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某核电厂的改造项目为例,在现役运行核电厂控制区出入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对现场运行设备进行联网改造并增加相应的集中控制管理软件,增设视频采集模块采集测量沾污人员的面部信息,实现对现场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及设备报警后的人员响应,提高现场辐射安全管控能力。为核电厂控制区出入监测系统及类似系统的联网升级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线谱仪是核电厂中用于对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及组成进行实时分析的一种新型设备,该设备能够帮助核电厂运行人员迅速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并能够及时、准确地评估核电厂排出流对环境的影响.文章主要介绍了在线谱仪的功能、原理、运行状况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核电厂的基本安全目标,核岛系统设置了一系列安全功能,并配置了相应胡系统和设备.这设备的鉴定对于保障核电厂设备良好运行起着重要作用.探讨了设备鉴定的目的、功能要求的确定、设备鉴定的环境条件以及重要老化机理的确定,从而给出了核电厂安全重要设备环境鉴定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核电厂稳定发电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核电厂安全性和经济性目标的实现,AP1000核电厂开发了一套设备发电可靠性分级方法用于识别发电关键设备方法。该方法在核电厂设计过程中的运用可使设计者从核电厂运行发电可靠性的角度来识别和改进核电厂发电相关的薄弱环节,同时也可对核电厂机组今后的运行维护和技术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核电的发展,数字化仪控系统和设备的引入,给核电厂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的风险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国内外的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状态监测仅针对单个设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忽略了设备间的可靠性关联及设备可靠性趋势对整个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状态监测及可靠性预测方法,以高压安注系统为例,通过监测多个相关设备的状态信息,分析其内在可靠性关联,得到设备当前可靠性趋势对整个系统可靠性状态的影响,建立系统可靠性模型。该模型通过状态信息的更新,实时监测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状态,为核电厂系统和设备提供更为全面的预测和可靠性状态监测,为核电厂的系统管理、设备管理及运行维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报警规程作为核电厂的一类重要运行规程,将在数字化仪控技术系统(DCS)中安装使用。当核电厂工艺参数偏离运行范围、设备状态与当前运行状态不符、设备发生故障、系统设备无法操作时触发报警,以避免机组状态进一步恶化。基于在建核电厂数字化报警规程在模拟机上的验证经验、工作流程和验证结果,提出数字化报警规程验证的基本工作方法。基于此方法,能确保报警规程编写和数字化报警规程设计的正确性,从而满足核电厂安全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450多座在运核电厂,其中相当一部分核电厂是70年代建造的,这些核电厂已达到或接近预定寿期,在这种情况下,不对其设备进行寿期预测、评估而继续运行,对安全是极为不利的。而对于还没有到预定寿期的核电厂,为了安全管理的需要,其设备的寿期及剩余寿期也应预测。同时,也应对设备运行及核电厂运行的经济性如何这些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预测。该文的目的是给出核电厂及其设备寿期与剩余寿期的预测方法。其方法是:通过对核电厂运行的经济性分析,给出预测核电厂寿期的方法;通过损坏计算法和概率统计法及设备运行费用经济性分析的方法给出核电厂的设备寿期与剩余寿期的预测方法;结果是:正确地给出了核电厂及其设备寿期与剩余寿期的预测方法;结论是:该方法适用于核电厂及设备,也适用于其他行业如化工行业的设施及设备。  相似文献   

8.
对核电厂的重要系统实施健康状态监督,确保系统设备的性能能够可靠地满足电厂安全和发电的目标,落实核电厂的维修规则,提高核电厂设备的可靠性,是核电厂设备可靠性管理体系AP-913中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推进核电厂设备管理优化工作,基于设备可靠性管理流程AP-913的指导思想,并结合中国核电目前正在开展的核电厂设备可靠性管理提升,本文对核电厂系统监督做了研究,阐述核电厂系统监督的概念及目的,给出适用于我国核电厂系统监督实施流程,并从核电厂系统设备实际出发,着重归纳了系统监督计划开发方法。助推行业内电厂设备可靠性管理的提升,优化WANO组织规定的有关核电厂设备可靠性的业绩目标,进而提高核电厂的运行业绩。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核电厂安装和调试期间开展设备和系统专业维护保养的必要性,讨论了如何组织核电厂安装和调试期间的设备和系统维护保养,并根据核电厂的特点给出核电厂安装和调试期间设备和系统维护保养技术管理的建议,以保证核电厂投入运行后设备和系统能保持较高的可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核动力工程》2017,(3):104-106
基于实时风险监测技术获得核电厂当前组态的风险信息,用于实时风险管理,可以更好地反映核电厂状态,有效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水平。允许组态时间是实时组态风险管理中评价设备停役组态的一个风险指标。文中给出基于实时风险的允许组态时间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多个停役设备叠加情况下考虑已经停役设备的累积风险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加速器驱动洁净能系统中的燃耗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ADS)次临界反应堆内核素的演化。分析结果表明:ADS具有嬗变长寿命核废物的能力。从快堆和热堆的比较可知,ADS的快堆具有输出功率大、长寿命超铀放射性废物的累积水平低、裂变产物对反应堆反应性和能量增益影响小等优点。这些优点在利用U-Pu燃料循环的次临界堆中十分明显。对于利用Th-U燃料循环的次临界堆,热堆和快堆都是可以工作的;而对于U-Pu燃料循环的系统,快堆则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在对1号机组进行役前检查时,发现主泵工作叶轮的叶片端面与盖板连接处的焊接区域有缺陷.本文描述了北方监督站在缺陷的处理过程中所进行的核安全监督.  相似文献   

