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棉籽油中脂肪酸不同的酯化方法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棉花籽中棉籽油进行了提取,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对它们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酯化方法1和酯化方法2分别鉴定出11种和7种脂肪酸,占棉籽油总量的96.16%和98.32%,方法1酯化的棉籽油中鉴定出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7.26%,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0.24%,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4.27%;方法2酯化的棉籽油中鉴定出的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7.12%,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8.00%,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5.51%。  相似文献   

2.
外标-气相色谱-质谱法准确测定猪肉中的14种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标-气相色谱-质谱法准确测定了猪肉中14种脂肪酸的含量和百分含量,并与峰面积归一化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两种方法都测出猪肉中8种主要的脂肪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反油酸、油酸、亚麻酸、亚油酸。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高含量脂肪酸结果较为准确,测定低含量脂肪酸则误差较大。同时对相关国标中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脂肪提取用溶剂浸提法代替索氏提取法,脂肪酸甲酯化用碱常温催化酯交换法代替先皂化、再甲酯化的方法。方法学试验结果表明:14种脂肪酸甲酯的线性回归相关指数R2皆大于0.992、加标回收率皆大于75%、而样品平行测定3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皆小于5%。该方法简便、环保、准确性好、精密度高,完全满足猪肉中脂肪酸的分析需要,可广泛应用于猪肉等肉类样品中脂肪酸的日常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蚕蛹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其酯型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碱液浸泡法从蚕蛹中提取总脂肪,经甲酯化后,采用GC/MS法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百分含量,并用核磁共振 1H NMR法鉴别其脂肪酸的酯型。蚕蛹油中含有15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71.20%,亚麻酸的相对百分含量高达32.06%,其存在形式主要是脂肪酸甘油酯。  相似文献   

4.
通过与无机砷的2种国标提取方法的实验对比,建立高效、快速的微波辅助提取稻米中无机砷的方法,以0.3mol/L盐酸为提取剂,在60℃、固液比1:20的条件下微波加热提取15min,并用1%的L-半胱氨酸完成对As(V)的预还原。方法回收率为As(Ⅲ):94%~108%、As(V):92%~101%,精密度为2.94%,检出限为0.086μg/L,可准确用于稻米中有毒无机砷的定量检测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标GB 5413.36-2010《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中提供的方法对奶粉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实验中首先用有机溶剂对奶粉中的脂肪进行提取,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对提取的脂肪进行甲酯化,形成脂肪酸甲酯。最后,再用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分离顺式脂肪酸甲酯和反式脂肪酸甲酯,并进行外标法定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对食用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脂肪酸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食用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以亚麻籽、葵花籽、核桃为例,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主要脂肪酸的含量。三类油料作物脂肪酸组成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分别是:亚麻籽65.56%,葵花籽78.50%,核桃69.77%,与动物油脂中必须脂肪酸的含量相比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7.
茶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茶籽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 (GC/MS) 测定方法。茶籽油经正己烷提取和三氟化硼衍生,用HP-5MS毛细管柱分离。用所建立的方法比较茶籽油、橄榄油和其它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含量。并分析茶籽油、茶籽及加工副产物中的脂肪酸水平。  相似文献   

8.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加速溶剂萃取(ASE)技术对食品中的油脂进行富集,经甲酯化反应后,通过HP-88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测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在提取温度125℃,提取压力1500psi,以正己烷/二氯甲影甲醇(3:2:1,V/V/V)可对食品中反式脂肪酸进行有效提取,以C16:1-t9为例,该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6.1%~99.3%,相对标准偏差为0.5%~2.3%,最低检测限为2.0μg/mL,顺、反式脂肪酸分离良好。该方法简单、快速、所耗溶剂少、效率高,适用于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野生北五味子和种植北五味子中的脂肪油,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北五味子中有7种脂肪酸,种植北五味子中有9种脂肪酸,两者主要成分均为亚油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88.56%和76.64%。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亚油酸进行定量分析, Kroma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V(异丙醇)∶V(乙腈) = 35∶65的混合溶液,柱温25 ℃,检测波长205 nm, 回归方程为y= 28 056x - 181.57,γ= 0.999 9, 变异系数小于1.35 %,回收率为98.8 %~109.1 %。  相似文献   

