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股疝修补术     
腹腔内容物经股环、股管和从卵圆窝突出的疝,称为股疝.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经产妇女,右侧多见. 1 经腹股沟股疝修补术 经腹股沟股疝修补术又名腹股沟上股疝修补术.此法的优点是显露股环较充分,对还纳困难的股疝(如箝闭性和绞窄性股疝)修补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腹股沟斜疝嵌顿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患者通过手法复位而免除手术痛苦。我院收治1例嵌顿疝患者,通过手法复位而造成假性复位,延误诊治,而致肠坏死。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23岁,患右侧腹股沟斜疝多年。因斜疝嵌顿3小时收住院,疝囊较小,触诊约有枣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合并肠破裂的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例腹股沟斜疝合并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中,外伤致肠破裂3例,暴力手法复位2例;伴弥漫性腹膜炎4例,局限性腹膜炎1例;全腹部CT检查发现存在腹腔游离气体4例,漏诊率20%(1/5);立位腹部X线平片膈下见游离气体1例,漏诊率80%(4/5)。手术发现小肠破裂4例、乙状结肠破裂1例,小肠破裂者均一期行修补术,乙状结肠破裂者行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术,腹股沟斜疝均行经腹缩小耻骨肌孔手术。治愈5例。结论 1)合并有腹股沟斜疝的急腹症需考虑肠破裂,全腹部CT有助于早期诊断;2)嵌顿性疝粗暴还纳、外伤是腹股沟斜疝合并小肠破裂的常见原因;3)经腹行肠破裂修补或结肠造口术加耻骨肌孔缩小手术是治疗腹股沟斜疝合并肠破裂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钳闭性腹股沟斜疝(以下称钳闭疝)并不常见,但容易与腹股沟、阴囊部及腹部其它疾病相混淆,造成诊断及治疗上的困难,本文搜集新生儿钳闭疝误诊12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3月 ,采用经腹疝环腹膜外移置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共 56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并且避免了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常规术式—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一些并发症 ,具有寻找疝囊容易 ,手术创伤较小的优点 ,并且无 1例复发。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男性 54例 ,女性 2例 ,年龄6个月~ 12岁 ,平均 5.4岁 ;右侧腹股沟斜疝者 52例 ,左侧腹股沟斜疝者 2例 ,双侧腹股沟斜疝者 2例 ,(其中 4例入院时发生腹股沟斜疝嵌顿经手法复位后择期行经腹腹膜外疝环移置术 )均为择期手术。1.2 手术方法 取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研究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技巧。方法:对223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行手法复位及复位后手术治疗。结果:全组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时麻醉后复位55例,成功213例,成功率95.5%。130例行一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患儿无任何不适。结论: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行手法复位及复位后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可及时解除嵌顿,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及合并症,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86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复位方法。结果:186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成功175例(成功率94.1%)。其余11例行急症手术。结论:严格掌握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方法、适应症及禁忌症可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临床价值。方法: 287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法复位265例,急诊手术22例。结果: 全组均治愈,手法复位组无并发症和后遗症,急诊手术组术后肠梗阻1例,睾丸萎缩1例,4例复发。结论: 对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只要正确掌握手法复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应首选手法复位,尽可能减少急诊手术,复位成功后再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47-49+53+封三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联合腹壁小切口的杂交技术治疗急性难复位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应用TAPP联合腹壁小切口的杂交技术治疗的12例难复位腹股沟嵌顿疝急诊患者,均为单侧斜疝嵌顿,疝内容物在腔镜下用器械辅助无法完全返纳,遂取内环处腹股沟区小切口,返纳疝内容物,再完成TAPP术。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嵌顿疝内容物10例为小肠,2例为大网膜。其中1例完成TAPP术后,发现小肠坏死,另取脐部小切口完成坏死小肠切除吻合。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10~30 m L,平均(20.1±3.2) mL;手术时间80~125 min,平均(95.2±20.6) min。术后腹股沟区血清肿1例,阴囊积液2例,无腹股沟区顽固性疼痛、缺血性睾丸炎、腹腔感染、肠梗阻及切口感染病例。经过对症处理后,1周内阴囊积液及血清肿症状趋于消失。住院时间平均(4.0±1.2)d,随访3~24个月未见疝复发、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及补片感染病例。结论 TAPP联合腹壁小切口的杂交技术治疗难复位腹股沟嵌顿疝具有康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如果严格掌握适应证,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于广亮 《吉林医学》2011,(4):706-707
目的:探讨经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特点及手术优势。方法:结合240例经腹股沟入路的小儿斜疝手术病例,均采取静脉基础麻醉方法,并对嵌顿斜疝先行手法复位,尽量避免急诊手术,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发生。对240例经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的小儿斜疝临床资料作总结分析。结果:240例斜疝小儿经腹股沟入路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 m in,住院时间1~3 d,手术治愈率高,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经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小儿斜疝适合基层医院特点,符合小儿解剖生理特征。手术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满意,手术适应证广,适合不同时机的小儿斜疝,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韦勇杰  归奕飞 《微创医学》2006,1(3):222-223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疾病,男孩多于女孩,女孩约占腹股沟斜疝的7.5%[1]。女孩腹股沟斜疝一经诊断,应积极手术治疗。很多学者认为卵巢、输卵管的疝入,大多数是不能还纳的,禁忌手法复位。传统开放手术,虽疗效确切,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人们对手术的要求也越来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16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患者行手法复位术,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手法复位成功158例,手术5例,手法复位时间3~15 min不等,手法复位后患者腹股沟肿块消失,患者哭闹停止,能安静入睡,无腹胀、呕吐,无血便.结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为减少并避免手术并发症,减少医疗风险提供了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3.