13.
纳米结构锆合金组织氧化膜结构演变的XR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研究了纳米结构锆-4合金在400℃水腐蚀过程中氧化膜结构的演变特征,进而考察组织纳米化对锆-4合金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组织锆-4合金的氧化膜结构演变趋势类似于普通锆-4合金。然而,纳米化处理使合金表层组织向(101)、(102)等低指数面产生了显著的择优取向;纳米面形成的氧化膜中,其ZrO2的晶粒尺寸小于普通粗晶面形成的氧化膜中的ZrO2晶粒尺寸;实验结果还显示,纳米化后锆-4合金组织氧化膜中四方ZrO2向单斜ZrO2转变的速率小于普通组织形成的氧化膜中的转变速率。本文对纳米化处理导致锆-4合金腐蚀动力学过程和结构演变细节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从老化筛选模型人手,阐述了老化模型参数热阻的重要性。基于热阻测量原理,给出了常见的热阻测量方法.同时分析了各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封装热阻估计实验方法。虽然不能精确地测量出国产VLSI的热阻值.但给出了一种国产VLSI封装热阻数据的获取方法。实验证明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不失为一种国产VLSI热阻参数快速确定的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5.
联锁系统是加速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本文基于EPICS设计FELiChEM联锁系统,该系统由硬件联锁系统和软件联锁系统两部分组成,硬件联锁系统又分为机器保护系统(MPS)和人身安全保护系统(PPS)。硬件联锁系统的架构分为IOC层、Profinet IO控制层和Profinet IO设备层。每层均可进行冗余配置,而各层之间相互独立。原型样机的测试显示,硬件联锁系统的响应时间为2.144ms,远好于100ms的设计需求。软件联锁系统的设计采用联锁程序与配置文件分离的方式。测试表明,软件联锁逻辑完全由配置文件确定,具有非常好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17.
堆用蒙特卡罗程序RMC的全堆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清华大学的"探索100"高性能并行计算机,基于美国核能署数据中心的连续能量全堆基准计算模型和法国电力集团的多群全堆基准计算模型,就通用蒙特卡罗程序(MCNP)全堆大规模并行计算开展了研究。针对堆用蒙特卡罗程序(RMC)与MCNP的全堆计算性能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MCNP在并行模式和计数器性能等方面均有不足,这些不足严重影响MCNP在反应堆全堆计算上的效率。而RMC在这些问题上取得了较大的改善,能够适用于反应堆全堆精细功率密度计算。因而,在反应堆全堆计算性能上,RMC优于MCNP。  相似文献   

18.
急性放射损伤小鼠血清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寻找急性放射病早期诊断指标和新的治疗靶点,探讨辐射损伤的发病机理,采用蛋白质组学的双向电泳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分析技术研究了8Gy γ射线照射后24h小鼠血清蛋白质的变化,鉴定有差异的蛋白质,并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双向电泳发现8Gy照射后24h小鼠血清有一显著变化蛋白点,分子量约为15ku,经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为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的α亚单位。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双向电泳的结果。结果表明,经8Gy γ射线照射后24h小鼠血清中结合珠蛋白发生显著增加,可能在辐射损伤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此结果为探索急性放射损伤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化大趋势的推动下,核电项目的成本管理意识空前强化。在众多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中,工程量是决定性因素。本文从概念区分的角度划分了核电项目实施过程的活动层次,进行了相应分析,找出了各个层次活动量的不同测量方式,通过对这些方式的本质解析和整合,既澄清了施工项目工程量概念本身,也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为工程量的管理和成本管理的改进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阈起源的实验判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500MeV/u^56Fe,650MeV/u^40Ar,600MeV/u^28Si和180MeV/u^4He对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T-12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的阈特性可用临界能量损失率表征,在一般条件下,限定能量损失率在不同重离子产生径迹时不具有相同的临界值,因此,不能作为径迹形成的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