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Planning》2017,(27):38-41
目的:分析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阿霉素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为阿霉素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阿霉素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安全性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与吉他西滨联合顺铂在治疗阿霉素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相似,但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的远期疗效更加显著且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刘建辉  余娜莎 《矿产勘查》2011,(12):14-18,25
目的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化疗联合同期三维适形超分割放疗的疗效和生存率。方法将60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同步放化疗组(n=30)和序贯治疗组(n=30)。2组化疗均采用EP方案(VP-16 75mg.m-2.d-1,d1-d5+DDP 80mg.m-2.d-1,d1)化疗4~6个周期;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6MV-X线,超分割照射,1.5Gy.次-1,2次.d-1,总剂量45Gy.30次-1。同步放化疗组从化疗第1天开始实施三维适形超分割放疗。序贯治疗组从化疗4周期后采用三维适形超分割放疗。2组中治疗达完全缓解(CR)的患者行脑预防性照射(PCI)。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为46.7%和16.7%(P=0.025),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3.3%(P=0.013);2组毒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7%、63.3%、30.0%和73.3%、30.0%、16.7%,同步放化疗组优于序贯治疗组(P=0.035);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治疗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6.7%和40.0%(P=0.047),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6.7%和66.7%(P=0.038)。结论化疗联合同期三维适形超分割放疗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完全缓解率和总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2)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异环磷酰胺和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长春瑞滨联合异环磷酰胺和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长春瑞滨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25例,部分缓解22例,总有效率为78.33%;实验组患者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22例,总有效率为85.00%。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春瑞滨联合异环磷酰胺和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彭湘萍  谭亚林 《矿产勘查》2011,(7):62-64,69
目的探讨顺铂注射液与顺铂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注射液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顺铂联合放疗组)和B组(顺铂和多西他赛联合放疗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放疗治疗,包括体外照射和腔内后装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顺铂注射液40 mg.m-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周-1,治疗6周期。B组采用顺铂注射液70 mg.m-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第1天;多西他赛注射液70 mg.m-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第1天,3周后重复1次。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存率、复发率、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变态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顺铂注射液和多西他赛注射液化疗方案联合放疗可提高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一种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最佳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8)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晚期乳腺癌患者共7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评定两组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7例,有效率为57.1%;对照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9例,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总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Ⅳ级白细胞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对复发、转移、不能手术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疗效近似,两种化疗方案毒副作用发生率近似,均可用于晚期乳腺癌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静脉/腹腔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静脉/腹腔化疗: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135 mg.m-2静脉滴注3 h(d1),顺铂100 mg.m-2腹腔化疗(d2),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60 mg.m-2(总量不超过120 mg)腹腔化疗(d8),3周为1个疗程,至少完成2个疗程。观察用药后血液系统、非血液系统的毒副作用,每完成2个疗程后评价1次疗效。结果 32例患者8例完成6个疗程,14例完成4个疗程,10例完成2个疗程,共完成124个疗程。可测量病灶以Resist标准评价疗效: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4例,进展1例,有效率为84.4%。腹水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8例,有效率为100.0%。主要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28.1%),肌肉痛、乏力(9.4%),腹痛(6.3%),肢体麻木(9.4%)和粒细胞下降(18.8%),通过对症治疗后患者都可以耐受。结论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静脉/腹腔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7):10-13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及不同化疗方案的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A组TP诱导化疗+同期顺铂放化疗,B组顺铂同期放化疗,C组TP同期放化疗。放疗为调强放疗,GTVnx 68~72 Gy,GTVnd 65~70 Gy。观察三组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完成化疗数比例分别为80.0%、95.0%、90.0%,放疗全部足量完成,依从性均好,最常见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口咽黏膜炎、骨髓抑制、皮肤损伤,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时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最高,B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同期放化疗及顺铂同期放化疗、TP同期放化疗依从性均良好,前者同时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顺铂同期放化疗最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2):106-109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晚期胆道系统恶性肿瘤26例,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21天为一周期。结果: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客观有效率为34.6%(9/26),疾病控制率为73.1%(19/26),其中CR 1例,PR 8例,SD 10例,PD 7例;化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21例,80.8%)、白细胞减少(18例,69.2%)、血小板减少(12例,46.2%)、血红蛋白减少(10例,38.5%)、肝功能损害(11例,42.3%)、口腔黏膜炎(8例,30.8%)、肾功能损害(5例,19.2%)、腹泻(5例,19.2%),均在可耐受范围。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有效,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2):32-36
