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传统电力系统中集中式计算平台海量数据流的存储和分析功能不足的问题,针对云计算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云计算技术在IT行业的发展进行阐述,对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从虚拟化与快速部署技术、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技术、资源调度技术、大规模多租户技术、海量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大规模信息通信技术等方面出发进行介绍。其次,借鉴IT行业云计算技术,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计算平台以及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互动式节能优化调度架构,以期推动云计算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解决智能电网互动式节能优化调度算法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智能设备的大量使用且缺乏根据监测大数据进行故障自动分析、判断与处理的问题,研究了基于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边云协同技术的智能设备预测性维护框架和模式.提出针对非智能设备安装传感器实现设备智能化的方法.指出边缘计算负责设备工况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可快速甄别设备故障并实时报警;云计算聚焦同类设备运行海量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形成故障自动预测分析和诊断模式并下载至智能边缘设备.在研究了模型驱动、数据驱动、概率统计驱动、数字孪生和概率数字孪生驱动等故障预测模式后,提出了采用数据驱动的多层级数据融合模式,为制定企业性智能设备维保方案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NET开发平台和云存储、并行计算、多线程和应用程序托管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面向海上平台水文气象数据的监测系统。系统集海量数据的采集、发送、处理、管理和可视化于一体,解决了海上平台的风、海流、波浪、泥温和盐度等海量水文气象数据难以采集、无法远程快捷智能传输、难以进行有效处理和挖掘以及难以可视化的问题。为长期有效获得并处理海量连续水文气象观测数据,进而提供有效水文气象信息指导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配电网规模和数据采集终端数量的增大,数据规模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能否高效的处理这些电网数据,已经成为电力部门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适合智能电网数据信息处理的整体框架,该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信息展示.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各个层次功能的实现技术与效果.最终实现了智能电网海量数据处理在江苏电力公司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雷 《软件》2023,(11):130-133
智能电网已成为推动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三维全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三维全景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优化整合与管理、电网三维可视化建模以及电网数据统一化等方面,并探讨了三维全景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分析了三维全景智能平台的搭建,总结了当前三维全景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创新点。通过三维全景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研究表明,该技术可以促进电力系统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量装备试验数据结构复杂、分散存储及检索访问等问题,开展装备试验数据融合存储技术研究。提出了数据源插件技术、分布式采集处理技术、海量数据文件索引技术,实现多源异构试验数据的采集整理、校核验证、入库和多维信息查询,以及图像、视频、文档类数据文件的检入、检出等功能,并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确保数据应用业务可扩展、可发展。该装备试验数据融合存储技术已应用到某装备系统中,为系统试验数据的稳定存储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撑,也为多源异构试验数据的融合存储和管理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面向海量数据应用的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整合了基础设施层获取的海量数据,是面向各类物联网应用提供跟踪、监测和控制等信息服务的关键平台。阐述了物联网海量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存储、预处理和数据挖掘;总结了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在系统安全、隐私保护和可信性方面的安全保障机制;从系统架构、实现技术和系统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最后,展望了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技术》2012,(1):19-20
配变电网的电力设备监测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工作。目前配用电环节的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发、输、变、配、用、调度等环节的信息通信中还处于薄弱环节。因此,需要以物联网技术为手段,实现智能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积累,以物联网信息聚合技术为理论基础,研发了物联网应用中间件InforSuite IOT EdgeServer系列产品,它能在采集原始数据的同时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和计算,从海量的、杂乱无章的原始数据中抽取并推导出对智能电网系统具有特定意义的数据,并降低网络数据传输总量,降低网路负荷。  相似文献   

9.
海量信息融合方法及其在状态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嘉菲  周斌  刘大有  胡亮  王峰 《软件学报》2014,25(9):2026-2036
针对证据理论无法有效处理海量信息融合的不足,提出一种结合聚类和凸函数证据理论的海量信息融合方法,旨在解决状态评价等普遍而重要的应用问题.该方法首先基于聚类算法BIRCH对采集的海量信息进行预处理,形成多个簇;然后,针对状态评估类问题所用数据大多为数值数据和序数数据这一特点,计算每个簇的质心,并将其作为该簇的代表信息,基于广义三角模糊隶属函数对每个质心信息进行基本概率指派形成证据;最后,基于凸函数证据理论完成各证据的组合,从而完成了海量信息的融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高效又合理地融合了海量信息,为海量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10.
商务智能与分析(BI&A)3.0的出现和信息融合应用场景的拓宽增强了数据融合在商务智能研究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经济和管理领域的研究运用了融合的思想和方法,数据融合在这些领域的应用表现出了不同于传统信息融合的特点。从信息融合和BI&A出发,提出了多源异构大数据背景下基于数据融合视角的BI&A新内涵,突出了数据融合在商务智能分析过程中的重要性。基于WSR系统科学方法论构建了商务智能分析“数据、信息、知识”的融合架构,使数据融合能更好地应用于经济、金融和管理等领域,为从海量多源异构数据中获取知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更有效的商务智能系统的研发和实现。  相似文献   

