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少腹逐瘀汤联合经痛消方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经痛消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少腹逐瘀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凝血因子、低切黏度、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少腹逐瘀汤联合经痛消方治疗寒凝血瘀型PD患者疗效较好,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血液流变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VAS评分都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全血中切与全血低切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更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和对照组各60例。温通针法组取关元、三阴交、十七椎、地机施以温通针法,次髎、合谷、太冲运用平补平泻法;对照组选穴同温通针法组,运用平补平泻法。2组均于月经来潮前5~7 d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7次,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价治疗第1、2、3个月经周期末的疼痛程度,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VAS和CM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温通针法组VAS和CMSS评分明显低于同周期对照组(P0.05)。温通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73.33%(4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能明显缓解痛经症状、缩短疼痛时间,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振山  秦艳梅  李英华 《河北中医》2012,34(11):1609-1611
目的 观察温通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36例子温通针法,中药组36例予补阳还五汤,针药结合组36例予温通针法加补阳还五汤.3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61.1%,中药组总有效率66.7%,针刺结合组总有效率86.1%,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针刺组(P<0.05).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针药结合组改善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P<0.05).结论 温通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牛倩  王晓 《新中医》2016,48(7):241-243
目的:观察温经消癥止痛汤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痛经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筛选EMT痛经病例共82例,将全部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中途退出1例,实际研究病例数40例,采取孕三烯酮胶囊,每次2.5 mg,每周2次,口服,第1次于月经第1 d服用,3 d后服用第2次,以后每周相同时间服用;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温桂消癥止痛汤治疗,每天1剂,常规水煎,每天2次;给予饮食调理等中医护理干预。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疼痛评分、临床疗效;检测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和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高切、中切、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经消癥止痛汤联合孕三烯酮胶囊及中医护理治疗EMT痛经寒凝血瘀证疗效确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痛经汤联合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5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痛经汤+隔药灸治疗,中药组仅服用痛经汤治疗,隔药灸组仅使用隔药灸治疗,各组患者均于经前5日起治疗至月经第2日,共观察3个月经周期,计算各组总有效率,并记录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中药组84.0%及隔药灸组80.0%。治疗后各组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联合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中药组和隔药灸组(P﹤0.05)。结论:痛经汤联合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效果优于单纯口服痛经汤或单纯隔药灸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灌耳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妇产科门诊的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穴位贴敷治疗,研究组联用穴位贴敷与灌耳疗法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肛门坠胀、肢体畏寒、腰骶酸痛、小腹冷痛),评估2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CM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CM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8%(44/45),对照组为82.2%(37/4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灌耳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痛经程度,减轻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原发性痛经(PD)寒凝血瘀证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PD寒凝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栓纳肛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在PGF2α、PGE2、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PD寒凝血瘀证可调节血清前列腺素浓度,改善盆腔血液微循环指标,从而减轻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9.
余剑灵 《新中医》2019,51(2):73-76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丸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痛寒凝血瘀证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慢性盆腔痛寒凝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多西环素片,予低频脉冲电刺激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丸。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寒凝血瘀证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8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寒凝血瘀证症状(下腹胀痛、带下量多、形寒肢冷、带下色白质稀、经期腹痛加重)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5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血浆黏度及高切、中切、低切全血黏度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4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丸治疗慢性盆腔痛寒凝血瘀证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下调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谢湘云 《中医药导报》2007,13(12):73-73,76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病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BY-N6A自动清洗旋转式黏度仪等测定慢性肺心病血瘀证患者、非血瘀证患者与健康成人的血流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血瘀证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全血的高切、中切、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及血浆黏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全血高切、中切和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均较非血瘀证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电泳增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慢性肺心病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改善人体血液微循环,预防和治疗慢性肺心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极显著(P0.05,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说明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为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64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及其一般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21.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大多数处于较差和较好的等级,社会领域评分处于较差和差的等级;(2)寒凝血瘀证PD患者的生理领域与病程呈正相关,与证候评分、VAS评分、CMS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呈负相关(P0.05);心理领域与病程呈正相关,与CM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社会领域与CM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环境领域与年龄、CM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生存质量感受与病程呈正相关,与证候积分、VAS评分、CMSS评分呈负相关(P0.05);健康状况感受与证候评分、VAS评分、CMS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寒凝血瘀证PD患者的心理治疗和社会关系的调整。证候积分、VAS评分、CMSS评分是影响寒凝血瘀证PD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对这些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提高PD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伴痛经患者采取温经化癥汤结合健脾和胃、调补任脉针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EMT(寒凝血瘀型)伴痛经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分组,观察组25例采取温经化癥汤结合健脾和胃、调补任脉针法,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小腹冷痛、经血量少、畏寒、面色青白、经色紫暗)、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血清学[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MMP–9/TIM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CMSS评分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MMP–9/TIMP–1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寒凝血瘀型EMT伴痛经治疗中给予中医温经化癥汤结合健脾和胃、调补任脉针法更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体内血清学水平,减轻治疗后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5)采用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n=35)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2组受试对象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以及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PT、APTT、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凝血指标:PT、APTT、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激活纤溶系统,调节血液黏度,从而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前列腺素E_2(PGE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腹痛改善状况,检测患者前列腺素和β-EP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GE2和β-EP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而PGF_(2α)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GE2、PGF_(2α)及β-EP含量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通过调节子宫生殖内分泌系统,改善子宫功能活动和盆腔局部血液循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对肾虚血瘀证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Harris评分、VAS评分、骨密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骨代谢指标(OPN、OPG、OST、CTX-Ⅰ)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arris评分、VA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OPN、OST、CTX-Ⅰ降低(P<0.05),骨密度增加(P<0.05),OPG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 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可提高肾虚血瘀证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增加骨密度,减轻疼痛,改善血液流变学、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对CKD2~3期患者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及肾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CKD2~3期患者80例,根据中医血瘀证评分标准分为轻、重度,符合血瘀证患者给予肾康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瘀证评分、血瘀证分级、Scr、BUN、Alb、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CD62P、CD63及e GFR的变化。结果:肾康注射液治疗后,CKD2~3期患者血瘀证评分、Scr、BUN、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CD62P及CD63值均较治疗前下降,而e GFR较治疗前升高。结论:血瘀证普遍存在于CKD2~3期患者中但以轻度居多,肾康注射液可改善患者的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联合骨搬移治疗胫骨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2例胫骨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用骨搬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补肾活血汤治疗。观察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单核细胞黏附分子(ICM-1)、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CM-1、IL-6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骨搬移对胫骨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有积极影响,能够提高患者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患者的炎性指标水平,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6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卡松曲服应力均有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卡松曲服应力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及卡松曲服应力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柴雅倩  陈群  徐志伟 《中医杂志》2007,48(8):733-734,744
目的探讨瘀血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管超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81例瘀血舌患者辨证分型分为痰凝血瘀舌组、气虚血瘀舌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彩色多普勒指标的检测。结果痰凝血瘀舌组其舌下动脉的搏动指数与血液流变学的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正相关,气虚血瘀舌组其舌下动脉的搏动指数与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舌血流的改变对于疾病影响微循环出现的变化是比较敏感的,为中医基本理论探讨及临床诊断治疗都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并且反映了中医临床病证中的某些病理变化,从而为中医诊断客观化提供了值得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