目的:了解放疗同步紫杉醇+奈达铂方案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入院治疗且接受过手术切除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各62例。单纯放疗组只采取单纯的放疗治疗,同步放化疗组在放射治疗的同时给予紫杉醇+奈达铂化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总生存率(OS)、无疾病生存率(DFS)、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FS)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结果:同步放化疗组的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446,P=0.020;X~2=7.014,P=0.008)。同步放化疗组3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3,P=0.034)。同步放化疗组接受R0手术的患者3年DFS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7,P=0.045)。同步放化疗组的1、3年LRFS均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996,P=0.025;X~2=9.626,P=0.002)。同步放化疗组3年DMFS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82,P=0.012)。同步放化疗组累计出现28例(45.2%)治疗失败,单纯放疗组累计出现45例(72.6%)治疗失败,单纯放疗组治疗失败的比例高于同步放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26,P=0.002)。结论:食管癌术后放疗同步紫杉醇+奈达铂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且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3):5-8
目的:探讨同步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23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Ⅱ期(T3-4No Mo)11例,Ⅲ期(T1-4N1-2Mo)12例,均接受术前同步新辅助放化疗(术前放疗总剂量全盆腔DT 4046Gy/2046Gy/2023 Fx,瘤床区加量至5023 Fx,瘤床区加量至5056 Gy/2556 Gy/2528 Fx;化疗采用含希罗达方案2个周期)。同步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428 Fx;化疗采用含希罗达方案2个周期)。同步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48周行手术治疗,遵循TME原则,并尽可能保肛。结果:22例患者均完成同步新辅助放化疗,放化疗期间3级毒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3%,无4级毒副反应者。放化疗后CR 2例、PR 14例、SD 4例;16例(80%)患者的临床TNM分期下降。同步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48周行手术治疗,遵循TME原则,并尽可能保肛。结果:22例患者均完成同步新辅助放化疗,放化疗期间3级毒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3%,无4级毒副反应者。放化疗后CR 2例、PR 14例、SD 4例;16例(80%)患者的临床TNM分期下降。同步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48周,20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低位或超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7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1例行Hartmann手术,保肛率为60.0%(12/20)。无一例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0%(4/20)。结论:同步新辅助放化疗联合TME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安全而有效,可以降低肿瘤分期、提高肿瘤切除率和保肛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对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同时评价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预后的评价的作用。方法62例经病理学证实为晚期的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组(A组,31例)和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组(B组,31例)。分析2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远期生存。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并根据化疗后血清LDH变化,分为反应组(下降)和不反应组(升高或持平)。结果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12.9%和25.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0.3%和93.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位PFS为17.4个月优于B组9.6个月(95%可信区间,5.2个月to19.7个月,P=0.264)。亚组分析鳞癌患者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优于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2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年龄、LDH反应性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患者预后较男患者好(HR=3.231,P=0.014),初治时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预后较好(HR=0.287,P=0.005),LDH反应组比不反应组预后好(HR=0.379,P=0.027)。结论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均为较好的治疗方案,LDH反应性可能预测晚期NSCLC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9例晚期NSCLC患者每天口服150 mg厄洛替尼治疗,直到肿瘤进展或因毒副作用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为止,评价其临床疗效、症状、生活质量、中位生存期、无疾病进展时间及毒副作用。结果 19例患者病灶总缓解率为26.32%,总控制率为73.68%,临床症状缓解率为78.95%。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16.91±24.95)μg.L-1较治疗前(53.18±38.46)μg.L-1明显降低,治疗后卡氏评分(karnofsky score,KPS)也明显提高(93.57±9.29 vs 57.14±15.90)。中位总生存期为11.4个月,无疾病进展时间11.1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有一定的疗效,严重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射治疗颈及胸上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30例颈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行调强放射治疗:采用5野或7野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技术进行逆向计划设计,处方剂量:计划靶区1(PTV1)给予66 Gy(2.2 Gy&#215;30次)的剂量照射;PTV2给予54 Gy(l.8 Gy&#215;30次)的剂量照射。评价其近期疗效及急性放射反应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中位随访期为30个月(20~38个月),随访率为100%。30例患者完全缓解26例(86.7%),部分缓解4例(13.3%),有效率为10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0%、42.4%和33.5%。多数病例出现放射性食道炎,放射性气管炎,均为1-2级,无须特殊处理;无骨髓抑制及急性心脏损伤。结论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射治疗颈及胸上段食管癌有较高的局控率,近期疗效满意,急性放射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并分析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发生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64例NSCLC患者(非脑转移399例,脑转移65例)的临床资料.生存期定义为患者确诊的时间至死亡或随访结束的时间.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患者确诊为肺癌脑转移后的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并描绘生存曲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脑转移发生的高危因素,采用Cox模型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进行Log-rank时序检验.结果 Logistic回归显示,TNM分期、治疗前CEA水平、有无其他远处转移和是否放疗为NSCLC脑转移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是否手术和颅内转移数是NSCLC脑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TNM分期较晚、治疗前CEA水平较高、存在其他远处转移和未经放疗的NSCLC患者发生脑转移的概率较高,单发脑转移的患者和经手术治疗的患者生存期较长.  相似文献   

15.
