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国内外热稳定剂发展概况及对我国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外热稳定剂发展概况 (一)生产概况热稳定剂的发展与PVC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产量和消费量随PVC的产量和消费量而同步增减。热稳定剂的品种结构与PVC的软硬比有很大关系。美国以钡镉为主,占热稳定剂的40%左右。而日本、西欧则以铅盐为主,占热稳定剂总量的55%~60%。近年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助剂也有较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热稳定剂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工业上常用的热稳定剂主要包括铅盐、金属皂、有机锡、有机锑、有机稀土、纯有机化合物等,本文详细论述了各类热稳定剂的性能特点。据估计,我国目前有热稳定剂生产能力7万t/a,2000年消费量约为8万t/a。我国铅盐的发展重点是消除粉尘污染,目前已经采取相关措施;有机锡在我国市场消费比例偏低;由于高性能的辅助稳定剂推广工作不力,市场上还缺乏性价比较优的复合金属皂体系;稀土稳定剂是我国热稳定剂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全球热稳定剂的消费已经超过30万t/a,美国代表着世界热稳定剂发展的最新水平,在无铅化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日本的热稳定剂产量约6万~7万t/a,仍以铅盐类为主;西欧热稳定剂消费量约11万t/a。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每年塑料热稳定剂的生产和消费量达30万t以上,仅次于增塑剂,我国每年的生产和消费量也在3万t以上。热稳定剂主要包括:铅盐类、有机锡类、金属皂类、复合热稳定剂、亚磷酸酯类、一元醇及多元醇类、环氧类和含氮化合物类,其中前四类占热稳定剂用量的  相似文献   

4.
2006年我国热稳定剂总产量约30万t,同比增长9.3%。钙/锌复合稳定剂的产量增长很快,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分别增长50%和33%。钙/锌复合稳定剂是较为理想的环保型热稳定剂,应集中力量研究其最佳复合配方和完善制备工艺。全世界的阻燃剂消费量已超过120万t,我国将以10%的速度快速增长。磷系阻燃剂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阻燃剂品种。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塑料加工助剂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塑料助剂的生产及供应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全球化,增塑剂全球产能为700万t/a,产量为500万t/a,以邻苯二甲酸酯类为主,未来将向大型化、连续化、微机控制化发展;全球热稳定剂的年消费量约50万t,无镉化比无铅化热稳定剂进展更加迅速,无尘化已成为热稳定剂发展主流,我国独具资源优势的稀土类热稳定剂具有发展前景;在抗冲改性及加工改良剂中,ACR是综合性能最好的一类,抗冲改性及加工改良剂的技术垄断性强,未来将以ACR、MBS两大品种为主;国外的无机系阻燃剂占消费总量的40%~60%,此种趋势将维持下去,溴系阻燃剂仍占重要地位,氯系阻燃剂消费下降,磷系阻燃剂有一定发展前景;全球抗氧剂市场几乎被汽巴精化、美国大湖公司垄断,亚洲是塑料及抗氧剂消费的最大潜在市场,全球抗氧剂的发展仍将以受阻酚类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前常用的PVC热稳定剂以铅盐类、金属皂类、有机锡类等含有金属离子的热稳定剂为主。但是这些含有金属元素的热稳定剂却容易对环境造成影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纯有机热稳定剂因其无毒、环保的特点逐渐成为研发热点。本文重点介绍了含氮类有机热稳定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硬质聚氯乙烯热稳定剂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发展我国的聚氯乙烯工业,必须大力开发硬质聚氯乙烯制品,而生产硬质聚氯乙烯制品,热稳定剂是不可缺少的助剂。因此必须加速热稳定剂的开发。国外对热稳定剂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拟就此问题作简要介绍。 一、国外概况 由于各国聚氯乙烯软硬制品的比例不同,热稳定剂的品种结构有很大的差异。美国以钡/镉稳定剂为主,日本以铅系稳定剂为主,但无论是钡/镉稳定剂还是铅系稳定剂都是有毒的物质,在生产和使用中不仅伤害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PVC的热降解机理和Ca/Zn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Ca/Zn类热稳定剂及辅助热稳定剂的研究进展,同时阐述了Ca/Zn热稳定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辅助热稳定剂是一种特殊的热稳定剂,其特点是单独使用时热稳定作用甚微,但与金属皂类或有机锡类稳定剂并用时会产生协同作用,有效提高金属皂类或有机锡类稳定剂的使用效率,常见的钙/锌复合热稳定剂用的辅助热稳定剂有多元醇类、亚磷酸酯类、环氧类化合物、β-二酮化合物以及水滑石、沸石等。本文总结并论述了常见辅助稳定剂在聚氯乙烯(PVC)加工体系中对钙/锌稳定剂作用与影响。1钙/锌复合热稳定剂  相似文献   

