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蒸发岩与油气生成、保存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气与蒸发岩共生的现象揭示蒸发岩与油气的生成、保存及成藏具有密切关系。从油气生成条件看,细菌、藻类及咸水盆地底层的岩性对油气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红层中的粘土对烃类的生成起到催化的作用,碱金属可使生成的烃类发生流动;从有机质的保存条件看,蒸发岩盆地水体中具有密度分层的特点,在高密度层以下的沉积物具有强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使有机质保存下来。蒸发岩往往与油气共生,形成多种形式的成藏模式,我国东濮凹陷、济阳坳陷深水成因的蒸发岩实例,均已揭示了蒸发岩地区油气勘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粘土矿物对有机质生烃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烃源岩的有机质主要以有机粘土复合体的形式存在。有机质生烃是一种有机粘土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有机质与粘土之间存在质子和电子迁移,粘土通过对水分子的吸附和离解为有机质加氢裂解提供H+,而有机质生成的有机酸激活了粘土的催化活性,也为蒙皂石伊利石化反应创造了条件。烃源岩不同粘土矿物的选择性催化特征是影响油气组成的最重要因素。粘土的催化活性大小和发育时间是决定烃源岩生烃潜力大小的因素。由于烃源岩在蒙皂石伊利石化阶段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而且与有机质生烃反应同步,因此富含伊$蒙混合层的烃源岩是世界含油气盆地的最有利烃源岩。不同地质时期的烃类地质储量与烃源岩膨胀性粘土的丰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在车排子周缘大面积分布,是其二叠系和侏罗系的油源进入白垩系和新近系储层的重要通道之一,对其微观结构和几何形态的研究对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测井、岩屑录井等资料识别出不整合面的三层结构,对不整合面之上的岩石、风化粘土层及不整合面之下的半风化壳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的形成过程,明确不整合面三层结构的油气输导作用。不整合面的形成可划分为抬升风化期、剥蚀搬运期、下降沉积期和成岩压实期4个阶段。研究表明风化粘土层上下的岩石具有高效的油气输导能力,风化粘土层在断裂不发育区可作为油气局部盖层。油气沿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从东南向西北部的车排子凸起运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广泛分布于滇东-黔西晚二叠世含煤沉积中粘土岩夹矸的岩石学、矿物学、化学组成和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发现粘土岩夹矸的变种伊利石粘土岩夹矸(Illite-tonstein)在沉积盆地空间上成片分布,且与晚期成岩作用有明显的成因联系。粘土岩夹矸中粘土矿物构成与煤阶大体对应的关系,揭示了同沉积火山凝灰蚀变产物的后期变化趋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有机质丰度是传统评价烃源岩方法的重要指标,笔者认为有机粘土复合体是烃源岩有机质的主要赋存形式。有机质生烃反应是一种有机粘土化学反应,有机质脱羧基反应是有机粘土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机质的热解反应是一个加氢裂解过程,含有剩余C0是烃源岩的基本特征,它说明在烃源岩生烃反应中C0始终是有剩余的,不会因为C0的不足而影响烃源岩的生烃能力。笔者认为制约烃源岩生烃能力大小的不是烃源岩C0的丰度,而是氢的来源和丰度,烃源岩粘土通过吸附水分子为生烃反应提供H+能力(Br nsted酸性)的大小和时间是决定生烃潜力大小的关键。