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玉米追肥,传统用的都是尿素,在近几年的玉米栽培中,尿素的使用比例在逐渐增加,致使玉米株高增加,抗倒伏能力下降等。氮钾追肥的应用将明显改善这一状态,提高玉米产量。氮钾追肥,除了具有尿素的作用外,它当中还含有一定的钾肥,一可以强壮玉米植株,提高抗倒伏能力。二可以提高玉米成色,好卖粮。三可以提早成熟。  相似文献   

2.
温海军 《蔬菜》2004,(12):11-11
五彩玉米新品种系内蒙古开鲁县蔬菜良种繁育场的科研人员2000年从美国农业协会引入我国的一个珍稀、水果型鲜食、爆裂加工专用玉米新品种,该玉米品种的引进填补了我国无加工专用玉米品种领域项目的一项空白。五彩玉米株高200~250cm,开展度80~100cm。植株长势旺盛,叶剑形上举;分蘖较多、一般都在6~12株左右,结穗较多,一般株结穗8~20个。五彩玉米籽粒红、黄、蓝、粉、白、黑等天然色并集一穗、籽粒皮薄富有光泽,鲜穗供煮食,香嫩甜糯、芳香四溢,其上好的商品性深受消费者欢迎。做罐头做菜、冷冻加工、做酒、做醋均可。老熟的籽粒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3.
大棚早熟西瓜套种鲜食玉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棚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栽培模式,以充分利用西瓜地爬生长的空间优势,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株高、穗位高极显著增加,同时植株的双穗率增加明显,产量极显著增加。可见,在南京地区进行大棚早熟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是可行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科学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对辣椒和玉米的不同套种方式进行了比较,以期探索最适种植方式,减轻玉米对辣椒的遮光影响,达到玉米和辣椒生长双促进、双增收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照少、光强弱的山区,辣椒套种玉米适宜的种植行数比例为4∶1,即4行辣椒(行宽2 m)套1行玉米(种植行宽1 m),辣椒和玉米均为双株栽培。  相似文献   

5.
姜田英 《西南园艺》2012,(3):28-29,45
农民施肥普遍“重氮磷、轻钾肥”,造成土壤严重缺钾,制约玉米持续增产增收。本文在灰棕紫泥土上进行玉米施钾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玉米施钾能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逆性,增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2)每667m2施K2O3~15kg,可使玉米增加产量33.9~112.1kg/667m2,增产6.5%~21.5%,平均每蚝K20增产玉米8.8kg,投入产出比为1:7.66;(3)在本试验范围内,以施K209kg/667m2最为合理,其产量和效益增加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根肿菌侵染的茎瘤芥(榨菜)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根肿菌侵染对茎瘤芥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肿菌侵染后茎瘤芥根系玉米素(ZT)含量和吲哚乙酸(IAA)含量均明显升高,ZT 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45~60 d 时远高于健康植株,其峰值出现在第50 天,约为健康植株根系ZT 含量的3 倍;IAA 含量则在55 d 后开始升高,其峰值出现在第70 天,约为健康植株根系IAA 含量的4 倍;侵染后第85 天,发病植株根系ZT 含量和IAA 含量均下降至与健康植株相近。  相似文献   

7.
以马铃薯玉米2∶1行比,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海拔950m)研究了不同品种、窝距、间距、带宽下马铃薯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马铃薯品种是影响株高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带宽;套作群体马铃薯株高和茎粗高于单作;在费乌瑞它的整个生育期玉米对其株高的影响不明显;套作玉米的遮阴效应影响晚熟马铃薯长势,带宽越大影响越小,同时马铃薯长势还受自身密度的影响。2.各马铃薯品种叶、茎及块茎干重在块茎形成期及之前套作与单作差异不大,块茎形成期后套作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单作;套作加速了马铃薯叶片的衰老。3.生育前期马铃薯植株高于玉米,玉米群体光合有效辐射竞争处于劣势;套作中马铃薯光合有效辐射低于单作,随着叶面积的增加,所能获得的光合有效辐射逐渐减少,上位叶对下位叶的遮阴率上升,叶面积与遮阴率呈现对数关系。4.套作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叶片的Chla+Chlb含量,共生期短的早熟品种提高较小;套作降低了马铃薯叶片的Pn,Gs,Ci和Tr含量。5.带宽越大,大中薯率越高;鄂马铃薯5号在中等密度下产量最大,费乌瑞它密度越大产量越高;而玉米的产量与带宽及马铃薯密度的关系不明显,与费乌瑞它套作的玉米各处理的总产量要高于其他品种的处理,套作玉米的空秆率要高于净作,单穗重小于净作。套作LER(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呈现明显的套作优势。  相似文献   

