DNA印迹分析和序列测定法证实核苷酸扩增产物的特异性。结果 在无刺激时,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白细胞均检测到α-防御素1-3mRNA的转录,而无阻防御素mRNA的转录。内毒素刺激3h后,88.2%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可检测到β-防御素1 mRNA的转录,39.2%β-防御素2mRNA表达阳性,并于刺激6h时β-防御素1和2mRNA水平达到峰值,而α-防御素1-3mRNA的水平并无显著性改变。α-防御素1-3基因在外周血白细胞中呈持续性表达。而β防御素1-2呈可诱导性表达,β防御素1和2基因的可诱导性表达存在个体间差异。结论 α-防御素和阻防御素的不同表达特征与其基因调控顺式作用成分不同有关,提示两大类防御素在感染免疫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