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现代汉语词典》对“信息”作了两种解释:①音信;消息。②信息论中指用符号传送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接收符号者预先不知道的。我们说文章是信息的载体,这里的“信息”显然是借用,意思是:文章凭借文字和图形所显示出来的知识、情景和观点。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就是文中重要的信息。文章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呢?一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二是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三是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怎样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呢?主要运用两遍阅读法。第一遍是通篇浏览,着眼于全文的整体阅读。先推敲文题。文章的题目往往不是概括了文章的基本观点、论述范围,就是浓缩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所写的主要事物。然后浏览正文,逐字逐句逐段地阅读,并伴之以把文  相似文献   

2.
《我的老师》海伦·凯勒一课,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两遍阅读,第一遍是常规阅读——大致熟悉课文的内容,感受文中强烈的师生感情,理解海伦·凯勒发愤图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安妮·莎利文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第二遍则指导学生做活动——从文中采集一些可供作文的精美文题。第二遍读的具体操作可分两步。第一步,自由寻找,发现文题。告诉学生方法:可直接搬用文中的短句,也可截取句子中的词或短语。第二步,重新组合,分门别类。把找到的这些文题按某个标准分成一个个的类型。以“我”命题的:《未来将带给我什么》《…  相似文献   

3.
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试卷第二大题是科技文或社科文阅读题。此题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其内容多是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或成果,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阅读此类材料的目标是准确辨别、接受和理解材料所传达的重要信息;阅读时主要运用逻辑思维。命题的目的是考查辨别、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题型是选择题。怎样做好此类题呢?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文体意识在课堂上比较普遍地得到重视,应是2011年版课标颁布之后。2011年版课标在“阅读目标与内容”的表述中,比以往的大纲或标准更明确地加大了对文体意识的关注。其中,与文体意识培养相关的表述占了很大比例,第一学段有3条(4、6、7),第二学段有3条(6、8、9),第三学段也有3条(5、6、8)。  相似文献   

5.
前年高考科技文阅读材料是偏重于“文史考辩”的论文,去年和今年恢复到纯科技说明的文体。从内容看.去年是“沙尘暴”。今年是“温室效应”,似乎环保类科普读物备受青睐。今年仍是4小题12分,从各个渠道反馈的信息看,与去年同类题相比,题目的清晰度更高,难度继续下降.但影响了必要的区分度。现将下面4道小题逐条解析于下。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2000年《考试说明》在“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求考生除了能阅读一般社科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外,还要“能阅读”一般科技类文章。这是对时代需要的一种回应,是很必要的。科技文,包括科技说明文和科技新闻,是以介绍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的。阅读科技文,首先要遵循文章阅读的一般规律,一般原则,如抓住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理清行文脉络(包括段间关系、句间关系等),运用解文方略(以文解文,以事解文,以理解文)等。  相似文献   

7.
高考英语听力试题从听的角度测试考生接受语言,尤其是掌握并获取语言交流中核心信息的能力。它由第一节单项听力(第1-5段,每段材料仅读一遍)和第二节整体听力(第6~10段,每段材料读两遍)两部分组成。单项听力对话材料简短,语言信息量小,所设问题大部分都为直接性的表层理解题,同学们往往通过认真读题,捕捉听力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即能找到正确答案。而整体听力它  相似文献   

8.
[考点解读]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2011版语文课标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其中“简单的议论文”是指结构清晰...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既要学会“读文”,也要学会“读图”。在当今视觉图像力量空前强大的“读图时代”,“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的引入赋予了新课标以时代的气息,  相似文献   

10.
点睛之语: 科技文阅读的重点在“理解”二字。大体上涉及到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分析有关研究人员在文中的观点、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等能力点。“理解”科技文主要指弄清选段中这样一些内容:1.介绍了哪一项科技新发明或  相似文献   