8.
房玉林  宿景霞  郑颖  张稼涵  薛雯 《园艺学报》2012,39(7):1225-1234
 以盆栽‘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对筛选自甘肃莫高、陕西泾阳、陕西杨凌和山西永济等地葡萄园土壤中的3 株菌根真菌和5 株溶磷真菌促生能力进行考察,测定了目标菌株对‘红地球’葡萄株高、干质量、叶绿素含量、植株含磷量和土壤有效磷、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等11 个相关指标,利用SPSS 软件对这些促生效应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利用因子得分进行综合评价。提取4 个公因子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11 个指标,并命名为:生物量因子(F1)、蒸腾作用因子(F2)、土壤有效磷因子(F3)和光合作用因子(F4)。其中生物量因子(F1)对原指标体系的方差贡献率最大,因此,F1 因子所包含的植株株高、植株干质量、含磷量及叶绿素含量是评价真菌促生效应最重要的生物量指标。综合分析结果得出,3 株菌根真菌的促生能力明显高于5 株溶磷真菌。而溶磷真菌中,MG-(1)的促生能力最高,其余真菌虽有一定的促生作用,但促生能力低于平均水平,其能力大小依次为YL-D >JY-B > YL-F > YJ-7。  相似文献   

9.
辣椒与鲜食玉米间作可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空间发挥个体优势,提高产品产量与品质.由于辣椒植株相对较矮,可增加鲜食玉米的通风透光性,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鲜食玉米植株较高,可为辣椒遮阳,减轻辣椒日灼病、病毒病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 1 间作方式与密度 畦宽2 m、沟宽40 cm、沟深25 cm为一个种植带,在畦两边20 cm处种2行鲜食玉米,中间种3行辣椒,行距40 cm,辣椒株距30 cm,鲜食玉米株距25 cm,667 m2栽辣椒约3 000株、鲜食玉米约2 500株. 2栽培要点 2.1 整地、施基肥 前茬结束后,及时深耕冻垡.定植前7~10天整地盖地膜,有利于提高地温,一般于3月中旬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 kg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 kg,旋耕后整地作畦,每畦铺设2条喷灌带,然后用地膜覆盖,准备定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蔬菜》1996,1(2):21-0
"八五"期间育成的蔬菜新品种简介(二)3辣(甜)椒3.1中椒7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育成。中椒7号为早熟甜椒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56.6cm,开展度59.6cm。第一花着生节位在8~9叶。果实灯笼形,果色深绿,果大,单果重100~120g,肉...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2015,(13)
以贵单8号为实验材料。设置3200株/667m2、3600株/667m2、4000株/667m2、4400株/667m2、4800株/667m2五个种植密度处理,分析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玉米的产量以及生育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种植密度越大,玉米群体会对水分、光照、养分等产生竞争,有的玉米因为接受的光照不足营养缺乏,导致生长缓慢,反而玉米的高度和穗位高下降;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产量也会增加,但是密度达到一定的范围,玉米的产量会相应的减少;反而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长期没有什么很大的影响。以4400株/667m2的密度种植玉米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细菌性茎腐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以及授粉结束后1~2周,表现出来的症状先是中上部叶片萎蔫,继而植株茎中部出现水渍状液体并发出恶臭味,然后整株死亡;如果防治不得当,全  相似文献   

13.
栝楼雌雄植株激素和多胺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芸  钟章成  王小雪  谢君  杨文英 《园艺学报》2010,37(10):1645-1650
在栝楼生长发育各阶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对雌雄植株叶片内源激素及多胺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吲哚乙酸(IAA)含量在所测定的生长发育期,雌株始终高于雄株,而脱落酸(ABA)含量雌株始终低于雄株;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1/3)含量在营养生长期雄株高于雌株,雄株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迅速下降,而雌株继续保持上升趋势,直至雌株进入生殖生长期后才迅速下降。雌株叶片中亚精胺(Spd)含量极显著高于雄株;精胺(Spm)含量在营养生长期雄株显著高于雌株,而在雌株进入生殖生长后雌雄株间差异不显著;腐胺(Put)含量在营养生长期雄株显著高于雌株,而在雌株进入生殖生长后雌株显著高于雄株。试验结果表明:高含量的IAA和Spd有利于栝楼雌花发育,而高含量的Put和Spm有利于雄花发育。当雌雄花盛开后,多胺均呈下降趋势,Put和Spm在雌雄株间含量差异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4.
王远丽 《长江蔬菜》2013,(20):35-38
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高浓度噻苯隆,会直接导致莴笋的功能叶、幼叶受害,同时会因为代谢导致新生叶片受害。在摘除死亡叶片后,正常管理下,莴笋植株可恢复生长,最终成熟;使用高浓度(〉0.10%)噻苯隆,会使成熟莴笋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质量、叶中脉质量、叶片长宽比、根部质量、产量下降,而叶面积指数、品质提高;使用低浓度(0.05%)噻苯隆,可提高莴笋植株的叶片质量、叶中脉质量、茎部质量、株高、茎粗、产量。  相似文献   

