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Zr—4合金中第二相Zr(Fe,Cr)2的电化学分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杨晓林  周邦新 《核动力工程》1994,15(1):79-83,96
通过测定Zr-4合金和Zr(Fe,Cr)2合金在各种电解液中的阳极极化行为,和对阳极产物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了一种适合分离Zr-4合金中第二相Zr(Fe,Cr)2的电解液:乙醇:正丁醇:高氯酸=25:3:2;室温条件下,控制电位为-0.45~-0.80V(SCE)。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Zr—4合金中第二相结构和成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Zr-4合金中第二相结构和成份的影响。Zr-4合金经1050℃β相加热空冷后,析出的第二相为立方结构的Zr(Fe,Cr)2,Fe/Cr幽会重量比)的2.1-2.5之间,试样重新在600-800℃加热3h,晶体结构不发生改变,只是Fe/Cr幽会逐渐降至1.9,但在700-800℃加热后,有少量的六方结构Zr(Fe,Cr)2第二相析出。生产厂提供的Zr-4板中第二相是六方结构的Z  相似文献   

3.
Zr(Fe,Cr)2金属间化合物在500℃过热蒸汽中的腐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非自耗电弧炉熔炼了Fe/Cr比值为1.75和4.50的Zr(Fe,Cr)2金属间化合物.它们的粉末经500℃、10.3MPa过热蒸汽腐蚀不同时间后,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腐蚀后生成物的结构及其形貌,以及成分的重新分布.Fe/Cr比值不同的Zr(Fe,Cr)2腐蚀后的生成物都相同,但是含Cr高的更不易被腐蚀.腐蚀初期的生成物是立方ZrO2,并析出αFe(Cr).继续腐蚀时立方ZrO2逐渐转变为单斜ZrO2,αFe(Cr)也逐渐被氧化成(Fe,Cr)3O4.Fe和Cr在偏聚时,Fe原子的扩散速率比Cr原子快.根据本实验结果,讨论了第二相影响Zr4合金腐蚀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由两厂分别生产的Zr-4包壳管样品在重水堆内进行中子辐照试验,辐照温度为610K,快中子注量为4.2×10 ̄(24)m ̄(-2)(E>1.0MeV)。试验结果表明,Zr-4管的辐照生长应变随辐照中子注量增加呈线性增加。两厂生产的Zr-4包壳管的生长应变可用G=A(φt) ̄n或G=B+C(φt)表达式描述,两者的差异可能是合金元素和杂质的综合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5.
FAAS法测定α—Zr固溶体溶出物中Sn,Fe,Cr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蓓  李聪 《核动力工程》1998,19(6):490-493
叙述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法)直接测定非水解电液中Sn,Fe和Cr离子浓度的方法,该法采用标准曲线法,直接吸样品溶液,并用与电解液介质成分相匹配的乙醇,正丁醇,高氯酸混合基体溶液配制标准液,Sn,Fe直接测定,Cr用标准加入法校准。当采用多点校准曲线时,Fe,Cr和Sn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3,0.9998和1.0000。同时,进行了4种合金成分间相互干扰及主要共存元素对被测元素的  相似文献   

6.
Zr-4合金氧化膜(<100nm)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Zr-4合金在350℃空气中生成的氧化膜(<100nm)。氧化膜中ZrO2的晶体结构为非晶、立方(四方)和单斜,它们所占份额与基体晶粒的取向有关。第二相粒子与周围基体构成电偶腐蚀,加速基体氧化,因而第二相粒子周围的氧化膜较厚,第二相粒子自身氧化变慢,将残留在氧化膜中。第二相粒子的氧化产物为六方(Fe、Cr)2O3、立方(四方)ZrO2和单斜ZrO2。  相似文献   

7.
Zr—4合金氧化膜(〈100nm)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聪  周邦新 《核动力工程》1994,15(2):152-157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Zr-4合金在350℃空气中生成的氧化膜(<100nm)。氧化膜中ZrO2的晶体结构为非晶、立方(四方)和单斜,它们所占份额与基体晶粒的取向有关。第二相粒子与周围基体构成电偶腐蚀,加速基体氧化,因而第二相粒子周围的氧化膜较厚,第二相粒子自身氧化变慢,将残留在氧化膜中。第二相粒子的氧化产物为六万(Fe、Cr)2O3、立方(四方)ZrO2和单斜ZrO2。  相似文献   

8.
低锡Zr—4包壳管电子束焊接时发生的合金元素蒸发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子探针的波谱分析方法,对国产低锡Zr-4包壳管的环焊缝试样进行表面成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焊缝的外边到内边缘,Sn,Cr,Fe元素的化学成份在统计上呈增大趋势,腐蚀后出现了白色产物的试样表层,其Sn,Cr,Fe元素含量相当程度地降低。这一事实表明,国产低锡Zr-4包壳管采用电子束焊接时,在一定的焊接规范环焊缝的合金元素存在严重蒸发现象,特别是合金中锡元素的蒸发使其锡元素含量低于0.5%,导  相似文献   

9.
加工工艺对Zr—4管抗疖状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金  苗志 《核动力工程》1998,19(5):462-467
应用高压釜,金相及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不同加工工艺的Zr-4包壳的疖状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改进工艺加工的管材比常规工艺加工的管材有更优良的抗疖状腐蚀性能,去应力试样比再结晶试样有较强的抗疖状腐蚀能力,影响Zr-4合金抗腐蚀性能的主要因素是Fe和Cr合金元素在α-Zr中的固溶含量,而不是第二相粒子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β相水淬对锆-4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邦新  李强  苗志 《核动力工程》2000,21(4):339-343,352
研究了锆-4合金经β相水淬和重新经700℃-1h退火后的显微组织,以及在400℃过热蒸汽中的耐腐蚀性能。β相水淬后得到非常细小的板条状晶粒,无第二相析出,晶粒内位错密度较高,还有残留的β-Zr(a=0.354nm),这种组织的耐腐蚀性能差,易形成白色及灰白色氧化膜。重新经700℃、1小时退火后可得到两种显微组织,一种是板条状晶粒发生粗化,在晶界上析出了Zr(Fe,Cr)2第二相,使耐腐蚀性能明显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