烃源岩粘土的不同催化特性是影响油气组成的重要因素,蒙皂石对甾烷的异构化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粘土岩崩解,泥化机理的讨论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分析研究了水利,采矿,地下等工程中常见的粘土岩,泥岩等的泥化,及开挖暴露后的吸水崩解现象,讨论了粘土岩等泥化及崩解的物理化学和力学作用机理,特别是对含胀缩性蒙脱石矿物的粘土岩,还从粘土岩的力学强度特性讨论了他们的泥化崩解问题,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粘土岩等泥化,崩解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性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油气运移和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断裂带是一个宽度、长度和高度均与断距呈正比关系的三维地质体,具有典型的二分结构:即断层核和破碎带。断层核由多种类型的断层岩和后期胶结物组成,具有分选差,粘土含量高,颗粒粒径小等特征,表现为具有比围岩更低的孔渗性。破碎带同围岩相比发育大量的裂缝,裂缝的密度随着离断层核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孔渗性较高。断层岩类型取决于断移地层的岩性、成岩程度和断裂变形时期。对于同生断层而言,泥岩和不纯净的砂岩主要发生泥岩涂抹作用;纯净砂岩发生解聚作用,形成颗粒重排的变形带。中成岩阶段发生断裂变形,泥岩发生泥岩涂抹作用,不纯净的砂岩发生碎裂作用和层状硅酸盐涂抹作用,形成碎裂岩和层状硅酸盐 框架断层岩;纯净砂岩主要发生碎裂作用,形成碎裂岩。晚成岩阶段发生断裂变形,碎裂作用成为主要的变形机制,泥岩破碎形成大量断层泥,不纯净的砂岩和纯净的砂岩均形成碎裂岩,其中纯净砂岩形成的碎裂岩由于石英的压溶胶结变得更致密。因此不同成岩阶段、不同岩性形成的断层岩类型不同,泥岩涂抹的排替压力高于层状硅酸盐 框架断层岩和碎裂岩,即使都是碎裂岩,其渗透率相差7个数量级。从断裂带结构看油气运移和保存,断层垂向封闭主要靠剪切型泥岩涂抹的连续性,侧向封闭能力取决于断层岩物性,物性很高的碎裂岩自身封闭能力很差,依靠两盘岩性对接封闭油气,最小断距决定油水界面位置。物性很低的断层岩一般能封住一定高度的油气柱,其是断裂带中泥质含量的函数。断层在储盖层段变形机制差异,决定了断裂输导与封闭油气的耦合,即破碎带双向输导充注,盖层段剪切型泥岩涂抹顶部封闭,断层核遮挡成藏。  相似文献   

8.
大方庆阳煤矿区龙潭煤系和茅口灰岩界限粘土岩分析结果表明:该层粘土岩为黄铁矿质高岭石粘土岩,对其化学成分中Na2O、K2O、MgO、CaO和Pb的研究认为,该层粘土岩是在安静低能、酸性介质还原环境下,为受峨眉山玄武岩影响的火山事件沉积粘土岩。  相似文献   

9.
油气田微磁异常成因及性质研究的近期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磁测量是80年代出现的一种成功的非常规油气勘探方法,它所检测的是与油气渗漏相关的次生磁性矿化作用。近期的大量研究表明,油气田上方的微磁乒常具有复杂多样的成因:(1)从烃类获得代谢能的硫酸盐还原茵的作用;(2)烃类的微生物降解作用;(3)硫化环境中形成的磁黄铁矿;(4)泥质岩中富铁粘土的自生菱铁矿化;(5)与油气源岩露头或油气藏渗漏有关的自燃变质带。此外,烃类在陆相红层中的磁效应可以受到赤铁矿溶离的干扰,使其磁化强度出现数量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腐殖酸在铝土矿形成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履安 《沉积学报》1996,14(2):117-123
本实验以可能是黔中铝土矿的成矿母岩的两种伊利石粘土岩为主要试样,并选择了与成矿过程有关的高岭石粘土岩和铝铁岩为实验对象,实验研究了碳酸水体系腐殖酸存在的不同条件下,上述岩样中铝、硅、铁的溶解作用;阐明了在碳酸水体系中,腐殖在成矿母岩和风化母岩脱硅、脱铁和富集铝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分析了腐殖酸在铝质迁移中的护胶作用;指出了腐殖酸在铝土矿形成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郑媛 《地质与资源》2009,18(2):125-128
新城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分布广泛,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钒矿资源尤为丰富.钒矿体赋存于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黑色炭质黏土岩中,钒矿(V2O5)的平均品位为0.64%,矿石主要类型为砂屑钒矿石.通过对成岩、成矿的研究,初步认为新城钒矿为海相化学及生物化学沉积生成,但可能也存在有淋滤成因.钒矿化受地层、岩性、岩相控制.  相似文献   

12.
