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在婴儿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360例需要吸痰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78例采用常规吸痰法,试验组182例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吸痰,对比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鼻黏膜损伤例数、阻塞堵管例数.[结果]对照组吸痰后有效311次,无效78次,试验组有效384次,无效17次;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2,P<0.05).[结论]婴儿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吸痰效果优于常规吸痰方法,可缩短婴儿肺炎的病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小儿吸痰方法。[方法]将268例需要吸痰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33例,采用常规吸痰方法,试验组135例,采用新方法吸痰,均留取吸取物测试pH值,比较两种吸痰方法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吸痰有效164例次,无效136例次,试验组有效252例次,无效62例次。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吸痰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小儿吸痰方法。[方法]将268例需要吸痰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33例,采用常规吸痰方法,试验组135例,采用新方法吸痰,均留取吸取物测试oH值。比较两种吸痰方法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吸痰有效164例次。无效136例次,试验组有效252例次,无效62例次。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吸痰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万霞  谈静  陈明珠  陆群 《护理研究》2014,(7):2523-2524
[目的]探讨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在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内分泌科病人16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采用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输液,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比较两组排气后残留小气泡例数、液体总损失量、拔针时有无回血现象以及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排气后有残留小气泡的例数分别为4例和12例、液体总损失量大于10 mL的例数分别为22例和64例、拔针时有回血现象的例数分别为4例和13例、病人满意例数分别为40例和21例,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可提高病人输液的安全性、减少药物浪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在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内分泌科病人16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采用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输液,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比较两组排气后残留小气泡例数、液体总损失量、拔针时有无回血现象以及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排气后有残留小气泡的例数分别为4例和12例、液体总损失量大于10mL的例数分别为22例和64例、拔针时有回血现象的例数分别为4例和13例、病人满意例数分别为40例和21例,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可提高病人输液的安全性、减少药物浪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采血应用在急诊抢救危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入急诊科抢救的需要采血和输液的危重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留置针联合一次性采血针静脉采血,采血后利用该留置针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常规采血法采血,留置针在另一侧肢体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比较两组患者采血失败情况、溶血发生情况以及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采血失败及溶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针刺伤0例,对照组针刺伤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和输液不仅可以减少采血失败例数,而且对血标本质量更有保障,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梁玉俊 《家庭护士》2009,7(19):1713-1714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在矿区多发性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矿区多发性创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在手、前臂、肘窝及内踝处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组选用右侧颈外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单通道1 h液体补充量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7%,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0.0%;观察组穿刺平均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单通道颈外静脉1 h液体补充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外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于矿区多发性创伤急救能尽快进入有效循环,为抢救赢得时间,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针输液系统应用于门急诊输液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医院门急诊收治的626例静脉治疗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输液系统,观察组采用无针输液系统,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单个静脉通路建立时间、疼痛程度评分、输液事故发生率及静脉治疗过程中患儿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液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治疗过程中患儿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无针输液系统可改善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疼痛程度,降低输液事故发生率,提高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胡瑞 《全科护理》2013,11(7):637-637
[目的]比较两种婴幼儿经鼻吸痰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例肺炎并且有吸痰指证的≤3岁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观察组采用鼻道分段吸痰方法。