张莉  罗辉 《矿产勘查》2011,(2):52-54,57
目的应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比较中上段食管鳞癌3D-CRT和调强放疗(I MRT)的放射性肺损伤情况从而探讨理想的治疗计划模式。方法 8例患者每例分别设计4个放疗计划(CRT-5、CRT-7、I MRT-5及I MRT-7),规定P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用DVH评价每个计划的V5、V10、V20、V30及肺MLD。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采用3D-CRT技术时,5野的V10优于7野(P=0.006);5野与7野的肺Mean、肺V5、V20、V30(P〉0.0083)之间无统计学意义;采用I MRT技术时,5野与7野之间各参数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 3);3D-CRT与I MRT相比,3D-CRT的肺V5优于I MRT,I MRT的肺Mean、V20、V30优于3D-CRT(P〈0.008 3)。结论在食管癌放疗中,I MRT与3D-CRT相比可以减少肺Mean、V20和V30,有利于肺的保护,无论是3D-CRT还是I MRT,5野和7野在肺组织的保护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COX2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COX2作为预测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生物靶向标识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例初治食管癌患者,病理诊断均为鳞癌。均行术前同步放、化疗+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OX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20例病理标本中COX2弱表达(n=3)、中等表达(n=9)、强表达(n=8)者病理缓解率分别为87.5%、55.6%、33.3%,COX2表达水平与病理缓解率有关(P=0.005),也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Kendall’s sb=0.396,P=0.001)。COX2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深度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OX2无表达或者弱表达与同步放、化疗疗效有关(OR6.285,95%CI 1.49~25.126;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COX2弱表达为判断疗效的独立预测指标(OR6.485,95%CI 1.509~27.800;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COX2弱表达(≤30%)可作为食管鳞癌预后判断的独立预测因子(OR6.551,95%CI 1.540~27.911;P=0.009)。结论 COX2表达水平可预测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的敏感性,同时COX2可作为评估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生物靶向标识。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3)
目的 分析评价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ProGRP)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临床辅助诊断中的作用及干扰因素。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SCLC患者(SCLC组)93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NSCLC组)12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疾病组)120例及健康者(健康对照组)90名,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ProGRP和NSE浓度;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评价标本溶血和患者肾功能损害对2项指标在SCLC诊断中的影响。结果 SCLC组的血清ProGRP和NSE浓度分别为90.61(11.7520 020.90)ng/L和13.18(3.0520 020.90)ng/L和13.18(3.05201.88)μg/L;NSCLC组为13.26(8.54201.88)μg/L;NSCLC组为13.26(8.54526.23)ng/L和5.86(1.80526.23)ng/L和5.86(1.80100.90)μg/L;肺良性疾病组为24.65(1.32100.90)μg/L;肺良性疾病组为24.65(1.32802.93)ng/L和7.22(1.36802.93)ng/L和7.22(1.36174.62)μg/L;健康对照组为14.74(4.59174.62)μg/L;健康对照组为14.74(4.59100.86)ng/L和4.95(1.31100.86)ng/L和4.95(1.3110.58)μg/L;SCLC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roGRP诊断SCL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6±0.023(95% CI:0.811~0.901);以46 ng/L为临界值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64.5%(60/93)、94.2%(311/330)、75.9%(60/79)、90.4%(311/344)和58.7%。标本溶血严重影响NSE的检测水平,导致NSE结果升高;患者肾功能损害则使ProGRP的检测结果升高。结论 血清ProGRP和NSE均为辅助诊断SCLC较好的指标, ProGRP与NSE组合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标本溶血严重导致NSE的检测结果升高,患者肾功能损害则使ProGRP的检测结果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用盐酸普萘洛尔片及盐酸普萘洛尔片联合雷贝拉唑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或曾出血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控制出血后对照组给予盐酸普萘洛尔片10 mg·次^-1,口服,3次·d^-1,1年为1个疗程;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10 mg·次^-1,口服,1次·d^-1,1年为1个疗程。2组患者治疗起始后均随访12个月。对2组患者3、6及12个月的再出血率进行比较,并观察其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2组患者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8,P〉0.05)。随访6、9个月,联合治疗组再出血率分别为29.1%、38.2%,对照组再出血率为44.2%、53.7%,联合治疗组6、12个月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27、4.888,均P〈0.05)。2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7,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盐酸普萘洛尔片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效果较好,疗效优于盐酸普萘洛尔片单药治疗,提示雷贝拉唑钠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