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的分型与影像学诊断。材料与方法:216条肢体均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其中152条肢体行经皮Guo静脉插管造影,并对14条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正常瓣膜)肢体进行血液动力学观察。结果:202条肢体诊断为下肢静脉关闭不全,14条肢体诊断为单纯型大隐静脉曲张,其中,I型:深静脉瓣膜脱垂致瓣膜关闭不全26例;Ⅱ型:深浅静脉扩张致瓣膜相对关闭不全33例;Ⅲ型:瓣膜脱垂加股静脉扩张36例;Ⅳ型:先天性下肢深静瓣膜发育不全症4例;Ⅴ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完全再通瓣膜遭破坏39例。14条单纯性大隐静脉,瓣膜完全正常,屏气时正常肢体股静脉第一对瓣膜、Guo静脉瓣膜同时关闭,足背伸屈运动时Guo静脉瓣膜开放程度显著大于股静脉第一对瓣膜(P<0.01)。结论: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全面反映疾病的病理本质,较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概念更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下肢静脉曲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皖北地区患者的病因.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 018例皖北地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并分类统计所检查的2 841条肢体的造影结果.结果: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64条下肢(占肢体数的33.93%);髂静脉受压综合征732条下肢(占患者例数的25.77%);单纯大隐静脉曲张569条下肢(占肢体数的20.03%);先天性双股静脉症及下肢深静脉无瓣膜症、先天性静脉曲张骨肥大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等共298条下肢(占患者例数的10.49%);下肢血栓形成后综合征278条下肢(占肢体数的9.79%).结论:皖北地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主要病因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髂静脉受压、原发性大隐瓣膜功能不全等;以下肢深静脉造影探究下肢静脉病因是目前各种检查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静脉造影在下肢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数字化下肢静脉造影在诊断及治疗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疑诊为下肢静脉疾病患者352例423侧肢体,进行数字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结果:352例423侧肢体的数字化下肢静脉造影均成功,其中阴性7例9侧肢体,阳性345例414侧肢体。下肢静脉各类疾病根据其主要征象分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03侧肢体,单纯性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6侧肢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9侧肢体,髂静脉受压综合征38侧肢体,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1侧肢体,下肢血管瘤17侧肢体。结论:数字化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血管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判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诊治下肢血管病工作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静脉逆行造影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6例(300条肢体)不同程度下肢浅静脉曲张患,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在Valsalva试验后,测量股浅静脉胭静脉内返流持续时间,同时与X-线静脉逆行造影比较。结果判断深静脉瓣膜返流程度彩色多普勒与X-线静脉逆行造影比较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8%。结论彩色多普勒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并能对受损瓣膜部位作出更直接的诊断,且具有无创伤性、快速、简便,可以广泛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诊断下肢穿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小腿静脉曲张患者的30条下肢,分别行超声造影和X线顺行静脉造影检查,判断有无穿支静脉功能不全并对穿支静脉进行定位,分析超声造影诊断穿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准确性和优缺点。结果与X线顺行静脉造影结果相比,超声造影判断下肢穿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符合率为89.7%,并可精确定位下肢穿支静脉。结论超声造影可较准确定位穿支静脉,并诊断穿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该方法简便、安全,可以作为下肢穿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术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造影诊断(附12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最佳造影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分别对123例下肢静脉病变行顺行造影、经皮穿刺Go静脉插管造影及改良法下肢静脉造影,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方法显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浅-深静脉交通支及浅静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顺行造影显示,42例下肢原发生下肢下深静脉瓣功能不全(PDVI)、13例单纯性浅静脉曲张,Go穿造影显示PDVI39条、单纯性浅静脉曲张4条;改良法显示PDVI36条,单纯性浅静脉曲线1条,此外,GO穿造影及改良法还分别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血液倒流及瓣膜功能损害。结论:改良法较单纯顺行及GO穿造影能更好地显示下肢浅静脉及深静脉瓣膜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顺行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下肢曲张静脉顺行造影的价值。方法 对 314例患者共 373条下肢采用顺行深静脉造影。结果 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172条 ,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 4 6条 ,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伴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 77条 ,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6 7条 ,先天性下肢静脉发育异常 11条。全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曲张的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技术在下肢静脉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3例共171例下肢静脉血管病变进行造影,其中顺行性造影98例计116条。单纯性一侧逆行造影45例计55条。结果:(1)浅静脉曲张39条。(2)浅静脉曲张伴交通这支瓣膜功能不全42条。(3)静脉曲张伴深静脉血栓23条。(4)静脉曲张伴深静脉伴功能不全65条。(5)先天性发育异常2条。结论:下肢静脉造影检查能明确地确定病变部位,显示血管病变的性质及深静脉瓣膜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报告运用超声检查临床疑下肢静脉病变42例,均作出有无深静脉血栓的明确诊断,其中检出26例28条下肢深静脉有血栓形成(双侧2例;单侧24例,发生于左侧19例,右侧5例);2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例股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例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2例静脉炎;7例除外下肢静脉病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声像特征,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检出敏感性高,可作血栓定位、定范围和管腔阻塞程度,亦可观察有无侧支和交通支开放。