比较两组婴幼儿静脉穿刺过程中经皮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婴幼儿静脉穿刺过程中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道分段吸痰方法符合≤3岁婴幼儿鼻腔、鼻道生理、解剖特点,效果优于常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徐翠珍  徐明侠 《全科护理》2012,10(7):627-62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解决老年慢性肝病病人输液困难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9月31例老年慢性肝病病人为观察组,2010年1月—2010年12月36例老年慢性肝病病人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静脉使用效果及病人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血管再次利用率、指间静脉输液一次性完成输液率、病人和家属对护士输液技术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解决老年慢性肝病病人输液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吸痰方法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适合肺炎患儿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需吸痰的108例肺炎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抗炎、平喘、止咳、化痰、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间歇拍背吸痰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吸痰后2h内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咳嗽缓解时间,痰呜音消失时间及吸痰副作用发生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间歇拍背吸痰法是适合婴幼儿吸痰的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软化吸痰管前端对婴儿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入住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并需要吸痰的肺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儿吸痰管前端进行软化处理;对照组患儿吸痰管不经处理。比较两组患儿吸痰过程中呼吸道黏膜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共吸痰30次,其中发生出血者为5例,占16.7%;而对照组患儿共吸痰30次,其中发生出血者11例,占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9,P<0.05)。结论吸痰管前端软化能有效减少黏膜的损伤,增强吸痰安全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经鼻吸痰法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小儿呼吸科新收治住院的588例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95例和对照组29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口鼻吸痰法,观察组采用经口吸痰法联合改良经鼻吸痰法,观察比较2组肺炎患儿鼻腔黏膜出血程度、平均吸痰次数。结果 观察组肺炎患儿鼻腔黏膜出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肺炎患儿鼻腔黏膜出血发生例次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儿平均吸痰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经鼻吸痰法能减少肺炎患儿鼻腔黏膜出血程度,减少吸痰次数,有利于患儿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痰液引流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62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2例患者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进行治疗,B组30例患者给予单纯的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无创通气治疗1h后氧合均得到明显改善;A组患者呼吸支持时间为(86.8±36.7)h,明显少于B组的(164.4±77.5)h;A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9±7.7)d,明显少于B组的(22.1±10.8)d;A组气管插管率为18.8%,明显少于B组的43.3%;A组、B组死亡率分别为15.6%、23.3%,两组患者在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患者呼吸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26.7%,两组患者呼吸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来说,可以考虑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ICU机械通气患者两种吸痰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ICU行机械通气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进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吸痰前后心率、血压、潮气量、气道压力、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部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除心率、血压、潮气量外,气道压力、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部相关并发症等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时,使用吸痰→湿化→扩肺→吸痰→扩肺或者吸痰→扩肺的方法,可以提高吸痰效果,减少肺部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心脏手术并进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方式,对照组则采用膨肺吸痰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力学以及吸痰后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的比例。结果:密闭式吸痰方式对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气道压影响明显小于对照组,一次吸痰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患者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的概率密闭式吸痰方式较低。结论:对心脏手术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有效防止肺不张、肺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17.
欧阳红娟 《全科护理》2009,7(25):2257-2259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危重症病人肺部感染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78例危重症肺部感染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组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对照组应用普通吸痰机常规吸痰。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变化情况、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64.1%);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危重症病人肺部感染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经鼻气管插管吸痰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吸痰方法对经鼻气管插管气道护理的影响,提高经鼻气管插管气道护理质量。方法对120例经鼻气管插管病人根据吸痰方法随机分组为规范组58例和常规组62例,规范组要求:控制吸痰管插入深度,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适时吸痰,加强气道湿化,吸痰管金霉素眼膏润滑,加强口腔护理等;常规组按临床一般吸痰方法吸痰。比较观察两组病人痰液性状、痰量、痰痂、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等变化。结果常规吸痰组病人黄色粘稠痰者占69.35%,痰量〉80ml占70.97%,痰痂形成占61.29%.细菌培养阳性占64.52%.肺部感染占51.61%.而规范组病人分别为31.03%,25.86%,5.17%,20.69%,22.41%,P〈0.005。结论规范吸痰,可有效改善痰液性状、减少痰量及痰痂、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9.
ICU坠积性肺炎患者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吸痰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吸痰对坠积性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IC U坠积性肺炎患者30例,按入院序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痰吸引,对照组采用咽喉部痰吸引,对两组患者一周内的咳嗽反射、气管插管率或气管切开率、吸痰总量及次数、血氧饱和度(SpO2)和血氧分压(PaO2)的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两组一周内SpO2、PaO2、吸痰总量及次数、咳嗽反射、气管插管率或气管切开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坠积性肺炎患者采用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吸痰,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减少咳嗽反射,增加患者舒适度,还可以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