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研究认为,在恶性肿瘤中存在少部分具有"干细胞样"特性的细胞,它们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及多向分化的潜能,是形成肿瘤细胞异质性和肿瘤细胞不断扩增的根源.CD133 (又称Prominin-1)是一个含有5个跨膜区域的单链糖蛋白,研究表明其是多种肿瘤干细胞的表面标记[1].因此,CD133的研究在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中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很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治疗靶点.因此,CD133近年来已成为肿瘤临床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现就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卵巢癌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和CD133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5例卵巢癌和37例癌旁正常卵巢组织中Nestin和CD133的表达情况.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Nestin、CD13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3%(57/145)、33.8%(49/145),癌旁正常卵巢组织中Nestin、CD13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3/3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癌组织中,Nestin、CD133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无关,而与患者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低分化和Ⅲ~Ⅳ期患者中Nestin、CD13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Nestin表达与化疗耐药相关,CD133表达与化疗耐药无相关性.结论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Nestin和CD133在卵巢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转化的过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检侧其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44与CD133在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组织中的表达,对HNSCC的分子治疗进行初步探索. [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对52例人HNSCC标本进行了CD44与CD133的检测,选取同期癌旁正常组织8例和10例声带患内标本进行对照. [结果]CD44和CD133在HN-SCC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两者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息肉(P<0.05). [结论]CD44与CD133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联合检测CD44和CD133可为筛选HNSCC肿瘤干细胞、有效的开展针对HNSCC肿瘤干细胞的特异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组织检测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和CD90的临床表达意义。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肝细胞癌进行手术患者肝癌的组织标本38例作研究组,及同一例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38例作对照组,同时选取良性病患者正常的肝组织38例作参照组。分析三组标本的CD133和CD90的表达情况,及肝癌患者病理特征、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CD133与CD90临床表达的水平,均比对照组及参照组高;研究组标本中CD133与CD90临床表达和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胆管或静脉癌栓有无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研究组中CD133与CD90的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均明显比阴性患者低(P〈0.05)。结论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与CD90于肝细胞癌组织生长、侵袭及转移中有重要作用,且能够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对CD133和CD90的临床表达进行研究,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肺癌已经成为所有恶性肿瘤疾病中致死率较高疾病之一,由于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科研人员近年来对肺癌疾病的不断研究,但因其疾病特点表现为耐药性、易复发和易转移,其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15%左右。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复发性、耐药性等疾病特点与肿瘤干细胞密切相关,因此肿瘤干细胞可以是恶性肿瘤的新的靶点。通过肿瘤干细胞的假说,其在肺癌的复发、转移及耐药方而发挥着重要作用,肺癌干细胞可能为肺癌的起源细胞。对于肺癌干细胞标记物的研究将有助于肺癌干细胞的分离及鉴定,同时也将可能为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综述了几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CD117、OCT4、SOX2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醛脱氢酶-1(ALDH1)及CD133的表达,探讨其作为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ALDH1及CD133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LDH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0.74%,ALDH1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肿瘤细胞的胞浆,胞核不染色,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肿瘤组织中,部分区域可见阳性细胞密集分布现象。CD133阳性细胞表现为位于胞膜、胞浆上的棕褐色染色,胞核不染色。在2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6例CD133呈阳性,阳性率为22.22%,并且随着乳腺癌组织学级别的增高其表达增高。结论:ALDH1及CD133联合应用可作为乳腺癌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严重危及女性健康,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0%~30%。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具有侵袭和转移的特性,且远处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提出的"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中也存在少量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分化和增殖的肿瘤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转移和复发的关键。CD133作为一个公认的新型肿瘤干细胞的标记物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同样也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及评估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有效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干细胞肿瘤标志物CD133、下游信号通路蛋白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两者相关性。方法实时荧光定量检测20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D133和mTOR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88例胃癌组织CD133和mTOR蛋白的表达,并与胃癌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D133及mTOR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相关性分析显示CD133水平与mTOR mRNA水平呈正相关(r=0.779,P0.01);免疫组化显示CD133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TNM分期(P=0.007)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04),mTOR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远处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分化程度(P=0.041)、TNM分期(P=0.001)及淋巴结转移(P0.001)显著相关。相关分析显示,CD133与mTO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26,P=0.034)。结论 CD133与mTOR在胃癌进展及转移中起协调作用,两者高表达,预示肿瘤有高度侵袭及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拟验证CD133、CD34、CD44作为人肺腺癌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的合理性.方法 采集新鲜肺腺癌组织标本,利用两种体外培养方法扩增出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球两种肿瘤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比较CD133、CD34和CD44在两种培养细胞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悬浮球肿瘤细胞培养较贴壁肿瘤细胞生长速度慢、维持时间长且成功率高(72.5% vs 47.5%,P<0.05).CD133、CD34和CD44在悬浮细胞球中表达率和表达量明显高于贴壁肿瘤细胞(68.97%,82.76%,93.10% vs 5.26%,15.79%,5.26%,P<0.01).结论 CD133、CD34和CD44可能作为分离人肺腺癌肿瘤干细胞的表面蛋白表标记组合.
Abstract:
Objective To validate the possibility of CD133 CD34 CD44 be served as biomarkers in cancer stem cell of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Methods Two kinds of culturing methods were performed to generate adhesive tumor cells and floating aggregate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expression of CD133 CD34 CD44 between 2 kinds of cultured cells were observ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Results Floating aggregates grew more slowly, kept activity for longer period than adhesive cells (72.5% vs 47.5%,P<0.05). Floating aggregates expressed higher level of CD133, CD34 and CD44 than adhesive cells (68.97%,82.76%,93.10% vs 5.26%,15.79%,5.26%,P<0.01). Conclusions The combination of CD133, CD34 and CD44 probably can be used as surface markers of cancer stem cells for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D133作为结肠癌HT29细胞系干细胞特异性生物标志的可行性,为治疗结肠癌提供新的靶点及思路。方法克隆形成试验于6孔板中按浓度梯度各接种50、100、200个经磁珠分选的CD133+或CD133-结肠癌HT29细胞,培养2~3周至肉眼可见的细胞克隆时计数克隆数并计算克隆形成率;经磁珠分选的CD133+或CD133-HT29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侧腹部皮下,观察裸鼠成瘤情况,绘制裸鼠生长曲线。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提取瘤体组织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133表达。成瘤率的比较应用Fisher’s Exact Test。结果克隆形成试验中,CD133+HT29细胞在各接种密度下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65.32%±3.56%、78.01%±3.79%、91.23%±4.23%;CD133-分别为20.05%±2.51%、35.19%±2.94%、44.33%±3.03%;同一接种密度下CD133+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CD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瘤试验中,CD133+HT29细胞高剂量组于第4天观察到移植瘤全部形成,HE染色呈典型结肠癌组织,RT-PCR检测到CD133表达。而等剂量的HT29 CD133-细胞至第5周仍无明显移植瘤形成。结论在结肠癌HT29细胞系中CD133可以作为鉴定肿瘤干细胞的特异性生物标志,为后续试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