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应用PFNA、PFLP治疗,对两组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PFNA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PF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侧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虽高于PFLP组(95.0%vs 8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骨折端固定牢固、愈合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PF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1例,分别采用PFNA(A组,31例)和LPFP进行手术治疗(B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6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3个月。两种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1个月的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适用于转子间骨折,PFNA相对于LPF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和InterTAN组,各4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扶拐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均短(少)于InterTAN组(P<0.05)。住院时间、扶拐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低于InterTAN组(P<0.05)。结论PFNA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但PFNA较InterTAN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联合辅助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PFNA联合辅助钢板治疗21例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改良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5(19.9±3.3)个月。术中出血量180~300 (214.8±36.6) ml,手术时间120~180(149.5±14.9) min。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0例,复位良好8例,复位不佳3例。患者拄双拐不负重下地活动时间为4~8(5.67±1.24)周。骨折均愈合,时间13~24(17.5±3.3)周。术后未出现骨折移位、内固定断裂、髋关节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术后1年改良Harris评分为82~120(103.4±10.6)分,其中优15例,良4例,可2例。末次随访时,15例可完全负重行走;4例轻度跛行,可不扶拐;2例明显跛行,需扶拐行走。结论 采用PFNA联合辅助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可获得良好复位、坚强固定,患者能早期功能锻炼,减少了内固定失效、髋内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7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采用 PFNA 治疗30例、PFLCP 治疗4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结果70例均获随访,时间为6~24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 PFNA 与 PFLCP 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疗效。应用 PFNA 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方面优于 PFLCP,应用 PFLCP 治疗合并有严重骨质疏松或股骨颈内侧皮质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优于 PFNA。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9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4例采用PFNA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年龄分为A组(60~74岁)、B组(75~89岁)和C组(≥90岁),比较3组患者术前住院日、手术时间、术后输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半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和术后半年病死率。结果术前住院日、手术时间、术后输血量及术后半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3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血率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01)。术后半年病死率C组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PFNA治疗≥9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良好,但术后半年病死率较高,且术后输血率高,需特别关注血红蛋白变化。  相似文献   

7.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髋部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其发生率逐年增高。目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第三代Gamma钉已广泛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PFNA与第三代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75~84岁,平均79.9&#177;3.3岁。分别采用Gamma钉治疗17例和PFNA治疗19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负重下地时间、术后尖顶距(TAD)以及Harris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负重下地时间、术后TAD以及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PFNA与第三代Gamma钉内固定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APFLP)治疗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38例)与APFLP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以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少)于APF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4~25个月。PFNA组出现大腿疼痛1例; APFLP组出现螺钉松动、钢板断裂、创口感染各1例。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PFNA和APFLP治疗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合理选择。PFNA适应证更广,切口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材料的选择策略。方法对8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P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手术治疗,比较3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3种内固定方法的术后疗效。结果患者均随访12个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均优于DHS组和PFLP组(P0.001),骨折愈合时间PFLP组优于DHS组(P0.01)。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PFNA组均优于DHS组和PFLP组(P0.05),PFLP组优于DHS组(P0.05)。结论对于内科病情复杂、身体条件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建议优先采用PFNA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PFNA治疗4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40~120 min,术中出血量30~10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断钉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优38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7.8%。结论闭合复位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早期恢复髋关节功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2006年5月-2009年6月,笔者对13例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取出内固定,使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再次内固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7年4月-2008年10月,我们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Distorted proximal femoral anatomy can pose a great technical challenge dur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ifty-eight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ere performed in 51 patients with proximal femoral deformity from 1998 to 2006. All hips except 2 were treated with cementless prosthesis. Twenty-three patients had a retained hardware that had to be removed. Nonprimary cementless components were used in 22 (25%) femurs. In 21 (23%) hips, osteotomy was required to properly fit the cementless stem in the femur. At the time of latest follow-up (4 years on average), functional score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Radiographically, all femoral components showed stable bone ingrowth except 2 hips (3.5%) with stable fibrous ingrowth and 1 hip (2%) with loosening. There were 2 (3.5%) revisions in 2 patients for periprosthetic fracture and femoral loosening. The mechanical failure rate was 9% (5 hips). Despit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cementless femoral reconstruction provides a reliable and durable result in patients with proximal femoral deformi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近段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进行固定,对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并发症进行记录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6min,术中出血平均370ml。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5~20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6周;2例发生异位骨化并发症。参照Sanders髋功能评分标准:优42例,良10例,中4例,优良率达93.5%。结论PFN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FN内固定治疗60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结果术后随访55例,随访时间7~30个月(平均12个月).39例骨折接近解剖复位,疗效评定优28例,良9例,可2例;16例非解剖复位者疗效评定优5例,良9例,可2例. 结论仔细的外科技术和选择合适的PFN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当可以进行不切开骨折部位的闭合复位时,PFN是一种好的侵害小的治疗不稳定股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6.
2007年4月~2011年5月,我们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4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取得较好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62~90岁。骨折AO分型:A1型22例,A2型20例。均为闭合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5月~2014年10月,我们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4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43例,男16例,女27例,年龄56~83岁。均为闭合骨折。骨折按AO分型:A1型9例,A2型19例,A3型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6 d。1.2治疗方法椎管内麻醉。患者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