除外深静脉血栓者加站立位检查可观察静脉瓣功能,有助于诊断下肢静脉曲张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下肢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平板DSA下肢静脉造影的126例(154侧肢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正常下肢静脉10例(7.9%),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11.9%),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4.8%),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5例(35.7%),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0例(39.7%),各种病变均有特征性的造影表现,易于区别,且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平板DSA进行下肢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下肢静脉病变,对于诊断下肢静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腿静脉交通支功能不全的腔镜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电视腔镜下治疗小腿静脉交通支功能不全的方法及优越性。方法对18例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小腿静脉交通支功能不全患者先施行电视腔镜深筋膜下小腿静脉交通支离断术、然后再施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分段抽剥、小腿曲张浅静脉点状剥脱及经皮连续逢扎术。结果全组病例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6例足靴区静脉性溃疡在术后2周内愈合,切口无感染,全部病人足靴区色素沉着明显改善,平均随访16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腔镜治疗小腿静脉交通支功能不全手术具有安全简便、交通支离断彻底、损伤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63例(患肢81条),正常对照组24例(肢体48条),进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第一对股浅静脉瓣的反流面积(RA)、反流时间(RT)、反流速度(RV),根据静脉逆行性造影结果对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进行分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股浅静脉瓣RA增大、RT延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测量的股浅静脉瓣RA与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程度呈高度相关性(r=0.998),而RT、RV与反流程度相关性差(r=0.574、0.170).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测量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RA在评价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程度中有意义,根据RA大小可以初步判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正>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为浅静脉病变,但与深静脉关系密切~([1])。研究~([2])证实下肢深静脉瓣功能的变化是大隐静脉曲张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术前有效、准确地评估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深静脉瓣功能及血流状况,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本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血管外科经静脉X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隐静脉激抽剥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对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作用。方法收集45例(50条肢体)住院治疗的下肢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功能是否有改善及改善的程度。结果除6例共7条患肢术后3个月未见明显降低级别外,其余患肢所有患肢术后均出现深静脉功能级别下降1级或1级以上;术前深静脉功能记分为139,术后3个月降到93,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流动力学指数(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返流时间与返流最大流速)术后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大隐静脉激抽剥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有效术式,并且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  相似文献   

15.
吴华东  高涌 《华西医学》2014,(11):2088-2091
目的根据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行深静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分析下肢静脉曲张的常见病因,评价深静脉造影检查对静脉疾病诊治的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对39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89条下肢行深静脉顺行性造影检查,其中87例患者同时行左股静脉套管针穿刺造影检查,46例患者同时行股静脉穿刺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并对造影资料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的原因,依发病率的高低分别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84例,349条肢体,占50.7%;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95例,148条肢体,占21.5%;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69例,121条肢体,占17.6%;布加综合征34例,54条肢体,占7.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11例,16条肢体,占2.3%;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患者1例,1条肢体,占0.1%。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是由多种疾病引起,若不明确病因,易误诊,而深静脉造影是明确下肢静脉曲张病因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对血管外科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85例应用下肢深静脉造影法诊断下肢静脉郁血综合征。其结果显示:上行性造影可观察深静脉的全程及管腔情况;经皮腘静脉穿刺下行性造影可了解瓣膜的功能及功能不全的倒流程度。我们认为合理地应用造影对下肢静脉病变的诊断及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脉腔内激光(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联合传统手术治疗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总结治疗经验,减少并发症,提高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曲张静脉点式剥脱+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58例(457条患肢),观察患者术后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及溃疡愈合等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以及远期复发率。结果该组1例因重度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行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下肢肿胀明显减轻,溃疡愈合,疗效良好;2例患者出院1个月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积极抗凝溶栓治疗后恢复顺利;68例患者小腿溃疡愈合;6条患肢出现皮肤灼伤;8例术后出现皮下积血积液;以上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基本缓解。远期随访全部患者无静脉曲张复发,无静脉溃疡迁延不愈,无皮肤营养性障碍等远期并发症,疗效持续,未见复发。结论 EVLT联合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微创治疗方法,有望代替单纯传统手术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