10.
部分塑料制品的加工过程中,特别是聚氯乙烯(PVC)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必须添加热稳定剂,以保证制品在高温加工过程中不发生降解。2010年热稳定剂的消费量接近340kt,2011年预计将达到350kt,总消费量在所有助剂中仅次于增塑剂。鉴于欧盟法规,欧洲PVC热稳定剂制造商承诺,到2010年,铅盐类热稳定剂的用量减半,到2015年,完全不用铅盐作热稳定剂,铅盐热稳定剂将主要被钙锌热稳定剂替代。国内也在逐步减少铅盐热稳定剂的使用量,增加环保型热稳定剂的种类和应用领域。中塑互联塑料技术论坛的网友对热稳定剂的发展趋势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期推出热稳定剂专题,对热稳定剂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供读者参考。我刊今后将不定期将中塑互联,http://bbs.ourplas.cn上优秀的帖子整理刊发,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PVC热稳定剂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中国PVC热稳定剂的生产现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PVC热稳定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品种少、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等方面;提出中国PVC稳定剂应向低毒、无污染、复合、高效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PVC热稳定剂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聚氯乙烯(PVC)热稳定剂的发展历程、种类、特点、性能,提出了各类热稳定剂在目前的国内外法律法规要求下的发展方向。最具发展前景的热稳定剂为具有无毒、环保等特点的钙/锌类、水滑石类、稀土类、聚合物类以及他们的复配物;而开发高效的有机化合物类PVC热稳定剂也是发展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有机锑热稳定剂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龚浏澄 《塑料助剂》2005,1(1):35-40
较详细地介绍了有机锑(主要是硫醇锑)热稳定剂的表征及应用范围,同时还介绍了它与其他热稳定剂并用时的效果及用作PVC热稳定剂时的常用配方,建议今后在PVC管材中使用。  相似文献   

14.
新型β-二酮辅助热稳定剂DBM-S和SBM-S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新型β-二酮类辅助热稳定剂DBM-S和SBM-S分别与传统的β-二酮辅助热稳定剂DBM和SBM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粉状钙锌复合热稳定剂中,用新型辅助热稳定剂代替传统的辅助热稳定剂,热稳定效能基本不变,但添加新型辅助热稳定剂的复合热稳定剂及其所稳定的PVC制品的存放变色情况明显减轻,同时能显著提高PVC制品的耐候性。  相似文献   

15.
金栋 《上海化工》2010,35(4):28-30
介绍了我国聚氯乙烯(PVC)热稳定剂主要品种稀土热稳定剂、有机锑稳定剂、金属皂类复合热稳定剂以及水滑石稳定剂等的研究开发进展,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金栋 《上海化工》2010,35(5):26-29
介绍了我国聚氯乙烯(PVC)热稳定剂主要品种稀土热稳定剂、有机锑稳定剂、金属皂类复合热稳定剂以及水滑石稳定剂等的研究开发进展,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PVC热稳定剂及国内发展现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较详细地阐述了铅盐稳定剂、有机锡稳定剂、稀土稳定剂、有机锑稳定剂、复合稳定剂、水滑石和有机辅助热稳定剂的性能、特点,介绍了我国主要热稳定剂的市场现状以及我国PVC热稳定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环保型热稳定剂是世界PVC热稳定剂发展的重要方向。分析了国内外PVC热稳定剂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当今环保型热稳定剂的主要优缺点,介绍了内外环保型钙/锌PVC热稳定剂的技术进展,并对国内环保型钙/锌PVC热稳定剂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绿色环保PVC热稳定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潘朝群  康英姿 《弹性体》2006,16(6):56-60
概述了聚氯乙烯(PVC)的热降解与稳定化机理,重点介绍了稀土稳定剂、钙/锌稳定剂、水滑石稳定剂及辅助稳定剂的种类与作用、复配的协同作用机理.指出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增强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执行,PVC的热稳定剂向着无毒、环保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e addition of heat stabilizers is essential for preventing the degradation of poly(vinyl chloride) (PVC) during its processing. The heat stabilizers consumed in the first run have to be made up before the reprocessing of recycled PVC. In this study, solvent‐cast films, which were prepared from granulated postconsumer PVC bottles mixed with plasticizers and thermal stabilizers, were used. The films were subjected to various heat treatments. No considerable structural change upon heat treatments at 140–160°C was found in IR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alyses. Polyene formation observed through ultraviolet analysis was not severe, indicating that the added stabilizers worked well in preventing degradation. The weight loss during the heat treatments was attributed partly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PVC and the evaporation of volatile components and mainly to the removal of the solvent upon heating. Although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water bottles that were to be recycled, it may be equally well applied to other similarly formulated PVC‐based materials, such as packaging films. © 2003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90: 3994–3999, 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