10.
小米是传统食粮,又是现代保健珍品。小米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5%,有益于防止动脉硬化;含有的维生素B1位居所有粮食之首,对预防和缓解心脏病有显著疗效;含铁量极其丰富,且易被人体吸收;小米的食用粗纤维含量是稻米的5倍,可以促进人体消化,是北方地区群众非常喜爱的食粮。由于晋城市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生产的小米品质非常优良。2010年,多家媒体对泽州县鲁  相似文献   

11.
食用植物油掺假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某些食用植物油中掺入矿物油的情况,采用柱层析法对被检食用植物油进行分离, 对分离的油分别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 质谱法进行鉴定,再以红外光谱法对分离的油进一步确认。该方法适用于分析食用植物油中是否掺加了工业矿物油。  相似文献   

12.
顶空-气质联用法测定潲水油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找煎炸油、潲水油和正常食用植物油的成分差别,采用静态顶空与气质联用法分析潲水油样品和食用植物油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食用植物油氧化变质的二级产物为醛类物质,脂肪酸小分子是由植物油二级氧化产物进一步氧化而得;潲水油中已存在大量的氧化产物脂肪酸小分子,说明潲水油已过度氧化。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法找到了潲水油与正常食用植物油主要差别成分: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小分子脂肪酸中一种、两种或者多种。其中丁酸是最重要的特征性指标,在丁酸检出而其他脂肪酸未检出的情况下也可以判定待测油样为地沟油。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方法提取侧柏叶中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酶提取法(CE)、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水蒸气蒸馏-萃取法(DSE)三种方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均有差异。酶提取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鉴定出3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雪松烯,占挥发油总量的41.25%;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鉴定出29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雪松醇,占挥发油总量的39.06%;水蒸气蒸馏 萃取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鉴定出3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雪松醇,占挥发油总量的31.43%。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汽蒸溜法分别提取油松叶与尖叶松叶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法分离, 质谱法鉴定结构。分别从油松叶和尖叶松叶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37种和34种化学成分,鉴定出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8.67% 和98.54%。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繁缕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生繁缕全草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鉴定出49种成分,占总油量的69.32%。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醇和烷烃及其衍生物是繁缕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的50.47%;已鉴定成分中的脂肪醇占总挥发油的25.48%,而其中不饱和脂肪醇占总脂肪醇的78.49%。此外芳香族化合物占13.27%,还有少量酯和蒽的衍生物等。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微波辅助衍生化GC-MS测定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含量,使用校正变换矩阵法对食用植物油的成份进行测定的方法。对微波衍生化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建立的校正模型对40种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棉籽油、棕榈油的二元、三元、四元、五元人工合成样品进行了计算预测,所有样品的平均预测误差都小于5%。对8种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其中有3种掺伪样品,所测调和食用油的结果与标签标示结果相符性较好。本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测定食用油中各成份含量或定性、定量鉴别掺伪成份。  相似文献   

17.
陈华  辛广  张兰杰  张博 《质谱学报》2007,28(3):152-157
采用纤维素酶提取法(CE)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DSE)对没药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中分别鉴定出34种和38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分别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0.05%和67.95%,共同组分中含量最多的是乙酸辛酯和辛醇。  相似文献   

18.
The essential oils from Saussurea tridactyla were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s were analyzed by GC/MS, and 23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which account for 90% of the total essential oils.  相似文献   

19.
广西柳州产马尾松和湿地松松针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广西柳州产新鲜马尾松和湿地松松针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别对两树种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马尾松松针挥发油中分离出96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离子流的93.13%;从湿地松松针挥发油中分离出133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离子流的88.83%。两树种松针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大致相似,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以及少量萜烯的醇、酯类化合物,但在含量上有较大的差别。马尾松松针挥发油中α-蒎烯的含量约为湿地松的3倍,而后者的β-蒎烯含量是前者的1.2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