15.
罗平  黄显 《中国蔬菜》2011,1(19):52-53
甜玉米是普通玉米的一个变种,又称水果玉米,
主要加工成甜玉米罐头或以鲜果穗上市,炒菜、生食
均可,因种植甜玉米的经济效益较好,推广面积越来
越大。2007 年开始,笔者在广西忻城县北更乡试验
行株定向移栽种植技术,即将撒播后育成的甜玉米
幼苗,采用固定方向进行移栽,定植行东西走向,植
株叶片南北向展开,行间植株“品”字形交叉定植。
2009 年这一种植技术在广西金秀县头排镇试验示范
推广3.5 hm 2,比普通种植方法提高产量20% ~25% 。
以种植超甜玉米品种广甜3 号为例,平均每667 m 2
产鲜苞1 282 kg,高产田达1 300 kg,增产21.3% 。该
技术在甜玉米种植中出苗率高,增产显著,得到当地
农民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刘瑞生 《中国蔬菜》2005,(10):130-130
金甜678(蜜脆678)为中熟超甜型玉米新品种,在黄淮海区域试验中连续两年产量居参试品种之首,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其母本MU11—13是1998年用引自南斯拉夫的甜玉米自交系ZP103与甜玉米杂交种1835杂交,再从杂交后代中选株自交6代获得的超甜型玉米自交系。父本H9120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1998年冬在海南从含有sh2基因的超甜玉米群体CBT2中选择雌雄协调、农艺性状优异、商品性好的单株,连续5代自交,获得了性状稳定、品质优良的超甜型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17.
松华 《花卉》2009,(5):31-31
一、春天(3~5月)购得开花株时 春天气温变高,是培育植株的好时期。但是,这个时期市场出售的植株,在整个冬天都是在最低温度20℃以上的生产温室内培育的,故植株不太耐寒。  相似文献   

18.
万友名  马宏  刘秀贤  赵振刚  李正红 《园艺学报》2018,45(11):2271-2272
‘香妃’是从馥郁滇丁香[Luculia gratissima(Wall.)Sweet.]野生种群的天然变异植株中选育而来。多年生常绿灌木,株高可达2.5 m,株形开张;叶片纸质,椭圆形,叶形指数2.57;聚伞花序;开花时萼片半开张,绿色,背面多柔毛;花冠管长(3.57 ± 0.16)cm,花冠直径(3.40 ± 0.26)cm,淡紫粉色,花冠裂片间无附属物;短花柱,观赏性强。  相似文献   

19.
莫爱琼 《花卉》2016,(24):96-98
1不同配方施肥处理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从田间观察结果可以看出,不施肥(N_0P_0K_0)处理区的玉米植株矮小,果穗短小,百粒重较轻,有明显的早衰现象,N_0P_0K_0处理区的玉米植株生长较矮叶色淡黄,有较明显的缺N现象,而N_3P_2K_2处理区的玉米茎叶密,叶色深绿,果穗较长,百粒重较重,N过多现象不明显,其它配方施肥处理区的玉米生长植株的群体结构表现比较一致。2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各配方施肥处理的产量验收结果不施肥N_0P_0K_0处理产量最低6043.65kg/hm~2;而N_2P_2K_3处理的产量最高9853.17kg/hm~2,比不施肥的产量高了3809.52kg/hm~2,增产63%。  相似文献   

20.
孙学保 《中国甜菜》2014,(2):46-47,58
研究了饲用型甜高粱在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全膜双垄沟灌栽培、全膜覆盖平作栽培、露地栽培)对土壤含水量、植株外部形态及产量的影响;单茬收割以及不同株高条件下2茬收割、3茬收割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能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水,使植株茎秆含糖率增加,显著增加株高和产量,尤其全膜覆盖平作处理较露地栽培水分利用效率高70.52kg/(mm· hm2),增产41.74%.收获两茬产量要比收获1茬高10.98%,比收割3茬高18.64%;在收割两茬的情况下,头茬株高150cm时刈割总产量比头茬株高200cm时刈割总产增产4.49%.在生育期只有150d左右的区域,饲用型甜高粱可选择两茬或单茬收割,头茬在株高150cm左右收割,二茬收割时间在早霜来临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