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根据混凝土材料强度、变形、损伤拉压显著不同的力学特性,分别在拉应变空间考虑粘弹性与损伤耦合、在压应变空间考虑粘弹塑性与损伤耦合,应用应变能等价原理建立了混凝土的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在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中,混凝土的刚度退化和应变软化由正交各向异性损伤理论描述,弹塑性特性由内时理论来描述,内时理论没有屈服面,使模型的参数和方程大大减少,从而简化了非线性计算过程。考虑温度、徐变、自生体积变形、干缩变形等因素的影响,用增量一迭代法建立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力场的粘弹塑性有限元表达式。  相似文献   

2.
将混凝土看作由骨料、砂浆及它们之间的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在细观层次上建立了均质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的随机骨料模型,分别赋予细观单元弹脆性和弹塑性本构关系,研究了采用不同本构关系的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的细观损伤演化过程,分析了宏观应力应变曲线的差异,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混凝土试件的破坏是由于细观损伤的积累导致的;界面相是混凝土材料内部最薄弱的地方;砂浆单元采用弹塑性本构关系时所得混凝土棱柱体受压的宏观应力-应变全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均质混凝土受压性能的细观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混凝土看作由骨料、砂浆及它们之间的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在细观层次上建立了均质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的随机骨料模型,分别赋予细观单元弹脆性和弹塑性本构关系,研究了采用不同本构关系的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的细观损伤演化过程,分析了宏观应力应变曲线的差异,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混凝土试件的破坏是由于细观损伤的积累导致的;界面相是混凝土材料内部最薄弱的地方;砂浆单元采用弹塑性本构关系时所得混凝土棱柱体受压的宏观应力-应变全曲线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4.
高土石坝混凝土防渗墙弹塑性应力变形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建议一种适合混凝土材料的椭圆-抛物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某土石坝混凝土防渗墙计算比较中,结果表明,对处于低应力水平状态的混凝土,不必使用弹塑性模型;相反,对于应力水平较高的混凝土结构,采用弹塑性模型时的计算应力比弹性模量取常量时的计算应力小,更为合理,对塑性混凝土,应采用弹塑性本构模型计算。  相似文献   

5.
综述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的研究现状。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有非线性弹性模型、损伤力学模型、广义吸力模型和弹塑性模型。文中重点介绍弹塑性本构模型,已有的试验证实了弹塑性本构模型很好地反映了非饱和土的变形特征。但非饱和土弹性本构模型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本构关系是混凝土结构研究的基础。分析不同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对RC柱非线性分析的影响,通过选用不同的本构模型对RC柱所得理论分析结果与相应试验值的比较,表明选用不同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对RC柱非线性分析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饱和软粘土动变形计算的一种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经典弹塑性理论出发,根据Prevost模型的基本原理,把弹塑性运动硬化规律与等向硬化规律结合起来,引入塑性硬化模量场的概念,推导了土体的弹塑性本构关系。通过试验建立了动模量弱化公式。并将弱化公式与本构关系结合起来。应用于软土地基的动变形计算。还对“渤海六号”石油钻井平台在波浪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8.
介绍建立在微观力学基础上的混凝土微平面本构理论、材料参数的确定方法和有限元分析的实施步骤。基于这一理论所建立的微平面本构模型能够描述混凝土在各种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特征,且所用材料参数极少,用于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时能获得合理的结构响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非关联流动理论出发,导出了适用于混凝土、岩石等材料的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介质的增量形式的有限元本构关系。在推导中并不局限于某类具体材料,因此是一个普遍的关系。最后,以混凝土三点弯曲梁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和实验曲线极为吻合。  相似文献   

