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俊 《四川中医》2008,26(5):108-108
简易时间针法结合了按时循经纳子法、子午对冲气血互注理论、输穴特性以及针灸现代研究的成果.临床应用时按照八纲辨证、经络辨证、病因辨证指导临床组方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
安海琳 《光明中医》2012,27(3):446-447
清代名医郑钦安曾于《医理真传》(1)卷一中记述:“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亦可作一坎卦以解之.”文中郑氏以一坎卦描述了人身气血的互依互用,互动互发之理,而笔者就以“本分”来理解这关系.人身气血在本位尽着“本分”,做本职工作,如推动、濡养、温煦等,这时的气血就是正;而气血不在其位尽其“本分”,则病症丛生,如瘀血、气滞、痰饮等,而此时的气血就是邪.  相似文献   

3.
俞穴、募穴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子午流注理论,在某经气血旺盛的时辰开取其俞募穴以治疗相关脏腑病,应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其应用方式有按时循经俞募配穴、手足同名经俞募配穴、表里经俞募配穴、俞募穴与母子穴相配、六合俞募配穴、子午相冲俞募配穴等。  相似文献   

4.
李淑女 《河南中医》2020,40(6):930-933
"一气周流"包括子午周天及卯酉周天,子午周天是身体前后上下的气血循环,卯酉周天是左右的气血循环,二者构成一个气血循环的立体空间结构。子午周天主要用于"形"方面的诊断与治疗,卯酉周天则主要用于"气"方面的治疗。妇科疾病的产生,常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影响冲任督带,最终损伤胞宫所致。故妇科病的"一气周流"针刺疗法主要包括:调形、调气。其中,调气常用的穴位有:大陵—太冲,中渚—足临泣,复溜—尺泽,支沟—太白,小节—太冲,太白—足三里,合谷—太冲。  相似文献   

5.
目的:促进患病器官的气血流通和提高患处的气血含量对于针刺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针灸治疗没有西医学的局限性.方法:以针刺交会穴开始,进行5步对症的时间针刺治疗,然后应用子午流注针法.结果:经过58次对症针刺治疗后,视力由10%上升到70%,并保持稳定.18个月后进行1次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后,1个小时内视力由70%升至90%.结论:眼科医师应为视网膜炎患者提供针刺治疗.应用子午流注针法和有效穴位能够强力补益气血和促进气血流通.子午流注针法对1例弓形体病引起的视网膜炎患者的有效性,显示针刺治疗可成功应用于西药无效的疾病.  相似文献   

6.
灵龟八法又称“奇经纳甲(卦)法”,是运用古代哲学中的九宫八卦理论结合人体十二经脉气血与奇经八脉会合相通的八个经穴——八脉交会穴,按照日时干支的推演运算,作出的一种按时取穴的针刺法。灵龟八法与子午流注针法相辅相成,都属于时间治疗范畴,在针灸临床中配合使用,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针灸其他取穴法不能替代的。1.五更泻王××,女,40岁,工人,1994年10月12日  相似文献   

7.
子午流注学说是专门研究人体气血流注按时间推移、有规律地循行于脏腑经脉的理论,这种学说从总体来看,认识到人体经脉气血变化受到自然界日、时变异的一定影响,对临床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8.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22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子午注流注针地治疗中风病220例,治愈率18.18%,好转率74.09%,总有效率92.27%,与对照组比较,子午流注针法组疗效优于循经取穴组(P〈0.01)。说明子午充注针法能够提高针炙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通过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的观察,提示针刺治疗后能改善微循环,恢复血流动力平衡。  相似文献   

9.
子午流注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根据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盛衰的规律而按时取穴为针灸治疗所用,随着中医临床的不断发展,其理论思想也在不断扩大应用。笔者就子午流注理论在临床辨证论治中的应用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0.
笔者宗<灵枢@卫气行>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凡五十周于身,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说明卫气运行与天体运行形成的昼夜时序节律关系密切.从寅时气血流注手太阴肺经,卯时气血流注手阳明大肠经……直至丑时气血流注足厥阴肝经.  相似文献   

11.
月经病为妇人杂病之一,其病因病机概括而言,不外虚、积冷、结气三个方面。因肝经血虚寒凝、胞脉气血凝滞导致的月经病较为多见,采用柴胡桂枝合吴茱萸汤加味治疗,能切中病机而获良效。依据《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内经》“厥阴肝经循行及所主病症”、《伤寒论》“小柴胡汤治疗月经病热入血室证”等经典理论,通过对临床应用柴胡桂枝合吴茱萸汤治疗肝经血虚寒凝、胞脉气血凝滞型月经病的思路予以浅析,表明柴胡桂枝合吴茱萸汤为治疗月经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李岩教授从气血论治卵巢囊肿的经验。方法:从气血理论着手,结合西医的病因病理,并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卵巢囊肿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结果:提出卵巢囊肿本在脏虚,气血不足,标在血瘀的病机,治疗上强调行气活血,扶正祛瘀。结论:从气血论治卵巢囊肿可使扶正不留瘀,祛瘀不伤正,得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并在妇产科临床上收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气机逆乱之证,心血不足,在外邪、七情、饮食、劳倦的作用下,影响脏腑机能与气血运行,气为血帅,肝郁气滞,阴虚火旺引起气血淤阻为本病的病理演变过程;气血亏虚、心神失养为本病最终结局。本文从中医辨证角度出发,根据患者病位和病机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飞腾八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配合飞腾八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83.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P〈0.05)差异。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飞腾八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0例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95例.子午流注组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经取穴表取穴,根据日、时的天干选择不同经脉的五输穴,于辰巳时针刺治疗;常规针刺组穴取风池、水沟、外关等,随到随时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子午流注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子午流注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和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结论: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选辰巳时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6.
冷静 《中医临床研究》2012,(22):103-104
目的:总结黄芪桂枝五物汤辨证治疗老年人阳气虚寒、气血不足所致病症的经验。方法:采用中药基础方(黄芪桂枝五物汤)辨证加减,治疗三种病证。结果:本方治疗对阳气虚寒、气血不足之证具有良好的疗效。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共奏益气温阳通脉,散寒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奇穴调神法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奇穴调神组为治疗组,以药物组为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均采用SPIEGEL量表、Athens失眠量表(AI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分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有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的愈显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奇穴调神针刺法与口服艾司唑仑对失眠症均具有治疗作用,二者总体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在愈显率方面奇穴调神组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气血双补法治疗产后眩晕的疗效.方法:30例确诊为产后眩晕的患者,运用中医气血双补法,给予八珍汤加减治疗,1付/d,早晚分服,10d为1个疗程.结果:气血双补法治疗产后眩晕,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运用气血双补法之八珍汤加减治疗产后眩晕,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胡伟民 《中国针灸》2010,30(11):928-928
摘要:报告一例淤积性皮炎。患者女,60岁,因双小腿及足部出现暗红色斑疹两年余就诊。检查可见双小腿及足可见散在的大小不等的斑疹,本例患者治疗采用中医针灸调节阴阳气血平衡,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在治疗近一年后,基本治愈。  相似文献   

20.
曹晶  杨帆 《陕西中医》2023,(3):359-362
结合络病理论,通过典型案例探讨金实运用虫类药辨治重症肌无力经验。通过整理分析金实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医案,归纳总结金实的辨证思路及治疗特色。金实认为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痿证范畴,治疗上强调从络辨证施治,不拘泥于补益气血之法,随证化裁,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