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马俊 《中国玻璃》2007,32(6):44-46
玻璃制造中,不使玻璃制品中残留气泡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目前这方面已有许多研究与开发。特别是显示器玻璃对气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不仅在质量方面,从环保角度考虑也要开发消除气泡的新技术。目前的脱泡方法需要大量的能源熔化原料,用比较有效的脱泡方法能节省能源并降低碳酸气排放。为此旭硝子正在开发可以低温脱泡的减压脱泡(SAR)技术。为了设计、使用减压脱泡装置,  相似文献   

2.
行业动态     
《玻璃》2012,(6):52-57
正法国科学家研究玻璃熔化过程以求节能方法玻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玻璃在制作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一直是个谜,人们只能凭经验在1500~1700℃的高温环境中熔化玻璃水,如此高的温度毫无疑问消耗了大量能源。近日,法国  相似文献   

3.
1 前言 铝-锆-硅(AZS)电熔耐火材料由于具有极强的耐侵蚀性及耐玻璃料液污染性,故被广泛的用作玻璃熔化池的炉材。但它们的构成成分——基质玻璃,在高温下出现向本体外渗出的现象。这种玻璃熔化的渗出,会使玻璃形成条纹、结石、气泡等玻璃缺陷,降低玻璃的生产性。 而基质玻璃渗出的定量评价方法尚未确立,这里开发出一种更为定量的渗出评价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温计格 《玻璃》2014,41(11):23-27
在生产实践中,玻璃产品中的气泡问题一直是困扰玻璃生产厂家的一大难题。本文介绍了某玻璃企业玻璃产品出现气泡以后的观察、分析和解决过程,提出气泡的形成、变化、消失、再出现的过程,是气体在玻璃熔体中溶解和扩散的结果,了解各种气体在玻璃熔体中的特性和行为方式,有针对性地确定好玻璃熔化的温度曲线和燃料分配,这对减少玻璃中气泡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马俊 《中国玻璃》2007,32(1):30-33
减压脱泡技术是一项玻璃熔制工艺中出现的新技术,已经引起玻璃行业的高度重视。国内一些科研单位及相关院校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采用减压脱泡后,微气泡数可降到0.2个/kg玻璃波,不仅能够消除气泡提高玻璃的质量,同时由于降低了熔化温度,所以既可以节省熔化、澄清所需的燃料,又减少了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6.
董永亮 《玻璃》2021,48(2):38-41
抗辐照玻璃在实验生产过程中,由于熔化和成形过程中的制度和参数问题会出现大量气泡缺陷,产生气泡初期在玻璃料块中分布没有明显规律,玻璃料块中整体有气泡分布.通过分析和实验,有针对性地进行工艺参数调整.通过调整电熔窑搅拌系统和出料管技术参数,基本解决了抗辐照玻璃的气泡问题,能够熔化出质量优良的抗辐照玻璃制品.  相似文献   

7.
贾阳  姜宏  俞琳  刘元  李长久 《硅酸盐通报》2017,36(4):1358-1364
针对钠钙硅平板玻璃,借助高温熔化原位观测和记录系统(HTMOS),探索了多元复合澄清剂对玻璃熔体中气泡的产生、长大和排除过程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借助HTMOS装置,我们原位观测到了Na2SO4与C、CeO2复合后的梯级澄清效果.通过高温熔化观测系统,可知单独加入Na2SO4和单独加入CeO2的玻璃中剩余气泡远少于不加入澄清剂的玻璃;而多元复合澄清剂C+Na2SO4+CeO2的使用在达到了梯级澄清的效果同时降低了澄清的起始温度,有利于玻璃熔制温度的降低和熔制时间的减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两段熔化的概念。熔化过程被严格分成两个阶段——熔化和澄清。发现了残存气泡数和未熔硅砂数不仅取决于熔化时间,还取决于熔化中释放的 SO_3的搅拌能力。提出了澄清时存在于熔液中的 SO_3量是确定气泡数的主要因素。为了保证澄清效果,初熔要在低于 Na_2SO_4分解温度(1450℃)下进行,以便在初熔结束时,熔液中 SO_3保持适当含量,初熔时间应在1~2小时之间。澄清温度应在 Na_2SO_4分解温度以上,以有效地消除玻璃熔体中的气泡。  相似文献   

