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图书馆人才建设的几点断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芳芳 《图书馆学刊》2005,27(2):110-112
通过对图书馆人才的概念及其内涵的阐述,分析了重视图书馆人才的必要性,从树立科学的图书馆人才观、图书馆人才战略选择、推行全新的图书馆人才评价机制、图书馆人才引进和开发培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搞好图书馆人才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目前,我国图书馆人才建设的关键环节分别为高等教育、图书馆人才准入和图书馆人才使用管理三个方面。本文结合我国图书馆人才建设的实际,深入分析了上述三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标准化建设的概念,借鉴先进国家管理经验,对我国图书馆人才建设标准化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知识管理是图书馆人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知识管理可以将图书馆建设成为一个具有高效活力的学习型组织.文章论述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人才建设的影响与要求,并对图书馆人才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议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正确认识人才,妥善使用人才,适度开发人才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馆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人才建设质量和图书馆工作的兴衰;科学的人才队伍制度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加强人才能力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图书馆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得到新的发展,关键取决于图书馆人才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发展的高度,深刻地分析了加强图书馆人才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着力探讨了加强图书馆人才能力建设的重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用人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玲 《河北科技图苑》2000,(2):45-46,37
简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意义,强调了图书馆人才在图书馆事业建设中的重要性,论述了图书馆使用人才的评价标准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阵地,其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服务中心,非常有必要关注高校人才培养与评价。文章简述了高校图书馆支持人才服务的现状,并基于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人才决策支持服务的实践案例,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开展人才评价服务工作的有效策略,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支持人才评价服务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构建了“高校—学院—图书馆”三位一体的人才服务模式,以期为高校人才建设及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复合型人才与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继林 《图书馆论坛》2005,25(6):322-324
图书馆为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趋势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引进了高学历人才后,要提供符合其发展需求的平台,促使其在岗位上为图书馆业务建设贡献力量.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人才管理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图书馆所面临的时代发展要求,谈了图书馆的人才素质建设,为图书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学术和文化进一步发展繁荣,读书人著书立说渐成风尚。这时期,政府特别重视图书馆建设,不断加大投入,收纳典藏,增制规模,图书馆事业得以较快发展。本文从明清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机构设置、业务管理、功能作用四方面略作考证。  相似文献   

12.
专家型知识分子积极介入传媒,以专业的视角针对新闻事件发言,解释社会现象,引导受众认知,但在介入传媒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才能共同提升媒介文化的品味,履行各自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性知识分子,经过教育与阅读,在20世纪的20年代,集体"浮出历史地表",登上广阔的历史舞台,成为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女性知识分子。她们的阅读史进程具有标本性和开创性的意义,文章通过阐述分析她们的成长背景、知识构成、读物结构和文化影响,描绘中国新知识女性的阅读史轮廓。  相似文献   

14.
凭藉强势媒体与学院知识分子联袂,央视《百家讲坛》对经典进行了全面的“解构”——伴生着思想精髓的流失和审美张力的消解,浅表思维成为《百家讲坛》上学院知识分子经典阐释的首选。尽管此乃是其面对媒体前的公众时所不得已的行为,但确实反映了他们对公众的低期望值,也导致了知识分子自身价值的贬低。《百家讲坛》的成功,表面上看为学院知识分子在传媒中赢得了更大的公共话语空间,但实际上却缩小或限制了学术和批判的话语空间;同样,《百家讲坛》的轰动效应,表面上看为经典赢得了大众,但媒体的同质化和浅表思维运作的后果却造就了一大批媚俗艺术爱好者。面对这一形势,作为公共知识空间的主体模块——国家建制中的图书馆,如能有效整合与合理利用现有物质、人力资源和馆藏经典原著文献资源,同时借助并聚合学院与媒体等诸多社会公共资源,重建崭新合理的公共知识空间,共同促使由媒体主导的经典“代读”向由图书馆主导的个体“经典原著深度的阅读”转变,不啻是其摆脱目前困境,成功实现服务转型,重获创造发展新生的难得机遇,将公共知识空间中心场域转移至图书馆,图书馆功能与地位将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5.
回顾在1957年至1959年期间刘国钧先生与北大图书馆学系部分学生的生活、 学习经历,对刘国钧先生为人、为学、为教进行细腻的写实。不仅还原了50年前令今人 陌生的一段历史风貌,也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曲折跌宕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近现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仿效近现代西方公共图书馆运动的精神与办馆理念,掀起了一场持续近20年的新图书馆运动(1917-1936年),新图书馆运力图革除封建藏书楼的陋习,提倡图书馆平民化教育。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后,开始致力于“中国的图书馆学”和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图书馆运动”由自发步入自觉时代。回顾新图书馆运动历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以图书馆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帮助或直接领导北大马克思主义团体和学会成立,引导中国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加强机检教学力度 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论是信息存储和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还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都要求我们在大学文检课中加强机检教学力度。本文在充分考虑图书馆现有条件下探讨了机检教学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谭楚子 《图书馆》2011,(2):12-19
悬置政治-社会层面"不可抗因素"不论,20世纪80年代末以降并迄今方兴未艾,出版、印刷等传统纸质传媒式微,电视、数字、网络等新兴电子传媒汹涌勃兴的同时,介入公共话语、充当社会正义良知代言人的知识分子日渐退隐最终逍遁于无形,之后来者自觉演变分化为学院知识分子和媒介知识分子(或称电视知识分子),即本质上规避道义担当、抛却社会责任的所谓"知道分子"。进一步研究发现,出版、印刷传统纸质传媒与电视、数字、网络等现代电子传媒分别构成了知识分子文化与知道分子文化的重要形式表征,由此揭橥凸显了公共图书馆文献馆藏意义层面长期以来被繁茂芜杂的技术细节所遮蔽着的一个重要事实:纸质印刷文本不仅为知识分子提供了言说空间,而且也在一定意义上建构起了知识分子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立场;以纸质印刷文本庋藏、传播为己任的公共图书馆,实乃当下"后知识分子时代"知识分子文化传承最具操作可能的重要途径。今日知识分子公共话语集体失语,民众趋之公共图书馆寻觅精神家园,寄望其能肩起道义担当,引领崇高价值。因含此内在独特天然优势,公共图书馆确具民智启蒙、人文引领等道义担当之可能向度。藉此,热闹经年的"全民阅读"活动不再只是驻足于浅表意义层面上的应景运作,而终于找到了自身赖之安身立命的真正魂魄;同理,沸沸扬扬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等大而无当之类空泛的理念讨论,也终于找回了自己真正的精髓或归宿。  相似文献   

20.
吴雁 《图书馆杂志》2005,24(11):16-17,10
通过对历史上图书馆的被焚毁事件的回顾,讨论了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记忆被不断改写和中断的问题。人类在历史中不断地囤积自己的记忆,但又销毁自己的囤积之物——焚毁图书馆和书籍。西方公元前48年,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被罗马人所焚;中国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两者都导致了人类两大文明类型的转型,改写了人类对自己的记忆。现代文明时期,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依然不断遭受被焚毁的灾难,但由于技术的革新和国际交流的兴盛,其灾难性后果正在缩小。20世纪后期,互联网带来了全新概念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功能强大,不畏水火,但却致命地取消了人类自身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