钱惠林 《湖南地质》1992,11(3):225-230
湘中地区几个主要晚古生代向斜内,二叠系茅口组底部的各种镁质粘土岩分布广泛。在湘潭、湘乡一带该层位主要为海泡石粘土岩,而娄底往西到新化一带变为以蒙皂石族为主的粘土岩。它们对研究该区的沉积环境具有指相作用,并具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贵州梅树村期多金属矿沉积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早寒世武梅树村期黑色岩系黑色岩系中的Mo、Ni、V等多金属矿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密切,形成不同的多金属组合,可分为粘土岩型钼钒矿和黄铁矿型镍钼矿和粘土岩型钒矿三种组合,分布于不同的沉积相区,可能为深源物质封闭海域沉积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黔西南地区卡林型、次生富集型金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茂基 《黄金地质》1996,2(4):15-20
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及与其相关的次生富集型金矿,是以海西期峨眉山玄武岩的边缘相火山碎屑岩为矿源层的再造矿床。与其相关的次生富集型金矿,是卡林型金矿或其矿源层的风化淋滤产物。碳酸盐岩与粘土岩的交界面及细粒碎屑岩中的糜棱岩等的半透膜渗析效应,在金矿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塔中上奥陶统台缘礁滩体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阐述了塔中上奥陶统台缘礁滩体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礁滩体储层性质的影响,建立了碳酸盐岩成岩和孔隙演化史.方解石胶结作用是破坏孔隙和降低孔隙度的最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则是提高储层孔渗性能的极为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礁型地貌隆起和海平面相对变化所控制的暴露,以及发育的成岩早期大气淡水溶蚀、淋滤作用和岩溶作用是控制塔中台缘礁滩体优质储层发育的根本原因.储层成岩和孔隙演化模式的建立揭示了孔隙演化的阶段及其独特性,对认识储层特征和进一步勘探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火-沉粘土岩的成因标志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火-沉粘土岩的概念、产状、岩石特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等成因标志以及研究方法,对其命名问题也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7.
张俊明  李国祥 《岩石学报》1997,13(1):100-110
滇东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含磷岩系中出现的十多层浅色粘土岩层为酸性火山灰蚀变而成的变斑脱岩,它们是火山喷发事件和事件地层对比的标志。这些浅色粘土岩层中稳定微量元素Hf、Nb、Y、Th、Zr含量高于非火山成因的粘土,而Fe、Ni、Co、Cr含量低于筇竹寺组泥岩。TiO2/Al2O3、Zr/Hf、Ti/Th比值属于酸性岩浆范围,球粒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具中至大的Eu负异常类似于花岗岩稀土配分模式。岩浆判别图指示了梅树村期变斑脱岩具板内花岗岩位置的亚碱性流纹岩和粗面岩岩浆亲缘性。变斑脱岩在地层序列上和区域上分布表明扬子地台西缘早寒武世初期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事件与古大陆解体和板内拉张构造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张俊明  李国祥 《岩石学报》1997,13(1):100-110
滇东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含磷岩系中出现的十多层浅色粘土岩层为酸性火山灰蚀变而成的变斑脱岩,它们是火山喷发事件和事件地层对比的标志。这些浅色粘土岩层中稳定微量元素Hf、Nb、Y、Th、Zr含量高于非火山成因的粘土,而Fe、Ni、Co、Cr含量低于筇竹寺组泥岩。TiO2/Al2O3、Zr/Hf、Ti/Th比值属于酸性岩浆范围,球粒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具中至大的Eu负异常类似于花岗岩稀土配分模式。岩浆判别图指示了梅树村期变斑脱岩具板内花岗岩位置的亚碱性流纹岩和粗面岩岩浆亲缘性。变斑脱岩在地层序列上和区域上分布表明扬子地台西缘早寒武世初期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事件与古大陆解体和板内拉张构造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沉积盆地成岩作用系统及其时空属性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开发对认识沉积成岩作用和储层发育规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迄今为止沉积学家和石油工程师还很难如认识沉积过程及其结构那样认识盆地尺度或宏观尺度上成岩作用的时空分带。为此,本文探讨了成岩作用类型的时空属性和主控因素等理论问题,提出了成岩系统分级(类)的有关准则,试图以此探索成岩作用时空分布与演变研究的新思路。结合中国东、西部有关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实例分析,阐述了盆地域(尺度)、层序域、亚层序域、层内域等成岩作用系统的客观存在,并对盆地域、层序域成岩作用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作了进一步阐释。在盆地尺度上成岩作用的时空分布主要与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及其控制的温压场、物源、剥蚀-搬运气候背景、埋藏历史、水文体制叠置方式密切关联;层序域成岩作用系统的时空分异则主要取决于埋藏深度、层序结构与宏观物理-化学障、沉积体系(配置)、水文体制。研究认为,成岩系统的层次分析是认识不同类型沉积盆地成岩结构的重要基础,而对于确定的盆地类型而言,盆地尺度水文体制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是解析成岩作用时空属性的关键。成岩系统研究目前还面临许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如成岩系统及其边界条件的划分:成岩作用系统关键要素及其制约机制的厘定;盆地尺度上精细构造演化和温压历史恢复;盆地流体属性和活动期次的准确鉴别;盆地尺度上成岩作用数值模拟和动力学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20.
泥岩成岩作用研究在页岩油气革命的推动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已成为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一个前缘领域.泥岩成岩作用不仅控制着油气的生成和运移,同时对物质组成、微观结构、储层物性和力学性质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围绕这一领域,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泥岩成岩作用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