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带是高处作业人员防止意外坠落必备的防护装备.本文根据GB/T 6096-2020《坠落防护安全带系统性能测试方法》标准中坠落悬挂安全带系统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对坠落悬挂安全带系统性能测试动态力测量装置的研制与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带的检验人员和检测设备研发的科研机构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2.
涂力强 《安全》1996,17(4):26-26
怎样正确使用安全带涂力强(江西省新余钢铁公司)企业明确规定:凡在2m以上没有固定防护设施的有可能坠落的高处作业都必须使用安全带。这是因为高处坠落事故的死亡和重伤的频率达30%以上,后果严重。故称安全带为高处作业的3件宝(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网)之一。...  相似文献   

3.
落实“三宝”防护措施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建筑行业广大职工公认的安全“三宝”,挽救过千万职工的生命,必须正确使用。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一是安全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二是要正确佩戴,尤其是要系好帽带,防止脱落,使其在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时起到保护作用。2.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凡在2m 以上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合格的安全带,有的高处作业点没有挂安全带的条件时,施工负责人应为工人设置挂安全带的安全拉绳、安全栏杆等,并  相似文献   

4.
主要明确了钻井施工现场高处作业的定义和分类,针对目前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安全带无挂点、部分高处安全防护装备不符合标准等高处作业风险,探讨如何控制风险,消除隐患,提出高处作业防坠措施的设计理念。结合伊拉克施工现场情况,制定一套安全、实用、快捷的解决方案将高处作业风险降到最低,从而达到安全作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在各类作业现场,常出现一些易造成人身触电及高处坠落伤亡事故的安全隐患,如带电作业或电焊作业时,作业人员不穿绝缘鞋、不配戴绝缘手套;高处作业不佩戴安全带、安全帽等。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与生产经营单位及作业人员在个体劳动防护方面未遵守相关标准有直接关系。作业现场情况复杂,机械、电气等设备存在隐患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在设备未严格遵守相关国标、行标等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如违反  相似文献   

6.
<正>安全带适用范围是高差为1.5~2米,周围设有防护栏杆的作业场所,或高差超过2米的高处作业场所。佩戴前进行检查,有缺陷的不得使用。要定期进行外观检查和性能试验,保管、使用时严防尖利物损害,严禁靠近火源和高热源。在100米及以上的高处作业,宜使用全方位防冲击安全带。安全带使用时高挂低用。安全绳适用于5米以上高度的二级至特高级悬空  相似文献   

7.
安全带是有效地预防高处作业人员因意外坠落而受到身体伤害的必要防护装备。本文根据GB6095—2009《安全带》、GB/T6096—2009《安全带测试方法》标准中安全带整体静态负荷试验的要求,对安全带整体静负荷试验机的研制与应用开展一些调研和探讨,希望对从事安全带检验的机构和安全带生产的企业中的科研、检验人员提供一些感性的认知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知道,高处作业主要的风险之一就是人员从高处坠落,关键安全措施是使用安全带。高处作业使用安全带的主要目的是,当作业人员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坠落时,人员的坠落过程被安全带终止,人员悬挂在空中而不是坠落至地面,因而避免对坠落者造成致命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1引言登杆作业不仅是电力检修施工中最常见的高处作业,同时也是高空坠落伤害事故的高发区。目前登杆作业人员普遍采用脚扣登杆,安全带是登杆作业人员必备的防坠保护工具。受近年来的强降雪影响,冬季登杆检修施工人员的高空坠落风险明显加剧,在抗击雪灾的抢险工作中,人身伤害事件频发。因此,急需研制新型登杆防坠保护工具,加强登杆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本文通  相似文献   

10.
杨文芬 《劳动保护》2007,(2):110-112
在建筑、电力、电信等行业高处作业中,由于作业空间相对狭小,作业难度高,危险性较大,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坠落事故.安全带就是高处作业时作业人员佩戴的,防止作业人员发生高处坠落和保护作业人员避免或减少因坠落而造成伤害的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带由腰带、安全绳、各种金属配件等组成.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安装施工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工人只有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才可避免伤亡事故。但是,有些工人常常不这样去做,结果造成伤亡事故的发生。我们基层安全员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随时做好这些工人的思想工作,改正他们的不良习惯。我公司坚持了这样做,对保证安全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正面教育诚心相待 一位四级油漆工,在距地面5米高处刷油漆时不佩戴安全带。当安全员提醒他时,他却说:“这么高不用戴。”安全员问他几米高是高处作业?几级风时不能高处作业?他回答说:“6米高是高处作业,3级风时不能在高处干活。”一…  相似文献   

