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珠江上游经济文化发展研究罗平布依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建构张永刚 (1 0 0 1)…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互动与协调巴春生 (1 0 0 6 )…………………………………论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杨黔云 (1 0 10 )…………………………………论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坚持和创新李继红 程 波 (1 0 14 )………………………以法制手段加强对珠江源生态环境 的治理保护龙明礼 (1 0 18)………………………滇东彝族“确哦”“确比”探微张宏伟 (2 0 2 3)………罗平布依族村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 发展探析杨 筠 (2 0 2 7)……………………  相似文献   

2.
作为壮民族的文化代表之一的刘三姐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是与壮民族的文化空间建构与文化认同分不开的。刘三姐山歌文化现象的深层底蕴其实就是壮民族及其地区文化空间建构和认同的巨大隐喻,她的形成与流传过程就是壮族独特的“他者文化空间”、“身体文化空间”、“公共空间”、“认同空间”、审关及其他空间的建构和认同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云南罗平布依族代代传唱的婚恋歌谣数量多、内客丰富 ,是研究罗平布依族婚姻习俗的珍贵资料。它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早期的“兄妹婚配”血缘婚姻形式 ,还反映了流传至今的“不落夫家”奇异婚俗 ,以及以歌传情等独特的婚恋嫁娶过程  相似文献   

4.
罗平布依族是一个内心精神世界十分丰富的民族,在他们口耳相传的民间学中含而不露地表达了这种情感。它的特点是:(1)崇拜与恐惧神灵并行不悖;(2)幽默、诙谐生存的状态;(3)充分展示人性的优缺点;(3)外柔内刚。只有了解了这些特点,才能解读布依族男人、女人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是新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诗意化”的语言表达,其生态文化内涵价值厚重,特质明显,主要体现在:其一,注重人本情怀;其二,强调和谐发展;其三,追寻民族复兴;这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涵价值体现,是我们党执政兴国为民理念的最新阐释,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土民族文化的价值与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民族化生态日益显示出其独特而昂贵的价值,民族化生态不可移植,不能复制,不会再生。在黔西南,特定的地理条件使其保存有许多具有原始性,原生性的少数民族化,它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根”,西部化开发必将民族化生态推到极其显耀的位置,然而本土民族化正处于快速度消失之中。为弘扬优秀的民族化,亦为留住这块土地上的“根”,当务之急,应及早地采取多种措施,抢救民族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对布依族文化生存状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布依族化的生存状态和其他少数民族化的生存状态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是正消亡的化,它的特点是:(1)依靠地理的偏僻、封闭得以保存;(2)依靠顽强的民族精神得以生存;(3)物质发展的速度和化消亡的速度成正比。因此,建立民族化生态村,有重点地保护布依族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朝鲜古典说话集中体现着朝鲜民族的文化意识,要约之:(1)它具有人本主义文化意识,体现着下向的慈爱与和谐的伦理;(2)受巫俗思想影响,具有急功近利的现世功利主义文化意识;(3)朝鲜因其半岛的地理环境及其外来的文化影响,其民族具有“智”、“力”均衡的文化意识;(4)朝鲜的说话文学是以花郎道思想为中心,杂糅其他外来文化因素,体现着方圆调和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言意论"的现代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意关系是中国古代论不断探讨的重要的学理论问题,它缘起于日常表达中的言意困惑,上升而为学表达中的言意辨析,形成中国古代独特的言意理论。从现代角度观之,言意论包含着丰富的化价值,主要体现在:(1)使中国古代学话语方式体现出本体论意义;(2)在这种学话语中触及了中国独特的认识论方式;(3)促成了中国学创作特色,并实现了中国学理论的独特建构。  相似文献   

10.
人类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化观念的创新和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工业明的发展,由于没有把它看成是化价值的对象,出现了诸多困境和危机,其本质就是化的危机。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化观,要求人们必须克服片面的经济发展观,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对化观念进行整合与创新,形成一种站在人类生存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建构起全球性的“大化观”,从而为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科学的化理念。  相似文献   

11.
罗平布依族民间学在对生命的关怀层面上表现出浓烈而独特的神性意识,其中在对万物来源的认识及对生命的转换两大板块上体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罗平县布依族民间学在“万物有灵”自然崇拜认识观和调和对比美学观基础上,形成了传达起源认识、记录生产经验、规范生活行为的社会话语功能以及寄托爱情追求、凸现坦诚性情的审美话语功能,功能的实现表现出与作家学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村寨的调查发现,布依族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处于落后状况,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技术落后,生产未形成规模经济,市场观念淡薄等问题。在对农业生态系统恶性循环的根源与现状做出系统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围绕建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这一中心环节,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提出了布依族聚居区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为个案,分析民间传统工艺的特点,以及为什么要留住工艺、如何留住工艺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谈谈如何来保护民族文化,特别是对民间工艺在今天都市化的过程中,以休闲方式予以传习的现象倍加关注.通过分析,以期对如何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广西龙胜大寨红瑶个案,分析了民族旅游对社区教育的影响,认为民族村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文化传承方式都发生了大的变迁,同时,面临消失的传统文化在旅游中得到了复兴,红瑶人的价值体系也在旅游开发中被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6.
年会的学术探讨自觉站在国际学术前沿,将中华各民族、各族群文学作为完整文化共同体的有机部分来考察,注重揭示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文化多样性,围绕"表述中国文化"的主题和以下四个分论题展开了热烈而精彩的学术交流:(1)民族/民间文学的历史功能与现实境遇;(2)民族志的纪实和想像;(3)文学人类学的两岸对话及中外对话;(4)文学人类学的教学及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文化保护的视角,解读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民族发展的积极效应。旅游的适度开发与有效控制,可以削弱旅游的消极影响,扩大积极影响,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社区参与可以强化社区居民的自我意识,增强社区认同感,促进传统文化的延续。研究者应该避免夸大旅游对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避免把自身的价值取向强加在研究对象身上。  相似文献   

18.
服饰是人类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服饰的形成和变化,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该民族的发展和演化。罗平多依村布依族服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穿着上,总的变化趋势是民族传统服装的穿着越来越少。服饰的变化,表明的是现代服饰文化对传统服饰文化的挑战和胜利,也反映了在外来文化的传播和借取中当地人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民族高校的优势,对民族地区高校引领民族民间休闲体育的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具有有诸多优势:人才的优势、设施优势、学缘优势、学科优势和人文优势。地处民族地区的高校引领民族民间休闲体育的路径有: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广场民族健身操项目、民间吉庆体育项目、民间祭祀体育项目等,从而促进民族民间休闲体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