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结果术后24h复查头部CT示血肿残余量〈10ml87例,10-30ml21例,〉30ml 11例。本组死亡12例(10.0%),其中术后再出血、严重脑水肿、家属放弃积极治疗而死亡6例,因呼吸衰竭死亡4例,因肾功能衰竭死亡2例。108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6个月,按照日常生活能力分级:I级15例(12.5%);II级34例(28.33%);III级41例(34.17%);IV级15例(12.5%);V级3例(2.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创伤小、操作简捷、手术时间短、术中直视下彻底止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性Ⅲ级脑出血早期外科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喊压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两种术式早期治疗高血压性Ⅲ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同期收住的121例高血压性Ⅲ级脑出血患者,78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小骨窗组),43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大骨瓣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行临床随访,综合比较其临床疗效、血肿清除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大骨瓣组在血肿清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除外消化道出血)、死亡率和1个月及6个月随访疗效等方面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中却明显高于小骨窗组(P〈0.05),同时在手术时间和输血量等方面小骨窗组明显少于大骨瓣组(P〈0.01)。结论在高血压性Ⅲ级脑出血病人的早期手术治疗中,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可作为首先考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分别采取微创小骨窗开颅47例,大骨瓣开颅14例.侧脑室前角穿刺尿激酶法17例,分析3种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疗效、预后及相关因素。结果三种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全组病例中,日常生活能力预后分级1—3级52例(66.7%),4~5级14例(17.9%),死亡12例(15.4%)。结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尽早清除血肿,确切止出,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中等量(30~60 ml)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02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小骨窗开颅术112例,大骨瓣开颅术90例。术后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动能力(ADL)分级评估患者预后,DAL Ⅰ~Ⅲ级为有效。结果 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0.8) h和(3.2±1.6)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50.0±85.0)ml和(520.0±90.0)ml,有效率分别为(80.4%,90/112)和(64.4%,58/90)。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较大骨瓣开颅术明显减少(P<0.05),而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对于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开颅术临床疗效优于大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高血压脑出血两种外科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改良翼点大额颞骨瓣开颅清除术(大骨瓣组,30例)和颞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30例)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21d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预后,小骨窗组与大骨瓣组ADL I~Ⅲ级分别为21例(70.0%,21/30)和12例(40.0%,12/30),两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0%(3/30)和3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安全、脑组织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也有血肿不易引流,容易再出血等缺点。应根据不同病情,采取最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术式治疗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方法及其适应证的选择和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月-2003年7月采用定向引流、小骨窗开颅及骨瓣开颅三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58例,按照GCS评分和血肿量各分为3个亚组,并对各不同术式的手术适应症和疗效作一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对高血压脑出血GCS评分较高(11~14分)、血肿量较小(20~50mL)的病人选用定向引流可降低致残率,中等量血肿(51~80mL)的病人采用小骨窗开颅能明显减少致残率,巨大血肿(〉80mL)的病人采用骨瓣开颅能明显降低死亡率。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三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但小骨窗开颅具有手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并能及时有效地解除脑受压的特点,现不失为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直视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出血后6-7h内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6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分级,Ⅰ级8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6例,无植物生存,死亡6例。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创伤小,直视下血肿清除彻底,止血确切,能较迅速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微创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7年以传统开颅手术和显微镜下小骨窗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36例,并对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人出院三个月后按照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类,传统方法组ADLⅠ~Ⅲ级57.3%,显微镜下小骨窗微创组73.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显微镜下小骨窗微创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6h内超早期手术,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结果血肿完全清除36例,血肿清除〉95%11例。术后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随访3~6个月,Ⅰ级9例,Ⅱ级14例,Ⅲ级15例,Ⅳ级6例,V级3例。结论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是一种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骨窗微创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和评价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大量(40毫升以上)脑出血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及一系列术后措施,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57例。结果按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3例(占5.3%),Ⅱ级3例(占5.3%),Ⅲ级21例(占36.9%),Ⅳ级15例(占26.4%),死亡12例(占21.1%),自动出院3例。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在发病早期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08~2009-08收治的80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6 h内采用幕上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80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1、3、7天复查CT,血肿清除率均在85%以上,本组无死亡例,按照修订后的兰金(Rankin)评分,0级8例,1级17例,2级28例,3级15例,4级12例,5级0例.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止血确实可靠的优点,选择合适病例进行超早期手术以及注重术中技巧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常规开颅手术与脑室镜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比较脑室镜辅助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0例中,应用脑室镜辅助手术治疗18例,常规开颅手术治疗22例。术后6个月以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疗效。结果 常规开颅组22例.其中ADLI级2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3例,死亡10例(45.5%)。脑室镜组18例,其中ADL Ⅰ级6例,Ⅱ级7例.Ⅲ级2例,Ⅳ级1例,死亡2例(11.1%)。两组死亡率相差显著(P〈0.05)。结论 脑室镜辅助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均有一定的疗效。脑室镜辅助手术创伤小,提示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但对出血量较大者,仍以开颅清除血肿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加早期肢体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加早期肢体康复治疗。分析手术时机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特点,以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康复后效果。结果术后六个月以改良ADL分级法评价患者预后,I级14例,II级18例,III级2例,IV级3例,V级1例。其中良好生存32例,占84.2%;重残或植物状态生存6例,占15.8%。疗效良好。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加早期肢体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4.
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8-24h小骨窗显微镜下行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结果 48例患者术后24h内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达90%以上30例,70%以上18例:4例血肿复发,行二次手术。术后存活46例,死亡6例。获随访46例,生活质量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Ⅰ级14例(30.4%),Ⅱ级15例(32.6%),Ⅲ级9例(19.6%),Ⅳ级6例(13%),Ⅴ级2例(4.4%)。结论 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15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果 采取小骨窗开颅治疗的157例高血压脑出血取得较好疗效,病死率、病残率较常规手术方式轻。结论 小骨瓣开颅术后并发症少,创伤较轻,手术时间缩短,止血相对容易,预后好,但在病例的选择、手术技巧应用与术后综合处理需引起外科医师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的超早期微创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对该疾病疗效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取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最微镜下清除血肿,观察疗效。结果:远期ADL1~3级73.9%,死亡率8.7%。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某些相对手术禁忌病人可以耐受手术。超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浅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式及手术时机选择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6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骨瓣成形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微创或锥颅血肿清除术三种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结果存活188例,死亡75例。死亡率:骨瓣成形组42.2%、小骨窗组25%,微创或锥颅组27.4%,骨瓣成形组与其它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188例幸存者随访1~3年,随访结果按ADL分级,其中良好以上者,小骨窗组明显高于骨瓣成形组和微创(锥颅)组(P〈0.05)。结论应采取个体化方案正确选择术式和时机,基层医院以小骨窗、6~24h内施术能提高病人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表浅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科收治的早期采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1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3l例患者全部存活,存活的31例患者中,预后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I级21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表浅的高血性脑出血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直视下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彻底和病人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目的探讨、评价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疗35例,分别在术后第1、3、7天复查CT,血肿清除率均在80%以上,无1例再出血。术后三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级3例,死亡5例。其中术前意识状态Ⅰ级者共2例,术后ADL分级全部为Ⅰ级。结论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抽吸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方法 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7例,采用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75例(立体定向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62例(小骨窗组)。结果 ①手术前两组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 d和术后7 d,立体定向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小骨窗组(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迟发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术后3个月,立体定向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小骨窗组(P<0.05);术后6个月,立体定向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小骨窗组(P<0.05)。结论 与小骨窗开颅术相比,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