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病因病机学角度分析脑老化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当下情志等因素对人体衰老的影响日益突出,其中对脑的影响亦十分明显。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是调节人体情志的枢纽,也是机体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输布代谢失常的启始环节,同时也是形成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并进一步影响大脑认知功能的关键原因。上述观点将为新时期从肝论治脑老化相关疾病奠定扎实的病机学证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王坤根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对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等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情志病诊疗上亦颇有特色。笔者有幸跟随王师临诊学习,现将王师治疗情志病的临床经验总结介绍如下。1从肝论治王师认为,本病初起在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机顺畅,则情志舒;肝失疏泄,气机逆乱,则情志不舒,情绪低落,抑郁寡欢,胸闷喜太息;郁久化热,上延心脑,热扰神明,则急躁易怒,焦虑不安,心神不宁。赵  相似文献   

3.
秦佳佳 《新中医》2010,(2):120-120
<正>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医家多从肾论治,然"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临床上围绝经期妇女情志异常甚为常见,这都与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不无关系。说明在围绕着绝经期前后,伴随着肾气的逐渐耗竭,肝脏功能亦日趋下降,从而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肝气郁结所致诸症多见。笔者认为,肾虚肝郁是其发生的主要机理,在从肾论治的同时,强调从肝论治,会取得更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肝论治方药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情志因素诱发失眠者所占比例最多,其临床表现除失眠外伴有心烦、易怒等精神情志改变的症状。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过去失眠症多从心论治,但对情志不遂所致失眠疗效欠佳。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具有普遍性,是中医的诊疗特色之一[1]。根据肝主疏泄、调情志、喜条达而恶抑郁,肝郁可化火内扰神魂,则烦躁易怒不得眠。故治疗精神、情志改变导致的失眠症应从肝论治[2],有报道失眠症从肝论治疗效确切[3]。本文应用从肝论治的经典方药疏肝理气方———柴胡疏肝散、疏肝健脾方———逍遥丸和清肝泄热方———龙胆泻肝丸,观察其对正常和肝郁证动物…  相似文献   

5.
探讨"从肝论治"紧张型头痛的病因病因、辨证分型及治疗方药。查阅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文献报道,从头痛与肝的关系、从肝论治的分型、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当前"从肝论治"紧张型头痛临床研究的一些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紧张型头痛病变部位在肝,情志内伤为发病主因,辨证分型亦以"肝"为核心,"从肝论治"紧张型头痛已成为紧张型头痛治疗的主流。其治法方药主要有疏肝解郁、平肝祛风、清肝泻火、养血柔肝等。  相似文献   

6.
该文重点围绕肝的生理病理,强调情志因素是诱发消渴病的重要发病因素,阐述了从肝论治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强调了从肝论治在治疗消渴病中的地位,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肿瘤相关性厌食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出现的综合征,降低了患者对肿瘤治疗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中医药治疗多从脾胃施治,而蒋益兰教授认为除从脾胃论治外,从肝论治亦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基于"土得木而达"的理论渊源,蒋教授充分认识到情志失调所致肝郁脾虚乃该病的核心病机,当治以调畅情志、疏肝健脾,药疗、话疗、食疗互相配合,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糖尿病从肝论治的观点。认为情志失调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病因,肝失疏泄是糖尿病发生的基本病机,从历代文献的论述和现代实验研究方面,证实了肝在糖尿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临床中从肝论治糖尿病可分为8型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9.
阳痿从肾治为常法,而王琦老师多从肝论治,师曰:“阳痿求诊者青壮年并不少见,其年肾气本应旺盛,临床用治肾法往往收效不显。究其病由,常因情志所伤,而性交乃宗筋用事,《素问·痿论》有筋痿者,生於肝使内也”之论,故从肝论治,颇收良效。  相似文献   