楼朝飞 《中外医疗》2008,27(26):22-22
在基层医院外科,对青少年腹股沟斜疝患者有连捧性地进行斜疝微创修补手术,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采用腹股沟斜疝的"五六评分法",对65倒评分≤5分、初次发作的青少年腹股沟斜疝男性患者,取小切口,腹股沟区不行广泛解剖,仅微病囊高位结扎+内环口缩小手术,而不行腹股沟管的后壁修补.结果整个手术时间约为20-30min,术后3d出院并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65例均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股沟斜疝微创的修补手术,其要求条件简单,安全性大,并发症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在基层外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急诊处理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月急诊处理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218例,手法还纳174例,急诊手术44例。,结果手法还纳成功162例,失败12例,假性复位2例。急诊手术1例,术后4d出现腹膜炎再次手切除坏死肠管,并发睾丸血肿4例,伤口浅表感染2例。结论疝块柔软的大部分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能手法还纳,复位后要注意观察,假性复位者要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5.
王磊 《吉林医学》2014,(5):1027-1028
目的:探讨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的选择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儿全部治愈,其中直接手法复位成功后抗炎治疗3 d后行手术治疗者8例,直接手术探查者22例,无并发症。结论: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应首选手术治疗,复位成功后应尽快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年龄上无上限。  相似文献   

16.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的常见病 ,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但手法复位也很重要 ,特别在婴幼儿。我院自 1 985年来共收 4 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 ,用手法复位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4 3例 ,均为男性婴幼儿 ,年龄 3月~ 2岁 ,反复发生嵌顿者 3 2例。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后出现并发症而需急诊手术者为零 ,4 3例均以腹股沟痛性包块而就诊 ,均为嵌顿疝。2 手法复位要点2 .1 强手法 适用患儿哭闹、烦躁 ,疝块较硬 ,估计尚未形成绞窄 ,无腹膜刺激症 ,发病时间相对较长。首先在复位前要了解嵌顿发生过程 ,确诊为腹股沟斜疝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岁以内的婴儿嵌顿疝不急于手术治疗。主张保守治疗,即先试行手法复位加棉纱束带压迫疝环待其自行修复,遇有不能复位者则急行手术,对1岁以上的小儿嵌顿疝或屡发嵌疝者,虽经复位成功仍应动员尽早手术,以防再次嵌顿,结果:421例小儿斜疝嵌顿中,手法复位成功391例,保守治愈78例,手术治愈343例,均无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要根据小儿年龄,疝环大小,嵌顿时间,局部反应,腹部及全身情况来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箝闭性疝     
箝闭性疝是中级医务工作者实际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所以,每一个医士、助产士都应当善于识别它,(?)解怎样治疗患这种严重疾病的患者。腹部滑动性疝之箝闭,是由于腹内压升高而使进入疝囊内的脏器被疝囊颈(环)绷勒过紧所致。箝闭的特征为:被箝闭脏器的血液循环及全身状态均发生障碍,而此种障碍的严重性是由损伤的轻重和对该脏器功能影响的情形如何来决定的。箝闭通常发生在疝囊颈部,很少是由于疝囊收缩或绷勒过紧所致。据文献记载也有多发性箝闭,即所谓念珠样箝闭或憇室性疝囊箝闭。箝闭的原因可分为先决性的和直接性的两种。先决性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妇女及老年人常患此病)、疝的种类、疝囊的既往炎症、粘连及戴用疝  相似文献   

19.
腹股沟斜疝为小儿常见病,其合并症——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也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急诊处理是否得当,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我院自1988-10/1998-02急诊处理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607例,其中手法复位579例,急诊手术28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1958年大跃进时,对儿童期箝闭性腹股沟疝,采用腹股沟管封闭进行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此法较一般保守疗法的效果为佳,又无手法复位之弊。我院积累3例经验,特提出报告,以供同志们参考。在未创用上述封闭疗法之前,我们沿用以往的保守疗法:(1)垫高患侧大腿,使髋关节前屈约30度;(2)局部热敷;(3)给镇静、止痛、解痉药物,使患儿安静;(4)稍加手法还纳,不能强暴按压。不能还纳的病例,采用手术治疗。若强用手法复位,则有下述危险:(1)将疝中被绞窄肠曲、肠股沟内环一并推回腹腔,造成假性复位;(2)手法挤压可增加肠襻损伤或造成破裂;(3)将坏死或穿孔的肠襻推返腹腔,引起腹膜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