10.
在土木和水利工程问题中,求解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本构模型是否合理。由于变形机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致使岩土本构模型研究长盛不衰。文章阐明了岩土本构模型研究的理论和工程意义;介绍了传统的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近期新兴的广义塑性力学理论、微观结构性模型、内时模型、分级模型等;并展望了岩土本构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全级配大体积混凝土的内时损伤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玉普  王怀亮 《水利学报》2006,37(7):769-777
复杂应力状态下全级配大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是混凝土坝体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全过程仿真分析所必需的重要资料。本文结合内时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考虑尺寸效应和骨料湿筛效应对损伤变量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不同骨料级配混凝土的内时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不仅摆脱了一般弹塑性中屈服面的概念,而且反映了不同骨料级配混凝土受力时不同的损伤演变规律。应用本文建议的模型,计算了全级配混凝土以及湿筛二级配混凝土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所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的较好,可作为拱坝及其他大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考虑剪切中主应力方向的砂土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状态依赖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是当前现代砂土本构理论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但目前所引用的状态参量虽能够反映孔隙比与平均有效应力的联合效应,但尚不能反映剪切过程中的主应力方向对砂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大量复杂应力条件下的空心扭剪试验证明,剪切中的主应力方向对砂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考虑砂土状态依赖性的本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含有主应力方向的砂土状态参量,并将其同时引入剪胀方程和塑性模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能够反映剪切中主应力方向的砂土弹塑性本构模型,通过同相关试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砂土在不同主应力方向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民黄河》2017,(2):123-127
岩体可视为非均质的多相复合结构,其内部存在各种天然裂隙。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及断裂力学理论,分别分析弹性阶段的初始损伤和开挖造成裂隙扩展的损伤,推导出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通过二次开发将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程序化,编译FLAC3D自定义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扩展本构模型。应用自定义本构模型对广西凤山县石灰岩矿山边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边坡中上部损伤度较高,两步开挖后产生较大的位移,即边坡中上部裂隙存在扩展贯通进而发生滑移的可能,应对该区域进行系统的锚固。  相似文献   

14.
单压状态下混凝土的动力损伤本构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庆斌  张楚汉 《水利学报》1994,(3):85-88,F003
本文根据混凝土的损伤本构理论,结合混凝土在快速变形下的性能试验,在一定的假设下,导出了混凝土在快速变形下的损伤本构方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法原理与应用》一书系统地阐述了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的原理,介绍了多种经典和现代混凝上破坏准则,论述了若干混凝土裂缝数学模型建立方法及开裂时应力释放计算方法,讨论了多种钢筋数学模型及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滑移的有限元模型。该书重点阐述了混凝土材料本构模型的建立,主要是理想弹塑性及应变强化弹塑性模型。该书详细地讨论了混凝土徐变的数值分析方法,介绍了流变模型、线性方法及结构物徐变有限元分析。结合  相似文献   

16.
高拱坝坝踵开裂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斌  夏颂佑 《人民长江》1997,28(5):32-34
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研究了高拱坝坝踵开裂机理,在分析中,采用弹塑性强化模型作为地基和混凝土材料的本构模型,裂缝采用分布裂缝模型,取坝踵发生严重开裂的奥地利200m高的Kolnbrein双曲薄拱坝作为算例,计算所得的开裂区域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饱和土地基地震响应分析是岩土工程问题研究的热点,其中土体动力本构模型和动力固结是 研究该问题的关键。采用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PZC弹塑性本构模型和动力固结理论对饱和地基地震响 应进行分析。利用编制的土体三轴试验模拟程序对典型近海岸填筑陆域中的土层静动力参数进行标 定,之后结合国际上著名动力固结有限元三维程序DYNE3WAC对其进行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 DYNE3WAC三维弹塑性动力固结程序能合理分析饱和地基的地震响应,并对地基中典型土质点的超静 孔压、加速度和沉降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说明采用弹塑性动力固结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碾压混凝土的正交异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政国  黄达海  赵国藩 《水利学报》2001,32(5):0058-0065
根据碾压混凝土拱坝的结构特性与碾压混凝土材料的破坏特征,以Sidoroff各向异性损伤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碾压混凝土正交异性损伤本构模型;基于正交异性损伤模型的损伤传递方式,导出了碾压混凝土材料的损伤演化方程。以碾压混凝土在复杂应力下的试验资料,对碾压混凝土正交异性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应变软化材料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在结构分析中考虑应变软化材料的弹塑性本构关系的建立、解的唯一性与稳定性,以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仍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B.P.Bazant等人提出的混凝土微平面本构模型M2的基础上,将微平面上的应力分解为体、偏、剪三个分量,与原有模型定义的微平面各分量应力-应变关系不同,通过分析各个分量的物理意义,定义了相应的应力-应变关系函数,即理想弹塑性函数。引入了破断应变的概念,当微平面应变达到破断应变后应力减为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钢钎维微平面模型,使得模型可以考虑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加强作用,并对已有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微平面本构模型能够较好模拟混凝土应力软化段,初步验证了本文所建议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