11.
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智能电网在传统电网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能源和电力的进一步精密化调控.文中在总结智能电网的概念定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技术难点和挑战的基础上,着重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提出适合于智能电网发展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该结构分为3个层次:基础设施层,包括电力系统基础设备及通信网络;支撑平台层,包括传感量测、数据存储、分析决策和控制执行4个支撑平台;应用体系层,包括电源侧、电网侧和用电侧3类应用;真正实现物理、信息与应用系统的融合互动,信息、能量与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该文详细总结了该体系结构涉及到的各方面技术的发展现状,同时指出了未来可能带来突破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樊彦予  雷电  陈鹏 《测控技术》2012,31(10):42-46
FAST(FIX adapted for streaming)协议利用结构模型描述与数据内容分离的方法,根据设定的消息数据模板对数据内容进行字节编码以及二进制序列化压缩,有效地提高了海量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探讨了FAST协议在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数据压缩传输方面的应用可行性,进一步扩大了FAST协议在智能电网等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方面综述了我国煤矿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现状。针对煤矿智能监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指出了煤矿智能监测与预警存在井下煤矿监测设备前兆信息采集可靠性差、云端平台集成应用融合深度不够、数据库安全性较弱、人工智能技术在煤矿监测中的应用尚不成熟等问题。展望了煤矿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的发展趋势:煤矿智能监测系统应用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光纤传感器可实现多源信息感知,提升前兆信息采集的可靠性;研究多技术深度交叉融合技术,以探究监测数据的深层价值;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煤矿监测数据库,保证数据库不可篡改,且具有较好的读写性能;研发具备自适应和深度学习的煤矿智能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矿井自动监测、智能预警。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电网设备无法实时监测预警以及人力、能源浪费现象,设计了一种基于自供能、无线传输网络和多传感技术的无人值守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自供电能源管理模块、微控制器模块、多传感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上位机。自供电能源处理模块采集当前环境中的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3.3 V稳定电压为系统供电。多传感器模块采集当前环境中的温度、振动及声音信息传给微控制器模块融合处理,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信息发送给上位机进行实时显示预警。实验表明,系统工作性能优异稳定,适用于电网设备长时间的可靠监测。  相似文献   

15.
地域广阔、地形复杂,造成了电力公司对供电线路和设备的运行状态掌握不及时、对电网中产生的故障或隐患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为了更有效地解决智能电网中的远程监测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种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电力监测仪。该监测仪以单片机PIC16F877A和电能芯片ADE7758为核心,由ADE7758采集获得监测点的电量信息;单片机处理后通过GPRS模块,并借助GPRS网络将电量数据上传至计算机监控中心,以便监测电网运行状态。与传统的手工抄录上报电力数据相对比,该系统解决了电力数据实时监测、处理、上传的问题,同时具有设计简单、易于实现、电力监测不受地理位置和通信区域限制等特点,可以很好地满足智能电网对远程抄表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对智能电网大数据的挖掘效率,提出了基于PCA-MP-BP的智能电网数据融合方法.首先对智能电网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电网大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提取出对预测结果有影响的主要特征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然后提出了一种MapReduce和BP算法相结合的数据融合算法,该算法加快了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7.
孙惠芬 《信息与电脑》2022,(23):147-149
云计算技术是大数据存储、处理和管理的一项热门技术。随着互联网中海量数据的爆炸性增加,传统数据存储方式逐渐无法充分满足对海量数据存储的要求,而云计算中的云存储技术为海量数据存储提供了解决思路。为实现对海量数据的管理、存储以及智能分析,基于云计算技术对海量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等展开相应的研究,并根据Hadoop架构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海量大数据存储系统设计方案,同时给出了各项模块的设计方案,增强了对海量大数据的高效存储、处理以及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罗刚 《自动化应用》2023,(S2):77-79
智能电网是现代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其结合了先进的电力技术与信息技术,实现了电网的高效、可靠和智能运行。在此背景下,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尤为关键。基于此,本文从阐述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入手,分析了智能电网的基本构成,并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电力工程技术如何推动智能电网的创新和优化,旨在为电力系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构应变的无线监测及融合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言  欧进萍 《传感技术学报》2006,19(4):1272-1275
针对结构应变监测,设计了一类无线应变传感装置,并对该装置采集的数据进行了数据融合处理.,介绍了无线应变传感器的硬件集成;描述了基于算术平均值的无线应变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结合应变的无线测试实验,应用数据融合技术对测量数据加以分析处理.研究表明:所集成的无线应变传感器,安装简单、携带方便;采用了数据融合处理的应变信号更加准确;基于数据融合的无线应变传感器适合在现场测试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网规模的发展,电网数据海量增加,但是当前电网数据安全传输系统由于应用的数据加密技术较为落后,对海量数据的处理效果较差,导致其抗攻击能力较低,故本文设计了基于混沌加密的电网数据安全传输系统.在硬件设计中,优化嵌入式控制器以及信息存储电路,为软件优化提供基础.在软件设计中,借助四维Chen离散处理技术以及混沌动力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