11.
对优化现代文阅读训练的三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让学生建立“依文解题”的阅读意识这是为了防止有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流于主观臆断,甚至认为老师给的答案过于死板,束缚了思维。为了让学生树立“依文解题”的阅读意识,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应每次只选取一项能力点作为训练目标,突出一点,不计其余,切实抓好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清楚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按能力要求自设障碍自我跨越。二、让学生养成标记重要信息的习惯重要信息包括四类。第一,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第二,文中的概括句,包括全文的概括句,也包括一层或一段的中心句,以…  相似文献   

12.
一、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特点(一 )分值比例大。由于现代文阅读能力是高校学生学习深造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因此近年高考都将现代文阅读作为最为重要的测试内容 ,所占分数比例也大。譬如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第三题“科技文阅读”与第四题“现代文阅读”的分值分别占“10分”和“2 0分”。 1999年第三题“科技文阅读”与第四题“现代文阅读”分值则分别为“12分”和“18分” ,尽管“微调” ,但总分值不变。(二 )难易区分度强。综观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 ,题目平实 ,重视基础 ,考查能力。题型稳中有变 ,在保持试卷结构、主客观题目、单选…  相似文献   

13.
文意的简约化,是指对所阅读文本的具体内容的概括以及对其理性内容的简缩,这是一个阅读选择的过程。它要求读者对依次展开的文本信息逐段、逐章、逐篇予以筛选、归纳,如抓住关键句、中心句,梳理文脉,贯通文气,点亮文眼,使全篇变成纲举目张的提要,化为统一贯摄的主旨。文意的简约化对于阅读有重要价值,是读书“由厚到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小窗     
此文前半部分用“坐享其成”反衬后半部分“亲自动手”——巧于安排材料。还须锦上添花的是:第一,转折要自然一点。第四自然段先宜说“随遇而安”的话,将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放到第五自然段后面去。第二,倒数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应改为“要用心去扮靓它”——不仅强调“用心感受”,而且凸显“自力更生”。  相似文献   

15.
选择型阅读     
1.通篇阅读,了解事实,掌握大意。先把短文从头到尾阅读一遍,找出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主题段和主题句,以明确短文所叙述的内容概况,把握全文脉络和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6.
《爱莲说》《陋室铭》《伤仲永》三篇文言短文 ,我们可以分五步来学习。第一步 :看“阅读提示”,明确各篇的重点。第二步 :默读课文 ,疏通文意 ,扫清文字障碍 ,理解文体“说”和“铭”。第三步 :有表情地朗读 ,品味节奏、韵律的美。朗读时要做到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想象文中描绘的“陋室”;2 .正确地读出节奏、停顿 ;3.通过有表情的朗读 ,体会作者的感情、文章的主旨。第四步 :围绕“阅读提示”中的重点进行学习。学习《爱莲说》,关键要抓住第一段的学习 ,来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第一段第四句作者写了“独爱莲”的原因 ,以排比句展示…  相似文献   

17.
一 记叙文阅读题记叙文阅读题是所有的文体阅读题中使用最为广泛、设计角度最为丰富的题型 ,其考点主要包括 :1 文体知识的理解。如记叙的要素、顺序、线索、中心与详略、结构方式、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2 文句的理解和品味。如①对词语、句子的品析。包括词语的选用 ;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 ;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含义和深层含义 ;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 (含修辞手法的运用 )。②对段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把握。包括找出关键句或中心句 ,明确段的中心意思 ;揣摩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理解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  相似文献   

18.
新编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十四课《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关于“刑于寡妻”一句的注释在文意上似与上下文不太一致。注释中明确地将“刑”解为“做榜样”。据此,“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一句译为“先给妻子做榜样,再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而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从“超北海”与“折枝”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思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第一板块“交流平台”呈现了本单元选文中的三个例句,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明贬实褒”的方法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感情。第二板块“识字加油站”让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识记汉字。第三板块“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题让学生体会十个以物喻人的词语的含义,第二题让学生体会冒号的用法,第三题让学生体会语气词的表达效果。第四板块“书写提示”安排了句段的书写。第五板块“日积月累”的内容为唐代罗隐的诗《蜂》。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有哪些特点?怎样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这是我们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