10.
<正> 咳血为常见病证之一,其病位在肺,多从肺论治。其病因、病机,除肺外,与肝亦较为密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从肝论治咳血,屡获良效。现不揣浅陋,列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恶心呕吐不仅是脾胃病的症状,也可以是七情内伤所致之肝(胆)病、心病、Ⅱ类脾病(脾心病)以及病机属于痰饮、瘀血的郁证表现。凡由情志不遂所引起且从郁或辅助从郁论治有效的呕恶即为郁证性呕恶,可见于精神心理因素诱发并有呕恶表现的一类疾病。郁证性呕恶存在单纯郁证和病郁同存两种形态。单纯郁证病位在肝、胆、心、脾,与胃无涉;病郁同存即郁证与脾胃病同时存在。单纯郁证呕恶需要从郁论治,病郁同存呕恶可从郁论治结合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12.
痹证是一类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痠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历代医家多从风、寒、湿论治,亦或从痰、瘀论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情志因素与痹病发生、转归有密切的关系,笔者就情志因素与痹病发生、转归的相关性进行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中医学理论认为情志是人体对于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正常反馈,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过大,思虑太过,情志不遂,情志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中医治疗独具特色,对情志病的辨治多从心、肝、肾入手,而对脾胃论述较少。脾具有主思、藏营、舍意的功能,脾与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是一身气机升降的通路,能够协调全身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又在调节情志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笔者认为情志病从脾胃论治尤为重要,兹将  相似文献   

14.
中医肠腑病多为肠道传化失常而出现的一系列肠腑病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情感心理障碍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情志因素成为现代肠腑病发生与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情志失常则会引起肝气或郁结或亢逆,致肝木横克脾土水湿不运而发肠腑病。因此,本文结合现代肠腑病的发病特点,通过论述肝与大肠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分析从肝论治肠腑病的理论与临床依据,从调情志、舒肝气的角度论治肠腑病,为扩展临床治疗肠腑病的处方用药与针灸选穴思路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病机学角度分析食管癌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认为肝调畅情志功能失调是促进食管癌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肝脾不调、饮食不节是诱发食管癌的中心环节,肝失疏泄是食管癌气滞、痰浊、血瘀形成的关键因素,肝气不疏是导致食管癌津液代谢障碍的关键,肝损日久、祸及他脏是食管癌正气亏虚的主要发展方向,上述观点与方法将为中医从肝论治食管癌奠定扎实的病机学证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消渴从肝论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俊杰 《中医研究》1997,10(3):12-13
消渴从肝论治初探山西030012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郭俊杰主题词消渴/中医药疗法从肝论治笔者于临床中,多见消渴患者有情志郁怒之病因,病情与肝疏之过与不及有密切关系,故从肝论治,探讨如下。消渴病机责之于肝肝为风木之脏,性喜条达,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与情志...  相似文献   

17.
介绍王坤根教授从五脏论治黄褐斑的经验。王坤根教授认为,黄褐斑的病机是五脏功能失调,导致气血运行异常,面部肌肤失于濡养,日久出现色素性沉着。主张从五脏论治:从肝论治,平衡阴阳,气血同治;从脾论治,健脾益气,养血美颜;从肾论治,精血同源,补肾填精;从肺论治,调畅气机,表病里治;从心论治,宁心安神,养血活血。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一则以主证为要,兼顾他证,以此选方用药;二则对患者精神情志影响较大,疏肝理气应贯穿始终。总体治法为:五脏论治,气血同治,理气为要,以血为本,养颜消斑。  相似文献   

18.
失眠是临床常见而难治之病,失眠病因众多,情志因素最为常见,且易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是治疗失眠过程中应多加重视的因素。肝为情志之脏,若要减少因情志所致之病对人体的伤害则应从肝入手,从肝论治失眠成为目前临床中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近10年相关文献的检索、整理及分析,并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失眠从肝论治是有效指导临床用药的理论,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治疗失眠提供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9.
潘慧 《吉林中医药》2008,28(7):475-476
脏躁的病杌责之心脾肾而侧重于心脾,由后天失养、脾胃虚弱、脏腑失养、情志受激而致.按从肝论治、从瘀论治、从五脏论治辨证遣方,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黄连温胆汤、逍遥散等.  相似文献   

20.
产后痹以气血亏虚为本,外邪侵袭为标,内外合邪虽为本病主要病机,但亦不能忽视情志因素在本病发病中的关键作用,因此汪悦教授主张从"心身同治"论治产后痹,治心以调肝达郁为务,认为"产后多郁证,首重调肝木"。治身从三处入手,首先患者产后多虚,又逢外邪入侵,故治疗当扶正兼以祛邪;其二,患者症状左右偏重明显时,可遵"左侧病多在营分,右侧病多在气分"的辨治方法;其三,对于不同病位,可考虑参照经络辨证法,循经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