9.
《玻璃》2012,39(6):52-52
玻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玻璃在制作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一直是个谜,人们只能凭经验在1500~1700cC的高温环境中熔化玻璃水,如此高的温度毫无疑问消耗了大量能源。近日,法国科学家和一个国际知名玻璃制造商合作,初步揭开了玻璃制作过程中化学反应之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制了一种亲型的人有较高有效辐射系数的复合型蜂窝状高级硅砖。产品经轻工节能示范熔窑应用,取得了提高熔化区玻璃液温度和熔化均匀性,节能显著的效果,并率先应用在大型浮法熔窑上,为玻璃熔窑节能开发一一基新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控制熔化工艺消除浮法玻璃气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  姜宏  王杏娟 《玻璃与搪瓷》2000,28(3):41-43,71
就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如何调整熔化工艺及操作来消除玻璃中气泡所运用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了说明。强调指出:消除浮法玻璃中气泡的关键在于控制澄清剂芒硝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本发明是关于玻璃的熔化,详细地介绍了一种能在较小的面积上熔化大量玻璃的装置。在玻璃池炉中,尤其对那些每天能生产许多吨玻璃的大型池炉,为了使所生产的玻璃没有灰泡和气泡,需要有较大的熔化和澄清面积。通常约有三分之一的池炉面积用于熔化配合料和作为原料的碎玻璃,而剩下的面积用作玻璃成型前的澄清。如果能提供一些改进玻璃熔化技术的途径,那么池炉的面积可以减少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玻璃的能源消耗和高温特性分析,提出对玻璃成分进行节能性设计,以适当降低熔化温度,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专利文摘     
《玻璃》2014,(4):57-60
正一种真空玻璃封接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1110200351.3公开号:CN102863145A申请日:2011.07.05公开日:2013.01.09申请人:黄家军一种玻璃封接方法,包括清洗焊接部位、放置焊接玻璃粉、加热熔化焊接玻璃等步骤,其特征是:在焊接玻璃粉熔化产生气泡时升高焊接玻璃粉熔化液周围气体压强消除气泡。当焊接玻璃粉熔化液周围气体压强升高时,在外界压力作用下,焊接玻璃粉熔化液内气泡被压缩缩小,另外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节不同配合料(石英砂、白云石和石灰石)的粒度,研究了原料粒度对超白浮法玻璃熔化质量的影响。使用高温视像观察装置和玻璃熔化分析软件,观察并分析在颗粒粒度含量不同条件下,超白浮法玻璃熔化澄清过程中配合料的初熔温度和气泡量,以此来表征玻璃的熔化澄清质量。结果表明:随着石英砂粒度的增大,玻璃初熔温度升高;石英砂粒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玻璃澄清质量,在小于0.125 mm细粉含量达12%时,澄清效果最好;随着白云石和石灰石粒度的增大,初熔温度升高;白云石粒度增大或石灰石粒度减小,澄清质量均变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严重影响液晶显示器基板玻璃质量的点状缺陷微气泡,通过对原料及玻璃的氧化一还原势的控制。多点熔化温度BTR控制,设置窑坎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消除超薄浮法玻璃的微气泡。满足液晶显示器行业对基板玻璃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林健  隋鑫 《玻璃与搪瓷》2011,39(3):32-35,40
新一代玻璃熔制系统(NGMS)是一种基于高效传热方式的分段式玻璃熔化新技术系统,是未来玻璃工业面对节能减排需求的一个关键技术。分段式熔化、飞行熔化、浸没燃烧等新技术的出现,需要玻璃配合料的制备技术与之相匹配,才能真正达到高效节能减排之目的。系统介绍了NGMS中的几种玻璃熔制技术新理念及与之相适应的配合料制备新要求,为玻璃熔制技术的革新、实现玻璃工业生产的高效节能减排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吴保柱 《玻璃》1998,25(3):41-41,40
作者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认为原板中的线形气泡实际上仍是一次气泡而不是二次气泡。是熔化和澄清过程中没有及时排出而残留于玻璃随成形流拉长,在板中形成的细长如线的气泡。本文阐述了各类线泡产生的部位、原因和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9.
蒋艾  葛怀敏  于宪政 《玻璃》2012,39(6):20-21
鼓泡器对玻璃液的均匀性和消除微气泡有很大帮助,因鼓泡器在玻璃窑炉中使用较少,更换经验不足。现有直接将鼓泡器拉出的方法,危险性极高,成功率低。我公司利用玻璃在低温凝固、高温熔化的原理,保证玻璃液不会外流,使整个更换过程可控,危险性消除,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20.
稀土在搪瓷与玻璃中的应用(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4 玻璃的稀土澄清脱色4.1 氧化铈澄清剂在玻璃的熔制过程中,为了排除玻璃液中残留的微小气泡,在配合料中需要添加澄清剂。其作用是在玻璃熔化的澄清阶段分解放出氧气,将玻璃液中的小气泡扩大,逸出液面。氧化剂本身则由高价的氧化物变成低价态。氧化铈为变价氧化物。二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