12.
国家标准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特级等四类高处作业等级。据有关资料报道:死亡事故中有40%以上是属高处坠落。所以特别强调在2m以上悬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这也是施工...  相似文献   

13.
《江苏劳动保护》2014,(11):14-14
安全带是预防高处作业工人坠落事故的个人防护用品,由带子、绳子和金属配件组成,总称安全带。适用于围杆、悬挂、攀登等高处作业用,不适用于消防和吊物。 安全带按品种系列,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依前、后顺序分别表示不同工种、不同使用方法、不同结构。符号含意如下:D-电工;DX-电信工;J-架子工;L-铁路调车工;T-通用(油漆工、造船、机修工等);W-围杆作业:W1-围杆带式;W2-围杆绳式;X-悬挂作业;P-攀登作业;Y-单腰带式;F-防下脱式;B-双背带式;S-自锁式;H-活动式;G-固定式。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建筑施工现场高处作业中安全管理人员巡检工作时存在的危险性高、效率低、识别场景复杂等问题,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技术,提出一种高处临边安全防护装备的巡检方法,该方法结合计算机视觉,检测高处临边人员安全帽、安全带等安全防护装备的佩戴情况以及防护网是否破损;同时在YOLOv5算法基础上修改注意力模型,并开发轻量化检测软件。结果表明:轻量化后,模型尺寸降低到1.9 MB,相较于修改前减小86.8%。在图形处理器(GPU)运行环境下单帧图片检测时间优化到40~50 ms,相较于修改前减少65%~80%,大幅提高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15.
《劳动保护》2021,(3):8-9
高处作业对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存在威胁,一旦发生事故,危险性极大。近年来,高处坠落事故屡见不鲜,其主要原因是作业现场防护不到位和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措施不足。要遏制高处坠落事故多发频发的势头,解决高处作业安全难题,提高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配备及准确使用,势在必行。同时,还需借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力量,共同提高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6.
《江苏劳动保护》2014,(4):42-42
(1)思想上必须重视安全带的作用。(2)安全带使用前应检查绳带有无变质、卡环是否有裂纹,卡簧弹跳性是否良好。(3)高处作业如安全带无固定挂处,应采用适当强度的钢丝绳或采取其他方法。禁止把安全带挂在移动或带尖锐棱角或不牢固的物件上。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高处吊篮作业的安全防护水平,为建筑施工安全防护预警模型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针对安全防护不足和缺位对高处吊篮作业的不利影响,建立高处吊篮作业安全防护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对作业人员的筛选,作业信息采集及数据化处理,构建基于SVM(支持向量机)的高处吊篮作业安全防护预警模型。最后,通过对历史样本数据仿真模拟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筑施工高处吊篮作业安全防护预警模型的仿真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较为吻合,从安全防护审批、个体防护用品、安全防护设施、安全防护标识、心理生理防护及作业条件防护6个方面进行分析构建的安全防护预警模型可为高处吊篮作业提供预警支持,并可作为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一部分,推广至其他特种作业领域。  相似文献   

18.
1、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衣着整齐方便,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2、安全带必须挂在牢固可靠的地方.安全带悬挂的原则是高挂低用,不得水平悬挂或低挂高用.  相似文献   

19.
杨文芬 《劳动保护》2007,(4):108-110
安全网是用来防止高处作业人员从作业面坠落,避免或减轻坠落伤亡,防止生产作业中使用的物体落下,伤及作业面下方人员的网体,是高处作业人员的防护用品。防护的对象是作业面和作业场所内的全体作业人员,主要用在高层建筑、造船、修船、桥梁建造、水上装卸、大型设备安装及其他高空高架作业场所。  相似文献   

20.
点将台     
<正>本期点题来自三星半导体江苏达海项目部翟祥锋Q:在土建、安装等工程中搭设排架作业时,安全带要高挂低用,纵使拉好"生命线"也不能面面俱到,多数情况下还很难架设防坠网。实际工作中,以上两个基本防护措施很难实现。请问专家,如何更科学、有效地解决高空作业问题?A:翟祥锋,你好!首先,你反映的是在施工现场搭设扣件式或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作业时,为保障操作人员安全要求的问题。因作业点上方的安全绳没有搭设,安全带无法挂在安全绳上,作业人员往往是将安全带系在腰上,挂绳搭在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